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6702400000015

第15章 不做“包办”父母(1)

家长总希望孩子的生活环境越单纯越好,其实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过于“无菌”化,无论是教育方式、生活环境还是教育内容上都是如此,因为“无菌”环境培养出的孩子会被社会远远地抛在后面。

乐乐出生以后,一直由爷爷奶奶或小阿姨照看,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乐乐的妈妈发现孩子特别爱动,因为老人就这么一个孙子,所以在家里随他怎么闹都行,但是乐乐的这个毛病在学校也会经常犯,老师为此向乐乐妈妈反映了好几次。为了让乐乐安静地上课,乐乐的妈妈就限制孩子的自由,放学回家之后,即使是做完作业也不让乐乐到外面玩,而把他锁在房间内。如此一来,乐乐上课倒是不动了,但是老师又向乐乐妈妈反映了一个问题,说乐乐在学校内不喜欢和同学玩,即使是自由活动时间也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内。

有的家长怕孩子受到伤害,就减少孩子出家门的次数,这种出于保护孩子的行为无形之中就会减少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这样一来,危险会减少,毛病也会校正,但是家长这不让动、那不让摸的教子方式,也使孩子的身心、智力发育等受到限制。所以,当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精神不集中、动作拖拉等学习能力障碍问题。总之,限制孩子自由的教子方式,往往会使孩子的性格内向、孤僻、胆小,甚至有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吓哭或害羞。

莫慧以优秀的中考成绩考上了省重点的封闭式学校,但是她在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她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更不愿意住寝室,因为她嫌同学说话带脏字、吃饭会发出声音。原来莫慧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莫慧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她“讲脏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所以不要和他们一起玩”。另外,因为莫慧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她从小就自己住一个卧室,在她的小空间里,自然没有人打扰她,她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像自己一样,因此一旦有人打扰她,她就会显得不耐烦,进而觉得无法忍受。班级有什么活动她也不参加,老师问及原因,她就说:“妈妈说过,在学校里如果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是不务正业。”慢慢地,莫慧觉得同学们不喜欢自己,老师对她好像也有意见。虽然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名牌大学,但是回想高中3年生活,记忆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影子。

家长的价值观在教育孩子上有时显得过于单纯。家长愿意对孩子说教或给出现成的答案,如“你应该……”、“那是不对的”、“向谁谁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缺少必要的思考能力,所以当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父母除了让上5年级的宝儿学习和练琴之外,其余什么也不让她做,即使是看电视、做游戏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虽然宝儿学习成绩很好,小提琴也考到了8级,但是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会。缺少人际交往的她,因为压力过大、生活过于单调,慢慢地有了精神障碍,父母对此还毫不知情。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读书”,认为孩子的天职就是学习,家长会为孩子扫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荆棘或障碍。但是这种完全家长制的教子方式,会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差,由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比较低,一旦脱离了父母,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不知何去何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知所措,只会死读书。

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家长这种“无菌”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并且让他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自身优秀的能力。对此,身为家长的你应该适时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观,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孩子,使孩子适应社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完全剥夺孩子动手的积极性和自由,要知道,教育方式并不是越单纯越好。

爱和溺爱是方法的不同

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父母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孩子要“星星”,父母绝对不会给“月亮”。很多父母甚至因此而陷入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中,即使是面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他们也常常毫无原则地予以满足。

对于孩子固然要爱,无条件地爱孩子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毫无原则地爱孩子,不仅对孩子无益,甚至会因此而剥夺了他探索世界、体验挫折、尝试创新的权利,使得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会爱自己,却丧失了爱他人的能力,最终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佳宇是一个独生子,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活也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对佳宇的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从来不去考虑佳宇的要求是否合理。他喜欢喝牛奶,吃面包、鸡蛋,其他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于是父母就只给他喝牛奶,吃面包、鸡蛋。

佳宇的爸爸喜欢喝酒,而且几乎天天都喝,由于常常同桌吃饭,所以佳宇后来就问父亲要酒喝,佳宇的爸爸不仅不加干涉,还夸佳宇真厉害。父母给买的衣服一定要比别人的漂亮,否则就一次也不穿。他对父母说话就像下命令一样,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如果佳宇和小伙伴闹了别扭,父母就二话不说地带上佳宇去警告对方一顿或者干脆找对方父母理论。

佳宇已经13岁了,但他从来没有独自出过门,更别提独自去上学,没有洗过衣服,没有朋友,而且脾气暴躁,性格孤僻,街坊邻居都说他像个无赖的“小皇帝”。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佳宇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事实上,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常常有很强的优越感,眼高手低,心胸狭窄,缺少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看不得别人的进步。

可见,从孩子的成长的角度来说,父母的溺爱并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它常常严重干扰了孩子成长的内在秩序,最终剥夺了其自然的感受力和自然的成长方式,使得孩子很可能一直“长不大”,一直无法“社会化”,最终成了一个“永恒的婴儿”。

