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并不是均速地进行,固定地一天丢掉多少,第二天再丢掉多少,而是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不过,它也同时告诉我们另一个消息:学习新知识一天后,如果不抓紧时间复习,记住的信息就会只剩原来的四分之一,时间越长,剩得越少,直到大脑不再遗忘,保持量也寥寥无几为止。
艾宾浩斯的曲线,也印证了孔子讲述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学习如果不能勤于复习,即使当时记忆得再多,理解得再好,遗忘也会让大脑慢慢丢掉学过的知识。就像很多期末时临时抱佛脚的同学,考试前仓促填塞知识,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以巩固,也没有随后进行充分的复习,考试之后,所学所背很快就遗忘了。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知道了遗忘的规律,同时,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条遗忘规律,找到保持记忆,应对遗忘的方法。大脑记忆时,先记忆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来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同时,接受的新内容,也会干扰到前面的内容,造成大脑只记得新内容,而忘记了以往的内容。因此,对于记忆和复习来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时段。
睡觉前,由于没有新知识的影响,可以用来复习白天刚刚学过,或者以前学过的内容。二十四小时之内的内容,根据遗忘曲线,大脑会保持34%,只要稍加复习,遗忘的部分又会重新记在大脑里。如果在睡前对所学知识稍加复习,识记的材料会很快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那么无论多久,这些内容都不会忘了。
早晨起床后,由于没有之前内容的印象,大脑一整个上午都会处于新鲜的状态,接受全新的内容会很容易,很多人喜欢晨读,阅读古诗文或者背诵英语单词,就是因为懂得了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忘记——从“记不住”到“忘不了”
彼得森是一家精神病院的心理医生,她年轻貌美,专业技艺高超,对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艺深有造诣,因此,她成为医院上下众多男士一致倾慕的对象。不过,她早已被新调任的院长、英俊不凡的爱德华大夫深深吸引。虽然彼得森对爱德华大夫年纪轻轻就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学术成就,心存怀疑,不过,她终究无法抵挡爱德华大夫的绅士魅力,渐渐地与他坠入爱河。
两人彼此表达过爱慕之情后,彼得森才发现,其实眼前这位男子,并不是她一直崇拜的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种可怕的事情困扰,失去记忆,也忘记自己是谁的男人——约翰。更可怕的是,此刻的约翰,正在以谋杀真正的爱德华大夫的罪名,被警察追捕。约翰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匆匆地从医院逃跑。彼得森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找到了约翰的藏身之处,并带领他逃亡到她的老师家里。和蔼的老师和善良的彼得森,运用诱导和自由联想的方法,在约翰的梦境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约翰是一个由于潜意识中犯罪情结的压抑,而短暂失忆的人。小时候,约翰和弟弟一起坐在屋顶上玩耍,可是,弟弟不小心滑下屋顶,不幸去世。看着弟弟从自己身边滑下,径直摔在栅栏上的约翰,一直对弟弟的死心存内疚,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杀害了弟弟。于是,这个犯罪情结在他心中深深扎根。直到多年后,他和真正的爱德华大夫一起滑雪时,爱德华大夫被人从背部开枪打中,在滑道底端冲下了山崖,再一次引起了他年少时的内疚感,在心理压抑与恐惧的情况下,他一下子忘记了过去的一切,甚至自己的名字。
这部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拍摄的电影中,充分地诠释了弗洛伊德对于记忆遗忘的看法。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会遗忘过去的记忆,是因为那些记忆里存在着很多潜意识不愿意回忆的内容。通常,人们在遭遇特大车祸、海啸、地震等重大创伤之后,容易发生这种创伤后的遗忘。电影中的约翰,就是在遭遇了朋友爱德华大夫意外死亡后,为了避免想起童年时的不快记忆,而引发的短暂失忆。
如今,对于遗忘的原因有众多说法,除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之外,其他心理学家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人们想不起过去的事物,或者是过去记忆过的内容,是因为大脑中的记忆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得不到强化的记忆在头脑中会渐渐模糊,直至到最后慢慢遗忘。
