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6714400000050

第50章 恐龙灭绝最新解释(1)

恐龙灭绝罪魁是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近日提出,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所致。

据新华社报道,齐基基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现领导着埃托雷·马约拉纳研究中心一个研究小组的科研工作。他认为,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进而使陆地气候发生变化,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他说,如今海底火山爆发所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只是其影响程度相对于当年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要小了许多。

齐基基说,人们过去对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了解甚少,现在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认真研究。他说,格陵兰过去曾被植被所覆盖,但全球性的海洋水温平衡变化造成了寒冷洋流流经格陵兰,使之成为冰雪覆盖的大地。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水温的变化影响巨大。因此,应将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洋水温变化也作为研究恐龙灭亡之类问题时的一个考虑因素。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较为公认的是6500万年前一颗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导致地球气候失常,恐龙所需的食物大大减少,这些庞然大物被活活饿死。

专家认为恐龙灭绝与臭氧层空洞有关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最近在对俄远东地区的4处已被发掘的“恐龙墓地”进行研究后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密切相关。

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侏罗纪,恐龙家族曾在生物界称霸一时。但到了距今约6千万到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这些“霸主”们却都神秘地灭绝了。个中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基里洛娃博士指出,近年来,俄科研人员在俄远东的昆杜尔地区和布列亚河附近等4个地点发掘出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专家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发现,很多恐龙的骨骼化石上都留有该恐龙生前曾长期肢体溃烂的证据。俄专家将上述发现与本地区的地球历史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观点: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剧烈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据基里洛娃介绍,在白垩纪时期,太平洋中部曾发生过规模极大的海底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后,海水涌向了陆地,部分地改变了恐龙的生存环境。这位专家指出,规模如此之大的火山喷发必然会生成大量含碳气体,这些气体足以严重改变地球大气成分,使大气中出现超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这样,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肆无忌惮地穿过“空洞”洒向地球。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不但能使恐龙的肢体上产生病变和溃烂,而且还能够影响食物链和改变地球气候。对于适应能力不强的恐龙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此后,火山爆发的影响逐步减弱,海水开始退却,含碳气体排放量急剧减少,臭氧层空洞逐渐消失,地球气候再次大规模改变,而这更加剧了恐龙的灭绝。

基里洛娃表示,上述观点还只是俄科学家的初步论断。今后,科研人员将继续研究以论证这些观点。此外,基里洛娃指出,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较为有限的。

据悉,俄在其远东地区进行的地球历史研究工作已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来自其他18个国家的科学家已参加了上述研究。专家们将通过这些研究来探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与物种兴衰的关系,预测地球的未来。

《自然》:太阳系行星轨道改变造成恐龙灭绝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太阳系行星运行轨道的突然改变有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数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型描绘出了过去一亿年里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精确轨迹。令他们颇为诧异的是,研究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轨道直到距今6500万年前才逐渐稳定下来,而这一时期正好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研究人员发现,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距太阳系中心较近的几颗行星轨道突然发生了改变。他们认为其原因很可能是一些微小的不规则运动在积年累月之后逐渐放大,在到达了某一临界点后,形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使距太阳系中心较近的几颗行星轨道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自然》杂志报道称,这样的轨道改变有可能使一些位于行星之间的、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小行星变得不稳定,使它们在太阳内穿梭游弋,最终使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造成恐龙灭绝。

据负责这项研究的布鲁斯-拉尼加称,“恐龙灭绝与行星轨道的突然改变发生在大致相同的年代里,这很可能并非巧合,如果当时水星、地球和火星的轨道发生突然改变,那么小行星估计也将同样受到影响。”

有观点认为水星轨道摆动导致恐龙灭绝

距今约6000万到70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生物界“霸主”恐龙的突然消失。恐龙的灭绝是如此神秘,个中原因至今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人说恐龙可能是得癌症死的,还有人说“凶手”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干旱。目前科学界比较广为接受的“外星撞击说”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最近又为恐龙的死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他们认为,恐龙之死是水星惹的祸。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太空生物学中心的布鲁斯·朗纳加尔称,他们的电脑模拟表明:6500万年前,水星的轨道发生摆动,导致一颗小行星飞向地球,成为恐龙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朗纳加尔和他的同事使用电脑模型对2.5亿年前的太阳系进行了“还原”。他们特别着重于计算每个行星的近日点——运行轨道上最接近太阳的点。行星的近日点通常以数百万年为周期围绕着太阳运转。由于星体间的作用力,这种周期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轻微的改变。朗纳加尔等的最新研究发现,近日点周期的这种改变,会对行星内部产生一种“敲击效应”,并进而改变行星的轨道。他们的模型表明,6500万年前,水星的轨道因此而发生摆动,并对太空中的一个小行星带产生影响,增加了其中的小行星离开轨道的几率。水星的摆动并不足以使大量小行星进入地球,但朗纳加尔认为,它很有可能使单个的小行星走上与地球相撞之路。朗纳加尔等人的解释实际上仍可归入“外星撞击说”,不过是为毁灭恐龙的那场大撞击找到了一个初始的“推动力”。尽管如此,还是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对把水星轨道摆动与恐龙灭绝之间联系起来持怀疑态度。

北爱尔兰阿马天文台台长马克·贝利说,朗纳加尔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太可能的事件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水星不会对太阳系的东西产生影响,因为“它太小了”。贝利说,该研究小组的模型是非常棒的,但把它和恐龙联系在一起太勉强了。

有科学家称超级大火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令恐龙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灭绝的主因,可能并非是坠落墨西哥湾的一枚巨大小行星导致的天气剧变,而是小行星引发的一次全球性甲烷大火灾所致。

科学家指出,大量积聚于海底五百米下泥层的腐烂植物,在低温及高压环境下跟水分子结合,形成固态甲烷水化物。那次撞击令地球出现的冲击波,使大量甲烷从海底淤泥层释出,导致大气层的大火。

研究员认为,早前发现“白垩纪晚期(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泥层曾遭破坏,可能是由於甲烷从佛罗里达州沿岸的布莱克山脊释出造成”。甲烷後来被闪电击中爆发燃烧,引起蔓延全球的超级大火。

以往最为可信的恐龙灭绝原因是小行星的撞击掀起尘埃,把阳光遮盖,令地球天气剧变,使恐龙无法生存。

我国科学家全新诠释恐龙灭绝之谜“恐龙家族的整体灭绝是因其内在基因的规定性、而非外在因素的偶然性;恐龙最后灭绝是该物种自己完成了特定的生命活动周期”,这是黑龙江学者于大海近日提出的全新观点。

对恐龙灭绝之谜的解释与说法很多,被公开提出的有130种之多,如地磁倒转说、蛋壳变厚说、海洋收缩说、太阳耀斑说等等;但最为流行和最有影响的是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尔瓦雷斯在1980年提出的行星撞击地球,引发气候剧变,恐龙因食物匮乏而导致灭顶之灾。该学说更由于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贾巴等近日提出“三叶虫的灭绝是由2.5亿年前一颗小天体撞击地球所引发的”观点而得到进一步强化。

于大海在研究生物起源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一种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的存活都有着特定的周期性,它并非一经发生就会无限期延展下去,而是在到了一定的生命周期后,就会由于其自身遗传机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自行消亡。事实证明,在地球上称霸1.6亿年的恐龙家族早在所谓的大灾变之前就已经演绎了上千万年的“家道中落”史。因此,恐龙生存体制和生命机制的彻底衰败是恐龙遭致自身淘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