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也叫做“毛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法。从周岁进入中国之后,虚岁就出现了。虚岁这种计龄方式与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古人使用的历法叫阴历,也称为夏历或旧历,是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习惯。中国人重视含年、月、日和时辰的生辰概念,而西方人则只重视含有月和日的生日概念。在计龄上,中国人考虑的是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因此刚出生就算一岁。而西方人考虑的是已经经历度过的时间长度,故中西的历法不同。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也不同。虚岁通常比周岁要大。周岁是从零岁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循的是公历。而虚岁遵农历,出生为一岁,逢新年长一岁,以此类推。
见面拱手时为什么用左手扶抱右手
抱拳礼又称为“拱”、“揖礼”,是汉族传统礼仪中的一种见面礼。此习俗源于周代以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论语·微子》中记载:“子路拱而立。”抱拳礼,即抱拳,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高、动作不宜太大。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关系,作揖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男子尚左,故男子行抱拳礼时,用左手扶抱右手,称为“吉拜”,否则称为“凶拜”,常用于吊丧,见面作揖行错礼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抱拳礼以左手扶抱右手,具有多方面意义。古时,左掌代表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着人拥有高尚的情操。屈指表示谦虚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用右手抱拳,表示勇猛习武,用左手扶抱右手,意为“武不犯禁”、“止戈为武”、“勇不滋乱”等,是节制用武的意思。左掌扶抱右拳,而两臂微屈成圆,意为“五湖四海”,以武会友,谦虚团结,天下武林是一家。左掌代表文,右掌代表武,此中行礼的方式,表示文武兼备,虚心求教,恭候师友。握拳如日,立掌如月,日月并出,代表大明,反手推出,意为反清。
为什么男子娶第二位妻子称“续弦”
在古代,人们用琴瑟来比喻夫妻,因此丧妻则称为断弦,娶第二位妻子则称为续弦。据说,续弦的说法出自俞伯牙娶妻的故事。
据传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善于鼓琴,妻子很欣赏他的琴技,经常让俞伯牙为她弹奏。可是后来,俞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俞伯牙请了许多医生为妻子看病,还是不见好。因此,俞伯牙心中焦虑,便无心弹琴。有一天,妻子的气色好转,精神也好了许多,还让俞伯牙给她弹琴。俞伯牙忙取琴来,调好弦,一曲一曲地弹起来。他想让妻子从美妙的音乐中得到慰藉。于是,他一直弹奏,弹得正起兴之时,突然“嘣”的一声,琴弦断了。就在这时,他看到妻子不再呻吟了。俞伯牙赶紧扑到床前,才发现,妻子已经停止了呼吸。俞伯牙伤心至极,抱着妻子痛苦了一场。许久之后,他招呼家人,为妻子料理后事。从此以后,俞伯牙就再也不弹琴了。
一年后,有人给俞伯牙说了一个外地的女人。本来俞伯牙与妻子感情深厚,不想再取,可在亲人的一再劝导下,就勉强答应相亲后再定。俞伯牙人品好,还有才气,一相亲,女方就看中了。俞伯牙也看中了那名女子。但是,女方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定亲之前聆听俞伯牙弹古琴。俞伯牙虽然怀念故妻,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于是,他便把放置多年的琴拿出来,拆掉那根一直没心思去接的弦,又续了一根新弦,在众人面前弹奏一曲悠扬动听的曲子。这首曲子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最后,琴声停了好一阵,大家才转醒,借着都拍手叫好。这位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当即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就把妻死后再娶称为“续弦”。
古人娶妻与纳妾婚礼有什么不同
古人将妾称为小妻、侧室,民间俗称为“小老婆”。古语有云:“大丈夫三妻四妾”,男子将纳妾视为荣耀。在古代,官宦和富豪之家妻妾成群,穷苦人家却有的人一辈子打光棍。但是,妾亦受人歧视,虽为明媒正娶,举行婚礼时,坐轿子也只能坐小轿子,进门后还要受大老婆管束,受人鄙视。
“两口子”一词是怎么来的
乾隆年间,山东有一才子名为张继贤。当地有一恶少名为石万仓,他的妻子名叫曾素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贤和曾素箴相识,二人一见钟情,便夜夜往来。
