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34

第34章 三任祭酒(10)

绝命词是王懿荣对忠君报国的态度和立场。他认为当国君和国家受到外来入侵的危机关头,作臣子的就应该去战斗献身。词中的“于止,知其所止”,是孔子《大学·<;商颂·玄鸟>;》之篇的句子。为“子曰,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表现了王懿荣决定在他没有能力保卫君国的时候,情愿以死来表明心迹。绝命词的最后一句,就是告诉人们我对报答君国的知遇之恩,为国家和民族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没有丝毫犹豫之意。

诰封宜人元配蓬莱黄宜人行状,是王懿荣为悼念元配夫人黄兰而撰写的一篇文章。是王懿荣考取进士,入翰林院后,他的夫人得到诰封,他就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追记夫人的懿行嘉言,寄托自己的哀思。

宜人,外命妇名。宋代置,原称室人,改称此。其地位在恭人之下,安人之上。之制,七品官母妻封宜人。明代则以正从五品官之妻封宜人。清代沿制,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清制同明。他在文中说道:(宜人)病凡七年,甚病者三年,然而至死神明不乱。殁之先一夕语家人曰:“适稍假寐,见一少年妇人,甚艳丽,手执一仕女冠来召我。我许以明日辰刻必至,殁将以此时仙逝矣。”及卒,果如其言。

这神话般的记载,实是寄托了王懿荣对贤妻的怀念之情,他愿相信夫人不是一般撒手人寰,而是仙去了。

十多年过去了,王懿荣任河南乡试主考官。考试完毕的归途中,他路过邢台,写下悼念亡妻诗作。题目是《过邢台悼亡》,题下有一行小注:“前妇黄宜人生邢台捕署也”。其时,王懿荣的长子崇燕亦病逝,所以在九泉之下,他可以与母亲相见。丧妻亡子之痛,是何等的悲哀!此诗写于光绪十九年(1894),此年正值黄夫人53岁,他把夫人比作昙花,是他深憾黄夫人早逝,恍若昙花,从而寄托他对夫人的怀念之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懿荣殉国后,黄夫人被朝廷追封为一品夫人。

支伟成著《清代朴下大师列传·金石学家列传》中王懿荣传中指出:

公为学不分汉宋门户,殊笃好金石文字。得诸城刘氏旧藏,故收蓄颇富。与潍县编修陈介祺商订古文书疏,往还不绝。潘文勤公、常熟翁尚书咸推之为博学多识。于书无所不窥,而于篆籀奇字尤善悟,视当时通儒所获独多,盖天性也。

王懿荣潜心研究金石著述的同时,他一方面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更加发奋读书习文;一面搜集金石古物,“爬罗剔抉”补证经史,每多创见。在这十七年里,他除了应试,搜购古彝器,最使他分心的就是他的夫人多病。

自同治十年(1871)冬,黄夫人不幸染得乳炎之疾,又为庸医所误诊“血涔涔下,每日数斗,历三年不愈,体气大亏。”

同治十一年(1872)王懿荣父亲王祖源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时,携谢太夫人及长孙崇燕(字翼北)随身离京赴川。黄夫人送公婆出门登车,牵袂哭泣,不能仰视,言道:“儿病体如此,不能随侍,恐此后儿便无福再见矣!”二位老人闻言,心中凄然。安慰她说:“加意调摄,年轻人不难复元。”

第二年,黄夫人又患伤寒,误于药医,病势再重。幸有景剑泉阁学推荐江南县丞丁君来给黄夫人诊治。丁君艺道虽高明,黄夫人服后,伤寒痊愈,然而身体弱羸异常。

同治十三年(1874)秋,王懿荣又患了疟疾,黄夫人尽全心侍奉汤药,经常昼夜不眠。在夜深人静时,便焚香祝祷,祈夫君早日康复。幸翁同龢推荐工部王孝禹、番禺张延秋、户部胡石查等人,请求云南倪翰卿等人为他诊治,三个月后才病愈,可身体虚弱,大病初愈的黄夫人已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了。此后两年间,每到秋冬,必大吐血,百计不能止,病情十分严重。

黄夫人信奉佛教,闲暇总持《观音经咒》诵读不休。王懿荣为她搜集了南北朝时古石佛像,大小有二十余尊。黄夫人都把它们供奉于卧室里的佛龛内。亲友们见了都以为惊奇,撒手而去。有人劝黄夫人将佛像别置他室,切勿亵渎佛祖。可黄夫人总是笑着回答道:“(他们)是未知佛法也。吾以朝夕瞻拜为礼。”

黄夫人还擅长用“毡蜡法”拓片。王懿荣所购得的古彝器、泉印、镜剑、砖瓦等物,每得一种,黄夫人必亲手操拓。而且每拓一件务必‘使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痕沁入字口才罢休。然后在拓片的纸尾,盖上一方朱色小印,记其物名,文字灿然。如果拓一佛像,一定要再拜祝祷曰:“心心相印,此便作亿万化身。”然后在纸尾缀一横方小印,文曰:“王懿荣妇黄氏一心供养。”