有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想不起曾经记忆过的内容,是受到了其他内容的干扰,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最先学习的内容会影响后来学习的内容,最新学习的内容也会影响之前学习的内容。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记很多人名,可是那些发音相近,或者字形相近的名字,像李庶民和李蔗民,李冰冰和范冰冰,就非常容易造成干扰,导致记忆不清。
还有人认为,人脑记忆信息,如同电脑存储信息一样。我们记忆的所有内容,都会像保存文件一样,存在大脑中的固定硬盘上。那些记不起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遗忘,而是提取线索不够,大脑无法按照线索提取相关的信息。就像我们搜索硬盘里的文件一样,如果扩展名写错,或者文件名称错误,都无法在浩如烟海的文件夹中,找到想要的那个。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线索,任何“遗忘”的内容,都能够顺利地提取出来。
不管怎样,人们总是会记住一些内容,又忘记一些内容。而能够弥补忘记的唯一途径,就是寻找增强记忆、减少遗忘的方法,如同俄国着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
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有效的复习。外界信息的重复出现,可以使得大脑中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当所有重要的信息都经过不断的复习,全部转化为长时记忆后,我们就不用害怕记不住了。
你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大脑的左右分工
你是否曾经听从朋友的指示,自然地双臂举起,在胸前交叉抱合,然后朋友会根据情况告诉你:右臂在上的人,是左脑型的人;左臂在上的人,是右脑型的人。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不尽科学,但也引申出一个重要的概念——人的大脑是存在左右分工的。
在解剖学上,大脑的确是分为两个半球:一个是左半球,一个是右半球。并且左右半球交叉控制身体的运动,左半球控制右半边,右半球控制左半边。这也就是为什么,罹患脑血栓的人,如果是左脑血栓,身体就是右半边的手脚麻痹;如果是右脑血栓,就变成了左半边的手脚麻痹。心理学家也已经证明,人的左脑除了掌管右边身体的一切活动,还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则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
不过,人的左右大脑并不是平衡发展的。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左右脑均衡一些,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其余的都是左脑发达的人。而且,左右脑的发育不同,也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特质和天赋。
右脑有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功能区,擅长形象思维。它会像录像机一样,将外界情景中所有的事物用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存入大脑。因此,右脑具有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本事,它也能够贡献出创造性思维。在不拘泥于局部的情况下,以大胆、跳跃的形式,得出直觉的结论。右脑发达的人,更容易成为艺术家、画家和创意设计师,所以右脑又被称作“艺术脑”。
左脑有理解数学和语言的功能区,擅长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左脑能够将右脑中存储的图画和录像,转化为符号和语言。左脑发达的人,更容易成为物理学家、科学家。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低等动物只有右脑,没有左脑,只有进化到高等动物,才分化出左脑。可以说,右脑记载着人类进化的所有信息,包括集体无意识,而左脑记录的则只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信息。正因如此,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他左脑受损的话,可以照常吃奶、进食,如果他的右脑受损,他却会丧失原始的本能,不会吃奶,也不会进食。
世界上还存在一种可以左右脑两用的人——裂脑人。我们都知道,左右脑之间由一种叫做胼胝体的纽带链接,一旦通过脑外科手术,将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切断,就会变成裂脑人。裂脑人的左右脑中,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意识,相当于两个不同的人存在于一个身体中。
