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人种最显著的外表差异就是头发。东方人的发质大多是粗壮、乌黑的,而且较直;西方人则普遍拥有一头柔软、光滑,略有些卷曲且色彩斑澜的头发。当然,在欧美一些地区,有些人的头发也长得像乌鸦毛一样黑,但是这毕竟占少数。在我居住在东方的很多年里,我真的从未见过哪个纯粹的中国人,或者日本人、朝鲜人、蒙古人、马来西亚人,抑或是印度人的头发除了黑色,还有其他什么颜色的。当然,那些饱经沧桑岁月使人两鬓斑白的不属于这个讨论范围。还有一种情况也应另当别论,那就是患有白化病的人。通常患此病者的眼睛是粉红色的,而头发就是雪白的。
除了头发,东、西方人种之间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他们面部的毛发的生长情况。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无论他怎样细心培育、精心梳理和护养,仍然长不出茂盛的胡须。我们在中国或者东方的其他国家里,偶尔能够见到几个下巴或上唇上长着为数不多的胡须的人。通常见到的都是一些光秃秃、一毛不生的人;而有时还会看到一些两颊或下巴上长有一两颗黑痣的人,这些黑痣上面都会钻出三四根长长的粗毛。拥有这样几根毛发的人会引以为豪,而且这种人的身上总会带一把特制的、专门梳理这几根毛发的小梳子。没事时拿出来梳梳,以保持整洁。于是,那几根毛发得到了无微不至、小心翼翼的照顾。正因为它的稀少,才显得特别珍贵:因为它是男子汉的象征。
所以,外国人的胡须则属于一种美的标志。东方的中国兄弟们不免对此有些嫉妒和欣羡。但是他们不欣赏西方人的头发的颜色,而且坚信自己的那头光滑润泽、笔直的辫子比西方人那短短的、杂草般的头发美丽得多。中国人会众口一词地说西方人的鼻子又大又难看,而且西方人苍白的面容也不怎么好看。另外,中国人也看不惯西方人的蓝色眼睛,以及他们有棱角的脸庞和眼睛深陷在眼眶中的角度。中国人甚至很不友善地将西方人的耳朵同他们国家的驴的耳朵同日而语。但是,一旦谈起有关胡须的问题,中国人则显得有些羞愧,甘拜下风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认为西方人的确是受到了上帝的垂青。
多数中国人认为,在西方,长胡须已经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了,女人也同样拥有这种权力。1874年秋季,我深入中国内地,作了长达几个月的游历。我所经过的地区是其他外国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当时还有两个男性美国朋友与我同行。其中一位名叫托马斯,他是一个身材短小且单薄的人,但是单纯从男子汉的特征来看,他却是完美的:他有一双充满男子汉魅力、炯炯有神、洞察一切的眼睛,胸前飘洒着一幅浓密的大胡子。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位朋友竟然成为了那些极其讨厌的中国人的误解和谈论的对象:因为在我们的旅途中,每到之处,当地人都把他当作是一个女性,而且还是我的夫人。
在我看来,这种荒诞的错误是无法解释的。虽然托马斯矮小、瘦弱了些,但是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他身上还有什么地方与女性相似?当我们来到一个大约有十万人口的城市时,几乎被全城的人围观,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异域来客。当我们走在街道上时,我还听到了两位看上去还算朴实的居民的谈话。阿山指着站在我身边的同伴说:“那一定是个女人。”“怎么可能?”另一位立刻反驳道,“你没看见他的大胡子吗”。“哼!”阿山不屑地说,“说你是少见多怪吧。在他们那种国家里,女人和男人一样都长着很长的胡子。”听到这话,无奈的托马斯不禁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惊叹。面对自己身边这位博学的人,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说胡须是西方人的显著特征,那么中国人的著名特点就是蓄长辫子,而且它还是中国男人成年的标志。中国的小孩从摇篮时期到童年时期,头上不是被剃得光溜溜的,像个弹珠,就是在这里或那里留下圆圆的一圈头发,看上去就像打了一块补丁。那一小撮头发便像杂草一样自由地在那里生长。当这撮头发长长了,大人们就把它扎成一根一根的小辫。这样一来,好像头部的血液供应得特别充足一样,因为供应过剩而生根发芽,长出了五六根羊角小辫子。当孩子长到了十三、十四岁时,大人们才将他的小辫子剪掉,郑重其事地给他扎起标志其已经成年了的长辫子。
