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16700600000009

第9章 心理观念篇(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同样,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只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别让自卑压弯了孩子的腰

一位知名的女主播曾经公开讲述关于自己的真实故事:“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非常优秀且帅气的男同桌,但由于我自己既没有美丽的面庞,又没有曼妙的身姿,所以面对他时我非常自卑,我从来不与男同桌讲话,就这样,虽然我们同窗了四年,但是讲话的次数却屈指可数。直到后来我们各自走上工作岗位,再次相遇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那个男生因为自己来自大西北,担心自己处处都透露出乡巴佬的气息,所以也常常感到自惭形秽,而且也将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从来不肯多说一句话。

“后来我们都克服了自卑,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著名的主持人。”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半边天》的女主持人张越和《焦点访谈》的男主持人水均益。

由此可见,有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它存在着轻重的差别。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是由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这种想法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影响生活,甚至危害生命。

16岁的黄鹂(化名)身世凄惨,她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而后又被精神失常的养父再次抛弃,最终她在堂姐家度过了4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好像上天不喜欢这个苦命的孩子,因为孤儿、贫穷的悲惨事件都一一降临到她的身上,使这个苦命的女孩子最终选择在豆蔻年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据相关媒体报道,黄鹂在出事的当天滴水未进,虽然明知道偷东西是错误的做法,但是,饥饿万分的她还是没有禁住香酥可口的面包的诱惑,在便民店内她将面包放到了自己的口袋中。被发现后,黄鹂苦苦哀求便利店老板不要将此事告诉她的家长和老师,但是店主依然屡次宣称会将此事告发至学校。当黄鹂受到店主的威胁之后,16岁的她觉得自己没脸面对他人,最终留下千字遗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说16岁是花季的年龄,但是黄鹂却没有阳光般的笑容,她从不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班上几乎所有同学都说不清楚她家确切的位置。据她的同学说,下课之后黄鹂很少与大家一起玩,放学后也是独自一人往家走。黄鹂的邻居也说:“她连走路都是贴着墙根的,好像很害怕的模样,整日无精打采的,好像吃不饱饭似的。”

其实,黄鹂的表现就是一种自卑心理的真实写照。如果家庭、社会能多给她一点关爱,也许花季的她就不会去偷面包,更不会在事发之后无人求助,最终也不会绝望地选择自杀。相关问题专家称:“黄鹂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她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此外,她的抗压能力也较弱,从而走向了这条不归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很脆弱的,他们需要来自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如果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自卑倾向时好好鼓励孩子,孩子就会重新获得自信;反之,如果家长粗暴地对待自卑的孩子,那么孩子从内心深处就会认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认可自己,那么自己就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因而自卑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由于年幼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且这种不足往往会成为家长批评孩子的理由,如果家长屡次拿这种“不足”说事,孩子就会将这种“不足”当成一种心病,而且他们敏感的神经也非常害怕别人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如果孩子在无意中听到别人因为某事而嘲笑自己,就会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如果他们在私下里听到别人评价自己哪点做得不好,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或者焦虑的情绪;如果孩子在大家面前因为某件事受到批评,他们通常会装作不在乎,但是在内心深处就会对此事充满抵触情绪,进而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家长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就能让孩子摆脱自卑。

孙颖是中年得子,虽然与老公结婚已经有8年之久,但因为工作原因,孙颖直到35岁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夫妻二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无以言表。

时光飞逝,孩子已经8岁了,但孙颖发现孩子特别害羞,而且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讲话,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愿意打招呼,并且总是跑到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为此孙颖感到很烦恼。

有一天,孙颖带孩子去晨练,刚到广场,孙颖就让孩子一边大声地和自己喊口号,一边做健康操,母子的行为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行人。刚开始的时候,孙颖感觉孩子还不是很紧张,但随着注视目光的增多,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干脆不出声了。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孙颖天天坚持带孩子去晨练,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放得开,现在已经变成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小男子汉了。每每提到孩子的进步,孙颖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因为自卑,不爱表现自己的话,那么常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听,去说,去看,去感受,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针对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提升自信心的寓言小故事。总之,不能让自卑压弯孩子的“脊梁”。父母要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对孩子的短处要善加利用。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要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就要像野外生存的小草一样,即使生活在无人知道的山谷中,也要昂首挺胸、不屈不挠地向上生长,即使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也要绽放出自己最美的花朵。

自信产生于孩子每天的进步和成就感中,父母应该学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1。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

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事务,给他们一些做决定的权利。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是有地位的,是家庭成员之一,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能参与到成人的世界中,从而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2。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所以,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孩子一旦在尝试的过程中遭遇失败,父母就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意味着无能。从而鼓励孩子重塑信心,家长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失败。此外,父母不要再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让孩子的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

3。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

孩子愿意达成父母的期望,但前提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如果孩子在努力过后看到了成果,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会使孩子产生自信。如果孩子经过努力之后无法实现家长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

4。积极评价孩子的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对培养孩子的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正面评价是孩子自信的来源,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也要耐心地听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从正面教育孩子,告诉他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牢记自己的错误。

此外,诱发自卑的因素有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关键在于怎样调整。善于利用自卑的人,会把它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跨越自卑的障碍,达到人生的巅峰。而有些人不愿意去战胜自卑,他们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自卑。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自卑之中而无法逾越,他将走上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所以,当孩子有自卑的表现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重新建立起自信。

从不把孩子管得太死

有一位15岁的学生给教育专家写信说:“我知道妈妈和爸爸都很爱我,爱我到可以付出他们的生命。可就是这样的爱,让我一点自由都没有了!他们什么都要管,甚至我梳什么样的发型,背什么样的书包,穿什么样的衣服,跟哪些同学来往,连双休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全都由妈妈说了算……”

而父母对此却是相反的想法,他们认为,只有在各方面管好孩子,才能让他们学好、走正道,才能有好的将来。面对孩子的叛逆,很多父母都感到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几乎是把一切都给了孩子,可孩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不听话,不按照家长的愿望去做呢?

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说:对人讲话重复3遍就是一种折磨了。想一想,许多父母对孩子讲的话,岂止3遍?如果把有的父母对孩子讲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就会发现一年365天,他们说的几乎都是一样的话。由此可见,有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意是有道理的。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呢?专家们一致认为,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

首先,父母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哪怕他们年龄再小

就算孩子只有一两岁,也一定要尊重他,有事可以跟他商量。比如,父母想带孩子出去,可以问他:咱们去散散步好吗?到了吃饭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咱们先吃饭好吗?如果和他们好好地沟通,大多数孩子其实是很讲道理的。相反,有的父母有时却不讲道理,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把自己的爱好和思想加在孩子身上,既不去了解孩子的智能结构,也不去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味地施高压、搞强迫,结果弄得亲子关系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