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
16712500000026

第26章 听话要听音(7)

过了一阵子,宪宗又想看戏。这次却见阿丑一身武装打扮,只见他双手各握一把利斧,边唱戏曲边耍利斧,观众不时拍掌、叫好。表演了一段后,阿丑开口问:“瞧瞧我这身打扮,猜猜我是谁?告诉你吧!我乃大英雄汪某是也!自从我出道以来,手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行遍天下无敌手,全凭这双利斧!嘿嘿,你可不要小看它!只要我‘咻……’这么一挥,包管你人头落地……”不等阿丑说完,舞台下旁白的人急忙打岔问:“既然你的利斧这么厉害,可不可以介绍给咱们认识认识呢?”阿丑提起这两把利斧,说:“名堂可大啦!左手这把叫王钺,右手这把叫陈钺!”

看完阿丑“指桑骂槐”的两场精彩表演后,明宪宗也认清了汪直的真面目。他下令将罪恶深重的汪直放逐,他的党羽王钺、陈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阿丑的表演入木三分,而他所说的这些台词也被明宪宗听出了真意。阿丑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明宪宗,揭露真相。明宪宗毕竟没有昏庸到蒙蔽视听的地步,察觉到了真相,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是在我们周围,这些话里有话的意思你是否都能听出来呢?比如你的同事向你抱怨说:“老板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小张可以早早下班,我却要陪他去应酬客户。”这时你千万不要以为同事真的受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说不定他心中窃喜自己能与老板如此接近呢。而当你升迁,听到同事如此恭维时你得留神:“真为你开心啊,记得我们是一起进公司的,你这么快就升职了!”他真的是为你高兴吗?也许他正在为这件事情忿忿不平呢,其实他心中认为你升职根本就是侥幸。

这些弦外之音是不容易被察觉的,这就需要你灵巧的双耳分辨出真言假言,听出他们话中话的意思,千万不要轻易就被一些表面的语言给蒙蔽了。练就听出对方弦外之音的本领,对你的人际交往大有助益。

根据别人的情绪来理解意思

俗话说:“喜怒哀乐,现形于色”,也就是说,人的精神状态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同时,因为情绪不同,人的声音和语调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些都反映着说话人的情绪在变化,透过这些变化你就可以正确地理解他们说的话的意思,褪去语言里虚伪的外表,还原真相。

人际交往中,语言和意思分离的表达方式屡见不鲜,这常会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人际交往多复杂,倾听的学问就有多高深,通过察言观色、辨音识意的倾听,去其伪装还其本意,你就会发现原来说话人的真意都隐藏在情绪里面。

有一天,子产带着随从在街上漫步,忽然听到一户人家的房中传出一个女人恐惧的哭声,待他走到近处时,哭声越来越震颤,声声都敲击着子产的心扉。

子产对随从说:“这妇人一定有亲人快要死了,你们快去看看。”

随从领命前往那户人家察看,只见一个男子直僵僵地躺在床板上,一个女子在旁边痛哭。询问之后,知道那女人是死者的妻子。

子产听了随从的报告后似乎不信,问道:“果真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

随从回答:“已死了有一个时辰的光景。”

子产立即面露怒色:“这就不近情理了。”

随从不理解子产为何发怒。丈夫死了,妻子当然要哭,有何不合情理之处?

子产对随从说:“快去叫仵作来验尸,那男子死得蹊跷!”

随从虽然不理解子产之意,但还是按照子产的意思办了。不一会儿,仵作就去那户人家验尸。

在回来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的常情,亲人有病则忧,临死则惧,既死则哀。我听了那妇人恐惧的哭声,以为她的亲人即将死亡,谁知她丈夫已死了一个时辰,那她为何要发出恐惧的哭声呢?”随从若有所悟地聆听着子产的话。

子产继续说道:“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的哭声更甚了,这又说明什么呢?”

