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16706900000012

第12章 舌灿如花,学一点言语论辩术(1)

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自古至今,语言就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可以说,最精彩的语言常常闪烁在辩论和演讲台上。掌握一点论辩的技巧,不论是在演讲台上,在谈判桌边,在论辩会中,我们都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展现出无限的魅力与风采。

千万别把听众当西瓜

在熟悉的人面前可以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旦遇到正式场合,需要对着不太熟悉的听众正式发言时,就紧张的声音发抖,面色通红,甚至说不出话来了。

于是,为了缓解这样的紧张心理,有人便出了一个主意:站在台上,你就想象全场只有你自己,把台下的听众当西瓜就成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真正实施过的人一定深有感触,如此状态之下的演讲绝对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所谓演讲,是“演”与“讲”的结合,不仅需要对听众进行语言“刺激”,还要同听众进行沟通和情绪的感染。试想,如果你把台下的观众都当成西瓜,只顾着毫无表情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演讲词,那么,这样的演讲就跟背课文没有什么区别,台下的听众自然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那么,我们的演讲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在进行演讲的时候,必须先让自己饱含热情,才能把这种感情倾注到自己的语言中,并借助感情的掀动力,充分调动起听众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取得演讲的成功。

微软现任CEO史蒂夫·巴尔默,除了商业天赋和卓尔不群的市场直觉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在演讲的时候饱含激情。激动的时候,巴尔默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他曾经用“Windows,Windows,Windows”作为激励员工推广操作系统的口号。

还一次演讲中,巴尔默在微软大会讲台上充满激情地反复呼喊“开发者”多达14次以上,这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对此,他在最近一次谈话里用少有的低调说道:“我对他们发表演讲,我被他们所激动。”

与他相比大多数公司的CEO演讲都显得逊色很多,因此,巴尔默被业界评为“最充满激情的演讲者”。

演讲其实跟我们朗诵文章一样,如果是别人写的文章,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能顺利地念下来就不错了,渐渐地多读几遍,等对文章完全熟悉了之后,才能将感情色彩表达出来。而对于自己写的文章读起来就简单的多了,由于熟悉创作背景,感情自然就要丰富的多。所以,如果想要让演讲包含激情,就要先将自己融入到演讲的内容中去,让自己充分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然后再传达给听众。史蒂夫·巴尔默的演讲之所以能够包含激情,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这里有几个表达激情的技巧可供大家参考:

1、用语意传达激情。在演讲的内容到了关键点的时候,为强调可以用一些排比、反问、感叹等手法来增加激情。洋溢出或悲或喜,或憎或爱的情感,这样的方式,往往能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愉悦感受。

2、用语调传达激情。语调的平缓、高昂、低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所以,我们在演讲中,要适时地转换音调,不论是坚定的、犹豫的、高兴的、哀痛的,还是期待的、失望的、高昂的、低靡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来展示。

3、用态势传达激情。滑稽演员之所以能够逗人发笑,就是因为形态动作所传达的信息。在演讲中,形态动作能为语言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用适度、得体的态势辅助语言,直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可以使听众产生兴奋,引起感情的共鸣。

另外,我们除了表达激情,还要与听众沟通互动,比如设置一些疑问句来让听众回答,或者就听众的某个特点进行分析叙述等等,都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精彩。

当然,也有人会说,上述这些技巧我都会,只是一站在台上就紧张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其实,你没必要为此苦恼或者感到自卑,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为了在公众面前说话而感到紧张。很多征战舞台多年的老手也常常会因为紧张而忘掉台词。

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紧张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以及怕对方不爱听,掌握以下技巧或者对缓解你的紧张会有帮助。

1、为演讲做好充足的准备。你的准备越充分,你的演讲就越具有说服力。一遍一遍地起草和重新加工讲话稿可以确保讲演既有趣,又能够有意义。接下来,就是尽可能的熟悉稿子了,如果你已经彻底地将讲演主题研究透彻,那么你完全不必对此感到害怕。

2、多训练几次,熟能生巧。

演讲没有诀窍,只有苦练,练习练习再练习,直至你已经有了百分之百的信心。正如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亚瑟·鲁宾斯坦曾经说过的:“如果我一天不练,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我两天不练,我的批评家们知道;可是如果我错过了三天的练习,那么观众就全都知道了。”试着多练几次,你的演讲就能越来越接近完美。

3、在心里与听众建立友善关系。试想,如果你总是想象你的听众的充满敌意的,是带着犀利的听觉来专门挑你的毛病的,那么,你的情绪一定是紧张的,从而影响到你的水平发挥。但如果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情景预设: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上场演讲中的积极面和听众们善意的回应,并且想象你的听众们都和善可亲、心胸开阔,带着这样的预设上场,紧张的情绪就会消失一大半了。

准备充分,就成功了80%

一个人在说话之前要是没有准备,就像上战场没有准备武器一样,将会变得很被动,结果也将是对自己很不利。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之所以能够在论辩中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准备好了再开口,才能事半功倍的重要性。

深谙论辩之道的人,在开口之前,一定会有所准备,比如根据将要进行论辩的内容、所需的知识和材料以及参加论辩的其他对象的背景和情况,都要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在这基础上再开始展开对话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口才的最佳效果。

有一位人被当地人称为“金舌头”,有个来此旅游的人很好奇这个称呼的由来,便向当地人询问原因。当地人回答说:“是因为这个人与人争吵、辩论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没有输过的原因。”

那人又问了:“难道你们当地就没有一个口才出众的人能够战胜他吗?”

当地人答道:“口才出众的有很多,但无论别人拿什么样的问题去与他争辩,他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找出其中的破绽,然后一举取胜。”

那人更纳闷了:“这怎么可能呢?他是怎么做到的?”

