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16703000000063

第63章 清朝卷清朝卷·封建王朝的终结篇目(1)

(公元1636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中国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曾达到封建国家的顶峰,出现了“康乾盛世”,但清朝也有很多弊病,它重农抑商,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科技大大落后于西方;制造了多起文字狱等。1840年,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清朝也濒临灭亡。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书”

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他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建立了后金政权,是后金第一位可汗。他的儿子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他为清朝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是中国用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之所以伟大,正是由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努尔哈赤出生于一个满族奴隶主家庭,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他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并自称为王,他率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百战不殆,深受部众拥戴。经过30年的奋战,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在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随着势力壮大,他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开始了艰辛的清王朝创业过程。这“七大恨书”是: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为一恨;明朝偏袒叶赫、哈达,并欺压建州,为二恨;明朝强迫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为三恨;明朝派兵包围叶赫,抗拒建州,为四恨;叶赫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其中缘由有明朝的支持,为五恨;明政府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耕种的柴河、三岔、抚安三地,且不允许努尔哈赤收获庄稼,为六恨;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并在建州鱼肉百姓,作威作福,为七恨。这“七大恨”反映了满族对明朝的愤恨,成为讨明檄文。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百战百胜,只是在后来与明将袁崇焕的交战中,大败受伤。于天命十一年八月死去。

成王败寇的山海关之战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军和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山海关大战,这场大战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当时的清朝皇帝福临尚年幼,辅政的多尔衮认为明朝连年和农民军作战,早已是即将灭亡的状态,是时机入主中原了。多尔衮曾以清帝的名义写信给李自成,提出共同并取中原,李自成未予理会。当年四月初九,多尔衮率满、汉、蒙十万大军西进。李自成早已在三月十九攻取京师,明朝灭亡。多尔衮得悉此消息,决定由攻明转为同李自成争夺统一天下的大权,他率兵直驱北京。

明朝总兵吴三桂率兵四万,阻止清军进入山海关。当他获悉崇祯帝自缢,便折返山海关。他决定归降李自成,但得知自己的父亲吴襄被大顺兵打折了一条腿及爱妾陈圆圆被夺占后,他愤怒异常,拒降李自成,并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还师山海关,袭击李自成的分兵唐通部。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带兵十万向山海关进发,并携吴襄同行。吴三桂向多尔衮求援。

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他于四月二十一日才抵达山海关。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成对峙之时,吴三桂已完成了他的兵力集结,多尔衮率八万劲骑也在当日晚上抵达关外。吴三桂有清兵在身后压阵,不怕李自成。双方很快展开拼杀,伤亡俱众多。多尔衮此时率四万精骑直冲大顺军。疲惫的大顺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战到午后,李自成见大势已去,便下令撤兵,清兵乘胜占领北京,取得了全国政权。

吴三桂是为爱妾而降清吗

民间传说中,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几百年来一直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但吴三桂真的是为他的爱妾陈圆圆而降清的吗?

公元1612年,吴三桂出生,同年出生的还有多尔衮。他是明末清初辽东锦州人,祖籍江苏高邮市界首镇六安村。他的爷爷以及父亲都是马贩子,他的父亲吴襄曾经投奔明朝在东北的最高首领李成梁,从此走上了武将之路。吴三桂小时候便习武,曾经考取过武状元,15岁那年还曾经以21人对抗三万清兵,杀敌救父,“孝闻九边,勇冠三军”,连大明王朝的对手皇太极也说:“好汉子!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但是明政府终究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吴三桂在当时做出“誓死不投降”的决定。皇太极曾经频频向他伸出橄榄枝,要他投降,他回信只有两个字“抱歉”,皇太极劝降了一年都毫无结果。可是就在公元1644年,吴三桂却投降了。这一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自立为王,然后兵分两路合攻北京。虽然吴三桂率兵打败了李自成派来的唐通军队,但崇祯皇帝自杀身亡,明朝已经灭亡,前面是李自成,后面是多尔衮,吴三桂到底该怎么办?他本来是想归顺李自成的,因为清朝是夷族,当然要归顺“汉人”的政权,但李自成扣押了他的家人作为人质,并且打断了他父亲的一条腿,而且还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此等辱父霸妻之恨,作为一个男人是无法忍受的,这就激怒了吴三桂。他向多尔衮借兵征讨李自成,双方交战,两败俱伤,李自成杀了吴襄全家,但没有杀害陈圆圆。吴三桂最后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最后自己连头发也剃了。

吴三桂降清是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性格因素等诸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固然他是爱陈圆圆的,但她不过是个导火索。

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

女真原有四部,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渤海女真以及东海女真。在这四部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相对强大,两部之间经常相互攻伐。而努尔哈赤是属于建州女真,叶赫是海西女真之首,所以两家有世代之仇。

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他们的后代始终坚信这样一个传说:元末明初时,已在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和爱新觉罗氏族发生了一场战争。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想要叶赫那拉氏臣服,便指着大地说:“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是金子的意思,但是叶赫那拉氏的首领听了哈哈大笑,他指着太阳说:“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就是太阳的意思。在那场战争中,叶赫那拉氏战胜了爱新觉罗氏,成为当时女真族最大的部落。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比较早的姓氏。他们的始祖原是蒙古人,蒙古人到了扈伦部,入赘那里,领有一地,并成为一国。因为那个国是在叶赫河边建立的城市,“那拉”是爱的意思,所以叫作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不少文豪武将。