虽然中国成年男子的标志是长辫子,但是它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源自异族的舶来品。与清朝帝国的其他风尚相比,它是基本上接近于近代的革新创造。最初,鞑靼人或蒙古人首创了辫子。大约在三百年前,作为异族的清朝统治者,才将它渐渐推广到中国。在这里,我们不妨提一句,蓄辫子或许是汉族人从满洲人那里接受到的唯一一件新生事物。因为清朝之前,中国人同西方人一样,根本不蓄辫子。当清朝的建立者登上皇位一统天下时,他便颁布了一道谕旨,下令所有忠臣良民都要把自己前额的头发剃光,保留后面的头发,并把它扎成一条长辫子。这道谕旨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其中还包括一些反对意见。因为汉族人认为,把辫子扎起来就意味着身份和地位的堕落与丧失,而且还是一种向异族的暴君屈服投降的标志。因此,很多地区相继发生了骚乱和暴动,一时间行事变得十分危急,人心惶惶,不知何时停止。好像只有经过一场持久的、盛大的血腥屠杀,才能使蓄辫子这种新风尚推广开来。
但是,清朝的那位统治者却不慌不忙地用自己的精明和机智,将这件棘手的问题成功地处理掉了。由此,他也赢得了中国上下几千年来独一无二的最英明的帝王称号。对于当时的混乱情况,他并没有搞威逼利诱,也没有采取什么高压政策:他只是镇定自若地将人们的反抗置之度外,而继续颁布了一道法令。这道法令规定,任何罪犯都不准蓄辫子,并且命令各地官员马上将全部罪犯的辫子剪下来,而且还禁止罪犯剃头发。通过这种方式,皇帝希望百姓明白,把前额剃光蓄起辫子事实上是受尊重的标志。因此,这位皇帝的臣民们便趋之若鹜地接受了这种新潮的发型。此时接受的心情和当初坚决反对的程度是一样的,坚定不移地接受了它。另外,这位满族皇帝进一步发挥自己皇帝的特权,通过中国人古老而强烈的伦理孝道思想,规定他的子民,如果某个人的父亲或母亲去世了,那么他必须将头发蓄起来,而且要把头发披散在脑后不能梳理,以此作为一种服丧尽孝的标志。因此,一个正在服丧的孝顺儿子将在一百天之内不得整理他的头发,即使看上去他有多蓬头垢面、邋遢龌龊。
到了今天,中国人已经将自己的辫子与迷信扯上关系了。每天,中国的成年男子都会无微不至地梳理、打扮它。有时会在上面添加一些马鬃或丝线,以便使它看上去更粗壮、修长;有时人们还喜欢把它盘在头上,然后再戴上一顶干净的帽子,从而使它一尘不染。渐渐地,辫子被大众看作是一个人的尊严与荣誉的标志。中国的儿童渴望自己能够早日得到它,这一点就像美国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穿上带兜的裤子一样。如果自己的辫子被别人扯了一下,那便是奇耻大辱;如果把别人的辫子剪掉就是犯上作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东方人对自己的衣着打扮和一言一行都是十分讲究的。中国人在对待辫子方面的礼仪规范上也同样严格和挑剔。如果谁的辫子没编紧,那么他必然会被人们视为一个粗野的无赖。所以,任何人的辫子都要编得整洁紧凑,并且在辫子的末端扎上一条黑色丝带。但是,如果某人正在服丧,那么他必须扎一条白色的——因为在中国,白色多用于哀悼服丧等时期;如果某人正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那么他就会立刻把辫子盘绕起来,担心落上灰尘。但是,如果路上正巧碰上朋友或熟人,那么他必须在认出对方并且向对方打招呼前,把辫子放下来,让它笔直地垂到背后,以此表示自己并非是一个无赖。像这样的风俗还有,比如说,任何仆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在盘起辫子的时候出现在其男主人或女主人面前。因为,如果仆人那样做了,那么他就像是一个只穿了半截衣服外出的人,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尊敬他人的行为。
既然中国人将他们的辫子当作国粹来看待,并且又有浓厚的迷信思想保护着,那么我们不难相信,每年,当一些地区爆发所谓的“剪辫子”风波时,人们为什么会群情骚动和人心惶惶了。一般情况下,谁都不知道“剪辫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以及它最终是如何收场的。这种风波总是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影无踪地去,就像美国西部草原上的旋风,让人摸不清头脑。但是,事实表明,这种风波大多是由一些心怀鬼胎却有教养的中国人,为了发泄他们对外国人的憎恨而在一边煽动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中国人当然会精心策划,将怀疑的矛头指向外国人,并且诬陷他们是这种风波的发起者。最近几年里,由于中国人的这种荒唐的诬陷,不禁使那些安分守己的外国人屡次感到害怕,他们感觉自己如履薄水,深处危险之中。
