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15629700000004

第4章 三峡水文化依托基础的水系文化(2)

嘉陵江,系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在合川市古楼乡流入重庆,再经合川市、北碚区、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渝中区,在朝天门汇入长江。其全长1119千米,流域面积15.79万平方千米;重庆境内长153.8千米,流域面积8146平方千米。于合川市城附近接纳了东面的渠江和西面的涪江,三江汇流,水量巨增,形成嘉陵江主要干流。

嘉陵江素以滩多著称于世。其干流航道维护里程,广元至重庆临江门长739公里,计有滩险338个,平均2.19公里一个。各河段滩险密度不同。广元至昭化段最密,25公里有滩20个,平均1.25公里一个。昭化至阆中178公里,有滩87个,约2公里一个。阆中至合川442公里,有滩191个,平均2.31公里一个。合川至重庆94公里,有滩40个,平均2.35公里一个。嘉陵江合川县境段,有滩险41个,滩险密度2.17公里一个,与全江区密度相近。这41处滩险中,有浅滩27个,急流滩2个,险滩10个,特险滩2个,即巨梁滩和石门滩。

巨梁滩,在牛鼻峡入口处。此处自右岸伸出一条长石梁340米,滩因此而得名。石梁正对左岸三石包之一的头臂,将江水紧束至140米宽的窄道急转泻下,主流又扫石包二臂、三臂形成扫湾水。石梁下形成回流水、泡水、漩水,洪水期有滑梁水。头臂以上的螺丝圈是320米长、160米宽的卵石夹沙浅滩。紧靠石梁头猪儿石处,有80米长的浅滩,水深仅0.2米。此滩属弯、浅、险型,以险为主。全年出险,洪期尤甚。自古以来,每年都多次毁船死人。对此滩之险,旧志多有记载。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云:“牛鼻峡入口,江中有巨石如梁,横亘南北,水遇不得下,激作湍涛,轩然大起,是为巨梁滩。滩上乱石林立,棱棱齿齿,张口露牙,向人作欲噬状,舟触之立碎。自古为行旅患。”

石门滩,在泥溪与云门之间。水深仅0.8米,漕宽15米,河曲半径仅200米,河床全系石盘,是一个浅、险、礁石型险滩。漕内河水流态是向两岸斜横流,船舶放行不易掌握航向,稍稍偏离中流,就有爬岩触礁危险。

嘉陵江支流涪江和渠江,险滩亦众。现仅以渠江合川段为例,略加叙说。

渠江滩险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礁石滩为主,部份卵礁石滩,卵石滩较少;二是滩上漕道特别浅、窄、弯,最浅的0.45米,最窄的3米,最小河曲半径100米以下;三是出险水位以枯水居多,占十之八九;四是水流涨落迅速,一次洪水历时不过三五天,涨水历时又远小于落水历时。

渠江合川段共95千米,有滩27个,其中金滩以奇险、丈八滩以特险著称于世。

金滩位于蒲溪乡下游一千米处,距河口渠河嘴18千米。滩长460米,落差1.6米。枯水期过江石盘截断江流,迫水归漕,沿南岸狭窄漕道急冲而下。其航道尺度,水深仅0.6米,漕宽仅10米,水流三折,以水浅、流速、弯急、漕窄而碍航成奇险。河漕自上至下,分三段。头段为上漕口,长约140米。左有三花石,右有四花石,中有子石。左右花石皆出水面,易辨识,但子石却在水下五六厘米,为暗礁,且居漕道之中,航船只能绕左侧而过,不能有分厘之差,下行船极易触礁。二段为麻廊口罐罐漕,是滩之最窄处,长约130米,宽仅10米,且分二漕:左为正漕,右为罐罐漕,中间隔以横板石、枕头石,正漕尾左边有牛擦痒石角。水流自左岸受阻挤而右向,冲入罐罐漕,下水船稍失航向,即误入罐罐漕触礁或翻沉。三段为泡花石扒漕,长约190米。左为扒漕,右为泡花石。泡花石分头、二、三角。扒漕口有和尚石居中,下水船易触此礁。

