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剑术
16685900000003

第3章 剑的结构、特点及价值

剑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面有刃的短兵械,素称“百刃之君”。它由矛头和匕首演进而成,以撩刺为主,风格轻灵潇洒。剑术分为单剑与双剑两种,并以单剑为多。

剑的盛行与中国古代战争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代到春秋之时,正式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接战的范围、回旋的空间都较大,因此战车上较常用的武器是戈或矛,而当时的剑只在近战或肉搏时使用。

春秋之后,步兵兴起,剑作为一种武器开始受到重视。当时的剑长度在28—40厘米之间,杀伤力极强。吴越地区由于水道纵横,车行不便,使剑的步兵能够发挥出很大威力。所以,其铸剑水平远高于中原诸国。当时有名的铸剑大师欧治子和干将莫邪夫妇即生活在吴越地区,其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华美,可称举世无匹,对剑身的表面处理,尤具神秘华丽的花纹,即便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寒光四射,锋锐如新。这种处理技术,至今依然是个谜。

战国时,随着车战的衰落,剑作为一种步兵武器,更受重视。铁剑,长度一般为80厘米,最长约140厘米,青铜剑也可达到70厘米,最长约93厘米。制造长剑,对材质要求很高。因为剑刃和剑脊必须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铸造铁剑时,要改变或控制含碳量,而青铜则要控制好铜与锡的配合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剑脊韧性好,不易弯折,剑刃坚硬锋利。

战国时代到汉朝,为中国用剑的鼎盛时期,此后便迅速衰落。作为军队使用的兵器,剑虽然退出了战场,但自汉代以后又作为一种仪仗的装饰品,佩在高官达贵身边,重现原有风采。而明代高官在率领军队远征时,皇帝常常亲自向他们授以象征皇权、装饰华美的“尚方宝剑”。

剑虽然远离了中国古战场,但仍旧是武术界最重要的兵器之一。武当派所独有的武当剑法更是称雄于世。另外,剑还是道教仪式所不可缺少的法器,深受道士们喜爱。

剑的结构及各部位名称

中国古剑长短不等,有巨剑、长剑、短剑、小剑之分。现代剑的长度,一般以反手垂臂持剑,剑尖高不过头、低不过耳为准。剑长度应以直臂反手持剑姿势为宜,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垂。剑的硬度,以剑垂直剑尖触地时,看剑身不得弯曲。剑的结构,古今大致相同,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1.剑刃:剑身两侧锋利的薄刃。

2.剑尖:剑身锋锐的尖端。

3.剑面和剑脊:剑身的平面部分和剑面长轴。

4.剑柄(剑茎):剑把上手握的部位。

5.护手(剑格):剑柄与剑身相隔的凸出处,多成凹形。

6.剑首(剑墩、剑镡):剑柄后端的凸出部位,多成凸形。

7.剑穗(剑袍):附在剑首的丝织的穗子。

剑术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剑术名目繁多,技术丰富多彩,但它们的特点和价值却是共有的,而且有很高的健身功能和体育医疗价值,同时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今天,健身运动热潮不断高涨,剑术作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族化的体育健身形式之一,正在得到空前规模的推广与普及。

招式独特

当代剑术具有优美潇洒、蓄发相间、气势流畅、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动静相兼和灵活多变等特点。

适应性强

剑术,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体育锻炼项目,它既适合于男性,也适合于女性;既适合于一般成年人,也适合于青少年和中老年;既可以集体练,也可以单独练。

易于开展

剑术练习在场地、器材等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易于开展。

剑术的价值

剑术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对人体的价值却是一样的。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和多年的科学研究,都说明武术由于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剑术,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

剑术注重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剑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习武先习德”。说明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丰富文化生活

剑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入胜,能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