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重在到位
16710600000016

第16章 努力还不够,重点在到位努力还不够,重点在到位(5)

美的集团首席执行官何享健就特别注重监督机制。由于担心“自家人不便监督”,他曾经“杯酒释兵权”,冒着“不念旧情”的指责将当年一起创业的元老解职。从1997年开始,何享健又开始对美的进行不断地拆分,不断地放权,但放权之后如何保证权力不会滥用失衡呢?何享健说:“对于授权给什么人、这个人具体拥有什么权力、操作范围有多大、流程是什么样的,都应该有章可循。这种对于权力的制衡既能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又能杜绝放权后的权力滥用和失控。但企业分权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条件: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队伍;二是对企业文化氛围的认同;三是企业制度比较健全;四是监督机制要非常强大。”

结果到位:要以成败论英雄

评判一个人,可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评判一件工作,却必须要以成败论英雄。工作到位就是“成”,不到位就是“败”,没有什么中间状态。何以如此说?这就像总统要求罗文将信亲自交给加西亚一样,如果罗文最后没有做到,那么,不管他在路途中吃了多少苦头、历经多少艰辛都没有意义,哪怕牺牲了也还是没有完成任务。

工作和考试不一样,考试的时候60分是及格,70分也是及格,100分还是及格,但是在工作中只有100分才算及格,低于100分都不算到位,只能算残品、次品而不是合格品。如果考试只有一道选择题,那么,它也和工作的性质一样,只有100分和零分两种,没有其他可能。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人的一种宽容,所谓“宽以待人”。如果用在工作中,却只是一个不体面的借口,难免误入歧途。成王败寇,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虽然不能说所有的竞争都是零和博弈,但是共赢局面还是不广泛的。

柳传志在2008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就说:“做企业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甭管用什么方法,你爬到山顶,就是好样的。”作为印证,他还提到一件往事。从1991年开始,IBM、摩托罗拉、苹果三巨头花了近三年时间携手推广power PC,尽管性价比远远高于微软、英特尔架构下的电脑,但他们的PC应用无法与后者兼容,最终还是失败了,仅市场推广费就耗资上百亿美元。你看,三巨头心态到位,雄心勃勃欲执PC牛耳,执行到位,从市场推广费就可以看出来,能力当然更不用说,但是市场就这样无情,结果不到位,就被用户抛弃。

既然企业是以成败论英雄,要达到这个目标,员工的工作当然也应该是重在结果,必须考核绩效。尤其是创业时期的企业,更应该强调结果导向,以成败而论。企业为员工提供薪酬待遇,最低的底线就是员工的工作必须创造价值,这个结果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你能和领导说“这件事没有办好,但我已经尽力了,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吗?你能和客户说“我们的产品99%合格,你碰巧买到的是个次品,这是你自己的责任”吗?当然不可以!失败者也许有失败者的魅力,但失败的工作却只有结果不到位的教训。所以,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必须下定决心以结果为重,对结果负责。

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处于极度萧条的状态,日产尼桑公司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公司上上下下都期待空降而来的法国“营救大师”卡洛斯·戈恩妙手回春,力挽狂澜。

戈恩在就职演讲中满怀坚定的信心,告诉大家他要实现一个惊人的“180”计划:到2004年,实现全球销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零。戈恩说:“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任何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这表明我已经决定并已经承担责任,这是我们的承诺!”

之后,戈恩果然扭亏为盈,兑现了他的诺言。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一上台就言之凿凿、直奔结果时,戈恩回答说:“人们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谁都能明白,谁都可以去衡量。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结果承诺,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积极起来。人们会说:‘OK,这很公平,给他一个机会吧!我们按承诺执行,他按承诺兑现,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

话虽如此,公司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毕竟日产当时已经连续亏损了好几年,还有人认为戈恩来自法国,对日本的情况并不了解。

