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垂钓
16686000000011

第11章 台 钓(5)

浮漂超时不能翻身站立:抛竿后,浮漂横卧水面的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超时,浮漂还不能翻身站立,不是钩坠、线被水草等异物搁住,就一定是有鱼咬钩。因此,浮漂超时不能翻身站立,就应立即扬竿。有时超时不能翻身站立,伴有浮漂不断地斜向上下抖动,这是更加典型的漂讯,必须及时扬竿。

出现“浮漂超时不能翻身站立”漂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钓点的小杂鱼多。小杂鱼多活动在中上水层,对钓饵没有戒备心理,见食就吃,抢食凶猛,从而导致浮漂不能下沉到位就出现了漂讯。这种情况在野钓或钓混养时常常出现。二是钓点的鱼的密度大,摄食欲望极强,所用钓饵的雾化效果好,在垂钓一段时间后,鱼被诱到钓点的中上水层。三是钓点中,中上水层鱼的数量较多。例如,若抛竿后浮漂还未翻身站立时就快速地向深水方向移位,这是中上层鱼抢食的信号,而且很可能是较大的草鱼、鳊鱼咬钩,应立即扬竿。

停顿:抛竿后,浮漂翻身站立,浮漂出现异常的停顿,表明有鱼咬钩,托住了浮漂,应立即扬竿。“停顿”漂讯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超时停顿”漂讯,这是浮漂处在“短暂停顿”阶段时出现的漂讯。假如你所用的浮漂在翻身站立后正常的“短暂停顿”应为3秒,可过了5秒浮漂仍不开始下沉,这表明浮漂以“停顿”方式发出了漂讯,应立即扬竿。二是该沉不沉的“停顿”漂讯,这是浮漂处在“缓慢下沉”阶段所出现的漂讯。如果钓目为2目,当浮漂下沉还不到2目时(如仅能下沉到3—5目)就出现停顿而不再下沉,表明有鱼咬钩,但咬钩后鱼未动,仅仅是托住了浮漂,故浮漂不能继续下沉。

加速下沉:加速下沉是浮漂处在缓慢下沉阶段所出现的漂讯。浮漂在缓慢下沉阶段本应是匀速缓慢下沉,如果发现浮漂的下沉速度突然加快,表明有鱼咬钩,应立即扬竿。这是鱼咬钩后向下逃离,从而引起浮漂下沉加速。“加速下沉”漂讯是鱼上浮离底吃食所致,抓这个阶段出现的漂讯,钓鱼人称之为截口。“加速下沉”漂讯最为真实,可称“截杀”,中鱼率最高。

(3)特殊漂讯

双飞漂讯:台钓的线组是双钩挂双饵,该组成提供了一竿上双鱼的可能。一竿上双鱼,俗称“双飞”,是两条鱼同时咬钩的结果。由于是两条鱼咬钩,漂讯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典型的双飞漂讯是抛竿后,浮漂立直稳定钓2目,只见慢慢上升至3目,但在上升还未停顿时又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出现。这很可能是两条鱼分别先后咬双饵,应在短促有力下沉时迅速扬竿,往往一竿上双鱼。

虚假漂讯的识别与处理:浮漂稳定露出水面2目,没有出现或发现有力下顿,浮漂就缓慢上升至调目的数目,此时应扬竿。因为按送漂漂讯的原则,浮漂上浮后出现停止时就应扬竿。如果浮漂缓慢上升至调目的数目后停止,往往是钓钩上的钓饵自行脱落,需扬竿换饵。

浮漂稳定露出水面2目,但突然下沉不见。大多数不是鱼咬钩信号,而是鱼的身体、尾巴擦到钓线所致。如果在风浪中垂钓,这种信号也有可能表示鱼吃食。处理办法是可稍等1—2秒钟,若不见浮漂冒出水面,立即扬竿。

浮漂立直,稳定在2目,尔后不时缓缓升为3目或3目半后又缓慢沉到2目。这是鱼在钩饵周围吃食,鱼的吃食活动引起水流水压变化,导致浮漂有动作,但不是鱼儿咬钩,不可扬竿。但说明这时浮漂感觉好,很敏感。

浮漂稳定约2目,只见慢慢露1目或全部沉入水中,但不是短促下沉,而后又渐渐回升到2目。这是“假信号”,而不是咬钩的真实信号。常常是由于主线未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压浮漂;或因水有缓流使浮漂不稳定。此时不要扬竿,应设法把主线压入水中等待稳定浮漂。

抛竿后,浮漂直立下沉,但一直沉不到2目,而在4目,也不见上浮或移位。这可能是饵料太松软,已在下沉过程中化散掉;或钓饵在下沉过程被鱼咬掉(常见于有风浪环境);也有可能因池底不平造成。处理的办法是轻轻后移一下浮漂,将漂压至露2目,如一会儿又回到4目,则应起竿装食,再抛竿。

