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5分钟通便
16694200000006

第6章 5分钟通便常识(2)

2 饮食策略摆平肠道激动。

专家一致认为,摆平激动肠道最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饮食,同时注意调整心情,缓解压力,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当然,必要时医生也会建议适当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

(1)少食多餐。大约间隔2~3小时规律进餐一次,每次吃少量食物,这样肠道在每一时刻的负担就可以减轻,能避免因肠道过于激动引起腹痛。另外,每次进餐不要吃得太快。

(2)少食易产生胀气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在内的很多食物在小肠中不能被完全吸收,当它们到达大肠时就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痛和腹胀。

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包括西瓜、哈密瓜、不削皮的苹果、豌豆、小扁豆、韭菜、洋葱、大葱、甘蓝、黄瓜、啤酒、煮得过熟的鸡蛋、爆米花等。另外,山梨醇这种食品中常添加的甜味剂也容易导致腹部胀气,要尽量避免食用。

(3)少食用高脂食物。食物中的脂肪很难被消化,容易加剧肠道反应,使肠道敏感,因此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快餐或其他食品。例如可以用脱脂或低脂奶制品代替全脂奶制品,用柠檬汁代替沙拉酱,用炖土豆块代替炸土豆条等。

(4)避免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肠道,要避免过量饮用,女性每天饮酒不要超过1两,男性不要超过2两。

(5)每天至少摄入30克食物纤维。每天至少保证摄入30克食物纤维,可以多吃含纤维丰富的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全麦食品,以及香蕉、柑橘、菠菜、胡萝卜等。尤其在外出旅行时,不同地区、不同饮食习惯容易引起肠道节律变化,使肠道激动,此时多吃高纤维食物此种症状能有所改善。但由于高纤维食物摄入过多易使腹部胀气,因此需要大量喝水。

(6)每天多喝水。每天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肠道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正常工作,尤其当摄入较多高纤维食物后更要大量饮水。但应尽量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在使你大脑清醒的同时,也使你的肠道“激动”。

【专家提示】生活中要常食植物性粗纤维,因为它对于于肠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促进功能,能预防若干种疾病(如便秘、炎症、痔疮、结肠癌、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大大有益于身体,因而被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预防肠道寄生虫

人体常患的肠道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这些肠道寄生虫病大都由于饮食不洁所致。因此,防治的办法首先是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其次可食用某些具有防治功能的食物。

1 蛔虫病。蛔虫卵主要经粪便污染蔬菜进入人体肠道,因此,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消毒。即使吃凉拌菜也要用开水烫过后再食用。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防止脏手污染食品。

2 蛲虫病。虫卵经手、内裤、飞扬的尘埃等入口后感染人体,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吮吸手指,并经常擦洗桌椅、玩具等。还可以食生葵花子帮助驱虫。

3 绦虫病。因进食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牛肉而感染,所以猪、牛肉必须煮熟后食用。服南瓜子与槟榔可帮助驱除此种寄生虫。

4 姜片虫病。主要感染媒介物为生荸芥(马蹄)、生菱角。多吃香榧可以驱除该种寄生虫。

5 钩虫病。要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在食用蔬菜时,更要注意将蔬菜清洗干净。农民在下地劳动时,最好不要赤足,以免沾染虫卵。劳动后、进食前,一定要认真洗手、洗脸,睡前要洗脚。

【专家提示】最近研究表明,在保持肠道正常状态及维持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上,谷物中的纤维素比水果和蔬菜中纤维素的有效性更高。

人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至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布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帮助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提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未被吸收的残渣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就称为排便。

【专家提示】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小肠、结直肠主要有哪些功能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含有各种消化酶,如肠激活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酶以及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并在小肠内得到吸收。消化液本身所含的水分、无机盐和某些有机成分也在小肠内被重新吸收。人体每日分泌到消化道的各种消化液,可达6~7升之多,每日还从口腔摄入1升多的水分,而每日从粪便中只排出约150毫升水分,因此,每日重吸收回至体内的液体量可达8升左右。小肠将对人体没有用的物质,作为残留物形成食糜推到大肠。