但戈恩对于这些怀疑付之一笑,他所认同的就是“必须对计划的实施结果作出承诺……承诺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就是说,我作为公司的总裁承诺,公司明年要实现赢利,运营利润率要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债务要得以消减。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有一些量化的指标。承诺就意味着如果达不到目标,我就要辞职,你不能再做第二个计划,也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没有假如,只有必须要实现的结果。”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对于一项具体的工作,必须将结果放在第一位,执行的精髓就在于取得结果,没有结果的执行是空洞的,结果不到位的执行是残缺的。就算你搬出种种理由,也不能改变工作结果。

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模式,就要求我们专注于结果,失败者往往强调做的过程,而忽视最终结果。成功者则刚好相反,他们不管过程如何曲折,也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史泰龙在主演《洛奇》一举成名之前,先后经历过1854次失败,但他专注于结果,结果就成功了。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在推销炸鸡秘方时被人拒绝了1009次,但他没有找任何借口,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二战”时期,美国派遣一个连队潜伏在德国获取情报。长官告诉士兵,由于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因此,只能把他们空投在德国边境附近。任务很紧急,一个月之后就要出发。可是,这些士兵还不会德语,长官告诉他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学会,否则到了德国肯定是死路一条。

一边是军令如山不得不执行,一边是陌生的外语,如果连德语都不会说,命都难保,何况完成任务?

没有别的选择!

这些士兵捧起德语教材日夜苦学,互相训练,一个月之后,居然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德语,非但如此,连语调和口音都像在柏林、波恩等城市土生土长的一样。之后,他们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为盟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还是那句话,当你不满足于简单的参与、被动的执行,当你下定决心一定要达成结果,并且专注于结果时,你就能获得成功。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你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胜利!不计一切代价的胜利,不顾一切恐惧的胜利,不论路有多长、多艰难,都要取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即没有生存。”

统筹兼顾才能全面到位

统筹兼顾既是国家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一个企业工作全面到位的必由之路,建立一个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管理控制体系和执行模式,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专文著述《统筹方法》,文章强调哪怕是泡茶这样一件小事,也必须将工序安排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茶。之后,华先生强调:“在近代工业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可别小瞧了这篇千字短文,40多年前它发表的时候,曾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做事习惯。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先生就率领他的著名小分队推广统筹法,后来还被“准格尔露天煤矿煤电运输同步建设”等国家特大型项目采用。

2003年9月7日,华罗庚先生当年的主要助手、中科院研究生院计雷教授开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其核心原理也是统筹理论。

精明的商家也从统筹理论中发现了商机。不久前,一些汽车美容店开始将他们的店面开在了超市、商场、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很受欢迎。顾客可以在购物、办事的同时为爱车美容,既赢得了宝贵时间,也节省了停车费,一举两得。

统筹兼顾就是肯定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所以,统筹兼顾也意味着整体观、系统观、全息观,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在工作中,统筹兼顾能够让你对事情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明确重点与非重点、主与次,既抓住问题的关键,也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而制订出可行性较高的执行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工作人人都想得到,也会去做,但次要的、非重点性的工作却往往容易轻视疏忽。但是,主要和次要、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显,如果缺乏统筹兼顾的高度,就很有可能将重点忽略。

修道院院长交给年轻修女一项织挂毯的任务。几天以后,修女的心就静不下来了,她厌烦这样整天埋头编织,“我的生命就浪费在这些线团上吗?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这时她身边的一个老修女告诉她:“孩子,你很幸运啊,院长让你编织这一部分。”原来,她们编织的是《三王来朝》,年轻修女织的那部分正是小基督头上的光环,非常关键。

企业就是无数工作环环相扣、融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而每项工作也可能包含无数个细碎的部分。即便你做的事情在整体中显得无足轻重,只是一个配角,也应该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去完成它,尽力做好,因为缺少它,整个工作就不完整了。

统筹兼顾还意味着具有一定前瞻性,能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在工作中也一样,接到一项任务之后,必须做点、线、面的全盘考虑,例如人员的安排、工作进度的规划、财力物力的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否则也会遭遇“堵车现象”,努力之后却没有成果,既耽误工作,也影响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