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世代也是血统之亲,努尔哈赤的母亲便是叶赫那拉氏人,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是叶赫那拉氏所生。努尔哈赤用了36年的时间统一蒙古和东北其他各部之后,最后才向叶赫那拉氏宣战,而且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那拉氏投降,因为叶赫那拉氏的大汗是他的亲舅舅,各守关的将领也都是他的表兄弟,都是他的亲人。他想要叶赫那拉氏和他一起对付明朝政权,但叶赫那拉氏没有同意。于是努尔哈赤便杀进城内,杀了几万人,许多老一代的首领纷纷自杀,宁死不降,年轻的将领看大势已去,才向努尔哈赤投降。

也正因为此,民间一直流传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是世仇,宫中后妃与秀女,不选叶赫那拉氏的传说其实都是无稽之谈。不过,不可思议的是,清朝最终灭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就是姓叶赫那拉,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也是姓叶赫那拉,即隆裕皇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

清军屠城之“扬州十日”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明福王朱由菘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的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历史上称作南明。不过南明政权内部一开始就矛盾不断,阉党和东林党人依然斗争不已。当他们还在内部斗争之时,清兵却早已加快了南进步伐。

顺治帝二年(公元1645年)三月,清军兵分两路从归德向南进攻。四月十五日围困扬州,当时的南明将领对清军进行殊死抵抗。清军诱降史可法,史可法誓死不降,在那年的四月二十五,清军占领扬州后,豫通亲王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开始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了一篇文章《扬州十日记》,因此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扬州十日”。

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了长达十天的大肆屠杀。扬州的居民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有个别的幸免,当时“城中积尸乱如麻”。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从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五日对扬州人民大屠杀,死亡八十多万,昔日的繁华都市瞬间成为废墟,其状惨不忍睹。

扬州十日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事实上是满清入侵江南暴行的一部分。明朝扬州是非常繁华的城市,并且明末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但都被清兵破坏殆尽。从明末到清初,中国的人口由于战争开始锐减,从原来的一亿四千万减到一千六百多万,可见战争的破坏性。

多尔衮对朝政的把持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年-公元1650年),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是完成大清统一大业的关键人物。不过他却是清朝入关初期的真正统治者。

在顺治元年,大清王朝入关以后,睿亲王多尔衮便一直担任摄政王。在他担任摄政王期间,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在山海关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从而使得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定鼎北京;率兵南下,统一了南方地区;还在北京实施了“十四大正确决策”以及“六大弊政”。

多尔衮很想继承大统。但由于在他15岁那年,他的母亲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为努尔哈赤殉葬,因此他就失去了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在皇太极去世之后,他和豫通亲王多铎掌有正白旗和镶白旗,想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且自己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让其不能继位,但他又害怕两黄旗的实力,自己也不敢继位。因此便扶持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帝,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其实他就是实际掌权,顺治帝也就是他的傀儡。

起初大家规定皇帝尚还年幼,一旦成年便将权力还给他,但是多尔衮并不想交出权力,并且他还排挤郑亲王,郑亲王便向孝庄皇太后递交了辞呈,皇太后立即批准。于是,多尔衮便成了大清王朝说一不二的人,也就是实际上的独裁者。顺治皇帝对他的称呼也从开始的“叔父摄政王”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从不把顺治帝放在眼里,经常训斥、命令他。直到他39岁那年由于狩猎坠马身亡,才结束了他对朝政把持的生涯。顺治帝对他非常不满,在他死后剥夺了他的封号,还将其从坟墓中掘出,直到乾隆年间,多尔衮的名誉才被恢复。

顺治帝的秋后算账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不治而亡。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多尔衮一死,沉寂多年的宫廷矛盾便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为创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多尔衮一夜之间被挫骨扬灰,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哥哥阿济格当时在身边,两人曾经有过密谈。多尔衮一断气,阿济格便派自己的三百骑兵飞奔北京城,很像是发动军事政变。大学士刚林曾是多尔衮的心腹,他洞悉此中底细,便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收容在押三百飞骑,并将他们全部诛杀。阿济格带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也被囚入监牢,被迫自尽。顺治帝清算多尔衮从此便开了个头儿。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向顺治帝检举多尔衮曾与党羽密谋,企图“阴谋篡夺”,还说他在私下里制作皇帝登基的龙袍,家中还收藏有当皇帝用的珠宝。这时的顺治帝仅有13岁,是第一次亲临朝政。他召集大臣密议,抖擞多尔衮的多处罪状,并且撤去他的帝号,将他的母亲还有妻子的封典全部剥夺。

据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顺治帝命人将多尔衮的尸体挖出,用棍子打,还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顺治帝仇恨多尔衮,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暂且不论多尔衮想篡夺皇位,他曾经逮杀顺治的哥哥豪格并强奸豪格的妻子,这已让顺治帝满腔怒火。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不明不白的关系,还有他对顺治帝的大不敬,更让顺治帝对他充满了仇恨。直到一百多年以后,乾隆帝才将多尔衮的名誉恢复。

清初的“奏销案”是怎么回事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将上年奏销的未完成钱粮的江南苏州、常州、松江、镇江四府以及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罢黜,历史上称为“奏销案”。

清入关后,对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朝更加严苛的催科。催科也就是催收租税,经征之官全部以十分为考成,不足额者就会被弹劾处罚。不过江南的士绅豪强凭借以往的权势贿买书吏,隐瞒和拖欠钱粮,导致累欠赋税达数十万,而且他们在政治上依然是对明朝的感情比较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