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1616100000028

第28章 不劳不得

【原典】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爻辞新解】《颐卦》象征颐养:只有坚守正道才能获得吉祥;通过观察能够体现颐养的具体实例,以及自己是如何谋取口中食物的,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颐养之道,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爻辞新解】《象辞》说:《颐卦》的卦象是震(雷)下艮(山)上,为雷在山下震动之表象,引申为咀嚼食物时上颚静止、下颚活动的状态,因而象征颐养;颐养必须坚守正道,所以君子应当言语谨慎以培养美好的品德,节制饮食以养育健康的身体。

【原典】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爻辞新解】初九,舍弃你如同神龟般的聪明智慧,痴呆地看着我鼓动腮帮子进食,结果必然导致凶险。

【原典】《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痴呆地看着我鼓动腮帮子进食”,是说初九爻虽重视保养身体,但由于不能坚守正道,并不值得推崇。

【原典】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爻辞新解】六二,反过来向下属乞求食物以获取奉养,是违背常理的,向高丘处的乞食,则前进的途中必然遭遇凶险。

【原典】《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颐卦》的第二爻位(六二)“前进的途中必然遭遇凶险”,是因为前进的途中没有相应的同类。

【原典】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爻辞新解】六三,违背颐养的正道,仍然一味地只求口腹之欲,结果必然遭遇凶险,在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被遗弃而得不到养育,没有一点好处。

【原典】《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在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被遗弃而得不到养育”,是因为它与颐养的正道大相径庭,从根本上违背了养育他人和保养自己的原则和方法。

【原典】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爻辞新解】六四,反过来向下属乞求食物以获取奉养,可以获得吉祥;因为这就像老虎要捕食那样,虎视眈眈,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则必然能够达到目的,当然也没有什么灾祸。

【原典】《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反过来向下属乞求食物以获取奉养的吉祥”,是因为六四位居在上,与初九照应,同时又能坚守正道,虽取之于民,却又用之于民,这也就是说,它能够向下普遍地施舍光明恩德。

【原典】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爻辞新解】六五,违背颐养的正道,但是却能够安然地居于尊位,所以结果吉祥,只是尚不能处理极为艰险困难的事情,就像不能够涉过大河一样。

【原典】《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能够安然地居于尊位,所以结果吉祥”,是因为能够顺从有阳刚之美的贤者。

【原典】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爻辞新解】上九,天下百姓都依靠他的养育而得以安居乐业;肩负如此重任,必须谨防危险,有所戒惧才能获得吉祥,这样也才能排除万难,就像顺利涉过大河一样。

【原典】《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天下百姓都依靠他的养育而得以安居乐业,必须谨防危险,有所戒惧才能获得吉祥”,是说养育天下百姓,因而能得到天下的信任和爱戴,达到普天同庆。

【读解】

颐卦阐述养神养德的法则。颐养之世包含了以己养人和求人养己两个方面。养己是为私,养人是为公。实际上两者相互为用,互为前提。两者本身没有公私之分,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是否履行正道。

君子观此卦,谨慎言行,修身养性,节制自己。君子立足于自养,发扬固有的美德,把人格操守置于首位,不能受功名利禄的诱惑而趋炎附势。

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而获是遭天谴的行为。在这一卦中反复申明这个道理。

君子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方向不明,得不到朋类相助,如果妄行,将带来凶险。

在利欲的驱动下,躁于求养,属于小人的行为,缺少美德的培养,急功近利,用再长的时间也不能达到目的。

居上位者,能够下施光德,奉行养贤之举,虽资质柔弱,力量单薄,然而礼贤下士,主动争取阳刚的协力相助,终获吉祥。

建功立业,成就事业,关键在于通权达变,采用适时之变,不拘泥于固定僵化的教条。而以功利为原则,志大才疏,违背常理,所以后果是凶。

【事典】

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处世作风可说明此爻爻义。

诸葛亮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神,更重要的是,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集智慧神与人格神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志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茅庐,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师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得到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谎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使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私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光明磊落。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感悟】

执著是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顽强不息的精神,它是积极可取的。固执代表呆板、顽固、不灵活,是不可取的。执著者知事情可以为,然后执著之,所以总是能最终战胜困难,取的胜利。而固执者往往不能明辨是非,结果常常钻进死胡同,而且还不回头,所以他们大多是悲剧的主角。

巽宫 山雷颐

人生百事食为基

细看朵颐福自知

自力更生谋给养

问占得利待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