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16719100000038

第38章 天池奇遇见深情(3)

他们父子二人把大白马用绳子捆好,在跟随而来的歌迷们的帮助下,用铁铣和镐头把抬起来,送到山清水秀的树林里,挖出很深很大的土坑,把大白马的尸体掩埋了。

小白马一直在流泪。它卧倒在大白马的坟头伤心的久久不起来。

它不说话,也不会说话。只有用它的肢体语言表达它对自己母亲深深的哀悼。

吐尔地阿訇父子和不少跟来的歌迷也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小白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掩埋了大白马,吐尔地阿訇父子,带着小白马回到了自己简陋的家。

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了答谢歌迷们的帮助,在自己的家里,为歌迷演唱了一首十二木卡姆的歌曲。

随着吐尔地阿訇演奏的萨它尔琴声的节奏和奥修阿訇手鼓的节拍,吐尔地阿訇唱起了自己即兴填词的十二木卡姆中的警式类的歌曲。

歌词是这样的:

善良的人们不要忘记

黑暗的权势者跟豺狼一样

他们披着人衣却长着狼的心、

不要让他们的伪善蒙住了眼

无辜的马儿是生命不幸的见证

我的小白马永远记住

云雾不会长久遮住星光

黑暗不会永远遮蔽阳光

我用歌声诅咒邪恶

我用歌声唤起良知

啊!我可爱的小白马

在这暗夜里跟随我们远走他乡

伤心的往事给我们力量

如狼的人一定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他们演唱完,歌迷们的掌声如雷似的响彻云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小白马似乎也理解了歌声的内涵,深情地依偎在吐尔地阿訇的身旁,可爱的双眼闪烁出善解人意的光芒。

演唱者释放了久积心头的闷气。

歌迷们的从郁闷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希望之光忽闪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当歌迷们散去之后,饱受凌辱的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了躲避邪恶县长的报复与陷害,连夜收拾东西,带上可爱的小白马,向喀什的方向走去了。

自此,吐尔地阿訇父子一直把小白马当做他们的孩子来抚养,让小白马跟他们同住一屋,同饮奶茶,同吃干馕,同享欢乐,同解疾苦,小白马逐渐听懂了他们话语的意思,听懂了他们歌声的含义,具有了人性的良知和丰富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白马逐渐长大了,长得健壮高大,长得聪明伶俐,长得疾驰如飞,成了他们的神骑,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伙伴。

每当吐尔地阿訇父子在外卖唱时遇到不幸,小白马便会出面帮助,从困境中解救他们,使他们转危为安,免遭不幸。

在漫长的艰难的卖唱生活中,他们不时会出现意外的灾祸。小白马总是在担心他们的命运的不幸。

也许是长期经受的磨难的教训,或者是经验促成的习惯,小白马不知不觉养成了一种为人所不知的潜在的敏感,也就是动物所固有的一种灵性的反应,能预感到一种人所难以觉察到的其种信息,也就是人所说的所谓的第六感觉吧!

这种感觉的灵敏度有时很强烈也很准确。他们多次的意外遭遇已经被小白马的这种感觉的天性所预见所证实了。

所以,他们对小白马的警示很重视,对小白马不安和有预见性的动作表示也很在意很关注,一点也不敢忽视。

这次小白马的怒吼和动作的兆示,引起了奥修阿訇极大的关注与重视,骑上白马来到天池解救了自己的父亲和朋友万桐书。

当吐尔地阿訇父子把他们与白马的关系的来龙去脉讲述完之后,万桐书等人的疑问得以明确的解答,心境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人与马的关系存在着生命的共性,存在着情感的通性,体现出生命意义的不同形态的感天动地的魅力。

万桐书从他们父子与白马的同甘苦的深厚情感理解了生命意义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他感悟到思想的一致命运的一致理想的一致是产生深厚感情的基础和原由,真正而又无私无欲的情感维系是化解一切不利因素的无形的力量。

所以,他表示感谢吐尔地阿訇父子对他的倾诉,感谢白马对他人生的启示。

他决定把这一切融化在对十二木卡姆抢救与整理的工作中去。

其他的人也同样表示出对吐尔地阿訇父子与白马关系的敬重,对人马崇高情意的赞美。他们认为天池的聚会让他们的思想境界有了更高的升华。

他们在吐尔地阿訇父子的歌声中结束了愉快的聚餐,陪伴奥修阿訇和白马再次游览了天池各处的美景,然后走下天池。

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仍然乘上由司机加拉丁驾驶的小车。奥修阿訇和牙生!艾买提骑上各自的马。

他们一同离开了美丽的天池。

小车有意开的很慢。

白马和黑马紧紧地跟着小车。

他们一边游山观景一边往回走。

当他们来到横穿东西的和平渠的木桥上时,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搬运石头,不少的解放军的官兵也在忙碌地运石修建渠岸,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解放后迪化军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建和平渠的新气象。

吐尔地阿訇对这河水泛滥成灾的历史早有耳闻,此时见此情景,不由说:“看来河水有救了,解放军造福人民啊!真伟大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万桐书附和说:“是的。百废待兴。解放的迪化旧貌换新颜,到处都是新气象,真正是人民政府为人民啊!”

