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616900000041

第41章 《周易》卷之一 (22)

《大全》朱子曰:众小人托这一君子,以为庇覆,到这里把这一阳一发剥去了,此是自剥其庐舍,无安己处。《蒙引》硕果不食,爻之彖也;得舆剥庐,占之象也。吴临川曰:君子谓一阳,小人谓上九,亦为柔也。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上象]曰君子得舆者,德足庇民,民从下承载之,若车舆者然。曰小人剥庐者,则天下之事已去,不可复为,不有君子,其何能国乎?

《蒙引》民所载只据得舆二字说道理,君子既得舆,则众人不以小人称矣。故曰:民所载也。程子曰:正道消剥已尽,则人复思治,故众心愿载于君子。

复 震下坤上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十月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积之踰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以其阳既往而复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阳动于下,而以顺上行之象。故其占又为己之出入,既得无疾,朋类之来,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天运之自然。故其占又为反复其道,至于七日当得来复。又以刚德方长,故其占又为利有攸往也。反复其道,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七日者,所占来复之期也。

[复卦全旨]《大全》刘习静曰:动静,天道之复也。善恶,人道之复也。彖、象言动静之复,六爻言善恶之复。《蒙引》以动静言,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圣人之复,犹天地之复,以善恶言,则肯也昏迷,今则开悟,乃常人之复,复卦以初九为主,其言不远复,无祗悔者,喜一阳之来也。初以见几而复,二四以亲贤而复,六三改过不勇复而不固者也。六五迁善无已复而不失者也。上六则溺于物欲,下愚不移者矣。王氏曰:六阴之坤,必生阳,圣人名之曰复,若失物而更归。六乾之阳,必生阴,圣人名之曰姤,若不期而忽遇。

彖曰:复亨,刚反。

刚反则亨。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以卦德而言。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阴阳消息,天运然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以卦体而言,既生则渐长矣。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程子论之详矣。而邵子之诗亦曰:冬至子之半,夫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义。至哉,言也!学者宜尽心焉。

[复彖]剥尽为坤,阳穷于上,复生于下,一阳来复,故为复。夫阳之既剥,正人君子寥落摧折,不通甚矣。今既复反,则君子之气既屈而复伸,道可行而德可施,是阳之亨也。又卦所其之德,为能以道处势,己之出入运用如意。既无忧阻之疾,而朋类之来同德,上进亦无摧抑之咎,亨在己,亦在人也,岂人力也。讣吾计以阴阳反复之道,自姤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至此凡七卦,于日为七日,当得来复,此乃天运之自然也。阳之既复,则为临,为泰,为壮,为夬,以至于乾,无非君子得志之日,而何道之不可行,何功之不可进,无往不利也。

《大全》丘氏曰:以其既往而来返也,故亨。以其既反而渐长也,故利,有攸往。胡云峰曰:己之出入九疾,一阳顺而亨也,明类之来无咎,众阳顺而亨也。是皆阳顺而动之义也。《蒙引》出入,即寻常所谓一出一入也,兼朋来言者,一阳既复,则势不止于一阳,复而己,所谓畴离祉者,意亦如此,反复其道,不是人去反复他。

[彖传]复何以亨,以刚既往而复反,正人君子向遭摧抑者,至此复升,故曰亨也。

《大全》吴临川曰:刚反释复字,而亨之意在其中,刚既反则日长日盛而而亨矣。邱建安曰:刚反,言方复之初;刚长,言既复之后。《蒙引》一原其始,一要其终。

[二节]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者,卦德震动,坤顺,其有动而顺行之义。君子方复之初,凡所动作,皆能顺理而行,不骤不激,则无可乘之隙,是以己之出入,既得无疾,而朋类之来,亦得蒙其覆庇而无咎也。

《蒙引》出入与朋来,在动字上生。无疾无咎,在顺字上生,以其顺动,故无疾无咎。《存疑》阳动于下而以顺上行,此卦之出入无疾也。无疾,无忧阻也。一阳之动而以顺行也。无咎亦无忧阻也。众阳之动而以顺行也,皆无阴邪之伤也。故其占己之出入云云。

[三节]曰反复其道,七日来顺者,盖自姤卦一阴至此七日,而一阳来复,乃天运消长之道,自然而然,循环之理也。

[四节]曰利有攸往者,一阳之生,若不足以大有所为,然既生则渐长,而善类駸駸乎?尚往众正满朝,吾道大行,此攸往之所以利也。

《蒙引》亨,云刚反以一阳始生言;利往,云刚长以众阳之势言。

[五节]然就世道言之,于复,而见阳之必盛,而岂止于此哉?阳之方动以气言,而造化生物之理,即于气之动而见。吾知天地生物之心,无时止息,则无时而不可见。然十月纯坤,阳气收敛,天地生物之心,伏藏而不可见。三阳之时,万物畅茂,天地生物之心又散漫而不可见。唯积阴之下,一阳复生,万物生意将绝,而复续,造化之仁几息,而复接,天地生物之心无时止息,于此始可见耳。若有止息,安能相生相续之无穷乎?大哉,复乎!其化工之尤者乎?

