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16699100000030

第30章 学会舍弃,方能有所获得(4)

有求皆苦,舍弃那些贪念

有个人虽然拥有亿万财富,却总是闷闷不乐。于是他背上许多金银珠宝去远方寻找快乐,可是他走遍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这天,富翁正愁眉不展地坐在路边叹息,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富翁很羡慕农夫的自得其乐,于是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笑笑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快乐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

富翁忽然顿悟:自己一路上一直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被偷、行路怕被抢,整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这样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于是,富翁放下行囊,把金银珠宝分发给过路的穷人。这样,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他还看到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他终于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得到,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有人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但是到最后,人们发现这个家摆设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没有了自己可以舒服待着的地方,于是开始想着舍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佛教中有一个观点:“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杂。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求自安”,但是起码可以学会“减法”——当烦恼和痛苦的时候,要勇于删除一些欲望。 一天,樵夫在森林里看到了一只受伤的银鸟,于是他把银鸟带回家,精心地替银鸟疗伤。银鸟每天都会唱歌给樵夫听,它的悦耳歌声驱散了樵夫的疲劳和空虚,使樵夫变得很快乐。

有一天,邻居看见了樵夫的银鸟,告诉樵夫他曾经见过金鸟,金鸟比银鸟漂亮几千倍,歌也唱得比银鸟好听。

樵夫心想,原来世界上还有金鸟,如果能得到金鸟,那该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从这以后,樵夫每天都盼望着遇见金鸟。虽然银鸟美丽的歌声依然如故,樵夫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银鸟,他也不再那么快乐了。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

此时,银鸟的伤已完全康复,准备离去。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最后一次唱歌给他听,而樵夫仍然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夕阳,心想:“金鸟到底有多美呢?”

听见银鸟的歌声,樵夫漠然地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远远不及金鸟的好听;你的羽毛虽然漂亮,但远远比不上金鸟的漂亮。”

樵夫的话伤透了银鸟的心,银鸟绕着樵夫飞了三圈,算是答谢他的疗伤之恩,然后朝着金黄的夕阳飞去。

樵夫望着渐渐远去的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

原来,樵夫梦寐以求的金鸟一直就在他身边,只是他没有发现而已。然而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它被伤透了心,再也不会回来了。樵夫后悔不已。

当减去那些对我们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的欲望,保留那个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目标时,迈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拥有的快乐也会更多。过简单的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不必为了功名利禄而去刻意结交自己不喜欢的朋友,不必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我们要还原生活的本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自由、轻松和属于生命自身的意义。我们要有节奏地适当放慢脚步,给生活多做“减法”,只有这样,生活才会从容,身心也才会舒畅。

看淡得失,不完美才是人生

古时,有一位守寡多年的妇人和她的独子生活在山下的小村庄里。她对儿子非常疼爱,无微不至地百般呵护。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位妇人的独子染上了一种罕见的恶疾,大夫们诊视后都束手无策。这个孩子煎熬几日之后,就撇下母亲离开了人世。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妇人仿佛遭遇晴天霹雳,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哀伤哭泣,还常常念道:“在这个世上,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和寄托,如今他竟然舍下我离开了,留下孤苦伶仃的我苟且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由于她整日沉浸在失去爱子的悲伤中不可自拔,佛陀就决定点醒她,于是来到她的面前,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

妇人原本死气沉沉的眼睛里立即注入了希望的火,她如同水中的溺者抓到了浮木一样急忙说:“当然,那是我的希望,请大慈大悲的佛祖帮助我吧!”

佛陀看了一眼瞬间恢复希望的妇人,然后说:“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就能让你的儿子复活。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点燃。”

佛陀刚说完,这位妇人二话不说就赶紧回到家中,准备上好的香,然后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出了家门,逢人便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离世呢?”有的人说:“家父前不久刚去世。”有的人说:“妹妹一个月前走了。”

很长时间过去了,不死心的妇人问遍了村里所有的人家,却没有一家是从来没有死过人的。她根本找不到佛陀要求的这种火来点香,失望至极的她走到儿子的坟前,痛苦地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佛祖,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户家中都曾有家人过世,没有哪个家里从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时机成熟,就对妇人说:“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在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运行。春天,百花争艳,树木抽芽,到了秋天,必是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自然的无常现象。人也如同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一样,有生必有死,谁也无法避免生、老、病、死,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个变化无常的过程啊!”