浮漂在稳定钓2目时,不见上下浮动,而是不断左右慢慢摇摆,或时而为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前者是鱼在水体中下层游动、觅食引起水流、水压变化影响到悬坠移位带动浮漂出现的信号;后者则是上层的小鱼在戏线、戏漂,均不可扬竿。

抛竿后,浮漂下沉到2目,又缓缓升到3目或4目,这共有三种情况:一是双钩上的饵化掉一个,漂会露3目;二是双钩上的二粒饵团都已化散完,漂露4目;三是小鱼来吃饵,但只是顶在口上,吃不进嘴里。处理的办法是将竿子稍向身边移动20厘米左右,将浮漂压入水中。移位漂下压入水后又回到露4目,说明双钩已没有了钓饵,应扬竿重新上饵;如移动时发现浮漂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说明鱼已咬钩,应迅速扬竿。

台钓的漂讯特点就介绍到这里。要想准确地把握漂讯,最重要的是多在垂钓的过程中用心去摸索、体会。切记,漂讯是浮漂出现了异动,要能察觉浮漂的异动,关键是要十分清楚浮漂自身的运动规律。

扬竿

扬竿是垂钓技术中的一个关键动作。扬竿的动作要领有二:一是正确把握扬竿的时机;二是具有良好的扬竿效果。扬竿时机的把握参阅“把握漂讯”章节,这里主要介绍扬竿的动作要领。掌握了扬竿的动作要领,才能具有良好的扬竿效果。

1.正确扬竿

扬竿操作正确,方可将咬钩的鱼钓出水。什么是正确的扬竿呢?正确的扬竿,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什么手法扬竿,都要做到空竿扬竿时,钩饵不露出水面。

保证“空竿扬竿钩饵不露出水面”是十分重要的。扬竿中鱼,一般不会钓线缠竿。但扬竿如果是空竿,扬竿动作不规范,用力过大,则极易钓线缠竿。如果钓点的水较深,不规范的扬竿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钓点的水较浅,扬竿不中鱼,扬竿的力只要稍大一点,钩、坠、漂、线就会重重地砸向钓竿,这样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的麻烦。轻者,子线缠绕,不仅影响垂钓效果,还会缩短子线寿命,如果主线缠绕,就必须解线才能继续垂钓;重者可能损竿折漂,扬竿过猛,铅坠重重地砸向钓竿,可能会撞伤钓竿的漆面。若浮漂砸向钓竿,则可能造成浮漂的损坏(破坏浮漂的防水油漆、甚至碰断)。因此,初学者必须苦练扬竿刺鱼的基本功,保证做到“空竿扬竿钩饵不露出水面”,否则不仅可能解线的时间多于垂钓的时间,还可能会产生经济损失。

2.扬竿要领

实际上,扬竿包含有两个步骤:一是扬竿刺鱼,即扬竿将钓钩刺进鱼体;二是扬竿提鱼,即扬竿将鱼提出水。高手的这两个步骤是一气呵成,但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是略有停顿的。

(1)扬竿刺鱼

所谓扬竿刺鱼,是指发现鱼咬钩的漂讯后,通过扬竿将钓钩刺进鱼体的过程。刺鱼的意义有三:一是将钓钩刺进鱼体,将咬钩的鱼钩住;二是“称鱼”,通过手上所感受到的力的大小,判断咬钩鱼的大小,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操作;三是保护子线和垂钓成绩。在鱼群所在区域内如果扬竿过猛,会引起鱼的剧烈挣扎,鱼剧烈挣扎的瞬间爆发力极大。如果碰上大鱼,扬竿过猛,往往是一扬就切线,从而导致本来完全可以钓起的鱼也断线跑鱼。

扬竿刺鱼的关键是钓钩刺入有力,但不形成大的位移。刺鱼必须使钓钩有力、迅速扎进鱼体,像打针一样,迅速扎进产生的疼痛感不会太大,不会引起鱼的剧烈挣扎。刺鱼过程中钓钩不形成大的位移,就不会对鱼产生牵引作用。如果刺鱼过程中钓钩形成了大的位移,鱼的活动受到限制,就会引起鱼的恐慌,从而导致鱼的剧烈挣扎。另一方面,在刺鱼的瞬间,钓鱼人通过鱼挣扎的力度大小可感知鱼的大小,从而决定下一步是飞、是抄、还是溜鱼。

扬竿刺鱼的动作要领是大臂带动小臂的抖动,这样可保证钓钩刺入有力,又不形成大的位移。扬竿刺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大臂带动小臂的抖动、纯抖手腕等。无论采用什么手法扬竿,只要能做到“空竿扬竿钩饵不出水面”即可。

(2)扬竿提鱼

所谓扬竿提鱼,就是将鱼提出水的过程。扬竿提鱼的技术要领有二:一是根据所中鱼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扬竿的力度;二是要尽可能平和、迅速地将鱼移出钓点,以免“惊窝”。

