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饰无知;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一种特殊能力。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一个人有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仅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丽的肉身。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的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智慧的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进一步才是海阔天空
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一种个人修养,那么进一步海阔天空则是个人的励志!茫茫沧海,一眼无际,若无逆风而上的能力,如何才能到达心中的彼岸?巍巍高山,若无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何才能登高而小天下?当你到达你向往的彼岸,当你登上高山我为峰的山巅,回头看看这一路的艰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中国有个成语叫坐井观天,处在井底的青蛙总是抱怨天空只有那么一巴掌大,而青蛙却未曾想过,进一步能看到什么?
世界的公平不在于双方会同样地退让,而是在于你能选择是退一步还是进一步。
且不说陈旧的历史里,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卑辞厚礼,社稷托于妇人,还是要面对来去如风、四处掠夺的匈奴精骑。退一步就是大汉河山、富庶中原、天下黎庶;进一步,有胭脂颜色,能勒石燕然,更能有煌煌之词,显泱泱中华之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进退之间,相距何止千里!
即使细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却往往在进一步时碰壁撞包,难免唏嘘:进一步,难于上蜀道。
《论语》有言:发愤图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受到伤害,遇上忧愁,心头仿佛被狠狠地打上了钉子。退一步,纵使能拔去钉子,但掩饰不了心中的空洞。进一步,用发愤用喜乐忘记伤害忧愁,填补心中的空洞,就会有更为豁达的心境,更为开阔的心胸。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味地在困难和打击面前退缩,不敢迈前一步,何事能成?蜀道昔日难,今日已非昨。
《曹刿论战》中有一段文字讲得好,千古通用:“话说鲁庄公大败齐师,乃问于曹刿曰:‘卿何以一鼓而胜三鼓,有说乎?’曹刿曰:‘夫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鼓,所以作气也。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吾不鼓以养三军之气,彼三鼓而已竭,我一鼓而方盈。以盈御竭不胜何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一指导思想,直接导致了长勺之战鲁胜齐败的结果。
尽力前跃,做个勇敢向前的青蛙,跳离形形色色的深井,就会发现:进一步,海阔天空。
绕个弯子,避开钉子
在美国的《本周》杂志上,安德烈·摩瑞斯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让自己被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忘却的小事情弄得心烦意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不该浪费那些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丢弃那些缠绕你思想的小事,让我们把精力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去设定伟大的目标,去经历人生的风雨,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吧。”
一只老鼠向一只狮子挑战,要同狮子一决高低,狮子果断地拒绝了它。“怎么,你怕我了吗?”“嗯,很怕!”狮子说:“如果我接受你的挑战,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却被人耻笑曾与老鼠打架!”
在我们周围,的确存在着这样的“老鼠”。他们总是努力想把身边的每一件事都做好,他们每天的生活杂乱无章,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他们不懂得:一个聪明的人永远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成功的人永远“不和老鼠比赛”--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事实上,抓住了大事,小事自然会照顾好。一流的人物大多具备无视“小事”的能力,在通往成功的奋斗之路上,他们是不会太在意路边“小老鼠”的挑战的。他们明白,如果要先搬走路上的所有障碍再行动,那你就什么也做不成,最好的办法,就是绕个弯子,避开钉子,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牺牲上。
在美国的《本周》杂志上,安德烈·摩瑞斯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让自己被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忘却的小事情弄得心烦意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不该浪费那些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丢弃那些缠绕你思想的小事,让我们把精力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去设定伟大的目标,去经历人生的风雨,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吧。”
对于在汶川地震中死里逃生的人们来说,在威胁生命的时刻想起来的生命琐碎和未了的心愿,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的确,如果总是让微不足道的小事吞噬我们的心灵,在不快的感觉之下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是单调、乏味至极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把精、气、神集于一击,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坚持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结果也许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也没做,而自己却疲惫不堪。
做不值得做的事情等于滥用生命。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以后,人们会说:“我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久了,习惯使人不愿再做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总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情而付出代价。
一个人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有大事情,也有小事;有令人愉快的事,也有令人心烦意乱的事。但是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呢?不在小事上浪费时间,是学会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门课的第一步。当你明白你要把精力放在哪里最恰当时,智慧的人生已经离你不太远了。
弯路让我们走得更长、更苦,但让我们懂得更多。笑对弯路,收获更多。人生的弯路,均是走过方知其弯,因此你若不是能掐会算、未卜先知,就难保不七弯八拐偏离目的地,也许走了一程又一程却又回到原地,甚至倒退到距目的地更远的弯路上。很多人都希望走直线,不愿意走弯路,然而人生的道路往往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跌宕起伏、形态万千的曲线。
为什么高速公路不是笔直地向前而是设置了许多弯路呢?公路过于平坦,司机易产生驾驶精神疲劳感,造成交通事故,故而直线公路段都要加以限制,设计了许多半径很大的弯路,来调节司机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高速公路上的弯路是人为设置的,而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弯弯绕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人所能左右的。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一马平川。
一位朋友现在身价过亿,他的公司旗下有十几个子公司,覆盖了旅游、娱乐、餐饮、服装等行业,在商界影响极大。有一天他向身边人感慨,年少时他从南方的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面对着繁华世界,有过迷茫、失落、恐慌、不甘,也有过激情、抱负、梦想。为生存跑过很多地方,他也曾穷到全身上下只有五毛钱,也曾在太阳下扛水泥,豆大的汗珠摔成八瓣。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做了将近一百份工作,跑了七八个省份,最终选择开创自己的第一家小饭馆,后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再后来有了第一家子公司,直到近些年来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这位朋友说,人们常感叹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有没有人想过,我们的人生哪有那么多弯路。或许刚开始时我们确实绕了大弯,走错了方向,但走着走着,弯路也就变成了直路。你以为我们走过的那些路都没有用吗?你以为我们所经历过的那些看似不必要的失误和难以避免的挫折、艰苦都没有用吗?当然不是。它们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促进我们发展的积极内驱力,也在潜意识中警告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有那七八年的东奔西跑,哪有现在的苦尽甘来?
是啊,贫穷、厄运、失败、挫折、磨难、困苦、艰辛、付出而无所得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的生活,人生路漫漫,希冀的平坦道路何来之有?而我们的力量又是那么微薄,难以与命运、与外界环境相抗衡,更难以改变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唯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一步步走下去,在崎岖小径上更能磨砺自己,历练自己,提高自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弯路早已被你走成了直路,而在豁然开朗处,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是海阔天空的无尽生机。
多走一些弯路,未必就是浪费时间。别为此生气或过于不平,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吧,把路走直,你就会有另一番收获。
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就像是一个人的两只臂膀,缺了哪一面都是遗憾。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实上,有时候“齐家”比“治国”更难,有多少人事业有成、声名远播却被一堆家务事搞得心烦意乱。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问题各不相同,但是要想寻求家庭的幸福,就离不开两点,那就是好的身体和坏的记忆力。
身体是本钱,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享受生活,分享快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不要忘记,和睦是家庭幸福的根本。有的时候,我们在外面彬彬有礼、大度和善,但是到了家里就“原形毕露”,所有不满、委屈等小情绪都不想遮掩。因为那是“家”,如果连“家”都不能让自己摘掉面具,那么活着也太累了。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无意中伤害了我们最亲最爱的人。要知道,即使再亲的人,也需要赞美,不要对家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即使再亲的人,也需要回应,不要把家人的关怀当作理所当然;即使再亲的人,也需要信任,不要对家人斤斤计较、疑神疑鬼。因为爱才有了家,有了家才有了亲情。所以请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