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那男子是被她害死的。她既要杀死丈夫,又怕外人议论,为了掩盖其杀人的真相,又不得不哭,但哭声中不免流露出恐惧,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儿,那女子就被押到了官府。她丈夫果然在熟睡时被她用刀子捅死,有行凶用的刀子和血染的衣服为证。那女子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罪,但她还不知是自己的哭声泄露了“天机”。

情绪常常在不经意间透过人的声音或表情等显现出来,聪明的人就能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地方,察觉对方真正的情感。这也有助于听者理解说话者的真实目的。

发挥你倾听的天赋,施展你倾听的才能,仔细捕捉对方微妙的情感,可以帮助你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有时对方看似肯定的回答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你听不出他说这句话时所隐含的情绪,很可能就会理解错误,甚至会理解成截然相反的意思。

情绪的不同会导致对一句话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你懂得听话的技巧。只有把话放置到说话者当时的情绪中来理解,才能听出他的话外音,知道他话中的真正意思,这样才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听出亲疏关系

倾听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你不仅要听懂别人的意思,也要听出别人的感情。如果你听不出对方的感情你就不知道他所讲的意思,也就不能听出话外音,要听出对方的感情首先要听出亲疏关系。

在倾听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在别人没有采取行动前,或者在对方没有表露最终的意思前,保持不表态的方式,听出其中的亲疏关系再采取行动才是最佳对策。

不久前小梅接到了一家500强企业的面试通知。一大早她就精心打扮一番,信心满满地前往目的地。小梅对这家公司的面试习惯早就有所耳闻,他们经常会用一些奇特的方式来面试,在不经意中考核面试者。

一进这家公司,小梅就全身戒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漏掉什么细节。一切都很正常,唯独那个拿着扫帚晃来晃去的看似清洁工人的老职员有些不对劲,一般公司不会有这么老的职员的,小梅感到有些奇怪。

在场的各位应聘者似乎都是信心满满的样子,经过她的打听得知,前来面试的人员有很多都是来头不小的。他们有着资深的背景,要么是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职员;要么是名校毕业,获得各种头衔和荣誉的天之骄子。小梅感觉很有压力,但是她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前面几位应聘者也有几个是大有来头的,但一样垂头丧气地出来了。看来这家公司并不是以经验和背景来选择录用人员的。

很快轮到小梅面试了,她轻快地走进面试的会场。一打眼她就看到一整排的面试官威严地坐在会场中间,他们个个都显得精明老道,尤其是坐在中间的那位,非常有老板风范。小梅觉得他似乎就是老板,应该多加留意。

考官不经意地询问着小梅一些问题,在小梅听来,这些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是和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的。她不知道这些考官们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口的那位老职员已经出现在了会场,他径直走向众位考官开始倒茶水。“您辛苦了”,当这个老职员给那位“老板”倒茶水的时候,“老板”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同样,在老职员倒完茶水转身离开时,“老板”又不忘殷勤地说了一声“谢谢”。在小梅听来,这些话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场合,更何况是一位大老板对职员说出的。

面试结束时,考官看似很随意地问了小梅一句:“请你判断一下这些考官中哪一位是老板?”听到这个问题后,小梅会心地笑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胸中有数了。她回头看着那位老职员说:“您就是老板吧?”众考官很诧异,这位老职员也是愣了一下,然后放声大笑,说:“你什么时候见过老板会打扫卫生,倒茶水?”

小梅却有自己的理由:“您肯定就是老板乔装的。一开始我也认为老板就是各位考官中的一位,但是当您给我认为是老板的人倒茶水时,考官对您的态度非常尊重、客气。我就知道我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老人非常赞赏她善于观察、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尤其她注意到了这些微妙的细节,而这种能力正是该公司所需要的。最终,小梅被录用了。

在处世中,人际交往常离不开优秀的判断力和卓越的眼光,以及善于倾听的耳朵,如果听不出对方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展开接下来的行动。快速地判断出对方的身份和亲疏关系将有助于你走向成功。

听出事情的紧要

语言的艺术就在于同样一句话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语气、语速的不同也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两种意思。听话的目的就在于做出适当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听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圆滑处世,做到游刃有余。

