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15624900000019

第19章 考生影评作品及优秀范文(5)

影片通过对生死观的展示升华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仇恨与谅解的演绎。影片中是一个日本家庭生活的剪影,父亲不能理解儿子想变成女人而频繁的争吵,母亲在女儿死时候还是无法接受自己女儿是一个染着红头发的不良少女,孤独死去两周的老人,儿子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一心只想拆掉澡堂建公寓,抛弃儿子的父亲,抛弃儿子的母亲……这里反映的生活很丑陋的一面。但是也同时看到:父亲终于接受了孩子的性别,儿子在母亲被焚化那刻的嚎啕大哭,几个女儿在父亲的遗体上涂抹上了口红,大悟在给父亲刮胡子时候的眼泪……在各式各样的死别中,一切的怨恨都化为了悲伤。在结尾时候大悟为他的父亲化妆整理,看到父亲死前手里紧握着三十年前的那颗小鹅卵石,父亲的样貌在记忆中慢慢的变得清晰起来,他流着泪水温柔的为父亲刮完胡子,他父亲留下的小石子,被他攥在了手里,不仅是一点血脉,还是一种文化。上一代不管多好多坏,终归要和解。他最后握着妻子的手和鹅卵石放在没有出生的孩子上。在那悠扬悲伤的音乐中渲染了一幅画卷: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在继续。

然而这部影片并不是讲述小林的失意,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个铺垫,他的目的只是为了逐步引伸出小林对生命的感悟,对入殓师这一职业的感悟,对死者的体会,领悟出另一种人生的道路。而他的感悟也是从为一女子入殓师开始体现出来的,那是由于晚到的缘故,他与老入殓师被人大骂一场,然而这并不影响到老入殓师入殓时的兢兢业业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对死者的崇敬和敬畏态度感动了他。音乐以渐入的方式缓缓响起,缓缓地,徐徐地,仿佛害怕吓坏了已死去的那位女士,也许这就是他的转变,他对这个职业重新的认识吧,“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静谧,所有的举动如此美丽”。这段音乐让人从心底听着不由渗透出悲伤之感,让人忍不住落下泪来,屏幕中的女子好似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至亲至爱而又难以割舍的人。是的,这是另一种旅程,另一种找寻人生意义的旅程。入殓师或许在别人眼里被看做是一种不耻的职业,就像美香知道后对大悟君说的那样,但这是另一种找寻人生的方式,入连师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帮助死者帮他们找到踏上旅程的方向,帮他们完成他们未完成的路。

旋律中弥漫着的淡淡的忧伤总是轻易触动了心弦,让人不觉已经潸然泪下。这种音乐与“入殓师”这部以东方文化中神秘禁忌却又最易让人感慨唏嘘的死亡为话题的影片题材的结合,无疑成就了一部催泪弹。

12.晦涩的幽默,真实的生活

——浅评《斗牛》主题内涵

作者:王功山

《斗牛》是中国首部战争喜剧片,影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把那个战争年代的人性尴尬和悲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以记忆般的黑白色调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色彩的处理和主题的表现上与之前姜文的《鬼子来了》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导演透过“喜剧”的外在言行,以个体人物的命运探究一个民族的时代根基,压抑与沉闷的历史环境折射出的是一个危难民族的苍凉和苦衷。

色彩的单调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也暗含着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单纯和精神世界和匮乏。影片开头灰暗的色调,空荡荡的村庄,以及牛二带着恐惧的呼喊声,与后来回忆中热火朝天的村庄和喧闹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牛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浓厚的质朴和妥协,他作为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在性格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他为了完成一种使命,竭尽全力去保护“八路牛”,他把这头牛看成是九儿,看成自己心里一直装着的一个让他很难接近的女人,牛儿把人与牛的情感疏离渐渐地拉近,甚至过度到彼此的不相离弃,这就让我们更少的去体现战争带来的悲惨。

荷兰奶牛是以“八路牛”的身份被神圣化的,即使全村人惨遭日寇屠戮,这头“八路牛”却安之若素,甚至成了牛二的精神寄托和唯一伴侣。泼泼辣辣的九儿已经不在了,但还好,还有一头牛,一头像九儿一样有着怪脾气的牛,自始至终,朝夕陪伴在牛二的身旁,祖传的银镯成为牛的鼻环,无意中的“牛二之墓”摆写成“二牛之墓”,那也就意味着,天荒地老,再不分离。

