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人生要抵得住诱惑
有一位员外,祖祖辈辈以做金饰谋生,手艺相当精湛,多数饰品都很受皇家及达官贵人喜爱。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惹来他人的惦记。正所谓:“树大招风!”
有一次,同城做金饰的商人来找他,高兴地说:“员外,你家手艺真不愧是祖传的呀!在同行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呀!”
员外一听,很高兴地说:“是你们给面子,不知您找我有何事?”
商人高兴地说:“员外,你有所不知,最近皇家准备给后宫的妃子们做金饰。我想与你合作。”
员外微微一笑说:“不知您想怎样合作?”
商人看看员外身边的仆人,笑了一下,并没有说。员外心想,这件事不简单,就让仆人下去了。
“员外,这事做好六四分成,你六我四。”商人说完,看了看员外。
员外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件事容在下考虑一下,这毕竟是大事呀!”
商人神秘地笑了一下,说:“员外,你放心,宫内有人照看不会出事;再说本钱也少,利润丰厚。咱们不全用金子做,首饰中只有四成是金子。”
员外一听,心想:“这还得了,作假可是要倾家荡产的呀!”左想右想后,便说:“这个我做不了主,还需请教内人才可。”
商人一听,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希望员外尽快给我答案,好着手准备。”说完,便告辞了。
员外把前厅之事告诉了妻子,想问问该如何拒绝。
妻子对他说:“相公,这件事咱们不能做,牵连甚大。若做好,就是侥幸,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若做不好,咱们祖祖辈辈留下的产业就要败在你手里啦!”
员外说:“我怎不知,就是不知如何拒绝。此人跟官家关系甚好,咱不能跟官斗呀!斗不起呀!若不合作,咱们很难在这儿立足,若合作就面临倾家荡产呀!”
妻子微微一笑说:“不如去灵隐寺问问方丈。”
员外恍然大悟地说:“对,方丈能为我指点迷津。”
次日,员外启程去灵隐寺,告知方丈自己的所困之事。
方丈说:“员外不必急,什么事都有解决的路径。”
员外说:“方丈,您还是给我指点迷津吧!”
方丈说:“无功不受禄啊!天下再好的东西,若不是正当而来,终究会受惩罚。”
员外说:“可是,方丈,这是与官家挂钩呀!如何能脱身呀?”
方丈微微一笑说:“与世无争,向往宁静,禁得起诱惑的勾引。抱病在家,终究能躲过。”
员外一听,高兴地说:“弟子这就着手做。”说完,便回到家告诉妻子,让仆人外传说自己病入膏肓。
这个妙计果真好用,商人很快就登门拜访,对员外说:“前几日,看你好好的,怎么就一病不起呢?”
员外脸色苍白,浑身没力气地说:“前几日,我去寺庙回来在路上遇到土匪,吓得我当时就昏倒了。后来,被管家抬回来,才知到家了。”
商人气愤地骂道:“哪个土匪,竟然挡我的财路,不想混了!”
员外一听,自己还好装病在先,便重重地咳嗽了一下,说:“老弟,耽误你的正事,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家里出事,所有的金饰行都关门了。因没有主事的,你说那个事,看来你要找另外一家了。抱歉呀!”
商人一听,再看看员外也不是装的,便说:“没事,员外,以后还有机会合作。你放心养病,有事通知我一下。”说完,便急忙地走了。员外因装病终于躲过了这次巨大的诱惑。
在每个时代,都有诱惑存在,比如金钱的诱惑、物质的诱惑、感情的诱惑。在生活中,抵抗不住诱惑,就是因为不能克服头脑发热、失去理智地分析问题、认识不到事情的真伪、冲动地办事。而员外却懂得在诱惑面前分析两者的利害关系,如何取舍,又如何解决。员外的做法告诫我们,在做事时,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管住,心才会冷静下来不会浮躁,才能禁得起一切的诱惑。
寺庙里住着两只小老鼠,一只叫懒惰,另一个叫勤奋。有一天,懒惰看见远处放着一个米缸,就叫勤奋跟它一起去偷米吃。勤奋疑惑地说:“咱们不能去,太危险了。”懒惰一脸不屑地说:“那里的米够咱们吃很久的,为什么不去?”勤奋还是耐心地劝道:“那是诱惑,不能跨越。若跨越了,我们要面临着痛苦的考验。”懒惰边走边说:“你不去,我去,我才不听你那长篇大论呢!”
