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进退博弈
1583000000022

第22章 交换中的效益加减 (3)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二是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其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

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二、身价最高的打工者:和珅

民间一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说和珅的家产值白银数亿两,是清王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招来杀身之祸。

从查抄家产的清单中可以看出,和珅长期把持崇文门税关,索贿受贿;大量兼并土地;开设当铺银号,放高利贷;开设煤窑、跑运输……进他的私囊里的银子都要形容成一个“涌”字。

巨大的财富使和珅过着帝王般奢华的生活,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和珅在北京什刹海畔建起豪宅,府内甚至仿乾隆宁寿宫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门等。和珅还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园,即今北大未名湖。

和珅不仅享受着姬妾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梦想着死后像皇帝一样风光,他在河北蓟州修建巨大坟墓,规格甚至超过亲王,民间称之为“和陵”。和珅被抄家时,坟墓被平毁。

早年,和珅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珅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皇帝的侍卫很多,但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十分喜爱和珅,在野史中还有一种记载。当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有一次去到太后宫中,见一女子,袅袅婷婷,有如西施再世。宝亲王一下子魂儿出窍了,禁不住轻轻地从后面走过去,抚摸那女人温润如玉的脖子。那女人以为是哪个小太监,转身一掌打来,却被紧紧攥住。那女人定睛一看,见是年轻风流的宝亲王,浑身一软,宝亲王乘势将她揽在怀中。这个女人就是雍正皇帝的爱妃马佳氏。此后宝亲王时常找机会去后宫与她见面。

一日,二人正在后宫调笑,不想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硬说是皇妃马佳氏调戏宝亲王,下了一道懿旨,要将马佳氏在月华门下勒死。等宝亲王赶到月华门时,马佳氏已气息奄奄,一见宝亲王赶来,马佳氏顿时滚下两行热泪。宝亲王心如刀绞,欲哭不能放声,说道:“是我害了你!你我今生无缘,但愿你来生能和我相聚。”说罢,咬破中指,把那鲜血往马佳氏的额上一点,说道:“来生相逢,以此为记了。”和珅被传额上也有一如此印记,和珅像貌俊秀,举止合度,颇似当年的马佳氏。更传言和珅出生之年,正好是马佳氏死去之年。乾隆更确信“和珅莫不是马佳氏转世?”这位风流皇上,想要把欠马佳氏的情,一古脑地还到和珅身上,造就了和珅一生的荣华富贵。当让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只是一个民间的故事。

和珅的发迹是有一个过程的,他自身的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珅的升迁速度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在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情形比比皆是,可是对和珅而言,虽然曾经一度在考场上名落孙山,但数年后竟然得到一个“机会”。对于这个“机会”有机说说法,

一是,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有一次乾隆看奏报,得知要犯逃亡,心中生气,随口说出《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众侍卫都不知乾隆所说何意,和珅则说:“皇上是说,管此事者,当负此责。”乾隆很是高兴,问和珅是否读《论语》,又问他的家世年岁,和珅皆奏对称旨,于是受到提拔。根据这则传说,又生出两种情节:其一是《清朝野史大观》中说,有一次乾隆在轿子中背诵《论语》,突然忘了下文,跟班的和珅脱口而出,由此得到乾隆的赏识。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记载,当乾隆要出巡时,突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伞盖,就问该谁负责。很多侍卫吓得不敢作声,只有和珅朗声答道:“当然是管这个事情的人负责。”从而引起乾隆的注意。

第二种说法:陈焯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乾隆四十年,乾隆出巡山东。他喜欢坐一种骡子拉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大概是旅途无聊之际,乾隆就与和珅聊起天来。乾隆问和珅参加过科举没有,和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曾参加过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试,但没有考中。乾隆又让他背当年的应试文章,和珅跟在小车旁边,一边走一边背,很快就将当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乾隆听了之后,对和珅说:“你的文章其实可以考中的。”看来,和珅的文字并不是很差,而且能够很快背诵五年前的一篇文章,可算是很难得的了。由此,和珅的聪明伶俐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珅最初不过是乾隆身边一个小小的侍卫,在銮仪卫中当差,后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入军机处,任尚书议政王大臣、大学士并封伯进公爵。和珅并非庸才,他的才干和机敏是他得宠的主要原因。