比如一个“喂”字,如果你当时情绪紧张,事情又非常紧迫,你就会直接短促地喊“喂”。但如果是朋友约你吃饭或者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时,电话里的谈话语速会很平静而缓慢,仅仅开头打招呼的一个“喂”字就会延长发音。因此,根据说话者语气、语速的不同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动才是聪明人。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本末倒置,就会遭人怨恨甚至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人听话没有节奏性,听到的就是单调的文字,因此他们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执行起来就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某公司办公室里,有位忙碌的员工正在奋力地工作着。老板走了过来,说:“帮我把这份文件整理一下,很紧急,快点。”说完,老板就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员工心中很不悦,“快点……哼,哪份工作不是重要的?手头的工作都没忙完,还要整理一堆新文件!”于是她继续噼里啪啦地忙活自己手头的工作,“不管它,先忙完手头的工作,省得晚上还要加班加点。”

过了一会儿,老板打来电话催促:“好了没有?”

“知道了。”员工挂了电话,开始整理老板的文件,边整理边抱怨。这时老板又打来一个电话:“顺便打印一份去年的报价表。”

于是她又慢吞吞地整理起报价表。接下来老板又催促了几次,弄得她非常不耐烦,“这么多事情,我先做哪样啊?”老板听到这样的回答当然很气愤,不久这名员工就被辞退了。

这名员工的失败在于不会安排时间,不会倾听别人的话,不懂得按照紧急、重要的程度来安排事情的先后。只要善于倾听,就会处世圆滑,凡事都有缓和的余地。但如果对方的事情是迫在眉睫的,你却悠然自得地讨价还价,当然会自讨没趣。

听话要听音,更要听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可按部就班。事情有轻重缓急,执行起来当然也会有先后,只有把对方的信息抓得准才能反馈得正确,让对方满意,并对自己的处世产生积极影响。

第十五节 听话要了解背景

听话的艺术不仅仅是能听,还要听懂,要听懂说话者的意思就需要了解对方的各种背景,包括身份背景、文化背景,所讲述的事件的背景、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等。这些背景要素可以左右听者收到的信息的正确性和可信性,而且把握、了解了足够的背景有利于了解说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分析对方所指的时间背景

时间不同,对方所说的话产生的效果和意义也不同,甚至有些话的真实性已经随着时间的变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此,听对方说话时要准确把握对方所说的事件的时间,离开了这个背景,事情也许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查尔斯曾经成功越狱3次,成为德克萨斯监狱中的知名人物。有众多崇拜者希望从他身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想知道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成功地瞒过监察者的眼睛,越过重重机关,逃离严密防守的监狱的。

“其实很简单,”查尔斯对一位热情的崇拜者道出了自己的秘密,“城墙右边第5块石头下面有个空洞连通河道,我是从那里出去的。”

就这么简单?原来仅仅是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秘密通道,这位崇拜者兴奋地离开了。“不过,据我所知,那河道里现在已经放养了几条鳄鱼……”一位囚犯担忧地说道。

“我知道,所以我才没有提到鳄鱼。”查尔斯微笑地回答。

查尔斯的秘密被公布出来了,他成功的越狱方法在过去那段时间是最实用的,但是他并没有告诉那位崇拜者自己成功越狱时的状况——那个时候还没有饲养鳄鱼。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老一套的方法就不能再使用了,也许等待那位崇拜者的就是死亡。

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关键的细节,听出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对我们是否有价值、有帮助。如果脱离了说话者所说的时间背景,他所说的一整套理论或者方法只会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信息。

在听故事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开头:“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故事之所以设置这个时间背景也正是源于使观众感觉到故事发生的真实性,如果脱离了时间背景,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失去原本的真实感觉。善于分析对方所说的时间背景,才可以考证出对方话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一趟新干线列车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一名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的编程员。根据医学鉴定,这名死者的死亡时间大约在20分钟之前,也就是在火车进站前后发生的,火车进站停车5分钟。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按照这条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就容易了。很快,侦探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