在这种“剪辫子”的风波中,无论哪个阶层,无论贤愚,无论男女老幼,人们都因为兴奋或恐惧而失去了往日的理智。在这个时期里,社会上会出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神乎其神的谣言和传说,而且没有人对此产生过怀疑。下面我要列举出一些我亲耳听到的事情。第一件事是,传说有一个中国人,当他走在大街上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辫子掉了,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当时他的身边一个人都没有。第二件事,传说,当一个中国人正抬起手要把自己的辫子绾起来的时候,发现头上的辫子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件事,传说一个中国人突然感觉自己后脑勺有一阵冷气,然后他发现,自己的辫子竟然和头分家了;第四件事,传说一个人在大街上无缘无故地跟着另一个人走了;第五件事,传说一个中国人看了一眼外国小孩,而当那个孩子死死地瞪着这位中国人时,中国人立刻发现自己的辫子不见了,只闻到一股头发被烧焦的味道。
上面这几件事就是在人心惶惶、群情骚动时期,社会上普遍流传的一些典型的怪人怪事。虽然它们奇怪并且不可理喻,但是中国人却坚信不移。那时,如果有人想同某个中国人就此怪事争论一番,试图用正常人的理智去解释那些谣传的话,那必然是徒劳无功的。例如,你想向中国人解释,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才能够用手拿起剪刀或者其他锋利的工具将辫子剪下来或者割掉,我敢说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你的这种说法。但是毋容置疑的是,中国人对鬼神和奇芳异术倒是非常迷信的。通过上面的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迷信使他们对奇异的“剪辫子”事件深信不疑。的确,在那种时期里,人们几乎丧失了理智、甚至达到了发狂的状态,聪明的外国人是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与任何中国人进行争论的,哪怕是自己最熟悉的朋友或者仆人也不能这样做。此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沉默,沉默是金,说话是银,闭紧嘴巴才是上上策。因为谁都不敢保证,在这种时候如果就此问题说错了某句话,是否会受到怀疑,或者惹来杀身之祸。
从常理上讲,当中国某地区刮起这种“精神台风”时,当地的官员决不会坐视不理,而是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平息骚动、安抚人心,恢复社会秩序。但他们的做法总是背道而驰。因为在面对一切与鬼神迷信有关的问题上,这些官员们丝毫不比他们的百姓开明多少。当“剪辫子”风波发起于青萍之末时,北京的行政长官便会发布很多通告。我就曾见过十多张这种通告,这也是我一生中见到的唯一一种特殊的通告。从总体上说,政府发布通告的目的是希望平息人心的混乱,但是就其上面的内容来看,则是对这种骚动气势的助长,因为它加重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例如大部分通告的开头都这样写着:目前是异常危险、出乱子的时候,大家都要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关起门来管好自己就行了。接着,便是建议大家不要接触陌生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把门打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天黑了就不要出门,而且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小孩。还有一些通告在最后为百姓提供了几点万能的保护措施,其中一点就是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辫子,使之丝毫不损的方法。这种方法措施基本上都是简单易行的。例如一张通告上说:将红、黄两种颜色的丝线与头发编在一起;另一张通告上说:人们应该内服某一种药;还有的通告上说,将这种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吃进肚子里,另一部分则要扔进厨房的炉火中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