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保健养生药膳大全
16693600000005

第5章 概论(4)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食用。

益母草

[品名来源]又名坤草、茺蔚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以质嫩、色绿、洁净者为佳。

[性味入经]辛、苦,微寒。入肝、心、膀胱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适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水肿,疮痈肿毒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8克;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益母草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

丹参

[品名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以根条粗、色紫黑、无碎断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心、肝、肾、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肿,养心安神。适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癥瘕积块,胸痹心痛,痈肿疮毒,心烦不寐,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食用。

桃仁

[品名来源]又名桃核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以仁大饱满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甘,平。入肺、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燥滑肠,止咳平喘。适用于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症。

[用法与用量]常用量为10~20克。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食用。

槐花

[品名来源]又名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之花蕾。以花蕾饱满、花萼色绿、肉厚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疏风清热。适用于肠风便血,痔血,咯血,尿血,血淋,风热目赤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川芎

[品名来源]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主产四川等地。以体大、质坚实、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痛、胸胁痛、经闭痛经、风湿痛、跌打损伤、胸痹心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白果

[品名来源]又名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主产河南、山东、四川,广西等地。以外壳色白、种仁充实、饱满、色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肾经。

[功效]敛肺气,定痰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肺虚久咳、遗尿、白带等症。有紧张膀胱括约肌的作用;油浸剂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与用量]水煎,煨,用量4.5~15克。

鱼腥草

[品名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用法与用量]水煎或捣汁服,15~25克。

[注意事项]

(1)鲜品用量加倍。

(2)不宜久煎,入汤剂须后下。

(3)虚寒证,便溏者忌用。

三七

[品名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参三七的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经。

[功效]止血化瘀、强壮益智、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鼻出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水煎服,3~9克;三七粉吞服,1~3克。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黄连

[品名来源]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和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主产四川、湖北、云南等地。以条肥壮、质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温病热盛心烦、吐血衄血、温热痞满呕恶、痢疾、肠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中耳炎、痈疖疮疡、黄水疮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者慎服。

莲子

[品名来源]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湖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补脾,益肾涩精。用于脾虚腹泻、遗精、白带多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便秘者忌服。

艾叶

[品名来源]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主产安徽、山东等地。以叶背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外治关节酸痛、腹中冷痛、皮肤瘙痒等症。挥发油有一定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煎剂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克;入丸、散或捣汁。

[注意事项]阴虚火盛者慎用。

侧柏叶

[品名来源]本品为柏科多年生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叶嫩、色青绿、有清香气、无碎末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凉血,止咳、生发。用于血热妄行的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肺热咳嗽等症。外用治血热脱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侧柏叶不能多食。

白花蛇

[品名来源]本品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湖北、浙江、福建等地。药材分蕲蛇、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均以身干、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痉挛抽搐、惊厥等症。

[用法与用量]泡酒,清炖。

[注意事项]多食有害。

乌梢蛇

[品名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功用与白花蛇相同,而力量稍弱,但无毒性,常作白花蛇的辅助药用,临床对骨关节结核有一定疗效。

[用法与用量]泡酒,清炖。

[注意事项]忌多食。

白芨

[品名来源]本品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以个大饱满、色白、坚实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肺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肺结核咳血、溃疡病疼痛出血、外伤出血、痈疽肿毒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服,3~9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外感咳血,肺痛初起及胃有实热者忌服。

地黄

[品名来源]本品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河南、浙江等地。以精壮肥大、体重、鲜品色红黄、干品断面色乌黑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鲜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用于热盛烦躁口渴、斑疹、吐血、衄血、尿血、咽喉肿痛。

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用于热盛烦躁、斑疹、阳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血瘀、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大剂30~60克;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胖大海

[品名来源]为梧桐科落叶乔木植物胖大海的种子。主产东南亚各国。以个大、棕色、表面皱纹细、不碎裂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用于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克;或泡茶。

荷叶

[品名来源]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莲的叶。主产湖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心、肝、脾经。

[功效]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用于暑泄泻、眩晕、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克;或泡菜。

[注意事项]不要与桐油、茯苓同用。

石榴皮

[品名来源]又名酸榴皮。为石榴的果皮。以皮厚、色红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酸、涩,温。入大肠、胃经。

[功效]涩肠止泻,固崩止遗,驱蛔定痛。适用于久泻不止,脱肛不收,崩漏带下,滑精早泄,蛔虫腹痛等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有虚泻痢者,忌服。

乌梅

[品名来源]又名梅实、熏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以肉厚皮润、味极酸者为佳。

[性味归经]酸、涩,平。入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血,生津止泻,安蛔止痛。适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崩漏下血,便血,尿血,虚热烦渴,蛔虫腹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乌梅不宜与猪肉同食。

干姜

[品名来源]又名白姜、干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干制品。以质坚实、粉性足、少筋经、味浓厚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热。入心、脾、胃、肺经。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逐寒除痹。适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四肢冰冷,脉微欲绝,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寒湿痹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4.5克。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食用。

肉桂

[品名来源]又名桂皮、官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以皮细肉厚、香浓味甜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温暖脾胃,温通经脉,祛寒止痛。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腰膝冷痛,脾胃虚寒,胃脘冷痛,虚寒痛经,寒痹腰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4.5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有内火者及孕妇不宜食用。

茴香

[品名来源]又名蘹香、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以饱满香浓味甜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肾、脾、胃经。

[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适用于寒疝疼痛,肾虚腰痛,脘腹冷痛,胃寒呕吐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花椒

[品名来源]又名蜀椒、川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以产于四川、色红肉厚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热。入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适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脾寒泄泻,寒湿痢疾,疝气疼痛,蛔虫腹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4.5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食用。

胡椒

[品名来源]又名白胡椒、黑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以粒大饱满、气味浓烈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冷痛,寒泻冷痢,产后腹痛,胃寒呕吐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有火者忌服。

粮食类

粳米

[品名来源]粳米又名大米、籼米。稻茎、叶名稻草,也可作为药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用法与用量]粳米可煮粥,做米汤、蒸食。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患有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属阴虚火旺者,以及痈肿、疔疮、热毒炽盛者忌食爆米花,因爆米花易伤阴助火。粳米不可与马肉同食,会引发痼疾。

糯米

[品名来源]糯米又名江米,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用法与用量]糯米除煮粥外,还可做糯米饭、蒸糯米糕、包粽子。磨成米粉后帮稀糜、汤圆等。

[注意事项]凡属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

粟米

[品名来源]粟米又名小米、秫米、黏米。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咸,凉。入脾、胃、肾经。

[功效]小米具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益气、补脾、和胃、安眠的功效。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泻泄等症。

[用法与用量]粟米可煮饭、熬粥,还可磨成米粉冲成茶汤饮用。

[注意事项]粟米忌与杏仁同食,与杏仁同食会造成吐泻。

小麦

[品名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用于腹燥、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烫伤等症。

[用法与用量]小麦的食用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花样之多,不胜枚举。小麦磨成面粉,可蒸馒头、包饺子、摊煎饼、烙饼、烙馅饼,做抻面、拉面、刀削面,还可做汤等等。

黄大豆

[品名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用于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用法与用量]黄豆的食用方法繁多,尤以制品著名,如豆腐、豆腐皮、腐竹、豆腐干,还有驰名中外的中式早点——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