《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他与“八路牛”之间的生活琐碎和沟通障碍充斥着较强的喜剧性元素,这具有明显的“黑色幽默”。影片中不断出现的对过去美好生活的闪回,一方面是对影片单线条叙事的弥补,一方面它也起到了和现实生活的对比作用。战前的生活是生动的,幸福的,战后的世界是冰冷的,残酷的。奶牛有它的象征意义,它的出现本身就于战争不符,西方的奶牛也与中国农村格格不入,这么一个突兀的生物,有一定的荒诞效果对于战争的一种戏谑,也让人不自觉就有一种跳出感,反思镜头之后的战争,人性。同时,奶牛也有它的现实意义,那就是象征着中国人民,正是它哺育了八路军,可是中国人民是软弱的,不论流民,草寇,日本兵,谁占有了它都能挤它的奶喝,有的人喝了它的奶还不够,还要鱼肉百姓宰杀他,但中国人民又是顽强倔强的,它能够以各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存活下来,有种打不死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在剧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受到日军的扫荡后,他们所做的不是一种竭力反抗,而是只顾自己,甚至相互掠夺。不得不强调的是影片的总给人一种苦笑不得之感,笑在牛二无赖一样的说话腔调,哭在处处的惨烈以及人与牛的真情。牛儿借鬼子的地雷炸死想杀牛的难民,完全都是巧合,并非本意,这和导演不想塑造他成为一个英雄有关,因为在这个故事背景下,牛儿是一个被历史的偶然遗留下来的意外,没有成为英雄人物的动机。甚至会感到微微有些伤感,人所依凭的情感是如此微薄又如此雄厚,几乎没有办法被打到。人可以做的事情是如此卑微,和一头牛相守一生,人所做的事情又如此伟大,他有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言而有信。

与牛儿相比,九儿并非一个自怨自艾的人,她时时刻刻都在努力争取着自己的权利。这种争取并非是有革命意识的争取,而是生存的一种本能。这一点,从莫言的小说中也可以找到影子。她大胆泼辣,在男人堆里丝毫不怯懦,反而提高嗓门大胆地呵斥,而且还鼓动村里的其他外姓人一起来争取。当然,这种“鼓动”是无意识的,带点“唯恐天下不乱”的狡黠心理。这是无法与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比肩的。但导演管虎也并非有让九儿或者牛二有这种先进的思想,他的目的是还原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这一点却和《鬼子来了》里姜文的想法类似。这不是抄袭,也不是借鉴,而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精神的继承。当如今满目都是情爱青春伤痛无病呻吟文学泛滥的时候,还有人,将八十年代的那种精神捡拾起来,融汇成一部电影,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细细读来,确实让人留有余味,故事更是娓娓道来,意蕴悠长。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反省一个时代,纪念一种精神,反思一个民族,《斗牛》做的仅仅是一小点。在追求形式美追求得疯狂的时代,在无病呻吟的时代,在尔虞我诈的时代,在充斥着色情凶杀乱伦的无数教材的时代,幸好,我们还有《斗牛》。管虎完美的跳出了国产电影的窠臼,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责任的完满,《斗牛》确实是一场好戏!

13.怎一个“笑”字了得

——浅析《夜店》喜剧效果

作者:王功山

宁浩的《疯狂》系列之作留下余笑刚刚散尽,青年导演杨庆的《夜店》如黑马般闪亮登场,剧中有古怪的人物,荒诞的情境,波澜的情节,以及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喜剧张力,给人一种悬念迭出、“笑”果十足的精神文化消费,但这也不是一味地强调搞笑的事情,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对人性以及生活的思考,从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中不难看出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使得观众在狂笑过后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人性的温暖。

