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媒介消费学
15624400000075

第75章 媒介消费展望(4)

二、营销者和流通监控者角色

人们在手机媒介、网络媒介消费之中,同时以一个营销者的身份出现,营销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理念,营销自己制作的新闻、作品、出版物等等。这种营销有时是零售价的,有时是有标价的。营销方式完全是一种直销方式,是平等关系的互动和回应,挂机或下线则标志一次营销的结束。

流通监控者主要表现在对信源的监控。传统印刷品是从一个始源处向外发送信息,你只能接受这唯一的信息流。网络则呈现复杂的多方向性信息流,你可以从多处收集信息,这使得消费者可以选择信息并确定信息的来处,主动监控发送者。(34)监控者可以控制流通物与流通量,可以追踪发送者,既可以让其畅流又可以截断其通路。监控者如同掌握水闸的水管员,对流通享有最终决定权。

三、仓储管理者角色

仓储管理,是指对信息的储存与管理。传统媒介的消费,消费者接受信息要依靠大脑进行大量的记忆。在网络消费中,记忆的任务交给了巨大的信息数据库,那里有全球方方面面、古代现代的所有信息,消费者只是承担一个记忆仓储管理员的职责,只需点击即可。

消费者的记忆压力大大减轻之后,他将集中于怎样选择信息,倾向于记忆情感化的东西比如个别朋友的电话号码、存款号码等,倾向于记忆形象性的、概念性的符号。

四、新消费者角色

媒介消费者也是一个消费者。作为消费者,除了前文阐述过的主动性消费、新的意义生成之外,出现了许多新的消费趣味和消费偏好。这种趣味与偏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形态与面貌。一个消费者主宰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决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它决定消费什么和怎样消费。

同时,也出现了消费者之间的结盟。消费者之间因同一消费偏好或趣味并联、串联在一起,共同生产并消费媒介。

这在传统媒介消费上是少见的。过去最多是坐在一起欣赏或讨论而已,现在却是借助媒介共同制造并消费。比如网络中的论坛结盟、网站结盟以及松散的QQ党人等等,将之姑且称之为网络"朋党"。这种结盟对生产、消费及人们生活方式到底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第五节媒介消费新人与消费新美学

在媒介消费领域,进入中产阶级社会的西方消费者将是新媒介消费的最先锋、最前沿力量。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在进入工业社会搭上信息社会快车之后,将是最活跃、最有潜能的媒介消费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教育受益者(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受教育者),将会是中国新媒介消费的中坚力量。在未来10年,这批20-50岁的人(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出生),对新媒介的消费充满渴望和激情,具备消费的贪婪与胃口。

然而,这一消费人群是分层的。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媒介消费经历了从饥饿型到温饱型的转折,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地慵懒起来,变得势利与盲目,变得保守与虚伪,新媒介消费让他们尴尬自身的知识贫困与脑力迟钝,他们有时对新媒介是恐惧和排斥的。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前所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像西部老牛仔一样保持着对所有新媒介旺盛的消费火力。

同样,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见证了这一社会转型的全过程,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目前社会的领导者与意见领袖。这批人对新媒介具有前瞻性的理解,在新媒介消费中是不甘人后的,而且首先在消费中得利。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由于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境遇,从而将新媒介的持有权自动让给了年轻的一代。

在今天,我们明显地看到,已经出现了媒介消费新人。这就是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物质与精神资产受益者的后代,没有任何的精神重负与禁忌继承,没有权威与语录的束缚,从而成为消费新人。

消费新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媒介消费理念,可以称为媒介消费新美学。对此,我们还缺乏调查的佐证。但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他们对新媒介有天然的认同意识与亲和力,因为新媒介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的,而他们对电子信息技术几乎有无师自通的能力。"这一代人是把机动灵活、双向互动、复合媒介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代。这一代人的许多成员似乎决心要在电脑化,创建一个与他们更加密切、更具有活力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依赖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去为他们界定现实。"(35)

而在美国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看来,自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一代——布波族。这是一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他们一脚踏在创意的波希米亚世界,一脚踩在野心勃勃和追求世俗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是布尔乔亚的波希米亚人,取两者的第一个字,姑且称之为布波族(Bobos)。(36)这些人的消费更加地前卫,是消费中新人的新人,引领着消费的潮流。

他们媒介消费的美学理念之一也许是,新的是最好的、最美的、最活力的、最青春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消费美学的颠覆。新的现实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美学观。

一是过去完整是美,现在是碎片化,没有系统和总体,由一点到无数点,是链接的、网状的、线性的;

二是过去立正为美,现在是倾斜的、旋转的,甚至是一层一层的,是树型的,是星型的,没有固定的正面、立面;

三是过去意义为美,现在是无意义,往往是线条组合、色彩组合,或者中性的素描,只能感觉而难以言说;

四过去以真为美,现在虚拟人物、空间、社区、语言等等出现,米老鼠、狮子王、动漫人、卡通人风行,用李普曼的话说"虚拟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37)

五是过去中心为美,现在为去中心方式,网络之中已经没有了中心,每一个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仅仅是一个点而已,"以往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主体被信息方式置换成一个多重的、撒播的和去中心化的主体,并被不断地质询为一种不稳定的主体"(麦克卢汉语)(38)

六是过去以高雅为美,现在越来越平底。之所以命名为"平底",是处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平等、民主的社会,所有的视角应当是平视的、底层化的。平底是一种原生态,是一个孕育态。如同今天的网络语言的平底化,全然的口语、民间语、状态语,却可能是最自然、最激情、最创造的语言。

