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攀岩
16686200000006

第6章 攀岩运动的基本技术

攀岩基本手法

攀岩运动中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重心平衡,协调配合脚的用力。攀岩基本手法是根据岩壁的支点上凸出或凹陷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进行抠、捏、按、握、勾等方法,根据用力方式或攀爬走向的不同,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

1.握:通过手掌及手指用力,将手固定在支点上。

2.拉:抓住正上方支点,通过上下肢协调用力,使身体重心向上移动的动作。

3.抓:正向四个手指三个指关节全部抓入支点。

4.抠:通过手指指尖(一或一二指关节)弯曲抓住支点。

5.压:第一指关节钩挂住支点,一二指关节竖起,与支点开口方向垂直,拇指压住食指。

6.捏:大拇指和四指相对用力,夹住支点。

7.摁:靠摩擦使手掌掌面在支点上向心用力。

8.撑:靠摩擦使手掌掌面在支点上离心用力,即利用支点、岩壁造型或其他地形,以手掌和小臂使身体重心向上或向左右移动的动作。

9.推:利用侧面、下面的支点或造型以手臂的力量使身体重心横向移动的动作。

10.搂:屈手并用手掌内侧(小指一侧)与支点接触固定。

11.戳:在抓握指洞点时,一个手指深入支点指洞内,大拇指压住其他三指。

12.胀:将手伸进造型缝隙里或两个支点之间,用弯曲手掌或握拳,通过手与造型裂缝的摩擦固定住手,使身体重心向上或左右移动的动作。

攀岩基本脚法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部较手部有更强的负重能力、耐力、爆发力,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的力量。

一只脚,能接触支点的只有四处:脚(鞋)尖正前;脚尖内侧边(拇指);脚尖外侧边(四指指尖)和脚后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时用来挂脚),而且只能踩进一指左右的宽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个脚掌放上去,为的是使脚在承力的情况下能够左右旋转移动,实行换脚、转体等动作。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攀爬中主要依靠脚发力来完成各种技术动作。通过练习你会发现即使螺丝钉大小的支点也能踩得很稳当。

1.脚尖正踩点:脚尖踩点,脚趾并拢用力,重心放于脚上承担。2.脚尖外侧踩点:小脚拇指用力,脚外侧贴近岩壁。

3.脚尖内侧踩点:大脚拇指用力,脚内侧贴近岩壁。

4.踩摩擦点:在斜坡或造型板上,通过脚前掌与岩面的摩擦,固定住。

5.脚尖钩点:用脚尖钩住点,通过膝关节的向回收力,挂住身体。

6.脚尖挂点:用脚尖挂住支点上部,垂直地面用力,挂住身体。

7.脚跟钩点:用脚后跟钩住点,通过膝关节的向回收力,钩住身体。

8.脚跟挂点:用脚后跟放于点上部,挂住支点,通过挂脚下肢向下用力,挂住身体。

9.胀脚:在裂缝攀岩中,通过脚尖的旋转使脚在裂缝中固定。

攀岩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

攀岩技术是指在攀岩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攀爬动作和为完成整条线路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合理的攀爬动作指攀爬者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用最省力的攀爬方式完成线路,攀登中,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重心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动,移动重心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并减轻双手的负荷。初学攀岩者首先应体会身体重心、平衡、手脚的配合运用等基本技术,在横移练习时尽可能手臂伸直,重心下沉,用力点放在脚上,通过下肢的移动,充分利用侧拉、折膝等技术动作来体会三点固定的移动和换手、换脚的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1.异侧侧拉

侧拉能极大地节省上肢力量,深受初学者喜欢。手脚对侧使用,脚外侧贴近岩壁,身体重心处于手点下方,通过腿脚的蹬起、髋关节、腰部、躯干的旋转使身体重心向上移动,当到达脚蹬发力拋物线最高点时,上肢发力把重心拉引向目标点。适用于当下方支点位于手点正下方区域,手点抓握方向向上,目标支点位于手点正上方较近区域时使用(其基本技术要点是身体侧向岩壁,以身体对侧手脚接触岩壁,另一只腿伸直用来调节身体平衡,靠单腿力量把身体顶起,抓握上方支点)。

2.同侧正拉

左右手各抓握一个支点,目标点对侧脚踩点。通过双手和脚共同向目标点方向发力,使身体重心大幅度向目标点移动,重心移动到发力抛物线顶点时,快速伸出发力脚对侧手去抓目标点。用于发力手点较小,脚点较近较高,目标点较远时使用。

