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常识一本通
16697000000052

第52章 传统艺术荟萃·休闲娱乐撷趣(1)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醇厚的艺术内涵,透着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古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丰富多彩,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

古人的娱乐生活体现着传统艺术,其生动的历史痕迹,愈发受到众人的喜爱和欣赏。本章从传统艺术生活出发,体味古人的娱乐生活,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猜灯谜习俗的由来

猜灯谜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灯谜的前身是谜语,它运用艺术的手法,着眼于字义和词义的变化。有时一个词句、一首诗就能制作成谜语,让众人猜,以达到娱乐的目的。猜灯谜的游戏不仅为人们喜闻乐见,还能让人增长见识。

据传,灯谜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隐语”。当时在宫廷和一些文人墨客之中出现了“隐语”的游戏。一些游说之士考虑到劝解君王的利害关系,便不将本意说出,而是借用别的词语来暗示,令其受到启发,达到劝解的目的。劝解君王时所用的“隐晦”的话语叫做“廋词”,其中“廋”就是隐藏的意思。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文心雕龙·谐隐》载:“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唐宋时期,制作谜语和猜谜语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宋朝,每逢元宵节,文人志士都会把谜语写在纱灯上,让人们去猜,为节日助兴。如此,灯谜就形成了。明清时期,灯谜更加盛行。除了元宵节,春节也猜灯谜。元宵节的时候,全国上下,张灯结彩,春节前后,各地都挂起彩灯,写上各种灯谜,供人娱乐。灯谜虽然是艺文小道,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及,锻炼人的思维,还启发人的智慧,是一种益智类的娱乐活动。

古人清明节为何放风筝

古时人们从元宵节过后就开始放风筝,一直放到清明节。因此,人们还将清明节称为“风筝节”,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据说,放风筝在古时具有巫术意义。说放风筝可以放掉身上的“晦气”。当风筝慢慢升高后,人们就将风筝的线剪断,让风筝飘向远处。据说这样可以让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病痛和忧愁都与风筝一起随风而去。因此,人们在清明节放风筝前先将烦恼的事情写在扎风筝用的纸上,然后将风筝放走,让它一去不复返,随风而逝。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风筝的迷信色彩渐渐消失,人们将放风筝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来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春光明媚之时,放风筝可缓解疲劳,放松身心。人们也借放风筝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己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

民间流传,这一习俗主要是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从小就立志报国。后来,屈原长大之后,以出众的才华博得楚国国君的重用。他提倡内政改革,推行强兵富国的改革措施,百姓们都拥护他。但是,他的改革主张触犯到宫室中贵族集团的利益,遂屡遭排挤。楚怀王不辨是非,将屈原免官,后将其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进楚国。屈原得到这个消息后,痛苦至极,在五月初五这天,怀抱青石,悲愤地投进滚滚的汨罗江。附近的百姓听说此事,都乘上小船去打捞,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尸体。但是,最终也没能打捞到。后来,百姓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将五色丝粽子投入江中,喂食鱼虾。之后,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五,百姓们都赛龙舟、包粽子,以纪念屈原。还有的地方要佩戴荷包等。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何地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此道沟宽约800米,深约200米,它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带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之后,项羽兵败刘邦,于是,“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就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的鸿沟遗址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这就是“楚河汉界”的来历。

樗蒲是什么游戏

樗蒲也叫“摴蒱”,别名为掷卢、呼卢、五木,与后代的掷骰子非常像。樗蒲是在六博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类似掷骰子,但规则更复杂。樗蒲最开始的用具是盘、杯、马、矢等。盘是棋枰,杯是后代骰盆的前身,马是棋子,矢即骰子,有黑有白,共有五枚,因此也叫“五木”。宋郑樵在《通志·草木略》里记载:“樗似椿叶脱处有痕,为樗蒲子。”因此有人认为樗蒲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也因为是由樗叶脱处所留痕迹而来,所以五木又简称为“齿”,投掷得到的彩名也叫“齿彩”。五木可以组成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因此其中全黑的称为“卢”,也是最高彩;四黑一白的称为“雉”,它的地位仅次于卢;其余四种称为“枭”或“犊”,为杂彩。人们玩樗蒲的时候都希望能够掷出全黑的头彩。和凝在《宫词百首》中形象地描绘了玩樗蒲的心态:“锦褥花明满殿铺,宫娥分坐学樗蒲。欲教官马冲关过,咒愿纤纤早掷卢。”

