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16702300000025

第25章 奖罚得当,从家庭做起(2)

(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玛莉亚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9)不准追星。

首先,家规主要致力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在家规的制定上,必须合理,孩子才能明白,也才有能力做到。像奥巴马家的家规注重独立、注重修养、注重作息,都属于易于接受的范畴。

其次,父母要态度一致,并且划出专门的时间,监督落实。对孩子严格要求,每一条规定都不允许例外。执行时可以温柔地引导,但语气必须是严肃的、不容商量的。因为孩子自控能力差,天真好动,如果希望他们遵守规矩,就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还要帮助他们持之以恒。

最后,可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此来鼓励孩子积极遵守。比如额外奖励给遵守家规的孩子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或购买他喜欢的书籍,或者也可以学学奥巴马,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做家务就给他们报酬。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遵守家规,在惩罚时,也要坚守“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做错事不要打骂,可以按照约定好的规矩进行惩罚,例如禁止外出、禁止玩游戏、如果晚睡一小时就要早起床一小时等方法,这种惩罚并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却能让孩子深深体会做错事的后果,比单纯地说教更管用。同时,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会为孩子制定家庭中的规则,还要学会和孩子一起遵守,父母只有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受到好的影响,要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家规不是只用来管孩子的。

让孩子高高兴兴做家务

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日本谚语

在某亲子论坛上,一位阿根廷妈妈在网上晒出了儿子烹饪课上的一些手工作品照片,这些照片一贴出就成了亲子群里的热门话题。这个阿根廷妈妈说:“在阿根廷,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里都有一顶印着自己名字的厨师帽。幼儿园老师会带他们一起烤饼干、打果汁、拌沙拉等,做一些不使用明火的简单餐点。孩子们还会把在幼儿园里做的各种小点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父母也都会对他们的劳动给予热情的鼓励。”

看着这些充满童趣的饼干作品,你很难想象它们只是出自一个4岁的小男孩的手中。的确,4岁在很多妈妈看来还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年龄,而这个4岁的阿根廷小朋友却已经学会了“下厨”。

其实,国外的妈妈从孩子很小时就注重培养他们做简单家务的能力。国外的幼儿教育看似都是在让孩子轻松地玩耍,实际上大到爱护环境、亲近自然,小到与人相处、动手动脑,孩子在游戏中一直是在不断地学习。拿美国家庭来说,那些小小年纪的孩子们能做的事常常能超乎大人的想象,我们甚至可以把美国的孩子们称为“家庭小童工”。

4岁的美国小女孩丽娜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她出生在比较殷实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物质上的富足自不必说,丽娜拥有的衣物和各种启发智力的玩具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她家的后院中有供她游戏的秋千、沙堡和滑梯等,但她并不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她经常会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当丽娜看到爸爸推着剪草机在草坪上劳作时,她就会推着自己的塑料剪草机跟在爸爸后面有模有样地“见样学样”;当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她则在旁边跑前跑后地“打下手”。

一次,丽娜妈妈的一个中国朋友去她家拜访,正好看到小丽娜踩着小板凳站在洗碗机的旁边,一个一个地取出那些自己能拿得起来的小碟子和刀叉,而她的妈妈则站在一边一个一个地从丽娜手中接过那些餐具,每接一件就说一声:“谢谢,你做得真棒。”丽娜也回应一句:“不客气,妈妈。”看着这一切,中国朋友问:“丽娜还那么小,你就让她拿刀拿叉的,你不担心她伤到自己吗?”丽娜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她自己会注意的。”

的确,丽娜的妈妈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和伙伴,她一直坚持,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妈妈都要尽量让孩子亲自动手,妈妈所做的,只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所以,当妈妈在收拾屋子时,丽娜也常常在收拾自己弄乱的玩具;当妈妈准备给房前屋后的小动物们送食物时,丽娜也总要用小手拿着一点动物食品放在妈妈刚刚放过食品的地方。有时一不小心,丽娜跌倒了,妈妈也是尽量让她自己爬起来,如果伤势不重,还让她自己去取创可贴贴在患处。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实习”,丽娜到地下室与她的玩具娃娃玩耍时就明显地看出了效果——她在照顾玩具妹妹和给玩具妹妹做饭时的一招一式俨然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妈妈了。

