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垂钓
16686000000014

第14章 台 钓(8)

(2)水深

水深对浮漂的影响主要在于浮漂的号数,而不是浮漂的类型。一般来说,钓点的水越深,所用浮漂的号数就越大。选用大号数的浮漂,是为了加快浮漂的下沉速度,使浮漂迅速下沉到位,提高垂钓效率,也可避免因饵坠的下沉时间过长导致钩上的鱼饵散失过多。

(3)鱼情

钓点的鱼情对浮漂的选用有较大的影响。包括垂钓对象的类型(生口鱼、滑口鱼)、垂钓对象的种类以及根据垂钓对象吃食状况所采取的钓法(钓底、离底截杀或钓浮)。

一般来说,如果垂钓对象是生口鱼,吃食又较正常,鱼的密度不大,对浮漂的要求则不高,此时的漂讯通常较为典型,动作大。由于鱼的密度不大,上鱼频率不高,钓离底截杀的意义不大,不同漂型的垂钓效果的差别也不大。孔雀羽软尾的示漂醒目易观漂,中鱼的稳定性好,可能略有优势。如果鱼的密度大,吃食积极,鱼常常离底上浮吃食,就应采取钓离底截杀或钓控层,这时宜选用细长身、长示漂的硬尾漂。因为钓离底截杀、钓控层可提高垂钓效率。钓离底截杀、钓控层要求较高的观漂水平,必须能准确把握浮漂在“动—静阶段”的漂讯(浮漂“动—静阶段”的漂讯特点请参阅“台钓进阶”中的“把握漂讯”章节)。如果鱼的密度大,上浮积极,可选用短身硬尾漂,钓浮打快鱼,或选用入水翻身快的竹脚漂。

如果在野钓时感觉没有大鱼,而餐条等小杂鱼不少,可选用入水翻身快的竹脚漂专钓餐条等小杂鱼。如果碰上了轻口鱼,则要选用灵敏度高的浮漂,并将浮漂调整到比较灵敏的状态。如果碰到滑口鱼,初学者以选用细长身短软尾孔雀羽较好把握。

3.钩线应变

钓线的选用主要考虑的是钓线的强度。不同品脾、种类的钓线的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品牌、种类的钓线,钓线号数越大,钓线的强度越大,但钓线也越粗。钓线越粗,在水中被鱼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引起鱼类的警觉;同时,钓线越粗,鱼将钓饵吸入口中的难度越大,对上鱼有不利影响。因此,只要钓线的强度能应对预期的垂钓对象,钓线越细越好,这是钓线选用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线径相同,强度大的才是优质的钓线。

(1)钓线使用的上限——钓竿的承受能力

为了能钓到大鱼,钓友们尤其是初学者往往会采用较粗的钓线。但是,粗钓线的使用不是没有限制的,应以钓竿的强度(承受能力)为其上限。如果钓线的强度大于钓竿的强度,碰上大鱼,断的就不是线,而是心爱的钓竿了,那时的损失就惨了。因此,垂钓时不能盲目地配过粗的钓线,要因竿而异,因竿制宜。

台钓的线组分为主线、子线两部分,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断竿的发生。主线、子线的搭配原则是主线粗、子线细,一般来说,主线应比子线的号数大1倍。例如主线用2号线,子线就用1号线。主线要比子线的号数大1倍,主要是考虑中双鱼时主线的负荷会增大。高手们有时会增大子线的号数,如主线用2号线,子线用到1.2号线,甚至1.8号。也就是说,主线与子线的号数差最少保持在0.2号以上。主线与子线的号数差越大,钓竿的安全系数越大。初学者的控鱼能力差,主线与子线的号数差宜大,至少要有0.5号以上的差别。如果主线与子线的号数差小,必须严格检查、核对钓线的线径和拉力值,否则极易形成子线大、主线小的倒挂配置。

子线必须是整个钓组中最薄弱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浮漂和钓竿的安全。遗憾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钓竿用适用子线范围来标定钓竿的强度,市场上的大多数钓竿都不标注其允许使用的最大子线是多少。

(2)不同起鱼方式钓线受力分析

钓大鱼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这是起码的常识。但在垂钓实践中该如何合理用线呢?这是一个不易直接回答的问题,因为不是垂钓对象的重量小于钓线拉力值即可那么简单。钓线的受力状况十分复杂,它与钓鱼人的扬竿水平、控鱼能力、起鱼方式(飞鱼还是溜鱼)、所用钓竿的弹力大小等密切相关。

飞鱼:飞鱼一般只飞小鱼,飞到250克也就差不多了,只有少数高手敢飞500克左右的鱼。飞鱼不飞大鱼,并不完全是因为竿、线的强度问题,而是鱼嘴承受不住过大的拉力。如果所飞的鱼过大,在飞的过程中鱼体自重产生的大于鱼嘴能承受的力,就会造成拉破鱼嘴逃鱼。