黄夫人还善书法。对篆书及八分书字,皆能知其笔趣所在。

光绪三年(1877),黄夫人的病情愈加严重了。她兄长黄昭鉴时任河南岸同知,驻在邻近北京的固安县。经常差遣家里人来京探望妹妹。春夏相继,帮助黄夫人料理衣衾。

这年秋天,黄夫人病情加重,每日咳嗽不止,所吐若沫,如医书所说“白血”,自知不起,就把儿女叫到病床前,作临终的叮咛:“我死后,尔等一人只身在此。此去川署又六七千里,近年河、陕大饥,路不靖,尔辈可就近先往尔舅父母常住。时须善为人,女每日自梳理,男每日自诵习。一切饮食言语,向人听从,勿令人厌。以待明春,尔祖父母必遣人取尔辈至川署。庶尔时,吾魂魄可稍释也。”儿女们闻言,潸然泪下。

黄夫人又向王懿荣恸哭道:“人生必有一死,固无他念,惟老父年将八旬,在山东翁姑远在川西,吾向者送别时,俱言及儿多病,恐后无福再见,极一时情极之语,不绝自出诸口,旋悔之,惧伤亲心。乃今果然矣!”

八月四日(9月10日)上午,黄夫人病逝于宣武门内兵部洼中街寓所。享年37岁。王懿荣对贤妻离他而去,十分哀恸。黄夫人自嫁过来以后,食贫力贱,无异于生活在贫寒之家,可他十五年如一日,心甘情愿,不知有愁。更令王懿荣怀念的是他每次入闱,总是黄夫人替他收拾文具,准备吃食,然后在家中静候佳音。可他屡次落第,黄夫人比他更失望、愁苦,病中尤不忍闻唱卖题名录的叫喊声。待他以后考取功名,为黄夫人得到诰封之后,就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诰封宜人元配蓬莱黄宜人行状》,追记夫人的懿行嘉言。

光绪三年(1877)八月初四(9月10日)王懿荣元配夫人黄兰病逝。此后,王懿荣一直没有续娶。直到光绪八年(1882)冬月,王懿荣才与表妹谢云鹤结为伉俪。时年,王懿荣38岁,谢夫人25岁。

谢元鹤为王懿荣母舅、继岳父谢方平次女。母亲邵氏系广东三水县人。谢云鹤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父亲均官至知府。她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诗书琴画皆精。她长得如同王懿荣母亲,端庄娴淑,仪态万方,生性爽朗刚正,大家闺秀风范。她嫁过来时,黄夫人所生长子崇燕14岁,次子崇烈12岁。她一馈十起,每日侍候王懿荣早起入宫当值,抚养儿女,竭尽全力,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王懿荣从中年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又回到昔日家庭温暖的天伦之乐当中。王崇烈在《父母殉难讣告》中说:“先严历官日崇,斯浩费日增,先继严则络岁摒挡家政,日形支绌。”“抚崇烈等如己出,综核内外,务崇宽厚,宗族乡党皆称焉。”

说起王懿荣与表妹的婚事还颇有些传奇色彩。据传,光绪七年(1881),正月,新科翰林王懿荣在家乡扫墓。县里新春祭孔大典在文庙举行,福山知县汪丽金便邀请王懿荣来主持。大典结束后,知县倡议到明伦堂吟诗。王懿荣自然排在第一位,可他因冒雪到四乡搜求文物偶感风寒,一时没有新作。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然来了一位公子,长得细皮嫩肉,端庄俊丽,撞了他一下,他们在慌忙相互道歉时,那人向他怀里塞了二张纸。少顷王懿荣展开纸笺,不由大吃一惊,是诗作三首,再见诗作句句珍珠,首首珠玑,王懿荣不曾细看,便大声吟起来。吟后,一片喝采之声。当时王懿荣就觉得此人好面善,但一时也记不起来。后来,舅父因守制在家,那天,也被知县请去,他站起来揭穿此事,要女扮男装的女儿向知县、王懿荣拜见。王懿荣觉得表妹诗文水平不在他之下,倾慕之情溢于言表。后来经知县汪丽金从中倩媒,王懿荣与表妹在舅父良乡县署结为连理。

光绪十年(1884),谢夫人为王懿荣生下三子崇焕。此时,谢夫人把黄夫人把生崇燕、崇烈抚养成人,双双考中举人,可谓劳苦功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五月,京城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侵北京,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独当其冲,昼夜筹划无暇晷。”六月,时势更加严峻,王懿荣令家人将府宅内后花园一口井淘深,列一石横上,以是“止水之计”,王懿荣与谢夫人熟商,敌破城之时,就是他们夫妻归天之日。谢夫人主持家中后事,早把生死置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