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保肝护肝知识
16695100000026

第26章 用药的细节(1)

肝病治疗中,药物治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的细节。肝病用药以精简为主,患者不可乱用药物,也不可多服药物,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生活中还有许多用药的小细节,如不可乱服感冒药、忌服解酒药、肝病女性不可服用避孕药等等。这些小细节都对药物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合理用药才能使药物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

不宜自行服用感冒药

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功能较弱,所以在生活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一些患者患者对此不够重视,自己随便买了一些感冒药服用,来治疗感冒。殊不知,这样反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肝脏具有解毒的作用,对感冒药物进行生物转化,排出毒素。而乙肝患者的肝脏组织存在炎症,其排毒的功能受限,所以,感冒药产生病毒反而加重了对肝脏的损害,使肝脏的修复和治疗受阻,甚至令病情恶化。

另外,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时期,患者会表现出口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痛、小便如浓茶似的黄色等症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初期,多数患者也会有咽喉疼痛、轻微咳嗽、发热等症状。患者千万不要误认为这些症状是轻微的感冒引起的,以免误诊。

出现类似症状时,乙肝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按医嘱服药治疗。患者可看乙肝科、感染科和呼吸科,并将自己的乙肝病史告知医生,使医生可以对症下药,达到治疗目的。

乙肝患者即使是真的患了感冒或其他病症,也不要随便停止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必须长期服用,停药容易使病情反复或加重。乙肝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防感冒。生活中,感冒频发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胸腺肽等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肝病患者远离伤肝药物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虽然有些笼统,但也不得不说,大部分药物都有一定的毒素。药物的毒素在人体内通过肝脏进行转化和代谢。所以,肝脏最容易受到药物毒素的侵害,特别是肝病患者,更是不可轻视。许多肝病患者虽然经过了多年的休息治疗,但仍不见效,就是因为忽视了生活中的伤肝药物,没有科学的用药。

要科学有效的治疗肝病,必须警惕生活中的伤肝药物。在服药之前,患者应该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如果药物对肝脏有伤害,其说明书中都会注明。尤其是肝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这类的伤肝药物,或者用其他药物代替。若是根据病情,肝病患者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可选择短期服用或是交替性服用,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时,还要考虑到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对肝脏造成叠加的伤害。肝病患者若是已经因为服用药物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停用该类药物,并到医院就诊,把服用过的药物拿给医生看,协助医生尽快找出病因。

肝病患者在保肝护肝,治疗肝病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明确哪些是对肝脏有伤害的药物。下面列举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伤肝药物,供读者参考。

西药中常见的伤肝药物

一、抗生素类,如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二、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呢、保泰松等;

三、抗精神病药物,如镇静药苯巴比妥、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奋乃静等;

四、降糖类药物,如优降糖、拜糖平等;

五、抗肿瘤药物:如更生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

六、抗甲亢药物:如他巴唑、甲亢平等;

六、心血管治疗用药:如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中药中常见的伤肝药物:

一、抗风湿类的中药:如雷公藤、苍耳子等,这类药物容易导致中毒性肝坏死;

二、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如复方青黛丸和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等;

三、柴胡制剂:如柴胡口服液、小柴胡冲剂、柴胡滴丸等,这类药物有劫肝阴的副作用,容易损伤肝脏;

四、杀虫解毒的药物:如贯众、千里光、藤黄等;

五、软坚散结、化淤的中成药:如增生平、大活络丹、疳积散等,包括治疗子宫肌瘤、乳房肿块、甲状腺瘤和甲状腺肿的中成药;

另外还有人们经常用的何首乌、金不换、老虎节、白屈菜及蜈蚣粉等中药也会损伤肝脏。

乙肝女性忌服用避孕药

一般情况下,乙肝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的人也要在没有其他口服禁忌的情况下才能服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能以服用避孕药的方式避孕。

避孕药中含有雌、雄、孕激素,这些激素的化学结构特点称作甾体激素。避孕药和女性身体中的雌、孕激素一样,在肝脏进行转化代谢,其代谢产物与肝脏中一种叫做二糖醛酸盐的物质结合后,形成水溶性物质,在通过尿和大便排出。当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服用避孕药时,整个代谢过程就停止。避孕药积存在体内,并且由此而影响身体的其他代谢系统,损害身体健康。例如,对糖代谢、脂代谢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对血液的凝血和纤维溶解系统造成影响,形成血栓,严重的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另外,一些由于激素形成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都有可能发生。

避孕与乙肝病毒无关,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肝功能异常的女性乙肝患者忌服避孕药,可采用避孕套等其他方式避孕。

轻微肝损害不宜用药

轻微的肝损伤患者,包括非重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好不用药。这类患者可执行恢复。若是服药治疗,反而增加了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修复。

80%的乙肝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免疫系统处于耐受阶段,对各种治疗都没有反应。所以,多种药物治疗都不可能起到治疗效果。若是服用了大量的药物,反而破坏了免疫系统的静止状态,致使肝功能发生异常,更难恢复。

肝病患者不宜服用保肝药

社会上有数以百计的保肝药,其保肝功效相类似,都没有真正的保肝作用。医学上对保肝药的疗效也没有确切的定论。因此,肝病患者不宜服用保肝药。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以保肝药为辅。多数情况下,没有医生交代,治疗肝病都不用服用保肝药。

病毒复制活跃期的慢性乙肝和丙肝病人,转氨酶的升高幅度并不大,应及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控制病毒的复制,转氨酶才会下降,使肝脏的炎症得以好转。若是这类患者服用保肝药,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另外,保肝药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肝病都没有治疗作用,对失代肝硬化很难起到疗效,对脂肪肝基本无作用。