飞鱼时线、竿要承受鱼的重力,由于所飞的鱼不大,鱼体的重力并不是切线的主要原因。一般0.2号钓线的拉力值就可达700克以上,0.4号可达1000克以上,均已超过了所飞鱼的重量。飞鱼时如果出现切线,往往是飞鱼启动时的瞬间爆发力所致。瞬间爆发力的大小与飞鱼的时机、飞鱼时的力度、钓竿的弹力大小等密切相关,并非一个固定值,其大小测量困难,且因人、因竿而异,只能在垂钓实践中不断摸索、感受、总结,才能找出可承受预期垂钓对象的最细的钓线。

飞小鱼一般并不伤线,即使飞200克左右的鱼,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是,如果脱钩器的使用不熟练,脱钩时未能借助竿梢的弹力,鱼挣扎的力全部由子线承担,即使是50克以下的小鱼,也会造成1号子线(较大的子线)受力过度,出现不可恢复的拉伸,从而使子线卷曲报废。飞鱼是台钓的魅力所在,但技术不到家,飞鱼极易伤子线。初学者宜从飞小鱼开始,练习脱钩器的使用。如果脱钩器的使用尚不熟练就想感受飞大鱼的快乐,最好是只飞上岸而不用脱钩器,鱼飞上岸后用毛巾裹着鱼,再手工取钩,否则飞一条鱼就会损坏一副子线。这一点应引起初学者的高度重视。

溜鱼:飞鱼一般只飞小鱼,即使是200克左右的鱼,为了保护子线也多是先溜过来再用抄网抄起。也就是说,碰到大鱼是先溜鱼、再抄鱼,钓线并不直接承受鱼体的重力,因而不能直接根据钓线的拉力值大于鱼的重量来配线。在溜鱼过程中,钓线主要承受的是在水中拖动鱼体时产生的阻力,鱼挣扎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则是中大鱼切线的主要原因。

避免中大鱼切线的关键有二,一是扬竿的动作要规范,二是溜鱼要有太极功夫,要回避与鱼的正面冲撞。扬竿过猛往往是中大鱼切线的首要原因。扬竿过猛,用的力本身就很大,会引起鱼的剧烈挣扎,两股猛力汇聚,切线也就成了必然。因此,台钓规范的扬竿动作是将扬竿分为了刺鱼、称鱼,扬竿提鱼两个步骤,而不是一见漂讯,不分中鱼大小,就用猛力一扬到底。初学台钓者应苦练扬竿和溜鱼技术,否则好不容易中条大鱼,因技术不到家,使本来完全可以钓起的鱼也跑了,还要损失一副子线。如果垂钓水域中有1500克左右的草鱼,扬竿尤其不能过猛。草鱼在中钩初期的冲击力极大,1500克左右的草鱼,高手们0.4号子线就可搞定,如果扬竿过猛,即使是1号子线也照样一扬就断。

(3)钓线的选用

钓线选用的关键是根据你的起鱼水平,用最细的线钓预期大小的鱼。因此,钓线的选用要根据钓场的鱼情来决定。不同钓场的鱼情、同一钓场中不同的钓位、不同的钓饵决定了实际钓到的鱼的种类、大小。钓线的选用,首先是根据你所去钓场有什么鱼,有多大鱼,哪种规格、种类的鱼多,你倾向于以钓何种鱼为主,以多大的鱼为你上鱼的上限等来选用主线和子线;其次是根据垂钓时的实际上鱼情况及垂钓倾向(根据上鱼情况放弃大鱼或小鱼)再做调整。一般来说,初学者“1号主线+0.6号子线”可主钓500克以下的鱼,“2号主线+ 1.0 号子线”可主钓 500—1500 克的鱼。一般子线用到 1.5号以上需要慎重,要注意子线与钓竿强度的匹配问题。

精养池类水体的鱼情与其养殖模式、饲养水平相关,不同精养池的鱼情差别较大。有的精养池为了适应市场行情而专养大鱼,池中鱼的规格较大。鲫鱼多为400克,鳊鱼在500克以上,草鱼往往在 2500 —4000 克之间。一般的精养池以 150 —300 克的鲫鱼、400—500 克的鳊鱼为主,偶尔也会上 1500—2500 克的草鱼或500—1000克的鲤鱼。因此,去精养池垂钓,一定要向塘主了解池中的鱼情,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线组。精养池属典型的钓混养,上大鱼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宜选用综合竿、鲤竿等“重型竿”。若只有轻巧的鲫竿,也只能根据钓竿的强度来配线,放弃过大的鱼。如果根据鱼情来配线,则极易出现断竿现象。在精养池垂钓,一般可先用2号主线+1.0号子线,再根据实际上鱼情况调整。