扬竿提鱼必须根据“称鱼”的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扬竿的力度。如果中的是小鱼,可顺势扬竿直接“飞”过来。如果中的是中等大小的鱼,竿、线虽然可承受其重量,但它们过度挣扎,可能损坏子线。对于中了中鱼,扬竿提鱼要将鱼迅速移出钓点,在水中拖动,直到岸边后再用抄网抄起。如果中的是大鱼,钓线虽能勉强承受其力,但它们过度挣扎时的瞬间爆发力可能会超出钓线的承受力,应采取温柔的溜鱼策略,否则绝对会断线逃鱼,甚至会断竿。

正确扬竿是垂钓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扬竿的手法是多样的,正确扬竿必须做到空竿扬竿时,钓钩不露出水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扬竿分解为扬竿刺鱼和扬竿提鱼两个过程。

摘鱼

摘鱼是垂钓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十分重要。因为钓起的鱼不进入鱼护,还不能说真正到了手,不重视摘鱼过程,煮熟的鸭子还真会飞了。

根据不同的情况,摘鱼通常需要用到脱钩器、抄网和摘鱼器等工具。

1.脱钩器

脱钩器是台钓的专用摘鱼工具,与鱼护配合使用,可快速摘鱼入护,尤其是摘小鱼。所谓脱钩器,其实也就是在鱼护口上安装了一根细钢丝,鱼出水后,提着子线顺势将鱼在脱钩器上轻轻一磕,鱼就能脱钩落入鱼护中。或者将脱钩器的钢丝横在钓钩中,带动子线向下翻压,利用鱼体的重力将钓钩从鱼体中退出。脱钩器的使用是以使用无倒刺钓钩为基础的,对于提高摘鱼的速度相当有效。

对于初学者,脱钩器最好只用于摘小鱼。因为脱钩器使用不熟练,在摘鱼时,由于鱼的拼命挣扎,极易使子线受力过大,会使子线产生不可逆转的延伸,损伤子线。

脱钩器的使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鱼护的架设位置。脱钩器是安装在鱼护上的,鱼护是安装在钓箱上的。在架设时,鱼护要尽可能靠近钓箱,离人近一些,以便于操作。鱼护的口宜略向内上翻一点,这样钓到鱼时才容易将鱼装入其中。二是提上时注意不要抓死主线,而要抓在铅坠处。铅皮座在主线上是活动的,从而在鱼挣扎时可借助钓竿的弹力来应对,可避免主线、子线的损伤。三是注意无鱼的钓钩不要让它挂住鱼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抄网的使用

一般来说,不宜“飞”的中鱼或大鱼都需要使用抄网,界于宜飞不宜飞的鱼,初学者最好还是用抄网,否则极易损伤子线。

抄网的使用方法:右手握竿将鱼溜拖到岸边,左手握抄网将鱼抄上来后,右手将钓竿放到竿架上。右手握住抄网头,然后左手从抄网的下方抓住鱼体(即连同抄网的网布一起抓鱼),使其头部向上。右手松开抄网头,先取下空钩拿在手中,再将鱼口中的钓钩摘下,随即用左手连鱼带网翻扣在鱼护口上,使鱼落入护中。

抄网的使用要领有三:一是抄鱼时抄网的网头要没入水中,以免激起鱼的再次垂死挣扎;二是抓鱼时要连同抄网的网布一起抓,因为鱼被柔软物包裹时一般不会拼命挣扎,这样既方便操作,也不会因手忙脚乱而逃鱼;三是请鱼入护时要连鱼带网翻扣在鱼护口上,不能将鱼从抄网取出后再放入鱼护中,这样既可减少操作环节,也避免了操作不当的逃鱼。

3.摘鱼器的使用

摘鱼器是一个像小起子样的摘鱼工具,是解决吞钩较深的专用工具。如果鱼吃食积极,扬竿时机把握不当(略偏晚),就可能出现吞钩较深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用摘鱼器来摘鱼,否则很难将钩取出。

摘鱼器的使用方法:将摘鱼器插在钩柄与鱼体间,拨动摘鱼器,带动钩柄就可将钓钩从鱼体中退出。

溜鱼

1.为什么要溜鱼

所中鱼的大小不同,采用的起鱼方式不同。中了小鱼一般都是“飞”,中了中鱼(150—600克)往往是“拖鱼”,而中了大鱼必须溜鱼。中了中鱼宜用抄网,150—600 克的中鱼只要操作正确,不用力过猛,一般不会有断线、断竿、撕破鱼嘴的危险,在起鱼的溜鱼过程中是以主动控鱼为主,是将鱼“硬拖”到岸边,因此中了中鱼的溜鱼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溜鱼,只能说是“拖鱼”。中了大鱼,如果不溜鱼,极易造成断线断竿,或者撕破鱼嘴逃鱼。因为大鱼的个大体重,在水中的阻力也大,挣扎时的瞬间爆发力更大,所以中了大鱼,起鱼时就必须要考虑竿线钩的承受能力和鱼体中钩部位的承受能力。所谓溜鱼,就是避免与大鱼的正面较量,发挥钓竿弹力的作用,利用竿线钩及中鱼部位的有限承受能力,将鱼的体力暂时耗尽,最后用抄网将大鱼抄出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