后来,石万仓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而身亡。其家人怀疑是曾素箴害死了丈夫,就把她告到了府衙,说她因偷奸而杀亲夫。
县官审案时,也不问清楚,就将张继贤和曾素箴二人打入大牢,判为死刑,后从县府押到了京城。
一次,乾隆皇帝翻看官吏审理的案件,看到张继贤的供状,发现其文笔不凡,便十分惊奇。后来,乾隆皇帝亲自到牢里看张继贤,交谈中,发现他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
之后,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微山湖,他在此停留几日后,便发出诏令:将张继贤发配到微山湖的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微山湖的黑风口。其中黑风口就是今日微山县两城乡的东风口。
这样,张继贤和曾素箴就被皇帝发配至“两口”。二人的感情依然,故喜出望外,在“两口”之间往来,非常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和黑风口之间,人们便称他们为“两口子”。
后来,这“两口子”的叫法就一直在民间流传。
“老婆”和“老公”的由来
“老婆”和“老公”的叫法含有相濡以沫、恩爱一生的寓意。
据传,“老公”、“老婆”的叫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唐朝时期,一位书生,名为麦爱新,后考取了功名,便觉得自己的妻子渐渐衰老,从而产生了纳妾的想法。这日,他在案头写下这样一幅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妻子看到对联,一下便猜中了丈夫的想法,就提笔对上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此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新娘)”对“老藕(老偶)”,对仗工整,新颖脱俗。麦爱新看了之后,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故而放弃了纳妾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便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丈夫对的下联为:“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故事被人们时代传诵,而汉语中也出现了“老公”、“老婆”这种夫妻间的称呼。
另外,在《水浒传》中也出现了“老公”、“老婆”的叫法。如《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你且不要慌,我已寻思一条计了。我的老公,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我自买了迎儿,教他每日在后门里伺候。若是夜晚老公不在家时,便掇一个香桌儿出来,烧夜香为号,你便入来不妨。”另外,《梦笔生花·杭州俗语》中也有:“打老婆,骂老婆,手里无钱买老婆。”
结发夫妻的称呼起源
古时男子在20岁时举行冠礼,把头发盘成发髻,称为“结发”;女子在订婚后,结婚前举行笄礼,用簪子把头发绾起。故“结发”指的是古时人们举行成人礼的一部分。无论男女,结发之后,就意味着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成家了。
汉朝时,“结发”是新人在婚礼上要举行的一种仪式。如汉朝苏轼的一首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宋时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即新人在洞房花烛夜,喝交杯酒之前,新郎、新娘就床而坐,二人各剪下一绺头发,而后将其绾在一起,表示结发同心,生死相依。故古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这样结发的仪式,将双方的“发”结在一起,取结伴、结合、牢固之意,寓意着新婚夫妇恩爱一生,白头偕老。故而“结发”就有了成婚的意思,首次结婚的夫妇就被称为“结发夫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也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戴绿帽子”一词是怎么来的
关于“戴绿帽子”的一词,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唐朝时,一个女子娇艳可人,却不守贞洁。一日,她正在家里偷汉,不料丈夫突然回家。情急之下,她让姘夫藏在床底下。丈夫见妻子的脸色不对,心中生疑,便向四处查看。妻子心虚,就谎称田里的秧苗缺水,让丈夫去田里浇灌,借口支走丈夫。可是,藏在床底下的姘夫露出了衣角,淫妻怕丈夫看到,又借口说外面太阳毒辣,用半个西瓜扣在丈夫的头上当草帽,以挡住丈夫的眼睛。丈夫出门后,叹息道:“今日真倒霉,被老婆扣了顶绿帽子。”知情的旁人都掩口窃笑。