大型水体野钓的鱼情比较复杂,鱼情常常具有不确定性,与钓位的选择、用饵密切相关。大型水体中肯定有大鱼,而且个体相当大,绝对数量也不小,但密度较小。由于大型水体的面积过大,鱼的密度又小,如果你去的钓点(如某个湖汊、库湾)没有大鱼的鱼群,想钓大鱼将是十分困难的。去大型水体垂钓一般需要追着鱼群钓,也就是说去大型水体垂钓,首先要确定的是水体的一个区域,是大范围的钓位选择;其次才是所去钓点附近的钓位选择。

总的来说,大型水体的鱼群密度低,小杂鱼多,其鱼情最鲜明的特点是为生口鱼。一天钓下来,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小鱼钓了不少, 200—600 克的也有数条。因此,在大型水体中并不一定要用太粗的线,一般可先采用比较折中的“1号主线+0.6号子线”,再根据实际的上鱼情况来调整。因为大型水体的鱼为生口鱼,抢食较凶,钓小鱼线稍粗点问题也不太大,碰上500克左右的鱼,安全系数也较大。如果运气好,钓点有大鱼,接连出现大鱼切线,可立即换上“2号主线+1.0号子线”的线组,甚至更大的线组。也可先以钓小鱼为主,边钓边打窝。即先用较细的线组,如“0.8号主线+0.4号子线”或“0.6号主线+0.3号子线”,过足钓快鱼(小鱼)的瘾,窝子发起来了,再换较大的线组。

4.钓钩应变

钓钩的选用要与鱼情相适应。钓钩的选用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鱼情选用相应的钩型和钩的号数。台钓要求用无倒刺钩,而市场上容易买到的无倒刺钩的种类不多,常见的只有袖钩、关东钩、新关东钩等。袖钩的钩条较细,属“轻型钩”,适合钓鲫、鳊等冲击力小的鱼,竞技比赛中用得多。关东钩、新关东钩的钩条较粗,属“重型钩”,适合钓鲤鱼、草鱼、青鱼等大型鱼类。同一钩型中,大鱼用大钩,小鱼用小钩。普通垂钓爱好者是以钓混养、生口鱼为主,以用关东钩、新关东钩为主。

此外,钓钩的选用要注意与钓线的粗细相匹配。一般来说,细钩、小钩配细线,粗钩、大钩配粗线。如果钓钩不与钓线相匹配,同样难以取得好成绩。例如粗线配小钩、细钩,碰到大鱼子线不会切,但钩可能因强度不够而被拉直,从而造成逃鱼;同时,粗线易引起鱼类的警觉,影响上鱼率。再如,细线配大钩,碰到大鱼钩不会被拉直,但子线易切,同样也会逃鱼。钩条粗、钩又大,不利于钓饵的吸入,会影响小鱼的上鱼率。只要钩小,钩条稍粗一点,对于吃食凶猛的生口鱼影响并不大。

用钩偏大是初学钓鱼者的一个通病,总是怕钓钩小了钩不住鱼。一般来说,钓鲫鱼的钩,其钩门宽度最好是鱼嘴直径的1/3左右。当钩门宽度超过1/2时,鱼不易将带有饵团的钩吸入嘴中。此外,用钩过大,往往会造成挂饵过大,以致鱼不能一次将带钩的饵团吸入嘴中,虚假漂讯多,影响上鱼率。一般来说,“1 号主线+ 0.6 号子线+ 3—5 号钩”可主钓 500 克以下的鱼,“2 号主线+ 1.0 号子线+6—8 号钩”可主钓 500—1500 克的鱼。同一规格的子线可配不同大小(号数)的钓钩,这是因为普通垂钓爱好者以钓混养为主,上鱼率高,多为小鱼。大鱼虽有,毕竟概率较低。因此,在钩、线的选用上要来点折中,大小都得兼顾。以钩、线的强度来保证可钓大鱼,以小钩来兼顾小鱼。

此外,无论主线、子线,一盘质量有保证的钓线总要数十元,钓线配备得过于细分,总花费太高。

5.饵料应变

钓谚曰:“三分钓技七分饵”,可见钓饵是垂钓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垂钓讲究用饵之道,而且必须是针对性用饵,不论哪种垂钓方式都是如此。垂钓的用饵之道要求因鱼制宜、因地制宜,要根据钓场的情况、上鱼的状况来分析、判断,选用对路的饵料垂钓,才能取得较好的垂钓效果。

(1)因鱼制宜

垂钓用饵要因鱼制宜,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鱼,其天然食性是不同的。例如,鲫鱼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鲤鱼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草鱼、鳊鱼以吃草为主,鲢鱼吃浮游植物,鳙鱼吃浮游动物,鲶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吃小鱼小虾。各种鱼的天然食性具有遗传性,是鱼类适应环境形成的特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其种的属性。想钓某种鱼就要用该种鱼喜吃的食做饵,这是因鱼制宜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