《大全》朱子曰:十月阳气收敛,一时开闭,得尽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尝息,但无端倪可见,惟一阳动则生意始发露出,乃始可见端绪也。《程传》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下面一画,便是动。朱子曰:天地以生生为德,一阳来复,其始生甚微,固若静矣。然其实动之机,其势日长,而万物莫不资始焉。此天命流行之初,造化发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于是而可见矣。若其静而未发,则此心之体虽无所不在,然却有未发处。此程子所以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亦举用以该其体尔。朱子答张敬夫书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虽气有开合,物有盈虚,而天地之心亘古今未始有毫发之间断,故阳极于外,复生于内,圣人以为,于此可见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又曰:一阳既动,生物之心闯然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掩藏不得,此所以必于复见天地之心也。《蒙引》复非天地心,复乃见天地之心也,见字要得亲切。绳按:春夏生物之时,天地之心无不可见,独至纯坤积阴之候,万物周落,生物之心似乎止息,不知一剥就复,阳极于外,复生于内,于此见天地生物之心,无少止息,最为亲切,非仅见天地生物之心,是见天地生物不息之心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一安静以养,微阳也。月令,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

[象传]震下坤上,是雷在地中,静极而动,但未离于地耳,阳始复之象也。夫阳者,天地之生气,初复,尚微,不安静以养之,则其气不固而无以为发生之本,先王以冬至之日,闭道路之关,使下而商贾不得由关以贸迁交易,上而王后不得由关以省方观民。上下安静以养,微阳也。

《蒙引》雷地在中,静之终,动之始,若说得不仔细,便是败声之雷,不是阳复之象矣。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一阳复生于下,复之主也。祗,抵也。又居事初,失之未远,能复于善,不抵于悔,大善而吉之通也。故其象占如此。

[初九]初九为复之主,正善复之人,在卦之初,为作事之始,道心方晦,人心方萌,失之未远者也。即能至明以察其几,至健以致其决而悔,而改之以复乎道心之正,则天理日明,人欲日消,自不至于悔者。过而速改,大善之吉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初象]失之不远而能复于善,则人欲尽,天理还,君子所以修身之道,不外是也。

六二:休复吉。

柔顺中正,近于初九,而能下之复之休美,吉之道也。

[六二]六二柔顺,明能从人;中正,则能择善,近初之贤,而资其善,以自益,不待困,心衡虑之,善可成,复之休美者也,在人者,有以裕于已吉之道也。

《存疑》柔顺中中,资质本善之人。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二象]休复之吉,岂其得之己哉?盖初九克己复礼之人,二能下之,取仁人以自辅,则欲自去而理自存,其休复也,宜哉!

《大全》朱子曰: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复而不固,屡失屡复之象。屡失,故危,复则无咎,故其占又如此。

[六三]六三阴不中正,是不善之人,又处动极,复轻躁成性,故人心道心,迭相用事,为频失频复,复善不固之象,唯频失则不免蹈人欲之危,而厉然能频复,则亦无愧善反之功而无咎。

《大全》杨诚斋曰:圣人危其频过,故曰厉以警之,开其频复,故曰无咎,以劝之圣人开迁善之道也。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三象]频失而复,虽云危厉,然既能复,过而能改,犹可进于无过,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四处群阴之中,而独与初应,为与众俱行,而独能从善无咎。当此之时,阳气甚微,未足以有为,故不言吉。然理所当然,吉凶非所论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于剥之六三,及此爻见之。

[六四]四处群阴之中,而独与初应,是身在群小之内,而懿德之好,原于固有,独能从善而自复焉,有在群阴之中独复而从阳之象。

《蒙引》此中行与他爻中行不同,言在群阴中行,而独能从善也。独复亦以柔而得正故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四象]中行独复,岂其好为立异哉?盖人之所从,惟道,而初正有道之士人所当从者也。亲之以法,其道范之隆,有非习俗之所能移者矣。此见惟道是从,不系于其类也。

六五:敦复无悔。

以中顺居尊,而当复之时,敦复之象,无悔之道也。

[六五]五以中顺居尊,则天资之美,固能寡过。当复善之时,则复善为心,循循不已,故善复于内,而不复失,善心恒存,善于坚固,为敦厚于复之象。敦复无失,则俯仰无愧,悔安从生?

《大全》胡云峰曰:不远复者,善心之萌,敦复者,善行之固。故初九无祗悔,敦复无转移,可无悔矣。《蒙引》敦复,复得牢固也。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成也。

[五象]人之立德,期于有成。不能不取资于六五之敦复,德之已成者也。柔中之德,固其自具,五则不偏不倚,中以成其心,无过不及,中从成其身。不待如二之下仁,而复亦不待如四之从道而复其成也。盖出于自成焉。

《大全》邱建安曰:二四待初而复,故曰下仁,曰从道,五不待初而复,故曰自考。二四其学五之功,五其天质之美与。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以阴柔居复终,终迷不复之象,凶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以犹及也。

[上六]复于刚明者,为《易》。上六以阴柔居复终,是昏迷于利欲之途。怙终勿悛,有迷而不复之象,凶之道也。即其凶而言之,当有天灾人眚之并至者。所谓灾眚之类,若何?盖国事莫大于行师,行师莫贵于知反,苟用此迷复以行师,终有大败祸,乃即君久而莫振,虽至十年之后,亦弗克征以雪耻,此尤灾眚之大者,凶可知矣。

《蒙引》有灾眚,申言其凶,用行师。下又所以申言其灾眚,所以甚言其凶也。《演义》阴柔非能复之资,复极无可复之地,分上六二字看。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象]居上有君之分,而君道莫贵于复。迷复之凶,遂非长,恶反乎作君之道也?

《蒙引》爻词不专就君言象,独言反君道者。人君迷复之失,为尤著为尤大也。

无妄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无妄,实理自然之谓,《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其义亦通。为卦自讼而变九,自二来而居于初,又为震主,动而不妄者也。故为无妄。又二体震动而乾健,九五刚中而应六二,故其占大亨而利于正,若其不正,则有眚,而不利有所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