古代“射覆”是什么游戏

“射”为猜度之意,“覆”为覆盖之意。“射覆”是古代《易经》的占卜学者所玩的一种有趣的娱乐游戏,以提高自己的占筮能力。此游戏是由覆者用一些器物,如瓯盂、盒子等,将另外一些物件覆盖住,被覆盖之物多为毛巾、扇子等生活用品,然后再由射者猜里面是什么东西。与猜谜游戏不同的是,这个游戏的谜面是各自所得的卦象,无论猜对与否,都会使得游戏者对易象深入思考,并得到启发。此游戏有很强的交互性、趣味性,并且马上验证卦象,可使游戏者练习占测能力,并提高其自信心。

射覆游戏早在我国汉朝时期就已经流行于皇宫之中。《汉书·东方朔传》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古人怎样行酒令

行酒令是我国独有的游戏,它的出现与周朝酒礼的产生有关。我国酒文化丰富,附加的娱乐功能更是多种多样。所谓“酒食者所以合欢”,行酒令是一种互动的游戏。其中“酒令”中的“令”是强制、约束的意思。大家按照一定秩序喝酒,行酒令,不仅创造出一种合欢的气氛,还调节了每个人喝酒的量,以保证每位参与者都有饮酒的机会。春秋战国时期,酒令就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行酒令演变成了一种很多人终日留恋的群体游戏。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曾偕同亲朋好友在兰亭清溪旁以曲水流觞的方法即兴赋诗饮酒,从而创作出名传后世的《兰亭集》。

除此之外,当时还存在另一种酒令,即将竹签当筹,即“竹制筹令”,竹签上写有酒令的要求,即作诗、作对等,抽到的人要按酒令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诗句“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描述的就是这种酒令。宋时的酒令称为“叶子”,是纸制作的,纸的上面画有故事,并注明要罚酒几杯。之后,行酒令的方式五彩纷呈。在酒桌上相继出现了谜语、灯谜、字谜等。酒令是一种竞赛性的游戏,故它有裁判,其裁判叫做酒监。

喝酒时古人怎么划拳

古人的酒席上同样有划拳活动,古人将划拳称为“豁拳”,又名为拇战、猜拳等。豁拳的游戏规则是,双方同时出拳伸指叫数,所喊之数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胜,败者饮酒。有的豁拳用棒、虎、鸡和虫代替数字,其中棒打虎、虎吃鸡、鸡啄虫、虫蛀棒,所喊是相邻的两个物体名称时,就以大小决定胜负。所喊是相隔的两个事物或是同一事物时,就重新再喊,直到分出胜负,再罚酒。另有一种是用手势模拟锤或石头、剪刀或锥子以及布块的形状,双方同时对出,以相克一方为胜。

据《新五代史·史宏肇传》载:“他日会饮(王)章第,酒酣为手势令。”这里的“手势令”指的就是豁拳。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在古时的酒席上,豁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助兴取乐游戏,至今仍非常流行。

古代的投壶游戏如何演变而来

投壶是一种投掷游戏,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在宴饮之时常玩此游戏。投壶游戏是由射箭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射箭是诸侯宴请宾客时的一种礼仪。在宴饮之时,主人便会请宾客射箭。当时,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不能推辞,如果成年男子不会射箭便是一种耻辱。但是,很多时候,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人们就用投壶来代替射箭,即放置一个酒壶,然后把箭投进去,输的人喝酒。后来,投壶逐渐代替了射箭,而成为宴饮之时的一种游戏。

《左传》中就记载了晋昭公宴请各国君主并举行投壶游戏的事。战国时期,文士们倾向于内在修养,崇尚礼节,讲求文雅,投壶这样的游戏就非常盛行。不仅如此,投壶游戏在民间也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秦汉以后,“雅歌投壶”的节目是士大夫宴饮之时的一个重要节目。唐朝时,投壶游戏也非常盛行。宋人司马光的《投壶新格》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投壶游戏中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以及计分方法。宋朝以后,投壶游戏才逐渐衰落。

