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5630900000008

第8章 脏象学说与辨证(2)

四、肝与胆的功能及其辨证

(一)肝的功能及其辨证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节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②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③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全身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男子不射精等;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癥积、肿块;肝主冲任,还可出现女子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男子不射精等;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肝藏血涉及到肝气疏泄根据人体活动需要分配血液流量的能力和所储藏血液量的能力,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老花眼提前,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发为血之余,血不能养发则头发易脆、发叉、断裂、焦枯;肝主冲任女子还可出现经行量少、后期、经闭等。

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二)胆的功能及其辨证

胆与肝相表里,是指肝与胆之间有经脉直接相连,生理上相通则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腑。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灵枢·本输》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其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生成和排泄异常,影响饮食消化吸收,则可出现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如厌食、腹胀、便溏等;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表现为目黄、身黄和尿黄等。

由于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故又属奇恒之腑。

五、肾与膀胱的功能及其辨证

(一)肾的功能及其辨证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脏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升清至肺,采天地之灵气形成宗气,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分为生命之精和生殖之精。生命之精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肾脏又称为水火之宅,内蕴元阴、元阳、元气。肾藏精,就生命动力而言为元气;就生命物质而言为元阴;就生命机能而言为元阳。生殖之精主宰着人体的生殖功能和生殖物质。例如,人在七、八岁时,由于肾气的逐渐充盛,所以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叫做“天癸”的物质(类似于性激素),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中年时期,肾气充盛“真牙生而长极”、“筋骨隆盛”;待到老年,肾气渐衰,牙齿脱落、筋骨懈堕、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肾气(生命之精)不足可见小儿发育迟缓,如囟门闭合不全、坐迟、立迟、行迟、语迟等等和成人早衰,如须发早白、记忆力减退、老花眼提前、卵巢早衰、骨质疏松等等;肾气(生殖之精)不足可见生殖功能减退,如阳痿、性欲冷淡、不孕、不育等等;生殖物质缺乏如精液稀少、月经量少、闭经、阴道干涩等等。

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肾有司开合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合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合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合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合少,则尿多、尿频。

肾主纳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将在肺合成的宗气纳入肾中才能完成将后天之精充养于先天之精,在肾中形成元气。故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肾虚不能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症,称为“肾不纳气”;同时可出现元气不足的诸多虚衰之象。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须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凡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亦与肾有关。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可致大便泄泻;肾气不固,可致久泄、滑脱。

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所以临床所见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因肾精不足所致。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因此,牙齿、骨骼、头发成为肾精、肾气的体表标志。

(二)膀胱的功能及其辨证

膀胱与肾相表里,是指肾与膀胱之间有经脉直接相连,生理上相通则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膀胱位于小腹中,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其浊者下输于膀胱,并由膀胱暂时贮存,当贮留至一定程度时,在膀胱气化作用下以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膀胱的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遗尿、小便失禁等。

六、心包络与三焦的功能及其辨证

心包络,是指包裹在心脏外的包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在病理上起到代君受邪的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臣使之官”。

三焦,是指内脏功能的划分。上焦心肺有使气血精微像雾一样布散周身的功能,故“上焦如雾”;中焦脾胃有使水谷精微腐熟蒸腾的功能,故“中焦如沤”;下焦肝肾有使代谢糟粕排泄的功能,故“下焦如渎”。实际上三焦就是五脏六腑的共同功能按区域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的功能因宗气在肺形成,下降到肾合成元气,依赖于五脏六腑共同作用,通过了三焦;水液代谢从水之上源肺脏下达到膀胱也依赖于五脏六腑共同作用,也通过了三焦。所以三焦是元气和水液代谢的通道。

三焦与心包络相为表里,是指心包络与三焦之间有经脉直接相连,生理上相通则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

七、五脏六腑气机运行关系

自然界之清气

助心血运行(心气)

饮食胃

脾主升清

宗气助肺呼吸(肺气)

合成元气(肾气)

(受纳、腐熟)

小肠

(分清别浊)

通调

肺水

主道

肾输

主膀

纳胱

肝主疏泄

疏畅气机

调节情志

疏泄胆汁

(藏精、纳气、

司二便开合)

大肠膀胱

(传导糟粕)(排泄尿液)

脏腑相互关系

分配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