像《夜店》这样小成本小制作影片很少有一线影星,却往往能以黑马的姿态脱颖而出,这得益于他们血统中的亲民性,温暖群众的娱乐精神。这些影片无疑为中国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部影片有绞尽脑汁的奇特想法,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这些人物生动的表现出来,可以说人物的刻画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低成本电影异军突起的重要条件。电影中人物的肢体语言比较丰富,比如膘子出现时打群架的杂论已经最后小钢牙在叠罗汉后的腾空而起等等。这种比较肢体化的喜剧表演,如果它不是一个完全贯彻下来的风格,如果它拿捏不好分寸,观众在看的时候,其实是会很尴尬,但好玩的故事情节和比较放松的拍片心态,弥补了这些缺陷,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最终会从人物夸张的表演中收获一些乐趣。

影片不光有生动搞笑的人物,在许多其他方面都有独特的趣味,比如在影像风格上,杨庆在尽可能多地尝试和实现那些年轻观众喜欢的东西,比如用DV、手机,比如用一组组快速切换的照片来展示每个初次出场人物的背景,每张照片都像是定格漫画,并加以划痕处理,比如用高速来表现一个踢人动作的“子弹时间”,比如用夸张变形的主观视角来表现人物的亢奋疯狂等等。在影片技巧上,在已知故事很取巧、很机会主义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个角色身上的笑点都闪光的同时,整条情节线还要尽量压向写实的水平线;并且基本没有让往上蹦的人物把合理性给顶飘了,也没有让一路向下朝现实生活靠拢的总线遏制了搞怪的人物们跳出来,平衡感和稳定感十足。

在叙事技巧上,影片无论在类型定位、情节编织,还是人物关系及其结局的设计上,都符合那些个通俗原理。比如,贯穿故事的何三水讨债,最后反而让一对冤家成就了美满姻缘,这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情节,却是观众最乐于接受的一种结局,没人会深究这样两个人能否拥有长久的爱情。比如乔任梁暗恋李小璐这条暗线,在最后的高潮时刻,肯定起到了某种转折作用等等。几近结尾,一番悲情渲染之后,最让观众捉摸不透的是分明心脏中枪的李俊伟为什么不仅没有死去,反而多出一处手上的绷带。影片随处可见这类反转,意料之中的东西最后统统跑到意料之外。导演成功地解决了为自己设置的种种难题,超市一夜,可谓成就了两段“一夜情”,不仅李俊伟和唐小莲最终十指紧扣,水哥和老板娘也不打不欢喜,虽只那么轻轻一笔,却火花四溅,嚼劲十足。

《夜店》有一个最基本的主题:呼唤人性美好的一面的回归,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温暖,在困难面前相互帮助,呼唤最纯真的爱情。导演在呼唤人类最根本,最美好的品质时,为影片故事披上了一件喜剧的外衣,既保存了中国电影与生俱来的思想性,不至于纯粹为了娱乐,让观众看的空乏,又深得观众喜爱,从而达到商业与艺术的双丰收。这也是这类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基本保障。

这类影片都是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影片中各地方言也层出不穷,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投入到导演营造的情境中,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感。影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笑料不断,吸引得观众都很想知道主人公最后的结尾。最后都有一个另人倍感安慰的结局,一个光明的结尾。导演的意图往往是在这个时候才最后展露,其艺术价值也往往是在这里才能真正被观众认知。

整部片子基本上看不到脑残式搞笑,很多都是前面有铺垫,后面抖包袱。这样的安排让笑声来的自然,不暴力,不强迫,属于有休养的幽默,那段集体捂轮胎嘴,众人被熏的段子最有创意。虽然用“屁”作笑料,却无恶俗之感,但用的却是极妙,丝毫没有恶俗之感。还有一些致人喷饭的小细节,都极有创意。所以电影院里笑声不断,观影气氛其乐融融。

14.“青红”,一道历史的伤痕

——评《青红》的美学风格

作者:一考生

电影创造的世界,浓缩了人间的爱恨情仇和种种感动。观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让人们可以静下心来细细的观察和品味自己疲于挣扎的滚滚红尘,咀嚼世情的酸甜苦辣。所以,每次观影前都会不自觉的有所期待,希望能从电影中寻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生活痕迹和一些源自内心的悸动。很欣慰的是,每次观看第六代导演的影片,这种期待都不会落空。他们以平民的姿态去描摹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人,钦佩导演剑走边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