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15629400000029

第29章 基层政权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对策(3)

思想观念方面,要注意克服家长意识,增强民主观念;要防止官僚主义,增进服务意识;要克服长官意识,树立群众观念,尤其是“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在工作中鼓励进取精神,程序上依法办事。

针对农村干部整体文化专业知识水平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情况,要提倡和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水平,提高驾驭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能力和决策能力。正确认识农村出现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区域布局,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为专业户或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带领农民闯市场。

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途径

一、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国家基层政权建设重要性的精辟见解。乡镇政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农村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乡镇政权建设必然要受到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探讨乡镇政权建设的基本途径,必须首先研究乡镇政权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思想理论基础乡镇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指适应乡镇政权建设需要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思想观念,是乡镇政权建设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和理论表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可以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正确方向和精神动力,是乡镇政权建设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乡镇政权建设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在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政权体系、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乡镇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等问题,也没有比较深刻的理论回答,整个乡镇政权建设,几乎处于没有任何理论准备的状态。乡镇政权建设的科学观念,在总体上还尚未形成。

思想理论工作的薄弱和滞后,必然严重阻碍乡镇政权建设的发展。因此,当前要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必须首先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有关方面力量,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乡镇政权建设的新问题,大胆提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论,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乡镇政权建设理论。与此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新时期乡镇政权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比较系统和科学的适应新时期乡镇政权建设需要的思想观念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为乡镇政权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促进乡镇政权建设顺利发展。

(二)组织基础乡镇政权建设的组织基础,主要是指乡镇政权建设工作的干部队伍准备。这支干部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负责乡镇政权建设工作的各级民政部门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干部;二是在乡镇政权机关工作,直接参与乡镇政权建设工作的乡镇干部。这些干部的力量如何,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乡镇政权建设工作的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政权的发展,乡镇政权建设工作的干部队伍也在逐步成长,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有较大提高。但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看,这支干部队伍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从各级民政部门的基层政权建设干部队伍状况来看,力量不足,业务素质偏低。据1994年统计,全国省级民政系统的基层政权建设干部共115人,这与他们负责指导的近5万乡镇政权组织和90多万村民委员会相比,平均每人大约要负责430多个乡镇和7800多个村民委员会,显然,力量相当不足。不仅如此,由于他们接受专业性培训的机会很少,加之工作岗位调动频繁,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难以积累和提高,所以,相当多的干部在业务素质方面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看,人员数量已有相当规模,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存在明显不足。据民政部1996年底对我国200多个乡镇的860多名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查状况是: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3.8%;中学文化程度的占54.3%。从业务素质看,乡镇干部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尤其是有关乡镇政权建设的专门性培训极少。在八百多名被调查对象中,接受过民政部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培训的仅有18人,占2.2%。这样,他们在乡镇政权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存在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上述情况表明:从总体上来看,面对新形势下乡镇政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力量准备不足。干部队伍力量不足必然影响乡镇政权建设,使之失去组织基础和组织保证。因此,必须面对现实,加强干部培训,充实干部队伍,为乡镇政权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经济条件乡镇政权建设的经济条件,是指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为乡镇政权建设所提供的经济支持情况。具体包括:乡镇经济发展为乡镇政权提供的财政收入;乡镇经济发展为乡镇政权建设提供的交通、通讯和大众传播报道等方面的物质技术设备和手段;乡镇经济发展为本地人民带来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状况。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乡镇经济发展也是乡镇政权建设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乡镇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乡镇政权建设也就无法进行。我国目前乡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城市相比,总体还处于落后状态。

二、乡镇政权建设的基本途径新时期的乡镇政权建设,是我国政权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摸索有效的途径。根据现有的经验,围绕现实的矛盾,目前,乡镇政权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方针和途径:

(一)完善乡镇领导体制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是个全新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创新。加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总体方向。我国目前的乡镇政权建设面临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乡镇领导体制和政府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不少弊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致力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改善党政关系,进一步理顺乡镇党委与乡镇人大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在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格局下,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这是完善乡镇政权领导体制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改革乡镇领导体制,使党的领导与民主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党的政策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在法律的保障下,得到有效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