结直肠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小肠推来的食糜进一步吸收,吸收其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运转和排泄粪便。结直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水和钠的吸收主要在右半结肠,而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也吸收一些水分,但其功能主要为贮存和传输粪便。因此,若不及时排便,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久,粪便中的水分会被吸收,粪便变干变硬,引起排便困难。

【专家提示】食物中的纤维素在胃肠内不被消化吸收,只能作为食物废料被输送入大肠。所以,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增加粪便量,这对于产生便意、正常排便是十分有利的。

肠壁平滑肌的特点

在人体整个消化道中,除了食管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是由平滑肌组成。因而,肠壁平滑肌具有整个消化道乃至内脏平滑肌的各种特点:

1 自动节律性运动:将肠壁平滑肌剥离人体后,如果放入适宜的环境中,它仍可自动产生有节律的兴奋,而引起节律性运动。这种运动兴奋起源于平滑肌本身,并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这种有节律的运动帮助肠道将粪便输送到肛门。

2 紧张性:肠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种弱收缩状态,显现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使肠道腔经常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肠道收缩的活动都是在这个张力的基础上发生的。肠壁平滑肌张力的维持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但整体上,还是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3 伸展性:肠壁平滑肌能根据实际需要而做很大的伸展,这样,结肠、直肠可以为数倍于肠腔容积的粪便提供暂时性储存场所。

4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肠壁平滑肌的兴奋性较低,它的收缩需较长时间才能发动起来,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也很慢。

5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的敏感性高:肠壁平滑肌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均十分敏感,其敏感性是不依赖于神经而存在,而与它所在的环境有关。肠道内容物是它的自然刺激物。

【专家提示】肠道内容物对肠壁平滑肌有牵张刺激作用,对于引起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粪便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

粪便颜色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健康人的粪便应呈棕黄色。很多时候,粪便的颜色反映了一些疾病,比如:

1 白色或灰白色的粪便,有患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

2 白色淘米水样粪便(即粪便呈米泔水样的白色混浊液体),尤其是出现量多的情况,常见于霍乱。

3 白色油脂状,伴有恶臭并且量多的粪便,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4 白色黏液状的粪便可能预示着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5 深黄色粪便有可能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6 绿色呈水样或糊状粪便,并伴有酸臭味、多泡沫,这种情况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另外,吃了大量含有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性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7 淡红色像洗肉水样的粪便,多见于夏季食用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于沙门氏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8 鲜红色的粪便,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为痔、肛裂出血。粪便的外层沾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可能是内痔出血造成的;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用水冲不走,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9 暗红色的粪便,因血液和粪便均匀地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当然,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葚等也可出现暗红色粪便。

10 黑色粪便,因与马路上柏油同色,又称柏油样便,有些人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粪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只要出现柏油样便,就表明体内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

粪便的颜色、形状和稠度的轻微变化大多是由于近期饮食的改变所引起的,例如服用了大量含铁补血药或含铋止泻药可能出现黑色便,食用大量动物血粪便也可能发黑;粪便呈青色或绿色通常是由于服用富含叶绿素的蔬菜造成的。

【专家提示】如出现灰白色粪便需钡餐造影后确定所患疾病。

便意是如何产生的

粪便由结肠进入直肠后,对直肠壁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产生一种冲动,这种冲动经过盆腔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便意产生,如果没有及时排便,便意就会消退,因为大脑皮层质兴奋不会持续进行。除此之外,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便意的产生:

1 神经节阻断药,如六甲双铵、潘必定、樟磺咪芬等;抗忧郁药,如丙咪嗪、阿密替杯;镇痛药,如吗啡等,均可引起肠平滑肌松弛,使结肠运动减弱,故服用以上药物能够影响神经系统传递排便信号,影响便意。

2 人在进入睡眠后,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水平均降低,肠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故睡眠时结肠运动减弱,便意也就不是十分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宿都感觉不到便意的原因。

3 人的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包括大肠传导功能的抑制。所以,情志不畅是抑制大肠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抑制神经中枢传递信号的重要因素,这样就会阻断排便信号的传递,感觉不到便意。

【专家提示】没有便意,或者感觉不到明显的便意就会失去粪便排出的最佳时间,导致粪便潴留在人体内,进行二次吸收,使得粪便过多失去水分,而不易排出体外,形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