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16719100000062

第62章 难忘新疆歌抒情(1)

作为与万桐书一起工作过的见证人的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邵光琛先生。

邵光琛先生比万桐书小10岁,他称万桐书为兄长。他在1957年至1959年曾在万桐书所领导的《十二木卡姆》工作组工作过,对万桐书有很深的了解。

在1957年8月他随万桐书曾坐敞蓬卡车到南疆对木卡姆音乐艺术的诸多问题进行普查。一路上由于道路坎坷,汽车颠簸十分厉害,他难受得快要呕吐了,腰也疼痛不止。万桐书也同样难受,但他不说也不叫,以极大的毅力坚忍着,并把邵光琛安排在靠近车头的比较稳的座位上就坐,避免或减少受被颠簸的痛苦,而他自己则坐在最受颠簸的座位上,默默的忍着,不表露一丝一毫的痛苦,以此鼓励大家坚持到底。

一路上天气很热,口渴得难以忍受,所带的水很有限。有一天汽车在戈壁滩出了故障,需要修理。高照的艳阳似火般灸烤着露天的人们,水很快被喝光了。

邵光琛的饮用水没有了,渴的快要晕过去了,万桐书一声不响地把自己的水连同水壶递给邵光琛,让他喝。

邵光琛不喝,怕他没有水喝会晕倒。万桐书谎称自己还有一壶水,硬逼邵光琛喝下自己水壶的水。

而万桐书则把手帕弄湿塞进嘴里解渴。由于他不说话,也不出声,大家都没有发现。他就这样强忍着难耐的干渴,一直坚持着等修好的汽车把大家拉到目的地。

到了目的地,邵光琛才发现他的脖子肿起来,喉头干裂地破了,经过医院抢救,才慢慢好起来。

看到这一幕,邵光琛流出了愧怍的眼泪,哽咽地说万大哥为他作出了痛苦的牺牲,他太坚强太伟大了,而自己的确对不起万大哥。

而万桐书装作没事人似地安慰他说不必自责,这是他应尽的责任,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大家应该同呼吸,共命运,应该心连心而不分彼此才对。

在南疆普查时万桐书勇挑重担,以身作则,跑了许多路,鞋底磨破脚趾流血了,依然一声不吭地照常工作,使邵光琛深受感动。

对调查的每项任务都认真负责地完成,绝不马虎,绝不敷衍搪塞,绝不半途而废,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按时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在邵光琛为大型木卡姆歌舞《人民公社万岁》谱曲配器时,万桐书给他以亲切地指导与帮助,圆满而出色的完成了艺术创造的艰难任务。

在万桐书精神的感召下,邵光琛下定决心,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呕心沥血,做出优异的成绩,回报万桐书的鼓励。下列就是他音乐创作的成果。

邵光琛作曲家。1954年毕业于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54年—955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音乐创作所见习作曲;1957年—959年在新疆文化厅《十二木卡姆》工作组工作;1960年—983年在新疆话剧团、新疆歌舞团任作曲。1983—990年在新疆艺术学院任教。他发掘、整理了大量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在配器和声理论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他的ⅠⅤⅡⅥ和声理论、“音群论”被誉为邵氏和声音乐学体系。曾为电影《草原雄鹰》、《不当演员的姑娘》、《阿凡提》、《美人之死》,大歌舞《人民公社万岁》、《绿洲欢歌》,歌剧(与人合作)《两代人》、《一代新人》等谱曲配器。创作了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若干首;大管独奏《前奏曲与舞曲》1986年获自治区音乐创作奖,大管协奏曲等。

邵光琛说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艺术创造的成果,是受了万桐书音乐精神的感召,是受了万桐书对音乐艺术创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鼓舞,从而焕发出艺术青春和创作激情,树立了创作必胜的信念,听取了万桐书所说的苦尽甘来的教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邵光琛曾多次对崔旋谈出以上这些亲身经历和精神感受,使崔旋对万桐书产生出极大的敬意。

所以,崔旋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万桐书的人品和成就给予极大的赞赏和肯定,将万桐书定为心中的音乐偶像。

在万桐书离开新疆去厦门的前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为万桐书设宴欢送。

在宴会上宣传部副部长段桐华和文联党组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万桐书也发言表示诚恳的感谢,感谢宣传部和文联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以隆重的宴会表示送行。

他说他离休了,离开了新疆,但他的心并没有离休也没有离开新疆,他将以更大的更新的研究成果回报新疆各族人民对他的厚爱和支持。

在会上,新疆音乐家协会给万桐书敬赠了荣誉奖状。

在奖状上写道:“为表彰您数十年来为新疆的音乐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特颁发此荣誉证书。新疆人民和新疆音乐界永远不会忘记您。”

万桐书到厦门依然笔耕不辍,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感到自己的岁月不多了,以“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加鞭自奋蹄”的态度继续国紧研究有关木卡姆的课题,准备写出新的极具国际水准的研究论文。