古代也有纸牌吗

据考证,纸牌源自中国古代的“叶子戏”,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朝,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遂,即一行和尚发明,供玄宗和宫娥们玩耍。因当时的纸牌只有叶子大小,故称为“叶子戏”。唐苏鹗《同昌公主传》载:“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后来叶子戏传入民间,并在民间逐渐盛行。五代时期的《偏金子格》、《小叶子格》、《击蒙叶子格》等都有叶子戏的记载。明朝初年,叶子戏演变成为“数钱叶子”,明末时简化成为“文钱”、“索字”、“万字”的马掉牌,俗称为“麻雀牌”。清朝时,人们根据马掉牌把“文钱”绘成“饼”,把“索字”绘成“条”,保留了“万”,把“十字”绘成“红花”、“白花”、“洋千”,而沿用至现代。如皋、泰兴等生产厂家另加福、禄、寿、喜、才称为“五喜”。因此,中国的纸牌是麻将的祖先,另有一些地方将纸牌称为小牌。

中国被称为是桥牌的故乡。叶子戏在元朝时期从内蒙古传入西方,变化成了塔罗牌和后来的扑克。而中国的叶子戏则最终演变成麻将和牌九。

中国古时的斗牛是怎样的

现代人说到斗牛自然会想到西班牙的斗牛盛况。实际上,中国的斗牛也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的斗牛与西班牙的斗牛截然不同,中国古代斗牛比赛是牛与牛之间的较量。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国就有了斗牛的风俗。《太平广记》里记载:“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说:“元日斗牛马驼,为戏七日,观胜负,以占一年羊马减耗繁息也。”因此可以知道,中国斗牛也曾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当时也是人们娱乐的项目之一。中国古代的斗牛以金华斗牛最为出名,明末史家谈迁在《北游录》一书中提到了金华的斗牛:“金华近例,正月乡人买健牛,各赴场相角,决胜负,至群杀,不能禁。”

古时斗鸡游戏为何如此盛行

斗鸡,即两鸡相斗的游戏,该游戏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和《汉书》中多处出现“斗鸡走狗”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鲁季平子与邻昭伯曾因斗鸡而得罪了鲁昭公,后竟然相互打起架来。山东《成武县志》中记载:“斗鸡台在文亭山后。周釐王三年(前679),齐桓公以宋背北杏之会,曾搂诸侯伐宋,单伯会之,取成于宋北境时,斗鸡其上。”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斗鸡的游戏相当盛行。

斗鸡游戏不仅在民间很流行,在宫廷之中也颇受欢迎,皇族亲王都非常喜爱斗鸡游戏。唐高宗时,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著名的诗人王勃一时兴起,专门为沛王写了一篇斗鸡的诗文,以声讨英王。没想到沛王与英王两兄弟因此而不和,几乎反目成仇。高宗一气之下便将王勃的官职罢免。此外,唐玄宗也非常喜欢斗鸡游戏,故经常在长安举行大型的斗鸡比赛。尤其是逢年过节,更少不了要组织斗鸡比赛,以示天下太平。据《东城老父传》记载,每到斗鸡比赛之日,唐玄宗都会命后宫佳丽和宫廷乐队纷纷出场,斗鸡现场很热闹。

民间的斗鸡活动具有赌博的性质,因此,很多人因为斗鸡而发家致富,也有很多人因为斗鸡而倾尽家产。

古人也斗鸭吗

在中国古代,除了斗鸡、斗鹅、斗雁之外,还有斗鸭比赛。“斗鸭”就是将鸭置于池中,观其相斗以取乐。

据史料记载,斗鸭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在六朝时期也多有出现,在隋唐时期最为盛行。《南史·王僧达传》中有:“(僧达)坐属疾而于扬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另有《西京杂记》载:“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俸一年费二千石。”鲁恭王非常喜欢斗鸡、斗鸭等游戏,以至于他一年花费米谷二千石精心饲养这些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