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跆拳道
16685600000011

第11章 跆拳道基础品势(1)

什么是跆拳道品势

品势在跆拳道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跆拳道爱好者在练习品势的过程中不知道品势是什么、为什么要练品势、如何才能练好品势等问题。为了加深跆拳道爱好者对品势的理解,对品势做如下说明。

品势是什么?品势是根据基本动作把防御和攻击做成套路来训练的练习体系。品势是假设真实格斗,当对方攻击时反击的技法。即先定好对方的攻击,利用适当的技术练习的训练体系。品势按修炼者的实力与级别来分配,一种品势可由20—30个技术动作组成。

品势的解释和意义:品势=品(样式)+势(气势)。品势的名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品势是由“品”和“势”结合而成。品指的是“模样”,势指的不只是“气势”。从上述名称不难看出,品势不只是外型技术动作,更要表示其动作的气势。品势不只要外型漂亮,更要结合内在气势,这才是正确的。相信大家把对品势的理解和实际品势结合在一起的话,会懂得如何去练习。

做品势的理由:我们做品势并不只是为了应付审查。我们练品势是有目的的。它是理解跆拳道的全面技术和如遇到危险情况时的对应训练。特别是跆拳道的全部技术都是由腿法为主的对练和表演训练构成。而品势因为是由手、拳、腕、肘等上肢动作组成的,所以在弥补上肢技术的时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品势是考虑到紧急关头格斗时的状况后,以自我简便训练的方法来练习。且品势有着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水准练习,而没有受伤危险的好处。除此之外,品势还有助于发达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的体操效果。

品势的种类:品势种类可按其内容分为公认品势和创作品势。

公认品势是由国技院指定的,在跆拳道修炼过程中必须练习的品势。大家练习的太极1—8场,高丽,金刚,太白等就是公认品势。公认品势是品级审查时指定为考试内容的指定品势。创作品势是把跆拳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的品势。每年召开的一些跆拳道大赛中创作品势也有着很大的人气。跆拳操、跆拳舞也是借助品势的形态而编为体操或舞蹈形式的,自由的动作和轻快的节奏很能博得大家的兴致。

品势的形成原理:品势是如何形成的呢?品势是先定好几个基本原则后用攻防技术编成的。如果了解到品势形成的基本原理会在练习品势时起到很大的帮助。

品势的原理由以下几种组成:

1.每一品级有相应的品势。品势根据修炼者的实力级别而指定。

2.进行线。每个品势都有自己的一条进行线。比如太极的进行线是“王”字,高丽是“士”字。

3.品数和动作数。每个品势都有自己的品数和动作数。动作数即是该品势中的整个动作的总和。品数指的是“踢和打”、“踢和攻击”等几个连续动作合为一组。以太极三场为例,第一个动作,前行步下段防御,前踢加上两次正拳攻击。这时候前踢和两次正拳攻击在动作数来说是三个,但作为一种技术而算作一个品。“品”指的是一个以上动作的结束。即站立和手脚攻击防御动作很协调地突然停止的姿势叫品。

4.防御开始,攻击结束。跆拳道所有品势都是从防御开始到攻击结束。是先定好对方的攻击后,相对地防御以及攻击的顺序,每个品势结束动作为攻击。

5.左右对称。跆拳道品势是要身体两侧都要熟悉每种攻防技术的。比如太极。太极1、2场的开始部分是“左下端防御+右正拳攻击”和“右下端防御+左正拳攻击”。可以看出以中央线为轴,两边动作是对称的。

6.最终回到原位置。结束一个品势后可以看出自己回到最初的出发点。经过前后左右运动后,将回到刚出发的位置(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大部分在最后动作加一喊声。每个品势一般都要在最后发一次喊声,但太极6、8场,高丽,金刚等品势在中间发喊声。

太极一章

准备姿势:站于A方向位置(见太极一章演武线图,以下文中字母,均参见相应的演武线图),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屈臂于腹前,拳心向内,眼睛平视前方。

1.左转身体:左脚转向B方向(简称向B,以下同)成左前探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2.右脚向B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3.身体右转180度,右脚向H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右臂下截(防右下段)。

4.左脚向H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5.身体左转90度,左脚向E迈进成左弓步,左拳屈肘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6.两脚不动,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7.左脚不动,右脚向G移步成右前探步,身体右转,左臂外格(防左中段),拳心向上,右拳回收腰侧。

8.左脚向G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9.身体,向C转180度,左脚向C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左拳前冲拳(防中段)。

10.右脚向C迈进成右弓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1.以左脚为轴,身体右转,左脚向E移步成右弓步,右臂屈肘上抬至左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12.两脚不动,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3.身体左转,左脚向D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屈肘上架(防左上段),置于额前,拳心朝外。

14.上提重心,左脚跟稍提,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15.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右脚向F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上架(防右上段),置于额前,拳心朝外。

16.上提重心,右脚跟稍提,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7.以右脚为轴,身体右转,左脚向A移步成左弓步,左臂屈肘上抬至右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18.右脚向A迈进一步成右弓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并发声,左拳回收腰侧。

收势: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左脚向后撤与右脚平行,两手握拳屈臂于腹前成准备姿势。

太极二章

准备姿势:同太极一章。

1.左转身体向B成左前探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2.右脚向B迈进成右弓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3.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向H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上抬至左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4.左脚向H迈进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5.以左脚为轴,身体左转,同时左脚向E移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6.右脚向E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同时左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7.身体左转,左脚向C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向下截拳。

8.上提重心,左脚跟稍提,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前冲拳(攻上段),左拳回收腰侧。

9.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右脚向G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10.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弓步,左拳前冲拳(攻上段),右拳回收腰侧。

11.以左脚为轴,身体左转90度,左脚向E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屈肘上架(防左上段),左拳置于额前,拳心朝外。右拳回收腰侧。

12.右脚向E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同时左臂屈肘上架(防右上段),右拳置于额前,拳心朝外。左拳回收腰侧。

13.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左脚向F移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

14.以左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右脚向D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

15.身体左转,左脚向A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向下截拳。

16.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17.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8.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并发声,左拳回收腰侧。

收势:同太极一章。

太极三章

准备姿势:同太极一章。

1.左转身体向B成左前探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置于腰侧。

2.上提重心,左脚跟稍提,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前冲拳(攻中段),然后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3.以左脚为轴,两臂下截,置于体侧,身体左后转,同时右脚向H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