丈八滩位于渠嘉乡与木马沱之间,距河口渠河嘴约4公里。这是一个滩长、流急、漕窄、暗礁多的特险滩。滩长约3000米,落差3米。底质石盘,河道明暗礁石林立。枯水期偏右有一深而窄的航漕,最窄处布袋口仅6米,其他如八字娄、鸡猴子、干红包、水红包、横马岭等处也只6—8米之间,最浅处仅0.7米。水流不仅湍急,而且还多泡水、横流水、滑梁水、乱水,碍航严重,行船艰险。传说古时有一家住滩头正在机头织布的女子,见船从滩的下端出纤,拉至滩的上口,布已织了一丈八尺,故滩名丈八滩。《民国新修合川县志》曾记以为志:“滩在江中心。冬水涸,夹岸石皆棱棱露爽。胶浅不可涉,祗中滩一线,广才容刃,长可半里许。水激箭下,与金滩同。而底石平正不均,辄聱牙相向,舟人亦差安之。其名丈八,不知何义。或昔有织布工,见船自滩下纤上,已得布丈八尺,因名之云。”

三峡水系的险滩水流,有回流水、横流水、滑梁水、扫弯水、剪刀水、泡水、漩水、沙水等多种流态,更使滩漕十分险恶。

如此密布的险滩,给行船造成重重困难。船过滩漕,不仅船工惊恐,而且乘客亦为之悚然。历代有不少记述过滩情境的著述,今录四首上下三峡的诗篇即可见一斑:

上峡船

清·许光澍

最难舟到峭滩时,冲浪衔涛势莫支。

翻跌抡篙三老战,胼胝负缆万夫嘶。

遇当流石便高搁,得半帆风客上驰。

泊向关门刚定喘,又揩汗血献膏脂。

下峡船

清·许光澍

江流万里挽真难,况有危泷与险滩。

舟子自应贪利涉,波臣何事不安澜。

森森云树阴长峡,滚滚风雷走疾湍。

漫听猿声啼两岸,放船到此总心寒。

过黄牛峡

唐·张瑸

黄牛来势泻巴川,叠日孤舟逐峡前。

雷电夜惊猿落村,波涛愁恐客离船。

盘涡逆入嵌崆地,断壁高分缭绕天。

多少人经过此去,一生魂梦泊潺湲湲。

八月上峡

唐·李频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

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

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

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

许光澍的上下峡船诗,重点叙写了船过三峡时,船工们“翻跌抡篙”、“胼胝负缆”与险滩恶水搏斗的劳动场面,以及他们“放船到此总心寒”的惊恐心境,张的《过黄牛峡》和李频的《八月上峡》诗,则重点叙写了乘客坐船过峡的感受,前者写“波涛愁恐”令其“一生魂梦”,后者则写满峡的“汹汹滩声”令其虽然幸免溺死却“已白一生头”。这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三峡水域航道确属峡多滩险,世所罕见。联系“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黄牛歌》以及丈八滩的得名,更可见三峡水域航道滩多水急航行之艰险。这是大自然赋与三峡水文化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第二节三峡水系的人为变迁

大自然经过若干亿年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三峡地区具有上述特点的山情水系。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先贤们开始考虑改变它的面貌。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代表中国人民的意志,要在三峡建筑大坝,让峡江旧貌变新颜。在20世纪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此项决义后正式开始施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巍然屹立。在短短十余年里,竟让大自然若干亿年造就的三峡水系彻底改变了面貌,一个狭长幽深的高峡平湖在库区漾波游浪,那些险滩急流深潜在湖底永世敛迹。大坝和水库为三峡地区的腾飞,为神州南国的发展,将产生惊人的效益。中国人为此自豪,全人类予以瞩目。这人为的变迁给三峡水文化注入了新质,研究三峡水文化自然免不了将目光投向这座雄伟的大坝、广阔的平湖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效益。

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

(一)优良的坝基条件

选好坝基是修建大坝的前提。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勘测,决定将三峡工程的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镇的中堡岛。为什么将坝址选在这里?

首先,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工程地质条件。

我们在前述的三峡地质地貌历史成因时指出,在距今约八亿年的震旦亚代后期,我国发生了几次大的地壳构造运动,三峡地区第一次露出海面,接受陆相碎屑岩沉积。不久以后,在一次强烈的晋宁地壳构造运动中,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使大量的酸性岩浆溢出地面,浸入到陆相碎屑岩中,形成深浅不一的“侵入岩”,我国长江流域的地壳由此逐渐变得坚固起来。据地质考察分析,三斗坪所处的黄陵庙背斜岩体,即由这种以花岗岩为主的坚硬侵入岩构成,而三峡的其他河床却由水成岩构成。这正是那次晋宁运动涌出的厚层强性岩浆所致。这种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真是大自然赐于我们的无价之宝!

