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15624900000035

第35章 备考电影影片分析(11)

2.关于社会角色的定位

小贵投靠在同乡那里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局促不安、无助渺茫的状态。影片的开始部分快递公司的经理说是要帮助这些农村来的人尽快适应社会,但是就是在这个“城市化”或者“社会化”的过程中,小贵表现的是更多的不安和不适应。小贵第一次送快递,仰望高大的楼房,在高耸入云的楼宇下就显出了这一矮小生命个体的被压抑感和渺茫感。他在澡堂呼喊着“当初是你们叫我进去的”,其实,他强调的“你们”就是城里人,进而理解为是这个大城市。他的接受不是自愿的,而是一种被迫。他“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段被迫无奈的过程。快递公司不按时放车和秋生对他讲的关于城市人的性格,让他更深一步了解了城市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组织对自己生活和理想的不接纳,因为他本身干净纯粹的生命特质并不符合城市的污浊气味,就像秋生让他像城里人刷牙一样,他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在抑制的城市氛围中寻求自己那单纯的梦想。

小坚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大杂院和平房区,高耸的大楼和低矮的平房形成了对比,折射人物艰难地在缝隙中成长的心理状态。十七岁是萌动的时期,对爱情的渴望,对自我实现的急切,以及对成长的焦虑,都集中地投射到对单车的渴求上。小坚急切希望证明自己,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硬邦邦的现实总是一次一次的挫败他那颗脆弱的自尊心。小坚敏感而脆弱,自尊心极强,自闭中还有一种虚荣,他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他喜欢玩车,疯狂地玩游戏,或许是一种逃避,也是在寻求一种刺激,一种平衡。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得来不易的车竟然属于另外一个人,他的愤怒之情可想而知。在电影的结尾,那个遥不可及的旗袍女子其实是一个小保姆,在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她在拼命的寻找什么东西。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她,一个同样来自乡下的女孩,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用城里的漂亮衣服将自己包装起来。寻找城里人的感觉,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最后连自己的饭碗都丢了。身在城市之中,却不属于城市,这种被城市所拒绝的体认潜伏在郭连贵和所有同类人的心里,使得他们的青春始终笼罩着一丝沉重。

3.关于单车的理解

一辆单车联结起两人命运的绳索,他们在青春的漩涡前踯躅徘徊,静默张望。漩涡中翻滚着他们梦寐以求的希冀,蠢蠢欲动的爱情和这段无法割舍安放的岁月。为了一辆单车,他们相互争执,在执拗中感受成长爬过额头的痕迹;为了一辆单车,即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在小贵眼中,单车早已不单单是一辆车子,那是维系他继续辗转奔波在大都市繁华下的唯一资本,那是支撑他独自闯生活、追梦想的全部寄托。仿佛他的命运和单车的存亡演化为不可分割的生命母体,或许单车某一天的不翼而飞也将注定他的离去,于是他一次次倔强地从拳头的恐吓中爬起,捍卫着属于自己的权利。当然,对于生活同样不开心的小坚而言,单车意味着一种被人忽视的自尊和自重。他迫切渴望得到的或许并不仅仅是一辆崭新的单车,而是一份本应归属成年人的肯定。似乎拥有了单车,生活才不会沦落为生存,生存才不会堕落为苟且,一辆单车就可以为他带来那份明媚而萌动的爱情,那份难以言说的愉悦和幸福。对于小贵,这是一个生存的工具,也是他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城市里的一根救命稻草。对于小坚,这是心灵的一个慰藉,这是给自己奋斗的一个奖励,是给自己勇气的神符。这是两个在城市中苦苦挣扎的孩子,他们会有单纯的怅惘和迷茫,他们会有天性中的反抗和叛逆,可是他们却无力来回击社会的不良和无端施加给他们的所谓愤怒。

