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15619300000012

第12章 给孩子金饭碗不如培养好情绪能力(3)

企图用道德教育来约束情绪的行为是无效的。因为,道德教育启动的是大脑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是建立在中枢神经系统基础上的,而情绪主要与自主神经有关系,它是人体的原始组成部分。认知只能改变情绪的外显动作却无法改变情绪本身。何况学龄前儿童本身就处于“前道德阶段”,若不能将德育从无形到有形,儿童根本就无法吸纳。

故事、图书、游戏以及生活中的社会学习,它们是培养儿童情绪能力的良好方式。

切记。

小技巧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

嘭!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跺……我跺得脚都发麻了,我跺得地球都发抖了。

我还想不停地跑,跑,永远跑下去……

一分钟也不歇息。

哦,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

我好生气,因为有人在笑话我;

我好生气,盖得好好的城堡被人毁掉了;

我好生气,根本不是我的错,可偏偏怪到我的头上。

唔,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自己哦!

当你生气的时候,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

比如来一次深呼吸吧……

比如安安静静地独自待着,在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又比如,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

因为嘛,你生气得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呀!

哈哈,真的好可笑!

以上内容为《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1)》中的一篇“我不想生气”,现以此作为范本来说明引导儿童进行情绪管理时必要的几个步骤。

一、情绪的识别

情绪降临时总是伴随着特定的面部表情及躯体的生理反应,在前面的列表中已将6种基本情绪的表征列出,父母可以根据列表提供的内容去识别正在情绪中的孩子究竟被哪一种情绪所困扰。然后,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为情绪命名。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

嘭!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跺……我跺得脚都发麻了,我跺得地球都发抖了。

我还想不停地跑,跑,永远跑下去……

一分钟也不歇息。

此节向孩子描述当生气时内心里的激荡和感受。既可以先给情绪命名,让孩子知道自己正处在哪种特定的情绪中,然后和孩子谈论被这种情绪笼罩时自己的躯体和内心是种什么样的状态;也可以先和孩子谈论孩子的感受,再告诉他:“哦,原来你是在生气。”

这是情绪的识别,把一种特定的情绪与相应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下次再出现类似体验时孩子就明白自己在生气,不至于稀里糊涂地被莫名的内心冲突所裹挟。

二、情绪的来源

我好生气,因为有人在笑话我;

我好生气,盖得好好的城堡被人毁掉了;

我好生气,根本不是我的错,可偏偏怪到我的头上。

令你觉得不好受的这种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情绪?识别出情绪后再追踪它的来源,让孩子了解自己在什么处境下才会出现这种情绪。

当情绪是可知的,并且有迹可寻,对孩子而言它便是可预测、可掌控的,情绪的负面冲击力便有所降低。

三、接受事实与情绪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中国式教育一向排斥负面情绪,这种排斥的结果是儿童对引起不良情绪与体验的事件抱以否定的态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又不能接受别人的否定与拒绝,这便使他们处于左右不适的状态,即:自己对一切不良情绪说“不”,却无法承受别人说“不”。前者使儿童对生存环境缺乏相应的耐受力,挑剔、易烦恼、易激惹,凡事外归因;后者令儿童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脆弱,动辄受伤。打个比方,缺乏耐受力的儿童像炸药,易燃易爆;缺乏抗挫能力的儿童像纸棒,易折易断,而这两点在较年长儿童的身上有更明显的体现。

于是,这样的表态对儿童而言真的非常重要:

“哦,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

“唔,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自己哦!”

接受既成事实,同时接受自己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和体验。

接受意味着不回避、不退缩;接受意味着愿意与迎面而来的一切变故达成和解,安然相处;接受更意味着有能力承受、承接,直至承担。

四、管理情绪

当你生气的时候,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

比如来一次深呼吸吧……

比如安安静静地独自待着,在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又比如,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

因为嘛,你生气得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呀!

哈哈,真的好可笑!

