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16698800000011

第11章 广积人脉靠宽厚,雅量君子多贵人(3)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一个人要拥有这种美德,首先就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能否宽容别人在于自己心灵的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这种人生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些宽容和相互理解,彼此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融洽、祥和。有佛语说得好:“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还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做到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于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快乐。”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宽恕和放下是多么重要。当然,也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如果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那么自己首先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做好与人为善才能与己为善。

一个国家的白人政府推行所谓的“种族隔离”政策,也就是对不同肤色的种族区别对待,政策规定,黑皮肤的人不允许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要知道,很多想法一旦形成文件被贯彻执行,就会产生一种强制效应,即使有些人并不赞同这些观点,久而久之也会被同化。逐渐地,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了,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连见面说话也觉得要高黑人一等,对黑人时常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女子在沙滩上晒日光浴,在暖暖的日光照射下,她慢慢睡着了。当再醒过来时,太阳早已经下山了。此时的她觉得肚子很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想吃点东西。进门后,她选了一张靠窗的椅子坐了下来,15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侍者前来招待她点餐。她坐在那里委屈地看着侍者们忙着招待那些晚于她进来的顾客,而对她却理都不理。她十分不解,在继续等待了很久仍没有人过来招呼她时,她怒气冲冲地想过去责问那些招待们。

当她站起身,正想去吧台时,看到前面的一面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经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看到这样的自己,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此时此刻,她才真正体会到那些被白人歧视的黑人每天都是怎样一种自卑而又无奈的心情。

这个故事虽是一件小事,讲的却是宽容的待人之道,人生在世,不能只想着自己,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外,还要对他人给予恰当的关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强加于他人。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并设身处地地替他人考虑考虑,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了这件事情都会很痛苦,为什么要让别人再痛苦呢?

每个人即将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以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设身置地为别人考量一番,当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时,别人会感觉到你的好意,并回以同样的信任和诚心。要记住,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加和谐、融洽,这样的人生才会充满快乐与温情。

不要随意轻视别人

世间有些人长得其貌不扬,却学识渊博,有不坠青云之志,本应获得人们的敬仰,却常被世人所鄙视;也有些人虽家境贫寒、地位低微,但坚忍不拔、自立自强,本应受到尊重与赞扬,可总会有一些人出于嫌贫爱富、趋美避丑的心理盲目地轻视之。这些都是人们长叹的世间冷暖之事,而这些事情其实又都可避免。

换位思考是近些年来常被说起的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说法,只不过现代人太过缺乏这样的心理经历,换位思考竟然也成了一种新潮流。

其实换位思考就是一种自我反思,这种反思可以让人变得更宽容大度,不至于陷入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对于避免“轻视别人”,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除此之外,给别人一个接近自己,也给自己一个去认识别人的机会,才是摆脱浮浅的表面认识,从更深远的角度去审视别人的办法。

与时下的丑女风潮中涌现出的大量丑女、才女一样,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着一位面相丑陋,但才情非凡的女人。她就是传说中的无盐女——钟离春。

她的丑陋据史书所载,实属天下罕见,她“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由于她长得实在是奇丑无比,别人都害怕看到她,对她敬而远之,导致她已经年近40岁却依然待字闺中。然而钟离春却聪颖睿智,知晓天下大事。

钟离春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齐宣王在位时期。齐宣王即位时齐国境内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百姓们也都勤于农工、安居乐业。

齐宣王渐渐地也就有了坐享安逸生活的思想,不断派人修筑各种奢华的建筑设施,还在宫中兴建了不少新的娱乐项目,招募新的宫女,每日在后宫之中饮酒作乐,逐渐荒废了朝政大事。

然而此时,西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也都逐渐强盛起来。

钟离春眼见着如此情形,急在心里。于是她下定决心,来到了齐国国都临淄,请求见齐宣王一面,与他痛陈国事。齐宣王的臣子们看到面貌丑陋、年纪又大的一个女人要面见齐宣王,都觉得很惊奇,钟离春还对他们说:“我十分仰慕大王的威仪与美德,愿意为大王操劳,嫁与大王。”