吐尔地阿訇说:“为什么叫和平渠?”

万桐书说:“1946年的10月,时任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的张治中,兼任当时新疆省政府的主席,他想在迪化城北青格达湖的附近建立军垦农场,把南郊红雁池水库的水引过来浇灌农场的地。”

吐尔地阿訇理解地说:“所以要修渠?”

万桐书说:“对”。他动用了当时的迪化驻军大约有三、四千人,又雇用了大量的民工,修了这条渠。”

吐尔地阿訇说:“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万桐书说:“是好事。修好渠,官兵们提议把水渠叫做张公渠。”

“歌颂他?”

“对。但他坚决反对。”

“他不同于一般的官?”

“是的。他当众宣布把这条水渠叫做和平渠。意指新疆要和平统一。”

“有远见。”

“这就是和平渠的来历。”

“有意思。”

“依我看,只有解放后的和平渠,才会是名副其实的和平渠。”

“讲的好。我同意你的看法。如果迪化不解放的话,这渠水永远也不会和平。”

万桐书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

解放的曙光驱逐了黑暗

迪化的旧貌改换了容颜

和平渠的改观将是历史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明珠会更加璀灿

我歌唱的激情破云冲天

把礼赞时代的歌儿唱响永远

吐尔地阿訇听完这首诗心潮澎湃,他在万桐书不断的吟诵声中把这首诗填入十二木卡姆的抒情曲调中,然后又唱出了富有十二木卡姆情调的歌曲,众人听了发出热情漾溢的赞美声。

离开和平渠,他们又向北门外的六道湾山梁走去,因为吐尔地阿訇听说哪里有“一炮成功”的炮楼,很想观赏。

他们到达山梁下,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圆形碉堡式的古老炮台,底部的直径约有15米,高度约有10米左右,炮楼的门楣镶嵌着一块石雕的门款楷书:一炮成功。

远远看去那炮楼矗立在高大巍峨的山梁顶上,俯瞰着迪化城,威镇四野,豪气冲天。

这座炮楼是为了纪念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迪化而修建的,如今成了历史古迹,名扬四海八方。

1876年6月,左宗棠率大军进入,他坐镇在新疆的东大门——哈密,传令他的先头部队的总指挥刘锦棠亲率百营湘军如卷地狂风似地进入迪化,在六道湾山梁的顶部架起大炮,只开了一炮,在炮声的震慑中,侵占新疆达十年之久的阿古柏闻声丧胆,弃甲而逃,迪化终于被清军收复了。

这就是所谓的“一炮成功”的含义的来源和经过情形。

听完万桐书的讲解后,吐尔地阿訇会心地笑了,说他终于明白了盛传不息的“一炮成功”的内幕,又知道了一个谜一般的历史掌故,感到很开心。

开心之余他又夸奖了万桐书。

小车和两匹马从北门折回向南行走,到了南关,吐尔地阿訇看到有一座三层的古楼,便好奇地问万桐书这楼是干什么用的,万桐收让车和马停下,他指着楼门上的三个镂刻而成的字说:“这楼叫财神楼。”

吐尔地阿訇以探询的口气问:“财神楼?什么意思?”

万桐书释疑解惑地说:“这是为供奉财神而修建的楼。是清代时候修建的,如今成了有名的古迹,二楼供奉秦汉时的武财神赵公明,也叫赵公元帅。三楼供奉文财神,是商朝的丞相比干。他们是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吐尔地阿訇疑虑地问“有用吗?”

万桐书摇头说:“没有用。这只不过是受苦的百姓为了想过富裕的生活,用这种习俗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已。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财神楼的庙会,信徒们都要到这里游览拜神,香火旺盛,十分热闹。”

吐尔地阿訇等人听得好奇,便上楼观赏了一下,觉得大饱了眼福。

他们从楼上下来分头乘车骑马,向南而行,到了维哈剧团的大门前,吐尔地阿訇等人指着斜对面的红楼问万桐书是何时修建的,万桐书想了一会儿,便答复说是1940年修建的。

他们惊奇地望着万桐书,觉得他的记忆力强的出奇,他懂的历史知识实在太多了,真不亏是年轻的学者。

他们对红楼肃然起敬,说这里是新疆最高的学府,听说曾经有许有关内的学者在这所高等学府任教,但不知都是何人,便问万桐书。

万桐书想了想便说出了几个学者的名字,并说有的早已被盛世才杀害了。

他们听后非常惋惜,连忙追问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