生命本是一种自然境界,所以顺其自然最重要。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修行多年的桃水禅师,他曾在日本各地教过无数的徒弟。但在他做住持的一个大庙宇中,有很多僧人因为无法忍受修行的艰辛,往往会半途而废。不过继续慕名而来的信徒也越来越多,仿佛他的法席仍然非常兴旺。由此,桃水禅师顿悟到人生,便在之后辞去了教席,向信徒们告别,然后云游去了。

三年后,他原来的一位信徒在京都的一座桥下发现了与乞丐生活在一起的桃水禅师。能有这么好的机缘遇见桃水禅师,信徒马上向他请教怎样修行。

桃水禅师说:“假如你能像我一样在这里过上两三天的生活,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信徒就打扮成乞丐的模样,与桃水禅师共度了一天的乞丐生活。

第二天傍晚,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桃水禅师就和信徒一起把尸体搬到山里去埋了。

事情办完之后,桃水禅师回到桥下倒身便睡,一觉到天亮,信徒却始终不能入眠。

待到天亮之后,桃水禅师忽然对信徒说:“我们今日不必出去乞食了,死了的那个同伴还剩下一些食物在这儿。”但那个信徒拿着死了的乞丐留下的食物,却一口也不能下咽。

于是,桃水禅师对他说:“我早知你不能看淡生死,看来你是无法继续跟我修行了。”

信徒听后垂首无言。

桃水禅师挥挥手说:“你走吧,以后不要来烦我了。”

信徒遂向桃水禅师拜别,黯然离去。

清人吴步韩曾写过一首对联,上联曰:“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下联道:“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言语之间尽是对生死的豁达和淡然。

其实人就如沧海一粟,缘何对生死看不开、解不透呢?只因人太过珍爱自己的生命,既然珍爱,就应该尊重生命、尊重生死,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人生的精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我”,这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大障碍。谁如果懂得主动撒手,先舍掉自我,那么他才有可能得到“大得”,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的道理所在。因为在你“撒手”舍弃自我的那一瞬间,在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做的举动之后,说不定意外的运气就会光顾你的生活。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江阴一带有一个大财主夏翁,有一次乘船经过市桥,有个人挑着粪故意将粪从桥上倒入夏翁所乘的船中,掉下来的粪很多都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船上的人都很生气。原来这个人与夏家是旧相识,夏翁的仆人们怒不可遏地要揍这个人,但是夏翁说:“此事是他不知道,并不是故意而为之。他若知道是我们,怎么可能来触犯呢?”于是好言好语遣散了仆人们。

回到家中之后,夏翁翻阅家中的账本,查出这人欠了三十两金子还没还。夏翁想这个人原来是借机寻衅,以求一死,于是主动为这个人减了债务,此后,这个人再也没有故意为难过夏翁。

《智囊》中还有一个故事:

长州尤翁是个开典当铺的。在年底某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门外一片喧闹声。尤翁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位邻居在大声吵闹。站柜台的伙计看见尤翁来了于是上前对他说:“前些天他将衣服押了钱,但是今天他却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这会儿那人仍然气势汹汹的样子,一副不肯相让的态度。

于是尤翁从容地对他说:“其实我也能够理解你的难处,现在已经到了年关,你不过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年关。为了这种小事,咱们值得一争吗?”于是立即命伙计找出那人的典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冬天抗寒肯定不能少。”接着又指着道袍说:“这件衣服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现在可能还不急用,暂时可以留在这儿,你说怎样?”

那人拿到这两件衣服之后,无话可说,于是立刻离开了。当天夜里,这个人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原来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打官司,此人背负了很多债务。当时来尤翁家的时候,这人已经服毒,他知道尤家富贵,想借机敲一笔钱,结果一无所获,于是就转移到另外一家。事后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主动吃亏给他东西?”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肯定是有依仗的。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耐,那么灾祸必定会立刻到来。”人们听了这话,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夏翁如果不懂得主动撒手,减免那个人的债务,说不定日后那个人还会寻衅滋事,最终以死为难夏翁。同样的,如果尤翁在那样的情况下,丝毫不放弃自己的任何利益,不主动撒手,那么那个人必定会死在尤翁的家里,这样,尤翁损失的就不只是几件衣服了。由此可见,能够主动撒手的人都是智者,就像夏翁和尤翁,主动抛弃自己的利益,换取更大的利益,这才是智者所为。

在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取与舍之间进行选择,大多数的人总是渴望着获取、渴望着占有,但是他们却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因此他们往往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只有懂得了放弃的真义,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谛,能够静观万物,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和,才能在不经意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