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剑术
16685900000007

第7章 剑术的表演与欣赏

剑术有着独特的表演价值与功能。剑术表演的方式和形式相当多,剑术表演通过高超娴熟的技艺和扣人心弦的搏斗技巧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一种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如果是比赛,运动员通过比赛表现的超群技能和素质也是一种优美的表演。剑术表演也可以有一定的寓意,带有故事情节和传统典故,加上形象的服装道具修饰的表演,不仅使观众通过观看获得相应的剑术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和情感上的满足。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顺应时代潮流需要的主题性表演。这种表演依托有主题需要的背景和音乐、服装道具和灯光,例如为配合北京申奥而举行过的主题为“武魂颂”的大型武术表演。通过观看表演来加深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一种极好的手段和方式。这种方式是其他任何体育运动所不能替代的。

怎样来欣赏剑术表演,也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都是欣赏剑术表演的方式。对于剑术表演能够看出“门道”来的,大都是在有一定水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而能看出“热闹”者,则都是一般水平上的满足于普通情感的欣赏。剑术表演的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相比有着相同的规律即示,“欣赏无定法,触类可旁通”。这说明欣赏的方式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观赏者可根据自己对于剑术表演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尽相同的欣赏角度与方式,加上剑术表演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客观上又为剑术表演的欣赏提供了较广的遐想空间。总体来看,对于剑术表演的欣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欣赏表演动作的“节奏”

“节奏”是指剑术表演的韵律变化。具体而言,所谓的“十二型”,即快如风、缓如鹰、起如猿、落如鹊、重如铁、轻如叶、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动如涛、静如岳。节奏的变化,要根据具体动作而定,不是教条的,也就是说,“快”,之后不一定是“缓”;“重”,之后也不一定是“轻”,它可有一组相同类的动作跟着,再现几个其他类型的动作,如抡臂砸拳(重)斗正踢腿(快)叉步翻腰(转折)的变换、助跑(快)斗跳跃翻腾、腾空转体等(起)斗落地后几个变换方向的小组合(快)斗接定势(静)的变换。这样经过“韵律”的修饰,使各种动作“和谐”地衔接,有层次地、多方面地、出其不意地和清晰地表现出了节奏感,比如走行步似苍鹰翱翔于天空,运动员的目光要随势而环顾,犹如鹰于高空向地面搜索猎物,这时是相对的缓势。走过数步后,突然一个变势为几个快速组合动作,如疾风暴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似与猎物厮杀后,又一个力拔千钧的定势。再有“旋风脚接叉”动作,体现了高与低的空间变化。腾空纵起,犹如旋风直上九霄,在空中快速完成击响后,接落地摔叉,定势造型静如岳。这种瞬间的动静时空变化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在整体的表演变换中,动似惊涛骇浪那样汹涌,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使人为之振奋;缓时犹如和风细雨,春风拂柳;又似山涧潺潺小溪,把人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十二型”所对应的“动静、起落、立站、转折、轻重与缓快”是六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些矛盾在剑术表演中体现得越是充分,动态的美也就越诱人。剑术套路表演在运动中,将“十二型”有机地“和谐”起来,互为补充与衬托,其结果就形成了优美的“节奏”。“凡事竭尽其美,要有韵。”有节奏变换的“韵”之和谐,是剑术套路演练体现的传统美学规律之一。

欣赏表演的“写意”美

中国古代的审美情趣重在写意,也就是通过形象的创造表现出主观意识的主旨。在古典美学中,常有“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写一时之意,意尽则止”、“意授于思,言授于意”之类评论,通常称为写意。写意的重要点是不必实写,反而寓神情意念于物象之中,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剑术表演的美感欣赏和传统审美观念是一致的。唐朝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序中说:“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由此可知,唐代的剑器舞所展示的豪荡情趣,曾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而剑术表演早就体现了传统的“写意”美。

欣赏剑术表演,主要注重意境。剑术表演不仅在对打表演中能传神地表现击刺的勇猛惊险,在单练套路中也能反映不同的意境。剑术表演都是通过动作、节奏和表演者的神态给观众一种会意的欣赏。特别是象形拳的仿生活动,更是象形取意,以模仿的姿态表达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虎拳的刚劲勇猛,有“猛虎出洞”、“虎啸山林”之威风。鹰拳的矫捷快速,似“雄鹰捕食”、“鹰击长空”的姿态。醉拳的滚翻颠扑,给人以“似醉非醉”、“醉打山门”的气概。特别是猴拳,整套动作完全是模仿猴子的日常行为,以出洞、窥望、攀登、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构成整个套路,以刚、柔、轻、灵、巧、躲、闪、神、束来表现猴的神态,以抓、甩、采、切、刁、拿、扣、顶的手法和缠、蹬、踹、弹的腿法来表现猴的动作。在外形上既似猴的动作,在神情上又似猴的精神,令人看后便能会意这是猴的形象。剑术表演是由动作组成的套路,表演者的神态便可以给人不同的情趣感受,表现出剑术表演“写意”美的特色。

剑术表演在表现“写意”的美以求“神似”之外,还须追求外形的造型美,以奇巧的形态满足观众欣赏的眼目。

欣赏表演“形”与“神”的和谐美

剑术套路运动的本质属性是传统的技击术,它的“形”、“神”表现,与攻防搏斗含义紧密关联。因此,剑术套路演练客体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并通过“形”与“神”的和谐,达到“形神兼备”,体现剑术表演美的艺术。内心所涵的搏斗之“神”,则将赋予了形体具象化的技术之“形”而表现出来。所谓“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要求演练者身形像鹘之矫健和猫一样随时出击之神态。剑术表现得“心动形随”、“意发神传”,才使剑术演练富有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