影片通过单车的反复易主来展现两个主人公在梦想与生存之间的徘徊。单车对两个主人公来说有着不同的命运:一种是为了生存,一种是为了娱乐。单车被看作是捍卫自己尊严的工具,同时也充当了爱情的标志和爱情线索的载体,直到最后单车被砸来表现梦想与生存同时破灭,爱情被现实彻底摧毁。这种青春的崩溃在单车的转动中向社会人文关怀发出了召唤,社会文化的麻木和人性的冷漠取消了生命的发言权和发展权,悲剧性的结尾体现了青春的遗憾与无奈。小坚眼中充满谎言的异己世界,小贵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发泄都是单车主导的。当梦想被击碎,生存的真相被凸显,生命也似乎恢复了知觉,反抗成为了生命力勃然焕发的璀璨,然而单车成为了悲剧的真正见证者。

19《我们俩》

导演:马俪文

剧情简介

一个孤独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了有戏剧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时间一天天过去,在生活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升华了,从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关怀,产生友谊,到最后甚至有种要相依为命的感觉,可是女孩子注定要走的,要继续过自己的轨迹和生活,她必定要离开这个四合院,她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她的离开在老人的眼里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欣欣向荣、希望、活的色彩也等于随之而去,荡然无存。老人开始病了,很快就离开人间。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小女孩的关心,而是对温情和生活的需要。

影片分析

1.平平淡淡才是真

影片讲述的实际是两个生命的交融与对话。一个看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老太太沉静地看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哭了、笑了,来了、走了。而小女孩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老太太的生活,这场改变是悄无声息的,从那张鲜红的海报开始一直到老太太在女孩走后下意识做起女孩教给她的活动筋骨的办法。虽然是很朴实的取材,却拥有一份独特的吸引力,很唯美的情节,很感人的画面,虽然老人和女孩没有血缘的相通,也只是短暂的相处,却在对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名叫亲情的种子。片中的语言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保持了民间语言的朴素与生动。小马在院子里挂灯笼时,两人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完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影片巧妙地以小马通讯工具的更新变化表现外面世界的日新月异,暗示小马终将要离开老太太走向属于她五彩缤纷的世界。

整部电影在有点激进意味的讲述中爆发出一种情感的张力。二人矛盾表面上是由于老太太的固执,内向,倔强,而缺乏子女的关爱才是它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装电话,点电炉,借用电冰箱,老太太用各种理由升级着她与小马的矛盾。在老太太的斤斤计较之后,或许更多的是老人不被重识的一种宣泄。由于亲情的元素这种宣泄自然不能加之与儿女,而老太太也可能连宣泄的机会都没有。而小马则在这里扮演了这样一个符号性角色。而从另一方面讲,老太太对小马的苛刻不正是她渴望被关注被关怀的又一注解?老太太在这个院子里连收破烂的都想与之长叹谈,与小马的纠结又何尝不是一个渴望交流的机会。

2.一老一少皆是趣

影片对青春年少的小马与耄耋之年的老太太作了有趣的对比,特别是小马风风火火的行事作派与老太太半冬眠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一动一静的相互参差产生了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像拍录像这一段,小马不由分说将老太太从床上拖起来,逼着她做这做那,好大一番折腾,到最后老太太问她上不上电视,还向她索要报酬,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笑料。两个隔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影片也有精彩表现,比如小马给老太太收拾房间,她以自己的审美观念给老太太的房间贴上红男绿女的画像,结果害得老太太夜夜失眠,只得来哀求小马赶快撤下这些花花绿绿的画。“趣味”是我们在电影中久违了的元素。太多乏味的电影让我们忘记了“趣味”才是电影最首要、最重要的元素,其次才是“趣味”中隐含的“意义”。影片的幽默是因为女导演智慧地提炼生活并细腻地再现生活。

