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提高孩子竞争力的36个好方法
16701300000021

第21章 智力训练篇(11)

一、给孩子一个推倒重建的空间

给孩子一个任其发挥的空间,孩子爱破坏,失去的只是有限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1821年,德国一个小女孩拿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竟然发出”呜哩呜哩”的声音。这时一位音乐家正好路过,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个小女孩的杰作,并按小女孩的木梳和发音吹奏原理,用象牙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口琴。

16世纪末,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有一个聪明好动的孩子。这个孩子经常到磨镜房里玩。一天,他和磨镜片的工人一起玩镜片游戏。他把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镜片的变化。他一会儿拉开一点距离,一会儿又放近一点。当他举起镜片向前看时,不由得惊奇地大叫起来。原来,透过两层镜片,远处的景物被拉到了眼前。眼镜商人从儿子的游戏中发现了镜片的奥妙,望远镜就这样发明了。

口琴和望远镜的发明,都是成人从孩子看似幼稚的举动中得到的灵感。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创造力往往比成人要大,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比成人更为细腻。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孩子身上的创造灵感,就是在为人类的未来保留一份推动社会发展的智慧火花。

一些家长老是抱怨孩子的创造力低下。其实家长自身的教育方法不当,给孩子定下了太多复杂的规矩,让孩子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会严重地压抑了孩子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孩子刚刚萌发出的创造火花还来不及燃烧的时候,就在家长的过多干预下熄灭了。

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教育,只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天性,只有个性化教育,才能激活孩子的创造潜能。

“敢于创造”中的“敢”字非常重要。敢问、敢说、敢干才会让孩子有所创造。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这个观点,父母对孩子的创造性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许多事实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加具有创造力。其原因就在于,淘气的孩子接触面比较广,大脑所接受的刺激比听话的孩子多一些。所以,父母要放开双手,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样对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仅在数学方面造诣很高,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陈景润的儿子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是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的望子成龙之心可见一斑。

陈景润对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使孩子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性聪明,每当他拿到新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创造需要时间和空间。如果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们怎么去创造呢?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富有创造力,就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活动、创造。

孩子有着他们自己的观察角度与思维方式,而这些又往往是以异想天开的形式表露出来的。这就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正确的引导。

孩子常借助想象,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推断,从而认识新事物,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可惜的是,如何去培养孩子自身的想象能力,常常会被家长忽视。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异想天开泼冷水,而应该多加鼓励、引导孩子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从而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同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异想天开,给他们一个推倒重建的空间,从孩子的胡思乱想中发现积极因素,并正确地加以引导。

二、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和领悟世界

孩子有自己的想象力,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让孩子自己去认识,自己去领悟。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如何持续才是挑战。”

没有人能预料并且替孩子去安排未来。作为家长惟一能做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通过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修养,为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超凡的想象力,并将其变成孩子本能的意识,这才算得上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个人的素质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接受的教育。同样,培养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也在儿童期。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

而一项科学调查也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能够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创造力就下降为2%。我国著名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则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教育的关键是能启发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利于以后从事创造工作。

对家长而言,必须把握孩子的创造力教育,这是家长的重要使命。孩子在小的时候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非常开阔,基本上没有思想束缚,同时,他们对社会规范处于无知状态,可以不受约束地思考和实践,在这样的条件下往往可以激发出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能力。所以,儿童期是开发孩子脑力资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家长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孩子的创造能力,使孩子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了加州。一个只有十多岁的少年也满怀希望地加入到淘金的队伍之中,然而等到了加州他才发现,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前来淘金的人。

黄金毕竟是有限的,在这么多人的开掘下,发财显然已经越来越难。同时,当地干燥的气候和恶劣的环境,让很多人不仅没有实现梦想,甚至把命都搭了进去。

那个少年自然也不例外,和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淘到金子。干渴和饥饿,几乎将他折磨得半死。淘金希望的破灭,也让他感到了绝望。然而人们对于水的需求,一下子让他豁然开朗。他突发奇想,要通过卖水来赚钱。

少年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同伴们的认可,但坚定的信念让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淘金的努力,他将河水细细地过滤之后卖给那些淘金者。

因为淘金者的不断涌入,饮用水在当地存在巨大的需求市场,很快,少年就赚到了几千美元。

黄金确实比水珍贵,挖到黄金也确实能发大财,但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淘金者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小。卖水少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另辟蹊径的创造才华。因此,创造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孩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认识和领悟,往往可以成就孩子的明天。

三、创造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成为西班牙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国王也把他视为上宾,封他做海军上将。可是有些贵族瞧不起他,他们鄙视地说:“哼,这有什么稀罕?只要坐船出海,谁都会到达那块陆地。”

在一次宴会上,哥伦布又听见有人在讥笑他:“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是就创造了海西边的那块陆地了吗?发现,哼,又算得了什么!”哥伦布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从盘子里拿个鸡蛋,站了起来,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女士们,先生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鸡蛋从这个人手上传到那个人手上,大家都把鸡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鸡蛋立刻倒了。最后,鸡蛋回到哥伦布手上,满屋子鸦雀无声,大家都要看他怎样把鸡蛋竖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轻轻一敲,敲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立直在桌子上了。

“这有什么稀罕?”宾客们又讥笑起哥伦布来。

“本来就没有什么可稀罕的,”哥伦布说,“可是你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讥讽哥伦布的人是可笑且无知的,他们没有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背后所蕴涵的创造精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对于孩子的发现力和创造性不屑一顾。孩子的创造力也往往会在家长的这种表现中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说:“创造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孩子能提出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问题,能说出新奇的观点,这正是他们难能可贵的地方。这个时候,家长过早地下定论,认为孩子的思想存在偏差,就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具备创新思维,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从而带来新颖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核心。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才能解决新的问题,才能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转移到实践的过程中,最终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完成。

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他1847年出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开发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贝尔任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声音传向远方的念头。于是,他开始了关于电话的研究。

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了磁铁上,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电报机上的弹簧也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茅塞顿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从而发出同样的声音。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

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大声喊道:“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在当今的时代,资讯技术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竞争的日益加剧。因此,创造的重要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为社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家长只有推进孩子的创造力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