据传,“绿帽子”一词出自元朝。《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产生了联系。元、名两朝都规定: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此来表示从事贱业。青色和绿色比较接近,当时同属于贱色。民间习惯说“绿头巾”,后用“绿头巾”来指代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最终演变成今日的“戴绿帽子”。
“吃醋”引申义的来历
关于“吃醋”有一个历史典故,此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廷。据传,唐太宗为了拉拢人心,想为当朝的宰相房玄龄纳妾。而房玄龄的妻子好忌妒,房玄龄不敢接受。唐太宗料得唐玄灵的妻子是一位悍妇,就派人拿着一壶“毒酒”传旨给房夫人,如果不接受让房玄龄纳妾,就赐饮此毒酒。而房夫人看到毒酒,并无惧色,接过“毒酒”,含泪将其一饮而尽。她喝完后才发现,那不是毒酒,而是甜酸香味的醋。从此,这个“吃醋”的故事就成了千古奇谈,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吃醋”引申义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
一种是“狮吼说”。《在阁知新录》中有“世以妬(同妒)妇比狮子。”《续文献通考》记载:“‘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本此。”
第二种是“坏醋说”。南方民间一些地区的人们认为一个家庭里不能同时酿造两缸醋,否则必坏一缸。因此,人们借此来暗喻两妻不能共存,否则会产生嫉妒之心。《齐民要术》中也提到过“坏醋”的现象。但是,两缸醋必有一缸会坏掉的说法就有些牵强。但是,“坏醋说”的确反应了人们希望一夫一妻制的愿望。
第三种是“酸味说”。醋是我国古代的酸味调味料,可引申为酸、酸味,即酸中又有痛苦之意,故人们将捻酸吃醋与嫉妒联系在一起,有时也说“醋意、醋劲儿”。“吃醋”的引申义便由此而生。
什么是新婚女子的归宁
新婚女子归宁也称为做客、返外家、三朝回门等,是指新婚夫妇于结婚第三、六、八、九日,或者满月的时候,女婿携礼到女方家里省亲、探访,女方家里也准备做归宁宴,宴请女婿。归宁结束后,就代表成婚之礼正式完成。
这一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泛称为“归宁”,表达了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岳母以及新婚夫妇恩爱和谐的美好意义。此习俗在后世流传,在不同的朝代,名称叫法也各不相同。宋朝时,人们将其称为“拜门”;清朝时,北方人叫“双回门”,南方人称为“会亲”,河北地区的人们叫“唤姑爷”,杭州地区称为“回郎”。近代社会讲究在婚后第三天时归宁,故称之为“三朝回门”。
归宁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归宁这天,女方家要设宴款待女婿,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可当日返回,但必须要在日落之前回到男方家里,据说这样比较容易生男孩。如果有不得已的原因,新婚夫妇也可留宿数日,但夫妻需分房睡,以免对娘家造成冲撞。
“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什么意思
“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中的一个典故。
东汉末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守寡,看上了当朝大夫宋弘,于是刘秀便探寻宋弘的意思。即“(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的意思是说,人富贵了要换掉一些旧友,另娶一位新妻,是人之常情吧?宋弘答道:“人贵了不能忘记贫贱时结交的朋友,人富了不能抛弃贫穷时取的妻子。”这样,光武帝刘秀只好打消了让宋弘娶湖阳公主的念头。
原来,在宋弘跟随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躲在一家姓郑的人家养伤。姓郑这家人很同情刘秀,对待宋弘也像家人一样。郑家的女儿虽然长得不漂亮,但为人正直大方、聪明正派,待宋弘如兄弟一般。这样,二人便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最终结为夫妻。这位姓郑人家的女儿就是后来宋弘所说的“糟糠之妻”。
后来,这个典故成了民间佳话。人们便用“糟糠之妻”来形容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妻子。
中国古代的“倒插门”有什么典故
倒插门,学名为“入赘”,旧时指男到女方家定居,改为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的门第,生的孩子也随女方的姓。一般家里没有儿子,有两个以上的闺女,就可能会招上门女婿。而男子一般兄弟比较多,家庭生活较贫苦,没有经济能力娶亲,便“倒插门”做上门女婿。
古时的庭院,大门的旁边有一个插栓的,用来锁门。将其倒过来插,就代表是外面来人开的,是一件被耻笑的事情,笑这个做门的师傅技术太差。民间用倒插门来形容男方入住女方家里,来说明男方没能力、被人笑的意思。因此,在古代,倒插门是一个普遍而略带贬义的名词。
闹洞房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