生活中的裂脑人,除了因为精神病患,被迫切断胼胝体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裂脑人,比如,正在念中学的孙阳。他最近发现了身体里潜藏的“特异功能”,可是,他的这种“特异功能”却和裂脑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孙阳是一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多年来他一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和周围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直到升入中学后,在一次学生野外活动中,他表现得异常奇怪,大家才终于发现,孙阳是一个拥有“特异功能”的孩子。他的特异功能,就是“一脑两用”。
当时,孙阳正在和一群同学一起登山,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碰到了地上的石头。虽然仅仅是头部的皮外伤和一点软组织损伤,但在接下来的活动里,孙阳却表现得一反常态。
当同学们正在有说有笑地谈论着最新的电影和动漫时,孙阳突然神情迷茫地问:“你们是谁?你们在干吗?”大家都以为他在故意装傻,没人理会他。一个小时后,孙阳重新恢复了记忆,像平时一样有说有笑了。可是,晚饭后,孙阳再次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又不认识身边的伙伴和老师。身边的伙伴都在嘲笑孙阳变傻了,他的好朋友阿虎却有些生气地说:“我把你当成好朋友,我不希望你跟我开这种毫无乐趣的玩笑。”孙阳心里觉得特别委屈,因为那时他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
野外活动结束后,孙阳安然无恙地回到家里。阿虎把孙阳的一切举动都告诉了孙阳的妈妈。“孙阳受伤后,表现得很奇怪,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一会儿认识我,一会儿又不认识我。当我们各自活动时,我甚至看到他待在树林里,一边吹口琴,一边做算术题,并且两样都做得很好。”孙阳的妈妈听到阿虎的话,表面上不以为然,心里却充满了疑问。
当天晚上,孙阳的妈妈来到他的房间,发现他正在大声地朗诵文章,同时快速地书写着文字。妈妈以为他正在温习第二天的演讲,却发现他正在写的内容和朗诵的内容完全不一致。妈妈在孙阳身后静静地听着,直到他书写完毕,才忍不住说:“我想,你一定发现了自己的特异功能吧!”没想到,孙阳也大惑不解地答道:“我也这样认为。可是,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根本不受我的控制。”
心中充满担忧的妈妈,第二天就带着孙阳来到了医院,做完了一系列的脑功能检查后,医生惊讶地通知妈妈说:“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个裂脑人,在他的左右大脑,各有一个兴奋中心,它们同时工作,互不影响,这时他就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稳定,有时候兴奋中心又变成同一个。因此,他有时会变成裂脑人,有时又会变成正常人。”看着孙阳妈妈担忧的表情,医生补充道:“不过,这并不会影响他的健康。”
看完孙阳的故事,你是否会想起《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呢?
隐秘的诅咒——《黑色星期天》的阈下信息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匈牙利的一名钢琴手创作了一首“死亡之曲”——《忧郁的星期天》。这首歌传入美国后,翻译为《Gloomy Sunday》,因此中文译名又叫做《黑色星期天》。这首歌描写了一个爱情破裂的年轻人,因无法让所爱的人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就在一个忧郁的星期天,频频产生出自杀殉情的绝望念头,这个念头就像他对爱人极度的思念一样,久久纠缠不去,而那种近乎绝望的悲伤情绪,也充斥着这首音乐的始终。几年后,这首歌不仅成为一首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曲子,更因为伴随它而来的一系列死亡案,一些难以置信的报道和传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歌曲发行后的第四年,布达佩斯的警察在调查一起自杀案时,发现自杀的制鞋匠在死前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抄录了《黑色星期天》的歌词。当然,某份遗书上抄录一首歌的歌词,并不是一件离奇的事。可是,在随后相继发生的自杀案中,却一直和这首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当地的报纸报道,一名男子走入夜总会,要求乐队为他演奏一曲《黑色星期天》,演奏完毕后,男子走出夜总会后,用手枪将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
除了匈牙利,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和美国,也发生了关于《黑色星期天》的自杀案。在柏林,有一位年轻的店员上吊自尽,在他的脚下,飘落的是一张《黑色星期天》的歌谱。在罗马,一个报童在街上听到了这首歌的曲调,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街边的乞丐后,从临近的一座桥上跳下。在纽约,一位女打字员用煤气中毒的方式自杀,在她留下的遗书上写着:请在我的葬礼上播放《黑色星期天》。
因为这些可怕的事件,布达佩斯的警官请求政府将这首歌列为禁歌,英国的BBC电视台和美国广播网也曾禁止播放此曲。在法国,甚至有家电台节目,专门请灵异学家来研讨这首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