听到这大言不惭的自荐,朝中大臣更是感到不可思议,又不免心中嘲笑她自不量力。众臣出于看笑话的心理,还是将此事报告给了齐宣王。

齐宣王听后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就决定亲自接见钟离春。

齐宣王见到钟离春后,觉得她长得太丑,实在配不上自己,于是就问她,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乡找个人嫁了。而钟离春却回答说,自己只倾慕于齐宣王,对别人都不屑一顾。

齐宣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问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德。钟离春说自己通晓隐身之术。宣王听后颇有兴趣,就让她当场表演一下。钟离春果然转眼之间,就消失在众人眼前。

事后,宣王让人将关于隐身术的相关书籍全部找来,自己在宫中苦练隐身术,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于是,他派人将钟离春又宣入宫中。

宣王见了钟离春就问她关于隐身术的事情,可钟离春只是大声说道:“糟了、糟了……”

齐宣王很纳闷,就问她为什么要说“糟了”,宣王这一问正中钟离春下怀。于是钟离春开始为齐宣王讲述齐国现有的一些弊端。

比如齐国现在的内外形势,齐宣王骄奢淫逸、玩物丧志的生活,朝中小人当道的现实,乃至齐王至今没有立储危害等。

宣王静静地听完钟离春独具见解的一番话,觉得她确实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奇女子,贤良淑德又有不凡的智慧,随即下令册封她为自己的皇后,并宣布拆除宫中的各种娱乐设施,遣散宫中的歌女舞姬,将朝中的奸佞小人一一罢黜。

从此之后,齐国在钟离春的辅佐之下,国威大振,又恢复了齐威王时期的昌盛繁荣。

齐宣王与臣下们一开始都瞧不起长得丑陋的钟离春,然而在知道了她的真才实学后,却能够对她另眼相看,齐宣王甚至一反常态娶了钟离春为后。

齐宣王先前的以貌取人差点让他错失一位良后。不轻视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宽阔的大路。

不以轻视的心态对人,不仅是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一种利人利己的美德。

宋真宗时期的状元陈尧咨,深谙箭法,自称“小由基”(由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神箭手)。他认为自己在射箭方面天下无人能敌,非常瞧不起别人。

有一次,他在街上练剑,正巧有一个卖油翁从此处路过,来人看到陈尧咨在练习箭法就放下了手中的扁担,静静地在一旁观看。

陈尧咨箭法确实不错,基本上能做到十发九中,卖油翁看了,便点头微微一笑。

可看到此情此景的陈尧咨却很不高兴,他停止了射箭,趾高气扬地询问老翁:“你也懂射箭?”

卖油翁不以为意地回答:“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年轻人,这种事情是熟能生巧。”

陈尧咨根本就不相信一个卖油翁懂得射箭之术,很瞧不起他,但又不想让他瞧不起自己,便生气地说:“你竟然小看我的本领。”

卖油翁没有说话,而是将自己的油葫芦摆在地上,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铜板,放在了瓶口上,然后将油慢慢地通过铜钱倒入葫芦中,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油葫芦上的铜钱竟然滴油不染。

此时的陈尧咨像泄了气的皮球,对于老翁娴熟的倒油技术,他自愧不如。

然而老翁却没有借此奚落陈尧咨,而是很谦虚地对他说:“我的这种技术其实也并不高深,只是为了生活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熟练起来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卖油翁拿起自己的扁担悠闲地走了,而陈尧咨一直用恭敬的目光目送着他。

此后,陈尧咨吸取了这次的经验,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他认识到了自己在箭法上的不足,每天都更努力地练习射箭,希望有朝一日真正像由基那样百发百中。

陈尧咨的故事提醒了众人,阅历不同的人,也许在世间所享受的地位不同。正如下面这首诗:

给自己一双清明之目,

让它带领人们认识更多以不同方式生活的人们。

给自己一颗宽容的心,

让它带领人们穿越偏见与鄙薄,

走进别人的人生去看一看,

去感受一番,

借鉴学习一下,

也许这样的人生才更美满完整,

而每个人也就真正能够不枉此生了。

但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生活领悟,切勿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能成为助你取得更大成就,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人物。

人生在世,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耗尽全力,其视野也是极其有限的。

出以真情,不杂私心

其实做一个性情中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要走出开始的几步,就可发现真正的自己,发现生命相交时的快乐。真情待人绝不会是单方面的付出,它其实饱含着一种爱别人和想要被爱的寄托,就像一只蒲公英,虽然孤身远行,但却时常获得超越想象的收获。

爱国将领张学良少帅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身处高位却并不傲慢,对于知心之人一向真诚相待,所以他的朋友才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即使那些不能直接与他相识相交的人,也感动于他的真意,故而对他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也是少帅的好友,他们的相识相知更是体现出了张学良为人至真的品性。

张学良虽然出身行伍,但却也是一个风雅之士,他平生最喜欢鉴赏、收集古书画。那时清代画家石涛的画作很流行,不少人都以收集石涛的画作为乐。张学良自然也花费巨资购置了很多石涛的作品,然而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画作全部都是画坛新秀张大千仿制的,并非真迹。

这件事情发生后,张大千很快听到了风声,心中不免有些害怕。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仿画竟然能够蒙过张学良的法眼,生怕张学良对此事耿耿于怀,于己不利。正当张大千在家中惴惴不安时,张学良府上却来人送了一张请帖给他。

原来张学良得知自己手中的石涛画作是仿制时,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欣赏这位仿画高手,一心想要结识张大千,正巧家中举办宴会,他顺势派人到张大千家邀请他一同赴宴。

可张大千对此一无所知,只能战战兢兢地接过请帖。到了宴会当天,张大千按时赴宴。他已经做好了张学良会给他难堪的心理准备,然而一场宴会下来,张学良对自己买到了仿画一事只字未提。只是到了宴会接近尾声之时,张学良才向出席宴会的各界名流们介绍道:“感谢各位莅临鄙人所办的宴会,今天我要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位画坛新秀,石涛画作的仿制专家,张大千先生。大千先生仿制石涛的画作我也有收藏,其制作之精良实属罕见。”

看着张学良,张大千感到非常惊讶。他此次赴宴不仅没有被怪罪,反而经张学良引荐,认识了不少达官显贵,从此声名大振。对于张学良广阔的胸襟,张大千甚为佩服,遂与张学良成了好友。

此后,张学良与张大千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张学良对张大千的才华倾慕不已,而张学良为人之豁达、气度之宏伟,也让张大千深感叹服。

后来,张大千离开了祖国,旅居在南美的巴西,他回来省亲时还特别去拜访了张学良。两位好友多年不见,此次会面让二人激动不已。说到兴起,张大千还道出了一桩往事。

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在北平的一家古玩店中偶然发现了一幅清朝画家新罗真人的《红梅图》,他赶忙向掌柜询问价格,在他一番讨价还价过后,两人以三百银元成交。但张大千身上却没有带这么多钱,于是他就和掌柜商量,先交付部分定金,剩下的第二天他再来补足,画作也等那时再取走。掌柜爽快地答应了。

然而张大千刚走不久,机缘巧合之下张学良也进了这家店,更巧的是还和张大千看中了同一幅画。由于张学良出价要高于张大千,掌柜马上将画作打包卖给了张学良。等到第二天,张大千再来取画时,发现画已经被别人买走,心中不胜欷歔,却又无计可施,只能自认倒霉离开了古玩店。

回忆起这段往事,张大千感慨地对张学良说:“要是那天我带够了钱,那画如今可就要易主了。”

在张大千返回巴西时,张学良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在登机前,张学良还交给他一件礼物,张大千问是什么,张学良却只是笑了笑,只说让他回家后再打开。上了飞机,张大千很好奇,于是提前将礼物拆开,里面正是那幅多年前与他失之交臂的《红梅图》,其中还有张学良亲笔书信一封,其大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