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媒介消费学
15624400000029

第29章 媒介消费的支出成本(2)

五、媒介消费时间成本

美国信息经济学家布鲁斯金格马提出了一种信息消费时间成本的测度方法,可以作为媒介消费时间成本的参考之一。

金格马假设,个人的每小时工资水平约等于每小时媒介消费估价。那么,消费某一媒介的时间成本,就是消费媒介的时间乘以消费者的小时工资。如果一场电影的观看时间为2·5小时,对某个每小时10元工资的人来说,其时间成本是25元;如果对某个每小时20元工资的人来说,其时间成本是50元。(18)

这当然是一种简单的考量方法,但也许是一种从一个侧面有效测度时间成本的方法。

六、被媒介偷窃的时间

媒介消费的表现,往往是一种心理、精神过程。在这里,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消费的时间,一种是心理时间,也就是被媒介偷窃的时间——消费者无意识支出的时间。这种时间支出,有时是有益的,比如沉浸在某个剧情中忘记时间;有时是非有益的,比如沉溺于网络游戏。

一般来说,知识、新闻等消费的时间支出,人们是清醒的、理性的。影视、娱乐等的消费往往会是投入型的、非理性的,需要一个"闹钟"的提醒。

这一"闹钟",就是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意识到媒介会经常性地偷窃每一个人的时间,从而引起消费警惕,像计算金钱一样计算自己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时刻意识到,支出时间就是支出自己的青春、生命和未来,媒介消费的时间支出必须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节媒介消费注意力的支出

媒介消费注意力,指媒介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某一媒介的力度。它从注意开始,随之有感觉、知觉、思维、想像、记忆等心理活动。

为什么会有注意力?因为大千世界呈现于人的感官的瞬间,人是不可能全部、同时注意的,必然是小部分地、分时段地注意并经过心理加工处理,由此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注意力。

媒介消费注意力与媒介消费时间支出有区别。注意力有时间性,注意力不会很持久,人们很难在几小时内保持注意力。注意力,是单位时间内人们对特定媒介及其服务的精神集中度,是一种消费的最佳状态。

注意力研究者通常把媒介行业等同于注意力行业。一种说法认为,印刷、电影、音乐、电视、广告等等都是注意力行业产品。有统计表明,现代人的媒介注意力的时间总额在不断上升,美国人2001年平均每天花10小时消费注意力产品,比1998年增加了30分钟。

一、媒介消费注意力的价值

"在后工业社会当中,注意力已成为一种比储存在银行帐户上的金钱更有价值的货币"。这是基于一个事实,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造成消费者注意力的碎片化和分散化,注意力不足或贫乏的问题非常地突出。注意力因此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那个媒介能获得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那个媒介的消费者就多,那个媒介的发行率或收视率就高,广告商购买的版面和时段就多,媒介利润就多。达文波特指出,当注意是最稀有的利益时,人们最终将认识到,他们不应该轻易地去交换它。(19)

早在1962年,美国著名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就曾感慨万千地说:"争取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消费者每个月要遭到价值10多亿元的广告的冲击。有3万多种品牌要在他们的记忆里争一席之地。要是你想使你的声音超越过这一片嘈杂,它必须极不寻常。令人厌烦的广告是不能促使人买的。"(20)而在今天,人们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广告和无穷的商品,其注意力更加地难得。以至于在商家看来,消费者的些许注意力,就能给他们带来"受宠若惊"的感觉。

二、媒介消费注意力的分类

达文波特和贝克将注意力分为6种类型:

主动注意

指受到好奇心、求知欲或逃离环境的欲望的驱使,人们注意的对象不仅是他必须注意的事,也是想注意的事,即使明令禁止注意的事,他也会主动自愿地去注意。

在媒介消费注意力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主动地注意。主动地去看电视、上网,就是儿童也有很大的主动性。

被动注意

指强制性的注意。比如电影开始之前放映的广告片断,电视剧播放之前的商品广告等等。

厌恶注意

之所以注意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够避免一些不好的经历。比如灾难、车祸等就是因为人们它的厌恶、对自身安全的恐惧而引起的注意。