3.换手

通过重心的移动依次替换出抓握手,替换次序为无名指换抓握点手的食指,中指换抓握点手的中指,食指换抓握点手的无名指。适用于脚点位于手点下方区域,抓握点较小,需要换手的地方。

4.换脚

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保证身体重心的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通过一脚尖在点上的旋转,腾出空隙切换另外一只脚踩点。

5.反扣

手脚对侧使用,脚外侧贴近岩壁,身体重心处于手点下方,通过腿脚的蹬起、髋关节、腰部、躯干的旋转固定身体并使重心向上移动,当到达脚蹬发力拋物线最高点时,出手抓目标点。适用于手点抓握方向向下(与脚点相对),脚点和手点较近,而且目标点较远时使用。

6.蹿跃

两手抓点,一脚踩点,另一只脚踩住高于脚点的岩壁位置,通过上下肢瞬间爆发力,使重心大幅度提高,手脚点离开岩壁,飞跃到目标点。适用于当下方支点位于手点正下方区域,手点抓握方向向上或向目标点方向一侧,目标支点位于手点正上方较远区域时使用。

7.脚挂手点

左右手各握一个抓握点,手脚对侧使用,用脚跟挂住其手点,通过脚跟钩挂用力,使身体重心往上运动,达到脚跟发力顶点时,用脚跟和对侧手固定身体,伸出另外一只手抓目标点。适用于在下方没有脚点,目标点处于正上方区域且较远较小时使用(手脚同点技术主要用在支点比较稀少的线路上)。

8.挂脚顶胯

手脚对侧使用,通过膝关节的发力,使身体重心向脚点上方移动,当达到脚发力移动重心的极限时,上肢推动重心接着移动,直至身体重心移动到脚点正上方的平衡位置,上肢和下肢同时发力,把身体重心推向目标点。适用于下方支点和目标支点位于手点同侧区域,手点抓握方向向上或向脚点方向一侧,下方脚点和目标点距离手点较远时使用。

9.脚钩挂手点

左右手各握一个抓握点,手脚对侧使用,用脚跟挂住手点,另外一只脚脚尖钩住此手点,通过一只脚用脚跟挂,另一只脚用脚尖钩,同时用力,使身体重心往上运动,达到脚跟发力顶点时,用脚跟脚尖和对侧手固定身体,伸出另外一只手抓目标点。适用于在下方没有脚点,目标点处于抓握点左右区域且较远较小时使用。

10.翻撑上点

左右手各握一个抓握点,通过上肢快速发力,使身体重心迅速向上移动超过双手抓握点,当身体重心超过抓握点时迅速将抓握的手型变化撑点手型,然后上脚踩住手撑点,站起抓握目标点。适用于小角度仰角造型,在下方没有脚点,目标点处于抓握点上方区域且非常远、目标点较小时使用。

11.转膝侧身

左右手抓握同一个支点,左右脚各踩一个支点,根据目标点,向内旋转同侧脚膝关节同时转动身体,使身体侧面靠近岩壁,带动身体重心向岩壁靠贴,通过四肢和躯干的肌肉扭拉力固定好身体。适用于休息时使用,可轮换旋转两只脚的膝关节,使对侧手得到休息。

12.折膝别腿

左右手抓握同一个支点,左右脚各踩一个支点,根据目标点,向内旋转同侧脚膝关节同时转动身体,使膝关节低于脚点,身体侧面靠近岩壁,带动身体重心向岩壁靠贴,通过向内旋转膝关节的脚发力,使身体重心向膝关节旋转反方向移动。适用于上肢抓握点较小,脚点较高,目标抓握点在左右侧较远时使用。

13.引体抓点

双手抓握支点,依靠上肢的力量引体向上,快速抓住下一个支点。适用目标点支点较大而且距离不大没有脚点时使用(屋檐或斜壁上使用)。

14.膝挂肘

用膝关节至大腿根部挂入另一侧手臂的肘关节,通过身体旋转固定提高身体重心,从而抓住下一个支点。适用于抓握点大、目标点不大、距离较远时使用。

15.单腿平衡

用脚尖或脚跟踩点,踩点脚弯曲,将身体重心全部移到支撑脚上,另外一只脚直放于脚点侧面紧贴岩壁,通过身体重力和脚对脚点摩擦力的剪切力,使身体平衡于脚点上。适用于岩壁角度较小,脚点较大,选择休息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