2001年7月9日,新疆经济报发表了一封致万桐书的公开信,题目是《致万桐书》。

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为拯救十二木卡姆而做出贡献的尊敬的朋友,著名文艺家万桐书”。

今天,我们怀着对你及过去的思念,给你写这封信。……

在信的前部分中这样说:

“984年10月25日,以王恩茂为团长的9人访问团到华盛顿参观了美国议会大厦,讲解员给我们讲解并指着展厅中陈列的著名人物塑像当中一个半身塑像说:‘是他把印第安语译成了英语,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故乡的一名著名文艺家——万桐书,……”

信中随后又写道:

“万桐书同志,当你准备回厦门与子女安度晚年之际,我们与胡吉汉·哈吉莫夫、玉山江·加米、阿布力米提·沙迪克、吐尔逊·沙迪尔一起在我家聚会倾谈。想起来,这算是一个送别。那天你异常兴奋地告诉我们:‘十二木卡姆曲调悦耳、丰富,结构有序宽广、系统,有很大科学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完整的传统音乐艺术,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在信的结尾处这样说:

“在跨世纪之初,作为新疆的朋友,我们谈到了你,谈到你为十二木卡姆谱曲,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礼物,谈到你所作的贡献,进一步加深了对你的认识,对你表示了我们由衷的谢意。你将在下一代的心中留下更深的影响,得到他们的尊重,你所作出的贡献将写入历史的一页。……”

此信的作者是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米吉提·纳斯尔。

(此信以你在新疆所有朋友的名义发出)

(穆明江·吐尔逊译)

此信写出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2日。

括号中的字是信中落款的原文。

2005年11月25日,传来了极大的鼓舞人心的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晋级,名列其中。

这是中国继昆曲、古琴之后的第三个列入项目。

与此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榜上有名。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消息传来后,在厦门居住的万桐书一家人当即召开了家庭宴会表示祝贺。

万桐书和连晓梅兴奋不已,当着子女们的面跳起了麦西莱甫。

子女们和他们的孩子也高兴的跳起麦西莱甫,一时间整个大家庭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

正当他们喜极高歌欢舞时,从乌鲁木齐打来了长途电话,都是万桐书在新疆的朋友打来的报喜电话。

一连几天,打给万桐书的电话不断,都是祝贺他抢救的木卡姆申遗成功了,说他为中国争了光;为新疆争了光;为新疆的维吾尔族人民争了光;为新疆的朋友们争了光。

万桐书一家人感到无尚的光荣和幸福。

万桐书在兴奋之余又很快冷静下来,他想“申遗”的成功并不是目的结束,也不是研究木卡姆艺术的终止,而是文化长征的开始,艰难的任务还在后面。

“申遗”成功后,木卡姆艺术将如何传承,如何保护,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如何超越世界水平,这才是关键,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此他又作出新的研究计划,为写出领先世界水手的木卡姆研究论文而继续孜孜不倦地埋头工作。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申遗”伊始,得到了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铁木尔·达瓦买、司马义·艾买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和赛福鼎·艾则孜的遗孀阿依木·艾则孜等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申遗”的成功,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如今他们都继续为木卡姆的保护发展和利用,作出更有意义的指示与指导。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参加了研讨和成立大会。

学会会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介绍了学会成立的原由和过程。

他强调指出学会将是研究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术的学术单位,具有广泛性、权威性、代表性。它的成立必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对学术研究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力。在它的影响与推动下,自治区定将出现令人可喜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成立大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就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了重要的讲话。

他说学会是国家级的学术团体,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维吾尔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合理利用的无比关怀和大力支持。

参加成立大会的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以及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和杜秦瑞、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柯丽等。

这些领导对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的传承与保护很关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成立大会上,木卡姆艺术家万桐书当选为学会的名誉会长。

学会的会长、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非常关心万桐书,亲自到万桐书的住室看望了万桐书夫妇,并与万桐书交谈了很长时间,对木卡姆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了交流和切磋,听取了万桐书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年富力强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是个学者型的会长和厅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对木卡姆艺术很有研究,很有见解,堪称理论家和研究方面的专家。

对“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申遗”工作很关心,很支持,并给予亲切的指导。在这方面他有很丰富的领导经验,也有学术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很受万桐书的尊敬和拥护。

他说,就目前而言,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间项目已高居榜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他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名列其中,中国成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艺术被称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古老而极富魅力的“活化石”。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国的古琴艺术榜上有名。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华之瑰宝。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

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长调民歌”也“申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一非物质遗产联合申报而成功的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演唱艺术。

他说,时下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的意向和要求,其中已经列入申报计划的项目就有100多个。

他说,“申遗”的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标志着文化艺术的万里长征又开始了新的起步,大量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还在后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去做。

他强调说,对“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一“中华魂宝和丝路明珠”的抢救,保护、合理的利用、传承和继续发展,让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所以我们应当为大力宣传木卡姆而大声疾呼,努力工作,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