对于乙肝患者,用药应该遵循严格的临床医生指导,即使病情允许用保肝药,也需控制在三种以内。

肝病孕妇是否该吃护肝药

相对于大多数肝病患者,肝病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期。妊娠在一定程度上给孕妇的肝脏增加了负担。而肝功能异常也可能使妊娠不能正常发展。肝病加上妊娠期,容易产生一些病理产科或产科的并发症,易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腹水、肝昏迷等较为严重的现象。所以,肝病孕妇应该积极应对,细心呵护孕期的肝脏。

肝病孕妇到底该不该吃保肝药呢?肝病孕妇服药保肝药,应该和服用其他药物一样,遵循几项用药原则:坚持不滥用药,每服用一种药物都要有明确的指征,确定其对胎儿无伤害,对孕妇身体影响不大,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是否服药或是服用哪种药。

保肝药物有许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维生素类:这类药物不仅能维持正常的代谢,还能对肝脏的修复起到作用,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

二、联苯双脂类:这类药物主要是提高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和防止肝细胞突变,有降酶的效果,但停药会有不良反应;

三、肝泰乐:即葡萄糖醛酸内酯;

四、微量元素类:主要是施尔康、金维他、善存等微量元素制剂;

五、益肝灵:主要成分是水飞蓟素;

六、山梨醇:这种药物对胆有利,能够起到降酶和增进食欲的效果,清除肠道里的氨;

七、门冬氨酸钾镁:这种药针对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退黄和促清醒的作用;

八、中药:中药里的丹参、三期注射液对血管扩张有作用,改善微循环。

保肝护肝的药物种类繁多,肝病孕妇切不可随意乱用。若是使用不当,反而增加肝脏的负担,令病情恶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挑选,选择性的服用保肝药。另外,肝病孕妇在服用保肝药时,要查明病因,及时体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停药或换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尽量不用降酶药

为了追求“转氨酶下降”、“转氨酶恢复正常”等类似这样的指标,我国大部分的乙肝患者过量的服用降酶药。社会上的降酶药也因此而大行其道,并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市场上。我国的降酶药有几百种,多是一些中成药和植物药,以水飞蓟素、五味子丙素、和甘草酸为主要成分。这些降酶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中的转氨酶,对乙型肝炎没有根本性的治疗作用。治疗乙肝需要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即抗病毒治疗。转氨酶降低是乙肝病毒得到控制的标志。所以说,乙肝患者服用降酶药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对病因起作用,达不到治疗效果。若乙肝患者一再服用降酶药,体检反而不能查出真实的病情,会延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因此,乙肝患者尽量不要服用降酶药。治疗乙肝还是从抗病毒开始。

即时用药 选对药

治疗肝病最重要的是选对时机,用对药。许多乙肝患者都是错过了用药时机,或是用错了药,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例如,一些乙肝患者体内的转氨酶升高时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却服用了降酶药或是抗纤维化的药物,使得肝功能异常化严重,病情恶化。肝硬化腹水,应该补充蛋白质,加强利尿,有些患者却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不能控制病情。还有,脂肪肝最初只是单纯性脂肪肝只需根据病因戒酒、停药或是补充营养便可治疗。大多数脂肪肝患者都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耐药率不是唯一的选药准则

一些乙肝患者过分担心病毒耐药,将“耐药率”当成选择药物的唯一标准。虽然“耐药率”的确是选择药物要考虑的元素之一,但是并不全面。患者选择药物应根据药物的安全性、自身的病情和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自己服用的药物。一些患者因为选择了超出自身负担能力的药物,在无经济能力时中断了治疗,不仅前功尽弃,还使病情加重。乙肝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的治疗。

另外,耐药率低并不代表就不会耐药。目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都有耐药性,患者服用都可能发生耐药。患者应该定期随访,检查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合理预防耐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医生有了控制耐药的经验。患者在服用阿米夫定出现耐药后,可以加上阿德福韦酯一起进行联合治疗。临床上,定时随访可以使患者随时发现耐药迹象,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所以,预防耐药,不只是在选药上,还在服药治疗的过程之中。耐药率不应是乙肝患者唯一的选药准则。

干扰素对乙肝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性治疗

干扰素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达到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根据产生细胞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种,是目前公认的对HBV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α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最好,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次之。临床上,干扰素是一种普遍的抗病毒剂,其HBeAg阴转率一般在40%~50%,是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药物。

虽然干扰素是公认的抗病毒药物,但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干扰素抗病毒宜进行个体化差异性治疗。有一些肝病患者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如重型肝病的病人,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有自身免疫病史的病人,有精神障碍、精神抑郁及癫痫等中枢神经紊乱的病人,还有就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人和其他患有不能忍受干扰素不良反应的疾病患者。

临床上认为,抗—HCV阳性、ALT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HCV—RNA阳性的乙肝患者应该考虑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干扰素的剂量是300万单位/次,隔日一次。目前,一些患者开始大剂量的使用干扰素,一次达到了500万~1000万单位,提高了疗效。但是,随之而来的副反应也逐渐增加。单次使用的剂量超过1000万单位时,一般病人不能耐受因此而产生的副反应,疗效也不见提高。而且,亚洲人体型较小,一般不适合更大的剂量。所以,单次1000万单位的剂量是上限,不宜再增加。如今,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是单次500~600万单位,隔日一次,治疗效果比较好。生活中,患者可能因为经济问题或是不能承受大剂量干扰素带来的副反应,选择单次300万单位的剂量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干扰素的使用的剂量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差异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