当地人回答:“很简单,他爱极的读书,即使是各种报纸、杂志都要买回来仔细翻看,于是,他积累的十分渊博的知识,所以就什么都懂,也什么都能比别人讲解地深入、透彻了。在这样的人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够赢他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想做到口吐莲花首先必须充实自己。

“金舌头”的这种方法,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你也可以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候,把每天看到最有兴趣或者有触动的文字都勾画抄写下来。然后记住其中你认为很有意义的话,每天只要一两句,两三个月就发现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这样,在演讲或者辩论的时候,它们都将成为你不错的素材,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发挥,说得自然一点、顺口一些,就能令人刮目相看了。

但要注意,在应用它们的时候,一定要加入你自己的想法、观点。每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决不能像背书一样,或者像鹦鹉学舌一样把记得的话重述一遍,而是利用这句话说明你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或观点,支持别人,或证明你认为对与错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方法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谈资呢?

不可缺少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我们的演讲辞、论辩词都是通过记忆把所要讲述和运用的材料和内容储存在大脑中,登台演讲或进行交谈、论辩时,才能张口即来,滔滔不绝。所以,记忆力是演讲者、论辩者的一项重要的素质。否则到了台上,就会丢三落四,再加之紧张的情绪作祟,演讲就会变得一团糟了。

记忆力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也可以借助后天的培养。培养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自己从学习中寻找、总结适合自己的规律和方法。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如形象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另外,除了从书本上涉猎知识之外,我们每天所遇到的各种事件都可以作为题材和资料,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有利的事实依据。所以,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只要你不是毫无主见地去吸收的,那么,在你应对别人谈话的时候,就不会显得捉襟见肘了。

可见,论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战场”,我们要想成功地取得战斗的胜利,就必须先做准备,再开口,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演讲重在随机应变

舞台剧之所以比电视剧和电影难以驾驭,就是因为电视剧和电影拍摄中如果出现的差错或者突发状况,可以重新来过,甚至还可以借助后期剪辑之类的技术来弥补。而舞台剧因为直面观众,则需要一次成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演讲就像是一场舞台剧,一个好的舞台剧演员和演讲者都应该具有能够临场应变的告诉素质。

在演讲的过程中,随时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比如讲错话、与其它演讲者“撞稿”等等。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演讲者自己先乱了阵脚,那么,演讲肯定以失败告终。这就要求演讲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做到处变不惊,应变自如,使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使演讲流畅顺利地进行下去。

一般来讲,演讲中常见的突发状况不外乎以下几种,只要掌握了技巧,能够对症下药,那一切的困难都会烟消云散。

第一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忘词。如果拿着稿子念,这样的稿子一般不会出现,演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而脱稿的后果,就是容易导致忘词。尤其是对于初次登台的新手,面对众多听众,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一上台就开始冒汗,说起话来声音发颤。讲着讲着,就把下面的词给忘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愣在那里,或者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其实,忘词儿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去应对。

首先,不要慌张,让自己保持清醒,更不能有小动作,这样有失风度,尽量让自己面带微笑,保持淡定的神态。

其次,就是想办法把话顺下去,忘词之后,与其一遍遍地回想,倒不如另择词汇,顺着你的意思自由发挥,直到你记起下面的词来,当然,这需要很高的应变本事,尽管很难有人做到天衣无缝,但即使被听众听出来,也比愣在台上支支吾吾要好得多。

第二种情况是在演讲的过程中遇到了听众的提问。这样的环节我们在准备演讲之前并没有刻意设置,自然也没有准备好答案,难就难在“即兴”二字上。而且,在这些提问中,有的提问是真心请教,也有的是试探演讲者的水平,还有的是故意出难题,使演讲者难堪。面对这样的情况,先要明白提问者的意图和目的,答问才能有的放矢;回答的时候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切忌拖沓。

一天,达尔文应邀作一篇《进化论》的报告。报告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发问道:“您刚刚说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难道我也是猴子变来的吗?这实在令我很难相信。”达尔文含笑应道:“当然,每个人都是。不过您与我们不同的是,我们是由一只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您确实一只非常漂亮的猴子变来的。”女士听完达尔文的回答,含笑而坐,再也没有提出异议。

因为演讲一般都是在一个比较严肃的公众场合举行,所以,不管对方是否出于恶意,一心恋战绝对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因此,在回答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语意含蓄,最好能给观众一个良好的心理感受,为对方留足面子。这样既能显示演讲者的风度,又可以避免对方针锋相对,而使得演讲难以进行下去。

第三种情况就是在演讲中出现了“撞稿”,也就是说自己的演讲稿与之前演讲者的内容出现了重复或者太过相近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还是按照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演讲,就会显得没有新意,甚至让听众觉得搞笑,正确的选择是立即做出调整。

在一次以“孝敬老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李林打算引用歌曲《常回家看看》中的一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作为开场白。

可是,让李林始料不及的是,他前面的演讲者的开篇竟然用了同样的话。临时的改词,和下面的内容衔接不上,这么短的时间,重写前两段肯定是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呢?

突然,李林灵机一动,想出了对策,他从容地走上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前面的那位同学刚才提到了一首歌,歌中唱道:‘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接下来很自然地接上了自己的演讲内容,顺利地完成了演讲。

一般来讲,“撞稿”的情况不会大篇幅的出现,只需要局部做出调整即可避免。如果有人的题目与自己的相同,且又在自己前面发言,就应当将自己的观点略加变化,使之更加新颖。如果有人引用同样的名言或事例等,就应尽快换一个或是直接跳过。实在不行,就可以效仿李林的做法,借别人之词引出自己的话题,就可以轻松避免听众对自己的不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