喜爱注意

喜爱注意是人们希望它能够带来愉快的经历。比如美丽的风景、优雅的车型、甜蜜的声音等等。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意识的、集中的、清晰的注意。在媒介消费中,新的信息、新的媒介往往给人们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通常是指在人们的大脑和感官中,不经意之中引起的注意,一些除非意外事发生才会进入人们清醒意识中的事。游览一份报纸或杂志,往往是一种无意注意行为。(21)

这六种注意力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其中也会互相交叉,甚至有时难以分清界限。

三、媒介消费注意力的特性

媒介消费者的注意力有以下特性:

有限性

媒介消费者一天的注意力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不能同时注意两件事,它总是在单位时间内只注意到一件事。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注意力。在注意力容器里,每个媒介所得到的注意力份额的增长是以其它媒介份额的减少为代价的。

专有性

注意力是有方向性的,它有选择、保持、监督的功能,它在一定时间内专有地指向某个消费媒介。从而对其它媒介来说,形成了排它性。

转移性

一旦不再注意,注意力会出现转移,从此媒介转到彼媒介,或者转移到其它方面。这种转移与人们所拥有的时间、人们的兴趣等有关。

四、媒介消费注意力的表现形式

研究者发现了媒介注意力的多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毫秒注意力

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劳指出,生理性测量发现,人们的注意力是以毫秒这么短的时间进行的,而且大多不为人的意识和控制左右。(22)

(二)不到一秒注意力

英国人罗格特早在1824年就发现了生理注意力原理,即视觉暂留原理。这一原理发现人眼在观看运动物体时,每一影像消失后仍能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因此得出了稳定运动图像两个相邻图像的交替时间不能低于1/48秒。从而发明了摄像机原理。(23)

(三)10秒注意力

达文波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戏剧世界中。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用户在转向另一些更有趣的事物前,只愿意给予不到10秒的注意力。(24)

(四)7个词序注意力

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通路容量,是指我们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具有的记忆空间。美国哈佛大学乔治·米勒研究发现,人脑同时处理不同概念的信息单元的上限是7个,这也是人们注意的上限。

乔治·米勒在《神奇的数字7》一文中总结道:"或许是因为后天学来的,或许是我们神经系统的结构决定的,我们似乎生来就受到某种局限,使人们的通路容量保持在这样一个大致的范围"。这就是电话号码有7位数的缘故,如果达到8位甚至9位,就会超过人们的通路容量,出现更多错误的号码。(25)

(五)黄金定理

新闻句子的长度,在西方学者看来,最好控制在20-30个词之间,是为新闻长度的黄金定理。(26)

(六)五步三秒注意力

国内有人观察发现,报刊消费者对零售报刊有在"五步三秒"之内引发注意力的规律,这段时间可以确定是否购买何种报刊。

第三节媒介消费的空间支出

媒介消费的空间支出,指媒介消费者在消费媒介中支出的空间。

通常可以分两类,即物理空间支出和想象空间支出。

物理空间,就是具体的三维空间,如大到一间房子、小到一个手掌大。这种空间支出与消费者的综合实力连接在一起,物理空间支出越小,可能显示消费者的自由度越大。

想象空间,就是规划中的中心、边缘、区域,地图中的经纬度,思维中的某个地方、某种情境,网络中的虚拟空间。想象空间支出越小,可能说明消费者的思维性越弱。

也可以分为个人空间支出和社会空间支出。个人空间,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的独立的、由个人自主专属的空间。社会空间,指日常的公共场合与空间。对于这方面的空间支出,目前还缺乏专门的研究。

一、现代媒介消费空间的胀缩

马克思首先发现了近似空间化的观念,他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描述成"以时间消灭空间"的过程。这指的是资本利用并改进了运输和传播工具,减少了用于两地间移动货物、人和信息的时间,因而空间距离作为资本扩张限制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了。(27)传播学者英尼斯则认为,媒介对空间的偏倚主要在印刷媒介时代。当时媒介在空间状态里传输,从这一空间重新放置到另一空间。面在当今,空间不是被消灭,而是被转变、被重建。(28)