如果你说丽娜的例子只是个特例,那么当你在美国的街道边看到孩子们举着牌子对着路旁开动的汽车高喊“停下来,洗车吧”,当你家的房门被孩子敲开,询问门前的草坪是否需要修剪,门前的雪是否需要清扫时,你就不得不佩服这些“小童工”们的胆量了。

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做家务,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是为了让孩子早日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通过日常的自我管理,形成独立的人格,培养出心理上的安全感。

做家务不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通过做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家务,他们还可以提高在计数、分类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等。比如帮助爸爸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的技能都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组织能力有关。在帮助换水龙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时,爸爸往往会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有时还会讲一下运用到的物理学原理。这些都是在为孩子的成长打基础,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国外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能让他们的一生都受益匪浅。那么,妈妈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爱上家务劳动呢?以下的几点建议供妈妈们参考。

1。及早开始

几乎是从学会走路开始,孩子便有了“学做事”的强烈欲望。一个2岁的孩子能替妈妈传送物品,甚至能整理衣服。4~5岁的孩子就能了解简单的命令和替妈妈办点小事。7岁的孩子已经能负担一点家庭责任。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妈妈在为孩子指派第一件“工作”时,一定是能使他做得满意和有兴趣的“工作”,让他享受到有成就感的喜悦,不要让孩子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

2。明确目标,妈妈要和孩子一起做

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和培养责任感、自信心及自立能力,妈妈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做,并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做,怎样做得最好以及为了安全必须遵守哪些相关规则等。

3。提供适合孩子的工具

一般来说,家务劳动的工具都是为大人量身定做的,给孩子使用不太合适。所以,妈妈最好能为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或改装了的“小一号”的工具,比如小扫帚、小垃圾桶、小土铲、小水桶等。

4。不要拿妈妈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妈妈做家务事肯定比孩子做得好,所以不要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同时,妈妈也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马上当着他的面自己再做一次,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教导孩子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重复去做。你可以先给他示范如何做,然后和他一起做,最后让他自己做,并定出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但千万不要太快就插手帮忙。

5。奖励给孩子合理的劳动报酬

每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工作,妈妈最好的报酬就是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声“谢谢”。在别人面前说你为孩子感到自豪,这句话让孩子听到也是一种很好的奖励。如果结合理财的观念让孩子体验劳动所得的感受,也可以采用薪水的方式付酬,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付得吝惜,以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

附: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分子,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很重要,而承担家务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呢?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孩子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桶里。

2~3岁:可以在妈妈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妈妈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子和碗放到水池里;帮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做的家务,并且要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妈妈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这时妈妈可以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地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做的家务,还要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做的家务,还要能在妈妈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做的家务,还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卫生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的街上。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做的家务,还要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掌握洗衣服的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

——罗伯特·清崎

一位中国妈妈接待了一个品学兼优的美国私立高中的女孩,在共同生活了一周后,她不禁感慨万千,其中,最令她震惊的是这样一件小事:

一次晚饭后,这位中国妈妈那个上高中的女儿和美国女孩相约到家附近的电玩城去玩,除了她俩,她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也是两个高中“小才女”。

一进电玩城,女儿的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大家尽情地玩,什么好玩玩什么,游戏币自然也被消耗得很快。而美国女孩却没有这样做,她一开始就是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赢利最大,转了一圈后,美国女孩才锁定目标。之后,美国女孩很顺利地赢了很多游戏币,她把游戏币分给其他三个女孩,然后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

听女儿讲述这件事时,中国妈妈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而这时女儿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美国人太厉害了!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啊……”

美国的孩子在理财方面如此的深思熟虑,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对手!而在很多中国家庭中,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常常导致了孩子的无情和无能,教条式的教育方式更是让孩子变得束手束脚,毫无活力与创造力可言。

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决定了不一样的结果,未来的主宰是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不是将来的事,而是要从小就开始的事。在美国,财商知识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

美国孩子从3岁起,就被锻炼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时,就知道了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了钱是怎么来的;7岁时,可以数大量硬币;8岁时,就被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比如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已经可以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也知道比较价格;在12岁时,还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则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打工等赚钱实践了。

美国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金钱奖励”。

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就很严,他就是靠给爸爸做“雇工”的方式赚取零花钱的。他清晨到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妈妈挤牛奶。为了清楚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洛克菲勒还做了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爸爸结算。这种记账的方法使得他做事更加认真,而且还感到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思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子孙,都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零用钱。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勤劳节俭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