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了!”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在第一封信之后,其它的信接踵而来。
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外地人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座城市。“试验”成功了。
要命的珠宝
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
——雨果
从前,有位叫狄利斯的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
一天,狄利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谋害他们父子俩,掠走这些珠宝。
狄利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狄利斯于是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他。
儿子劝父亲不要慌张,会想出好办法的。突然,狄利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着儿子的耳朵悄悄说了几句,儿子心领神会。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然后,狄利斯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
“忘恩负义的儿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
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狄利斯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部投入了大海。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父子俩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小屋时,狄利斯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棒的了。”
轮船驶进码头后,狄利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狄利斯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哑口无言,只得赔偿了狄利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牧师的忠告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罗素
伍德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养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伍德的叙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
“上午。”
“哎呀!纯粹是个不吉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伍德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了家。3天后,他又跑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我又死了20只鹅。”
“你是在哪里放牧的?”
“小河的右岸。”
“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牧师,上帝祝福您。”
过了3天,伍德再次来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
“不会吧,我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
“喂了包谷,包谷粒。”
犹太牧师深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
“你做错了,应该把包谷磨碎喂给鹅吃。”
“万分感谢您——牧师。由于您的劝告,上帝会酬谢您。”
第3天,伍德有点不快但又充满希望地敲着犹太牧师的房门。
“哦,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犹太牧师得意地问道。
“昨晚又死了20只鹅。”
“没关系,只要充满信心,常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
“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
“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
“谢谢,牧师。您的智慧总是拯救您的信徒。”
几天后,伍德通过开着的门进来时,犹太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旧的书。“向您问好,牧师。”伍德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这儿。看,甚至现在我都在替你的鹅操心。”
“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
犹太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深思许久后,他叹息道:“我还有几句忠告没对你说,多可惜啊!”
贪心的军官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英国人统治印度时期,那些在印度的英国人十分骄横、傲慢。
有一天,一个英国军官骑着马在街头兜风。忽然,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钱包从他口袋中滑了出来,掉到马路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钱包没了,赶忙回头寻找。
一位好心的印度人捡到了钱包,他正在着急地寻找失主,见那位英国军官焦急的样子,便问他:“老爷,你在找什么?”英国军官回答说:“我的钱包丢了,我正在寻找它。”好心的印度人马上把钱包还给了他。可是,那个英国军官见印度人老实好欺,便想趁机敲诈他一笔。他打开钱包,数了数,然后威胁印度人说:“我的钱包里装了70枚金币,现在只剩下60枚了,你快把拿去的10枚交出来,要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印度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英国佬蛮不讲理。他想争辩,可是英国军官蛮不讲理。最后英国军官将他带到了警察局。警察记下了案情,又把他送到了法院。
法官听了各自的陈述,再打开钱包看了看。心想:要是这个印度人贪心,就不必还给他钱包了,又何必要10枚金币呢?再说,这个钱包已经很满,不要说再装10枚,就是再装进1枚也很困难。一定是这位英国军官仗势欺人。想到这里,法官开始裁决。
法官另外拿出10枚金币交给那位英国军官,说:“请你把这10枚金币装进钱包。”英国军官费了全身的力气,想把金币塞进钱包,可怎么也装不进去。
法官见此情形,拿过钱包,交给过路人,说:“很清楚,这钱是你的,老爷的钱包大,能装70枚金币,而这只钱包只能装60枚。军官,你还是到别处找你的钱包去吧!”
英国军官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只好自认倒霉。
第6枚戒指
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
——萨迪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18岁的姑娘曼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一家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男顾客。他虽然穿着整齐干净,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
此时,店里只有曼莎一个人,其他几个职员刚刚出去。
曼莎向他打招呼时,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曼莎的脸上慌忙躲闪开,仿佛在说:你不用理我,我只是看看。
这时,电话铃响了。曼莎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将摆在柜台上的盘子弄翻了,盘子里装着的6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姑娘慌忙去捡。可她捡回了5枚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6枚戒指。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了那第6枚戒指在哪里。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到门框时,曼莎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个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
曼莎的心在狂跳,他要是来粗的怎么办?他会不会……
“什么事?”他终于开口说道。
曼莎极力压住心跳,鼓足勇气,说道:“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真不容易,是不是?”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良久,一丝微笑在他脸上浮现出来,曼莎终于也平静下来,她也微笑着看着他,两人就像老朋友见面似的那样亲切自然。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她走去,并把手伸给她:
“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紧紧地握完手后,他转身缓缓地走向门口。
与工作约会
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康德
那天吉米去一个小花店买花。卖花的女孩听他报出几样花名之后,就转身到储藏室去了,接着传来一阵呢喃细语。
吉米想,她和谁说话呢?
忍不住好奇心,敲着门问她道:“你和谁讲话?”
卖花的女孩转过头浅浅地笑了,说:“我在和我的花讲话呀。”
吉米万分讶异:“在和你的花讲话?”
她一双纤纤素手麻利地忙碌着:“我跟我的花随便聊几句,告诉这一枝说:你开得这么好,这么艳,我也留不住你了。再告诉那一枝说:你急什么嘛,小骨朵儿抱得那么紧,再过两天送你出门也不迟。”
吉米听得呆了。告别了女孩,不由得想起另一个暖人的故事。
一个跑郊区线路的公交司机,每天都十分快乐地在那条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开着车。女售票员逗他道:谁比得上你,天天来赴约会!他幸福地笑着说:妒忌了不是?
乘客都猜,怎么,这小伙儿在乡野还有个痴心恋人?
车继续颠簸着往前开。在一个小村前,女售票员兴奋地指着前面的一个水塘说:“在呢!还不快!”司机按响了喇叭,三声短一声长,像某种“暗号”。
乘客引颈观瞧——老天,竟然是一群白鹅!听到喇叭声顿时张开双翅争先恐后地往汽车开来的方向跑,边跑边嘎嘎地欢叫着,犹如一群终于盼来了情人的姑娘。
与花呢喃私语的女孩,与白鹅约会的司机,让吉米明白了工作究竟可以带给人多少快乐。对他们而言,工作早已不仅仅是糊口手段,而是一份愉悦的情绪、一份抚慰心灵的爱。
“倘若你无精打采地烤着面包,你烤出的面包就是苦的;倘若你怨恨地酿着葡萄酒,你的怨恨就在酒里滴了毒液……”这段话是纪伯伦讲的。
莫忘致谢
戒指和宝石不是礼物,而是礼物的代用品。真正的礼物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爱默生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母亲费思持笔记录。但是到他们长大一些的时候,已经可以自己写谢柬了,可他们却必须要在费思三催四请之后才肯动笔。
费思会问:“你写了信给爸爸,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者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啦?”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者就是耸耸肩膀。
有一年,费思在圣诞节过后就让儿女们写谢柬,但催促了几天,儿女竟一直毫无反应,费思大为气恼,便宣布说:“在谢柬写好并投邮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服。”可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费思忽然灵机一动,就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觉得好奇。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啰嗦!”费思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们都上了车之后,费思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费思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开家的时间。”
来到镇上,德鲁记下了抵达的时间。3个孩子跟随费思走进了一家商店,并帮费思选购送给她的姊妹礼物。然后大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