书城心理治愈系心理学
17128800000026

第26章 治愈纠结的人际(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旧约时期上帝给以色列人定的量刑标准,由祭司具体执行。但这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非字面上的含义,并不是说一个人打瞎了另一个人的眼睛,就必须挖出这个人的眼睛来偿还对方的损失。而是指量刑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打瞎了另一个人的眼睛,祭司就要按照相当于损失了一只眼睛的标准量刑;如果一个人打掉了另一个人的牙,祭司要按照一颗牙的标准量刑。一句话,就是要公正,量刑不能偏轻,也不可偏重。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

到了新约时期,耶稣对他的门徒提出了受到伤害以后要宽恕对方的标准:“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路。”体现了无与伦比的爱与宽恕。

娄师德是唐朝时期唐高宗、武则天两代皇帝的名将,前后在边疆驻扎30余年,身经百战。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口博唇,素以谨慎宽厚,深沉有肚量着称。

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出任代州刺史,将要赴任前,娄师德对他说:“我的才能算不上高,但现在位至宰相,你又出任刺史,荣宠过盛,人家会嫉妒我们。怎样才能自保呢?”他弟弟跪下回答说:“从今以后,即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你担心。”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有人把口水吐到你脸上,那是因为人家对你有怨恨。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你对人家的行为不满而擦去口水,人家会更加愤怒。应该让口水不擦自干。”弟弟听了,会心地笑了。这就是“唾面自干”典故的由来。

武则天很信任娄师德。娄师德向武则天力荐狄仁杰,后来狄仁杰当上了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道他的高升与娄师德的竭力推荐有关。在狄仁杰眼中,娄师德不过是一员武将罢了,很瞧不起他,处处排挤他,让他到边塞去。武则天察觉到此事后,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非无所作为靠着谁。”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过去并不了解你,你能够做上大官,全靠娄师德的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从中拿了十几份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出来,给狄仁杰看。狄仁杰读了以后,深感羞愧,连连认错,说:“想不到我一直被娄大人包涵容忍!”

宽容的对立面是人的报复心理。媒体报道,一个在按摩店打工的男子,因为他的固定客户被另一家按摩店“抢走”,遂产生报复心理。男子用鞭炮自制成土炸弹,趁夜深人静之时,放在那家按摩店的窗户上,致使其房屋和家具受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很快,这名男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一名云南游客因为没有购物,遭到旅游公司大巴司机的报复。事发时这名游客正在闹肚子,途中请求停车方便。司机说:“刚才我要你配合,你不配合。现在你要我配合,我也不配合。”致使这名游客大便失禁。后来,云南省旅游局公开处理了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两家与事件有关的旅行社分别被处以两万元罚款,对涉事的3名导游也分别处以五千元的罚款,那名报复游客的司机被收回从业资格证,并被打入“黑名单”,一年内不得申请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报复的形式很多,有人以暴力报复;有人采取对人家的冷淡和鄙视,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还有一种是“笑到最后”。比如曾经受到过嘲笑和轻视,奋发向上,在学识或生活方面超过对方,让对方自惭形秽。虽然这种“报复”被誉为“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但在心理上仍然不够宽容。

宽恕是解决怨恨的唯一办法。但当一个人受到伤害后,他往往无法找到这个唯一能解决怨恨的办法,本能地要报复,因为他不懂得平息怨恨还有另一条更好的出路。关于这一点,有人认为:“如果你是受害者,伸张正义可以使你的心理平衡,弥补伤害。但要报复他人,想用一浪盖一浪,千浪万浪随之起。要想治本,还需解决心理问题。报复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

报复心理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报复心理。但大多数人能够冷静地分析利害关系,理智地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有的人却不能自我控制,通过冷酷的报复手段,达到泄愤的目的,结果都以悲剧收尾。

避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有三种方式,一是心胸开阔一点,遇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二是学会自我调节,淡化报复心理。对眼前的难忍之事暂且不予理睬,不要纠缠不放。眼不见,心不烦,转而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或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心理压力。三是冷处理,如果前两个方法都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一定要虑及报复对方以后的结果。考虑一下事态发生后,自己的前途会受到什么影响,自己的家人会受到什么连累,充分权衡利弊,用理智驾驭冲动的感情。最好的方式是自我升华或对对方晓之以理,让对方自己感到惭愧。

“中庸”就是“适度”——凡事都要拿捏好分寸

船只航行有一定的目标,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正确的方向。而海岛就像一个引诱人离开正确方向的诱饵,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当我们的生活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有美丽的小岛诱惑我们停下脚步时,最好的方法是既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乐趣,又不迷失忘返、适可而止。中庸是一种“度”,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就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言,适度适时,就是最好。

有一艘船不幸迷失了航向,偏离了航线。更不幸的是,这时海洋上空刮起了一阵强风,强大的气流吹得船东摇西晃,船长只好下令停止航行,随波逐流。经过一天一夜的漂流,这艘船来到一个尚不为人知的小岛上。

这个小岛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岛上一片葱茏,树木繁多,枝繁叶茂;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芳香。

船上的人纷纷爬上小岛。船长宣布在小岛上休息,等待救援,并把乘客分为五个小组。不料,五个小组发出了五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个小组的意见是:我们不离开船。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一阵风刮来,说不定就可以乘风破浪,扬帆出航。如果我们离开了船,船开走了而我们被留在岛上了,那只有做鲁滨逊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下船。结果,他们在船上枯燥无味地守着,静静地等待能送他们的大风来临。

第二个小组的意见是:到岸上玩一会儿就赶快回来。于是他们一上岸,便抓紧时间采摘了一些野果子来吃,还采了许多花,然后回到船上。

第三个小组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下了船在岛上玩得很快活,几乎忘了他们目前的境遇。后来,当有人发现船正在起锚时,才招呼大家一同慌忙地回到船上。可是,他们回来晚了一步,原先他们在船上的好座位被别人占领了。他们不得不去找一些位置差的座位,因此一路上心情都不舒服。

第四个小组的人也在岛上玩得不亦乐乎,搞得连船起锚时的声音都差点没有听到。有个人听到了,也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认为不会这么快就走,一定要再等一会儿船才会开,因为风帆还没有扯起来,应该还有时间在岛上玩儿一阵子。于是,他们决定在岛上玩到最后一刻。直到汽笛响了起来,他们才慌不择路地跑回船上,这一路上损失惨重,在经过那片树林时,他们几乎不是被撞伤,就是跌伤了。直到航程结束那天,他们的伤都没有痊愈。

第五个小组更离谱。一上岸就被岛上的鸟语花香迷住了,这里实在太美了,空气如此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他们玩儿得乐不思蜀,不知不觉中船开走了,他们却浑然不知。最后,他们留在岛上自谋生路。结果是,他们当中的人不是被野兽咬死,就是染上热病死亡,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这几种不同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呢?关键就在于他们在选择时是否把握好了一个度。过于保守地留在船上,错失了小岛上的美丽风景;一下船就乐不思蜀,玩得不亦乐乎,返回时时间紧迫,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是丢了原来的好座位,就是在路上搞得自己伤痕累累,甚至是没赶上船,命丧小岛。第二个小组的选择是最适度的,在岛上玩儿得开心,又及时地回到了船上,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