“窗”是作为一种剧作元素用构图来传达画面信息和影片趣味的。老太的出场是在窗后,而且处于景深中显得很小,这符合她的生活状态,孤独且不与外界交往,所以窗做前景并占了近全部的画面。接下来也是,前景柱子,中景窗,后景才是老太,只占了一块玻璃的一半;隔着一扇小窗看小马奔跑忙碌;透过窗子好奇地看小马布置的屋子。小马的闯入对她来说是一种侵犯和陌生,所以用“窗”的“隔阂”来表现他们间的距离感。整一个冬天,吵闹声,责骂声,戏弄声,还有听似幸灾乐祸的笑声,把她们的关系融化地比雪都快,老太第一次进小马的屋,从她慢慢扫视的眼里读出了包容和融洽,尽管还是会斗气,但老太的语气里充满了春天的暖意,小马的咄咄逼人也换成了做鬼脸来妥协,她还是倔的,但倔完了也只能在屋顶心甘情愿地倒雨水。突如其来的丫头,现在成了不可或缺,老太平静的生活开始有了波浪,掀起恼怒、怜爱、牵挂和不舍,影片没有把她们煽情地最后像对祖孙,她们就是陌生人,房东和房客的关系,大的情节是冲突,小的细节是情义,正因为“小”地恰到好处,才感人至深。秋,女孩要搬走了,老太急匆匆地来看她的屋子,窗被扩大布满了整个画面,老太和小马共同处于窗后中间的位置,这时窗的作用并不是要隔断她们俩的情感联系,但现实的空间阻隔了他们的距离联系。最后“窗”的再次出现也是这样的含义,虽然窗里的窗上贴着“喜”字,但人已去。一点一滴充斥着人间烟火,充满着人间温情,洋溢着家人之间无拘无束的小调皮,仿佛她真的就是她的孙女,她真的就是她的奶奶。

3.四季更迭总是情

故事的开端选在冬天,她俩最初的关系也如同冬天冬天般寒冷而肃杀,甚至还紧张到一说话就能点燃导火线,可是随着时间四季的流转,她们也有抗拒排斥慢慢的理解甚至是相互包容。一场场朴素的叙事、对话,小女孩风风火火进出,老太太端坐屋前默默端详,彼此之间从不信任地相互抗争到自然而然如同家人,感情随着四季发生、生长、成熟、消失,最终留下了伤感,也留下了一些驱之不走的印记。仍旧是冬去春来,那个破旧的胡同里,却依旧残留着老人和女孩的爱。生命是一场未知的旅程。穿行其间无数陌生脸孔匆匆掠过,有的就此擦肩,有的甘愿稍作停留陪伴我们三五程。回首处曾经熟悉的身影已化作天边云雁,余温尚存的是腮边泪水,和渐行渐远时愈加清晰的往事。

冬天过去,春天和夏天接踵而来。仿佛是之前摩擦所撞击的出的火花消融了两个人之间的冰封,两个人的关系和缓起来。银幕外的我看着老人从冷冷地端坐在屋子里,用她一贯低哑的喊着“小马”到后来一次次主动地用拐棍敲着小马的房门。两个人的优势地位在慢慢转换着,先爱到的人先输吗?或许是吧!小马的生活鲜艳而富有活力,而老太太的生活阴沉而一成不变,而这些都不是令人难以忍耐的,真正让人痛苦的是孤独,无边无际的孤独。就像是一口井,幽深幽深地,望不到头。显然,小马是无法理解的,就像朝气的春无法了解萧瑟的秋,炙热的夏无法了解严寒的冬,不懂对上更深的依赖,让人隐隐看到了无奈的结局。看着老太太犟着嘴,指责着小马越来越放肆的的行径,看着小马的恍若不闻,但是无奈的眼底分明有着年长的宠溺。在四季交迭中,这一老一少从冬天的冰冷走向春天的复苏,从春天的复苏走向夏天的盛放,从夏天的盛放走向秋天的凋零,从秋天的凋零走向冬天的永别。

20《十三棵泡桐》

导演:吕乐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何大草创作的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而成,该小说是何大草所著的“残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轻读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写小镇女孩何凤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何风是中学里一个遭人白眼的“问题学生”:她留着“板寸”头,穿着皮衣和陆战靴,吉祥物是两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静,随着转学学生包京生和金贵的到来而被破坏。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争夺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满了紧张和对抗。何凤和身边的伙伴,娇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还有强悍而阴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样朴拙的金贵,都在那个汗腻腻的夏天,欢乐着、疼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