和珅有他的超凡之才,他通晓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和珅与那些提笼架鸟,浪迹京城的八旗子弟不同,他确是一个百里挑一的人才。乾隆在晚年时仗着国家繁荣昌盛,生活奢华,大兴土木。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个行宫;他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仿造江南风景;建造娱乐场所;八十岁时举行万寿大典。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当时国库已枯竭,银子从哪里来。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非常需要像和珅这样的人,因为和珅是一个弄钱好手。他在不大动用国库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满足乾隆的需要。著名学者纪连海认为和珅通过下面的手法来敛财:

和珅官运亨通之时,还参与查处云贵总督李侍尧纳贿案,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与通省官员“冒赈案”,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国帑案等大案要案。同时他利用皇亲国戚的地位肆无忌惮地聚敛财富,中饱私囊,他的家产竟达数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当时十余年的收入,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嘉庆亲政后不久,就将和珅逮捕入狱,赐令自尽,自认为是“怀才误此身”的一代巨贪和珅应得的下场。

在朝为官,重要是能消息灵通,懂得效益增减规律。尤其是职位较低不能接近权力核心的官员,能否从大官口中得到瞬息万变的内部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中作出自己的决策,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一直进账的银子,也没有一直赔本的买卖。

历史上才多见官员巴结、勾结太监之类的事情发生,为的就是能从皇帝身边的人口中得到朝廷上一点一滴的风吹草动,好见机行事。和珅的地位无疑也是追逐者的首先目标。他只凭朝廷的内部消息就可以大发人情财,他只要卖一个人情就换来巨额回报,这也是他中饱私囊的原因。

从28岁起和珅长期担任户部尚书,而户部的职责就是管理天下钱粮。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贪污。除了户部之外,和珅还掌管着内务府的粮库、绸缎库、颜料库、圆明园茶膳房、选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药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他还负责各种内宫所用物品的制造,宫殿园林的建造和维修。实际上,和珅虽然不曾担任工部的职务,却把工部的职权也收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由自己控制了。上述这些,都为和珅贪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勒索百官。当然,也有那真的跟和珅较真、不想被和珅勒索的人存在。

朝廷中每隔几年,就会命各地的大臣回京述职,以检查全国各地的治理情况,地方上的大臣进京的时候,一般都会携带一些珍稀之物,作为贡品进献给皇上。

有一年,有个名字叫孙士毅的总督,从安南前线回京述职。总督被称做封疆大吏,掌管一省或几省的行政和军事,是朝廷中的大官,一般都是皇帝极其信任之人,他们在朝中的地位颇高,一般的官员对他们都非常敬畏。

话说孙士毅前往金銮殿面君,在宫门之外偶遇和珅,和珅一眼就看到他手中拿着一个什么东西,就向他要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用珠子做成的鼻烟壶,大如雀卵,雕刻精巧,晶莹剔透。和珅一见,便爱不释手,口中连连称赞,把玩了一会,就对孙士毅说,孙大人如果不嫌弃在下的话,能否把这个玩意送给在下呀?孙士毅见和珅竟然当面索要,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如实说道:此物原为进献皇上,而且下官已经向皇上奏明了,和大人喜爱,本当赠给和大人,不过下官不好向皇上交代了,望和大人见谅。和珅没想到孙士毅竟然拒绝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只好掩饰说: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孙士毅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被搪塞过去了,谁料几天之后,孙士毅又在军机处见到和珅,和珅手拿一个鼻烟壶对他说:孙大人,我也请你看一个鼻烟壶,比你那个如何?孙士毅一见大惊,和珅手中所拿的鼻烟壶正是他进献给皇上的那个。和珅得意的笑道:孙大人不必惊讶,此物乃是皇上所赐的。孙士毅经由此事明白了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势,此后对和珅再不敢有半点不敬。

想一想,也是。你回京述职,给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带些礼品回来,却不给直接提拔你、管理你的人带些礼品回来,也是不太象话。从这点上来说,和珅索要贿赂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之常情吧。

有主动索贿的,更有主动行贿的,而且主动行贿的还大有人在。虽说和珅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都是靠贪污等非法手段取得的。但是,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商业经营活动取得的。在这些商业经营活动中,为和珅带来最多财富的,还是兼并土地。

和珅真的是太有钱了,真的是太爱财了。他敛财的手段在当时的社会里也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朝的利益了。这种事情,打着效忠皇上的旗号,自然不容易被人发现,就是发现了,谁又敢说三道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