麦克卢汉认为,空间在现代已不复存在,"电力媒介废弃了空间的向度,而不是拓展了空间的范围。借助电力媒介,我们到处恢复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仿佛以最小的村落尺寸恢复了这种关系。"(29)另一媒介学者卡斯特斯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他把空间看作是时间的切片,并依赖于传播来维持分化与融合的动态平衡。(30)

事实上,进入电子媒介时代后,依靠空间传输不再进行,空间严重压缩,有时几乎不复存在(如在网络之中)。媒介重建了与空间的横向关系。

我以为,现代媒介对于消费者来说,空间关系依然是存在的。既有物理空间,而且纳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电子媒介只在使空间凝缩,消失了空间距离,通过削弱自然场所空间的重要性,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境,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所处场所及哪些人与他们在一起的限制。"当两个少年通过电话交谈时,他们就跨越了空间距离,并为自己营造了远离共同生活长辈的后台区域。"(梅罗维茨语)电影研究专家戈德罗和若斯特比较了书写叙事和影片叙事的空间差异。"人们在使用书写言语的渠道时,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什么都说。空间的同场、同步性,对于书写的叙事者来说,是不可企及的一种理想。当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他必须将其中的一个事件弃置一边,即使是暂时的。而影片则不同,它可以"同时表现引发叙事的行动和与其相配合的背景",在同一空间发现多个事件。(31)

另一方面,一个网络空间、一个虚拟空间正在形成。网络空间既是物理的、又是符号的、精神的,只要鼠标一动,电脑上会呈现无数个网络空间。而且任何人的活动场所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网络空间,办公室、家庭、甚至汽车上都成为交往关系的场所。

虚拟空间则是网络特有的超现实的空间。特别是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物理空间的支出

媒介消费的空间支出在越来越小,在向小型空间、移动空间进展。

电视需要一个固定的可以放置、并有收视距离的空间,它明显具有家用媒介的特征。如今正向车载电视、手提电视发展。

电影叙事学研究者戈德罗和若斯特在《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一书中提出,电影消费空间具有公共会堂媒介的特征。"影片叙事的生产设置至少蕴涵两个空间,每一个空间以十分对称的方式在叙事的消费设置中得到反应。在生产这一方面是亲影片的空间,即摄影机取景范围内的场景…在消费这一方面是银幕,即视觉能指的载入地点,以及与其相关的观众的空间、电影放映厅。所以电影的基本设置使一种空间的‘远距离传送’成为可能,因为它能够在观众占有的空间里使一种缺席的空间变成在场的"。(32)这实际上是说,看电影的空间神秘地与影片的叙事空间融合。

报刊则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也可以随身携带。电脑正在向手提电脑、掌上电脑迈进。可移动的手机正在可视化。

消费者所处空间决定了媒介空间的呈现形式。在一个房间,我可能消费所有的媒介;在郊外,我可能阅读和收听;在旅途,我可能只能消费音乐、广播或者报纸。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职业和经济能力也影响到媒介消费空间的呈现方式。一个退休者可能更多地使用固定媒介,一个营销人员会选择移动媒介;一个打工者只能在拥挤的火车上看小报,一个老板可能在游泳池边看电视,一个白领可能在酒吧间欣赏音乐。

同时,这也是个人空间争夺、压缩社会空间的过程。比如随身听、MP3的拥有者,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倾听,自动地与众人划出了一个封闭的"特区"。

三、想象空间的支出

媒介本身的空间比例提供了想象氛围。报刊将远在万里的山峰拍成照片放置于消费者眼前,电视屏幕把人和物缩成一个统一的尺寸和比例,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只能是对压缩的比例关系的想象放大。而电影中的空间,则本身是用各种蒙太奇组接方式创造的万象空间或各类并置空间,它是完全超现实的空间。

想象空间也是一种交往空间,但人们可能是不同情境下的另一种角色,情境间的距离越远,人们的行为差别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