以上我的描述是粗浅的,仅仅是一个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每一次新媒介的出现,都是暗合了消费者新的消费美学观点,从而具有了强大的吸附能力与青春魅力。越是崭新的媒介,普及的速度越快。从国内媒介消费者增量来看,广播发展38年达到了5000万听众,电视出现13年拥有了5000万观众,互联网诞生仅仅4年就有了5000万网民。

未来10年,消费新人将领跑消费。这批20-30岁的年轻人,是新媒介的主人。新媒介将以他们的口味与品味为圭臬,创造出媒介消费的新天地。

但是,由于媒介对消费新人的无比迎合与消费主体性的无限释放,新媒介消费的危险性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的角色,有时反而使主体消失或丧失,人们反而被媒介所操纵。今天的网络媒介犯罪已成公害,网络黑客、网上贩黄、网络诈骗、网络诽谤、手机性骚扰等等,让人防不胜防。这在单向传播、无法互动的传统媒介消费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六节创新的不确定性

未来媒介消费很大程度上受信息新技术、新发明的指引,从而呈现出无法预测的结果。媒介创新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媒介消费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新媒介功能的不确定性所造成。以至于这把双刃剑的哪一面是利、哪一面是弊,我们一时难以分辨得清。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电子媒介构成了文化、价值和态度的全局的几是刹那间发生的转换。这种巨变产生巨痛和身份的迷失。只有对巨变的动态获得清醒的认识,才能减少痛苦,减少迷失。"(39)

1960年代末,科幻片《星际旅行》中预言的事物,关于个人通讯器、传呼机、以声音激活的计算机、交互式影像,在20年之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之物。我们也有理由猜测,今天人类所能想像到的东西都将会在不久出现。

摩尔定律提出,计算机的能力每18个月增长1倍。这是一个经验性定律。

纳森定律说,软件增长比摩尔定律还快,所以我们才有摩尔定律。

在科技发展中,这两个定律相互证明、相互推动。

在媒介体积方面,手表一样大小的、手表一样普通的电脑会出现。它兼有全球通讯、视频、计算、动画设计、定位功能、3维投影显示等等功能。

而在媒介的生成中,会有更多的科幻般的杂交。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计算机将与有机、生物工程、量子力学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媒介来。

一、分子计算机

牛津大学化学教授阿特金预测,未来50年中,人们将会生产出分子计算机,它像微缩的一粒尘埃,可以到处喷洒、作业。毕竟,蚂蚁的大脑不比它大多少,却能表现出令人惊奇的特殊行为。(40)如果媒介附身于分子计算机传播,那么可以说,我们将来几乎看不到媒介在哪里。

二、类人计算机

计算机会有惊人的智能发展出来,有了自组织的能力,有可以画出任意维的图形的能力,它可能会自己创造媒介及其内容、形式。这样的人造生命或者称之为电子生命,会在未来的媒介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可以担任私人秘书,或智能机器人的工作,为主人寻找所需要的信息,为主人安排或取消约会,去银行或超市交易等等。(41)

三、量子计算机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认为,未来50年里,会出现量子计算机,并引发在全世界使用无限延展的量子态的量子通讯手段。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译现在政府、军队和商务界使用的所有密码,会让人们大惊失色。在量子计算实现的时候,一台NMR光谱仪也会思考它正在观测的分子。(42)尽管我们并不清楚这一计算机前景,但它的诞生,对媒介的影响会是不可估量。2006年1月,日本日立制作所下属公司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量子密码通信实验中创造了每秒传输25亿比特的世界新纪录。量子密码通信,由于其解密密钥不重复使用,安全性比传统的加密技术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研究。"Y-00"传输方式,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名教授于2000年发明,这种方式利用光的"量子扰动"性质即普通激光所具有的微弱噪音,将信号变模糊后传输。用这种方式传输的信息只有持有密钥的传输双方才能解开,即使有人想窃听,也会因为"量子扰动"的干扰而无法成功。"Y-00"传输方式也比现在"BB-84"方式更容易提高通信速率。

四、回音壁媒介

用人工智能专家香克的观点,未来的知识、对话、讨论是很容易获得的。只要你能大声说出想知道的东西,四面的墙壁就能回应,因为墙壁会是回音壁式的媒介。如果你忘记弗洛伊德的超我是什么,可以听像他口音的人说,也可以找出几种观点相反的人讲,并与他们讨论。(43)

五、通觉媒介

未来的媒介对通觉(亦称之通感)即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联合开拓将会有重大成果,通觉媒介将给我们的是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可品的新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数字本身就是触觉媒介,它发端于触觉,是人的触觉的延伸。而现代电子计算机、网络就是建立在数字之上并以数字为运行机理的。"很可能在我们有意识的心理生活中,感官的相互作用是构成触觉的原因。也许接触并不只是皮肤与实物之间的接触,而且还是头脑中的东西的生命力吧,希腊人有一个观念叫通感或常识的官能。它能把每一种感觉转换成其它的感觉,并且赋予人意识。"(44)

六、生物媒介

有专家预言,在数字媒介、网络媒介之后,有可能出现的是生物媒介。生物媒介,也就是生物技术在媒介中的应用,是通过生物技术寻找一种最符合人体感官的媒介形态。目前国际上也称它为融合技术,主要指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认知科技的融合。据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报告,引入生物技术发明的手机可以在同城中直接传递信息,并不需要通讯公司这样的基站。这无疑将又是一场惊天的革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