身为父母,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做出决定的权利,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由父母替他们做好一切。身为父母,你要知道,有原则、无条件的爱,不但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母爱的可贵,还能在人性、人格、公德、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文精神等方面给孩子一些终身受益的东西。

日本作家井上美智代的女儿井上美由纪是个早产儿,她出生的时候只有500克,更可怕的是,她还是个先天性的盲女。作为母亲,井上美智代为了照顾井上美由纪,忍痛放弃了成功经营的餐馆,但她并不因此而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帮她。最让很多母亲难以理解的是,无法看到世界的井上美由纪初次骑自行车的时候她也硬着心肠不去扶,即使看到井上美由纪摔得膝盖和手肘都流了血,她也忍着泪不去帮她。

有一次,井上美由纪的自行车被摔变形了,把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她只好趴在地上四处摸索。当她再一次准备骑上车时,美由纪生气地说:“妈妈,你就跟在后面不行吗?你要是不跟的话,我一定会摔倒的。”井上美智代却说:“如果我跟在你后面,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美由纪愤怒地说:“你真是太残忍了!”美由纪赌气地再次自己骑上了自行车,但没过一会儿她就又摔倒了。美由纪委屈地再次向妈妈寻求帮助:“妈妈,你就帮我一下好不好!”井上美智代却狠着心说:“我为什么要帮你?如果我帮你你就学不会了,因为自行车只能由一个人骑。”

正是井上美智代这种爱护但不溺爱的方式让女儿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渐渐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后来,一出生就看不到世界的美由纪在全日本盲人学校的演讲大会上获得了冠军。她激动地对人们说:“从今以后,我要让妈妈不再流痛苦的泪水,而是流下喜悦与幸福的眼泪。”不久,勇敢的美由纪终于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写出了《在黑暗中拥抱希望》一书,后来,这本书成为日本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反观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实在应该想一下父母之爱到底是什么。父母要知道,专制和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甚至可能是变相的暴力!真正的父母之爱,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他的需要,为其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自己的欲望。也可以说,真正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理性的、博大的爱,是能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彩虹和风雨的爱。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父母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要不断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利弊得失,并使孩子认识到自己将会面临的后果与责任。这样,孩子渐渐地就学会了处理相关事情的经验,以后他会更加机智地应对困难的挑战。

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一切都需要父母的照顾,否则无法生存。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父母就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这时候父母仍然用对待婴儿的照顾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意识不到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个需要尽心照顾的小婴儿,一旦离开自己就无法生活,他们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兰馨是个已经上六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她除了学习之外,同龄的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她却什么都不会做。比如,很多比她小的孩子都已经学会自己做饭了,而兰馨却一直都不知道如何做饭。有时候父母不在家,她实在饿急了,只要能吃的东西,她就会拿起来往嘴里塞;如果家中没有现成可吃的东西,她就会拿钱出去买食物。

兰馨早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有时候父母在出门前明明已经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锅里了,但她却根本意识不到要去打开锅盖看一看,而是随便用一些零食充饥。后来,父母每次出门都会把饭菜盛放在碗中,然后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让她一眼就能看得见。

最近兰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感恩活动,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为父母做一件事。兰馨想来想去也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后来她想起父母煮饭的时候好像很轻松,就觉得煮饭是最简单的,只要将米洗了放在电饭煲里,然后插上插头就可以了。于是,兰馨最后决定为父母煮一次饭。回到家后,兰馨看父母没回来,就直接跑进厨房,盛上一小碗米放进锅里淘洗了一下。这时,兰馨想起父母说过黑米很有营养,吃了可以美容保健,她就想加点黑米在里面。于是她又往锅里加了点“黑米”。兰馨做好这些就回自己的房间看电视了。过了一会儿,父母回来了,兰馨很骄傲地对父母说自己已经在煮饭了,父母听了很高兴,就去厨房看兰馨煮的米饭,结果奇怪地发现水面上漂着一层黑黑的芝麻。父母吃惊地问兰馨为什么把黑芝麻放进米饭里,这下子轮到兰馨吃惊了,她瞪大眼睛说:“这不是黑米吗?”

在现实中,像兰馨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许多父母把爱变成了大包大揽孩子的生活。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不足以应付这种事”,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不能保护自己。在他们这种过度的保护下,很多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自己上学,甚至无法与人进行最起码的交流和沟通。总之就是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照顾,这些孩子就像离开了温室的花朵一样无法生存下去。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父母的过度保护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最大的不负责。

事实上,身为父母,不能永远跟在孩子的身后料理他的生活,孩子也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因此,父母应该大胆地放开双手,让孩子承担起他可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在责任和义务中不断成长起来。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会做那些大多数同龄人都会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笨、学东西慢,而是因为父母不能给孩子适当的“做”的机会,以至于造成了他们的无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叫孩子起床、帮孩子叠衣服、帮孩子把叠好的衣服收到衣橱里、帮孩子整理书包、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穿鞋。事实上,这些事完全是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而且只要父母能够给他们机会或给予适当的引导,他们也会乐意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