于是,懒惰进到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悠闲地过着日子;米也在慢慢地变少。时间过得很快,懒惰想出去找勤奋,可是根本就跳不出去,因为米到缸边的距离太高了,想跳出去简直是痴人说梦,它无能为力了。
懒惰没能禁得住“米”的诱惑,最终走向痛苦的边缘。故事告诫人们: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做事时,不要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定住自己的心,去分析事情,抵挡住诱惑,恢复控制自我的能力,重新主宰自己的命运。
欲望无边,切勿沉迷而失了本心
释尊下山为众生宣说佛法,走过一家店铺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一尊佛像,采用青铜铸造,形体逼真,神态安然。
释尊大悦,心想: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于是,释尊就向店铺老板提出要买下这尊佛像。
店铺老板见释尊如此钟爱佛像,就想多卖钱,便开了5000枚银币的高价,并咬定此价,分文不能少。
释尊无奈,只好放弃。他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都愤愤不平,问他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
释尊说:“500枚银币足矣。”众僧唏嘘不已:“那怎么可能?5000枚银币确实太高,但500枚银币确实太低了一些。”
释尊摇了摇头,说:“500枚银币并不低,只是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只赚到500枚银币才是!”
众僧疑惑不解地问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度他呢?”
“让他忏悔。”释尊微笑答道。众僧听了,更加不解,还想问个详细。释尊笑道:“你们不必再问,我自有办法,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天,释尊让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讲价,弟子咬定4500枚银币,老板不允,弟子便放弃讲价,回山复命。第二天,释尊派另外一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讲价,这次弟子咬定4000枚银币不放,老板同样不肯答应,弟子只好回山复命。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枚银币。
眼看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来买佛像,但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心里就着急了。每天讲完价之后,老板都后悔不已,早知道就卖给前一个人了。他一边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心,一边又根本不愿放下贪念。贪心使他备受折磨,想到佛像的价钱越来越低,他连觉都睡不好了。
到了第十天,老板终于下定决心:“今天如果再有人来买这尊佛像,无论出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释尊亲自下山,对老板说要出500枚银币买下佛像。老板听了,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时候价钱竟然还反弹到了500枚银币!
什么也不说了,赶紧出手吧。老板不但将佛像卖给了释尊,还另赠佛龛台一具。
释尊捧着那尊铜佛,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道:“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老板心有所悟,欢喜无限。
当我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时,一定要及时反省,自我降伏。我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
欲望被无明滋养着,无休止地追逐着新的境界,使我们的心被它左右而不得自在。欲望越多,由此而来的烦恼也就越多。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克服贪欲,它就会成为我们修行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为欲望会烧毁我们的理智,烧毁我们的道德,使人生失去正确的方向。
贪欲之魔经常在寻找机会去欺骗人们的“心”;如果有一条毒蛇住在你的屋子里,你想得到安宁,必须首先把它驱逐出去。你必须驱逐你生命里的贪欲毒蛇,你必须善自护持你自己的心。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人要解脱烦恼,证得菩提,就要戒贪。持戒是护持身心的一种方便法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持戒来修正自己的行为,继而内化于心,从而改变于心,使自己的欲望减少。
欲望是无边无尽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它,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其寡欲而已。”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这是修行的必经之路,也是持戒可以达到的一个目的。
少欲知足是修行解脱的途径,更是必须遵循的生活准则。如果欲望减少,我们的执著就会相应地减少。正是由于执著,使我们的内心失去了独立,迷失在对外境的攀援中,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
欲望太多,就表示你的执著太多、你关心的外物太多,这样一来,你的生活必然会无所适从。到时你就会体会到故事中那名老板的心情,甚至更加糟糕。
只有认识到欲望带来的过患,才不会有追名逐利带来的烦恼,内心才能趋于纯净和安祥。也只有这样,众生原有的佛性、智慧光明才能得以显现。戒贪寡欲,使心得清净;心得清净,则无明自去;无明自去,则烦恼自消;烦恼消除,得大自在。
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
龙山的善国寺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名叫悟空,另一个名叫悟了。
他们总是一起下山化缘,时间一长,二人产生了隔阂,便分道扬镳,化缘之路上只剩下悟空。因为悟了在化缘当中学会了投机取巧,所以他每次去龙山下化缘,都用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时间则在寺庙里睡懒觉。
悟空见到悟了这么不负责任地做事,就劝悟了不要虚度时光。
悟了听完以后,很不耐烦地说:“出家人岂可太贪?做人要知足,你看我存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个月,何必再出去奔波劳累地化缘呢?”