在以后的几亿年里,三峡地区又先后两次沉入海洋,继续接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直到1.5亿万年前的印支地壳构造运动,它才彻底脱离海洋环境而变成陆地。正因为三峡地区有几十亿年沉浸在海水里,长期承受主要是碳酸盐岩类的海相沉积,而三斗坪所处的黄陵庙背斜岩的深度酸性岩浆侵入岩,使其地壳变得坚硬而稳定。根据科学测定,至少在距今20万年以来,三斗坪及其附近都未发生过明显的地壳断裂活动,坝区内存在几个断裂带,其活动期均在20万年前,以后没有发现新活动的迹象。另据地震资料记载,近2000年来,此地周围的10个县都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即使过去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其震中均在坝址140公里以外。三峡工程竣工蓄水之后,能否诱发强烈地震,据地质地震研究,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三峡坝址处在弱地震的环境里。

坝基地质内部构造如此,那么,库岸的稳定性如何呢?三峡水库是个特大型水库,其库岸大约1300公里长。在这广阔的库区里,河谷落差大,下切度高,不可避免地发生崩塌滑坡现象。事实上,在万州、云阳、奉节等河段,就曾多次滑坡。但据专家调查,库区可能因滑坡而引起的不稳定库段,如以长度而论,加起来不过16千米,只占库岸总长的1.3%;以体积而论,超过100万立方米的大型滑坡有140个,但真正稳定性差的只有8个,基本稳定的14个。这22个滑坡地段,离坝址最近的也有26公里。不会碍航,不会形成库中坝,也不会影响库容和库的寿命。

其次,三峡坝址的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三峡坝址三斗坪,正处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交界处。它上可以控制上游100万平方千米面积内的来水,此面积占长江总流域面积的55%;下可以调节荆州地区——两湖平原的洪水流量,洪水期间,荆江河段的洪水有95%都来自上游,武汉河段来自上游的水也占三分之二。三峡工程的坝址,正处在这个上控洪水、下保排洪的咽喉地带。从治理开发长江的战略高度考虑,这正是筑基建坝的最佳位置。

从能源分布上看,我国一直处在极不平衡的状态中。长时期以来,南方缺煤,北方少水,西部多水能资源,东部能源较少,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正是经济腾飞必须解决的三大难题。三斗坪正处在中线地带,东距经济发达的用电中心较近,便于西电东送;又距缺水的中原地区不远,也便于南水北调。

正因为这样,国内外的水利专家们都认为,三斗坪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

(二)宏伟的坝体工程

在横穿中堡岛的三斗坪坝线上建筑起来的坝体,是三峡工程的枢纽。它包括三大部分,即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

拦江大坝由泄洪坝段、厂房坝段和挡水坝段组成。泄洪坝段在主河槽的中右部,其两侧分别是厂房坝段和挡水坝段。拦江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为185米,正常蓄水位为175米。在大坝中的483米长的泄洪坝段处,设有23个7米×9米的泄洪深孔和22个净宽为8米的泄洪表孔,其泄洪能力是每秒10万立方米。

水电站设在厂房坝段下侧,系坝后式厂房,由引水管道通过坝身引水发电。左侧厂房装机14台,长634米;右侧厂房装机12台,长576米。全部装机26台,每台单机容量均为6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768万千瓦,平均每年发电量为840亿度。该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比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大40%左右,比美国最大的大古力水电站也大将近一倍。

通航建筑物设在大坝左岸,由双线五级船闸和承船厢悬吊总重量为11500吨的升船机两部分构成。双线五级船间的每级船闸闸室的净尺寸为280米×34米×5米,即长280米、宽34米、水深5米;垂直升降机船厢净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除了上述的几项永久性工程外在正式动工前,会先修一些临时工程,主要有围堰和导流工程。围堰是修建永久性工程的先期工程,就是将河槽中的施工基坑用围堰护起来,使基坑与江水隔离,然后抽干封闭基坑里的水,以便开挖基坑,修建大坝。三峡工程在河槽上下多修一道横向围堰的同时,还顺中堡岛修了一条纵向围堰。纵向围堰旁的河道就是导流工程,江水顺着导流工程继续向前流淌,而在纵横围堰内即形成封闭的基坑,进行挖基施工。永久性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再将围堰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