悟空摇了摇头说:“阿弥陀佛,师弟,你作为出家人,怎么这样说呢!你化了这么多年的缘,难道还没有参悟化缘的真谛吗?”
悟了看了看悟空,讽刺地说:“师兄,你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总是两手空空而回,你真的去化缘了吗?”
悟空诚恳地说:“化的缘在心中。缘自心,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我不明白,化缘难道还有这么多道理?”
悟空见师弟没有开悟,说完便转身走出寺庙。
后来,悟了化的物品越来越少。这让悟了很苦恼,因为,食物没有几天就吃完了。但悟空依旧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面带微笑。
悟了看见师兄,便挖苦地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不会又是两手空空而归吧!”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呢!”
悟空说:“我的收获是在人心里。”
悟了很难参悟师兄的话,便对悟空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想跟你去化一次缘,多学学。”
悟空点头同意了。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手里拿着布袋。
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
悟了说:“为何?拿着布袋才方便化缘呀!”
悟空摇摇头说:“你这布袋里装满了贪婪的欲望,拿出去如何化缘?”
悟了说:“若没有布袋,化来的东西放置何处?”
悟空说:“放在人的心里。”
然后,悟空和悟了就去化缘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就会有很多人对悟空说:“大师,又来化缘了,我这儿正好有东西给你。”
施主们便将东西放到悟空的手里。
悟了心想:“不让我拿布袋,看你一会儿把东西往哪儿放。”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从远处走过来一个妇女,怀中抱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哭。
悟空问:“女施主为何而哭?”
女施主伤心地说:“我儿生病,因家贫穷,没钱买药。”
悟空听完,就把化来的财物给了女施主。然后,他们继续前行,一路上化了就舍,舍了再化。
悟空问悟了:“师弟,这次你跟我出来化到了什么?”
悟了说:“这次出来我懂得了化缘的真谛。”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缘来之福,而不知缘去也是福。你以前把化缘之物放在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而我把化缘之物放在心中,帮助他人。”
悟了低下了头,随之念了声:“阿弥陀佛。”
悟空化缘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化来的东西用到有急需的地方。正所谓:“救急人所急,化难民所难。”而且悟空是发自内心地布施,知道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善缘,也就是“缘来是福,自然缘去也是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悟空化缘的真谛,方可让世界充满爱。若像悟了那样,最后将一无所有。
清时,有一名渔夫每日靠拉人度日。有一天,渔夫看见坐在船上的商人满脸笑容,就问:“今日为何如此开心?”
商人说:“赚到很多银子。”突然之间,大风向小船袭来,人心惶惶。渔夫急忙对船上的人说:“快点把身上沉重的物品丢掉。”
于是,人们纷纷丢弃身上的物品。可是,商人没有动,只是用手捂着自己的口袋。
渔夫说:“你身上的东西可以随时赚取,为何贪图眼前之利呢?放弃吧!钱能来到你身边只不过是‘缘’字。”
商人心想:“渔夫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丢掉了身上的东西。
渔夫笑着说:“人生在世,要知道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
有些人利欲熏心,终日追求钱财。因此,有时遇事会被钱左右,不知钱也存有‘缘’字。人世间一切财物都是为人而设,人并非为钱物而生。古语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因此,不要沉迷于钱物,被金钱驱使。要知道:“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