最后此节是情绪的管理,引导孩子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接受情绪并不意味着被情绪所左右,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理,控制、减轻,并力图消解不良情绪。

情绪的自我管理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过程要经历整个儿童期,但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因为即使成人也不是完全自足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成人也会要依靠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但是在儿童期,个体逐步积累了一定范围的策略去管理情绪及其表现。个体使用这些策略的范围越广、越通融,社会适应就越可能成功。

注:中国第一套情绪管理图画书,选择了孩子成长过程中8种最具代表性的情感状态,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挖掘孩子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用良好的心态去解读情绪和控制情感。封面采用新颖的植绒工艺,孩子可以触摸毛茸茸的小兔子,内页的凹凸工艺更提升了真实感,是一套感官及内容俱佳的亲子读物。作者特蕾西·莫洛尼,因为创作了这套图画书而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童书作家和插画家。

案例演示:不能等待的孩子

3岁的南南告诉妈妈口渴了,要喝水,妈妈从热水瓶里倒了热水后,发现冷水壶的凉开水喝完了,便告诉南南需要把水杯里的水放凉点再喝。南南有点迫不及待,略等了等便忍不住喝了一口,被热水烫着了,南南把水杯放下后大哭起来。妈妈料到他被烫了,前来安慰,但南南毫不买账,表示一定要喝到凉点的开水,马上就要,然后继续大哭。

妈妈通常的处理:1.指出孩子的错误,哭什么哭?都和你说了没冷水了让你等一等,你自己急着要喝,烫着了怪谁?马上就要喝凉的,开水总要放一会儿才能凉的呀,不是我说凉它就凉的,你到底还讲不讲理呀?哭,哭吧,看你能不能把开水哭凉了。2.被孩子惹恼惩罚孩子或对孩子无奈作其他迁就哄孩子。3.等孩子情绪过去了之后对孩子追加教育,要求孩子承诺下不为例。

有效的处理:

情绪之所以是情绪就是因为它的非理性,所以,在孩子气头上和孩子讲道理等于火上浇油,并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处理的第一步:不讲道理,只讲感受。

无论孩子的表现多么无理,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你了解此刻他的心情。

说出孩子的感受使他知道父母是懂得他的:

“告诉过你水很烫你还急着喝,你一定很渴,所以才这么着急。”

“你急着想喝水解渴,偏偏又被烫着了,心里一定很恼火。”

“你又气又急,所以才会哭,才会顾不上讲道理。不过,哭并不能让开水凉得快些,对吧?”

有一句话:“被人了解的委屈不再是委屈。”无论孩子是多么地无理取闹,都源自他难以言说的内心感受,如果这种感觉不仅没人了解,反而遭受指责,孩子的情绪会更坏更难平息,即使闹够了结束了,下次情绪来时他依然故态复萌。总之,孩子不能从情绪发泄中汲取有利的经验辅助自己成长。

但是,如果孩子发现自己虽然不讲理,但父母却能够体谅他的感受,孩子的情绪等级就会下降,情绪也较容易冷却。

第二步:离场,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冷静。

“妈妈要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等你不哭了,开水也就凉了。”

第三步:孩子冷静后,切不可秋后算账,而是对孩子恢复正常状态表示欣慰,再加以适当的安抚。

“宝宝是不是哭累了?你安静的样子很好,让妈妈觉得很安心。”

“累了吧?来,妈妈拍拍。”

第四步:不带评价地和孩子谈论情绪。

识别情绪:

“刚刚心里是不是很难受?是怎么个难受劲?”

“知道吧,宝宝刚刚先是着急了,然后又生气了。”

情绪的来源:

“是什么让宝宝着急的呀?”

“宝宝为什么又特别生气了呢?”

接受情绪:

“嗯,口渴的时候端着水不能喝是挺让人着急的。舌头烫疼了吧?真是让人不好受。”

第五步:有效地管理情绪。

说明无效行为:

“宝宝,刚刚你又哭又跳又叫的时候,心里觉得好受吗?后来觉得累不累?唔,原来这样只能让你更不好受,水也没有马上就凉,妈妈也不开心离开了,是不是?”

不用指责孩子的行为,只须使孩子明白,此前的行为既没令自己好受又没达到目的。当孩子清楚这是件对他来说既没效果又不能获得有利回报的事情时,孩子自己便会自动放弃,也许不会一下子就杜绝,但会逐渐降低使用它的频率和使用时的强度,直至放弃。

探讨有效的行为:

“那么,下次宝宝着急时怎么做才好呢?”

与孩子谈论如何用其他一些方法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做出一定的约定和承诺。

等孩子情绪过去了之后对孩子追加教育。“宝宝是不是哭累了?你安静的样子很好。”但要注意:这样的沟通和交谈一定要在宝宝情绪稳定,且愿意与父母对话时才可以进行,不要急于逼孩子表态。

强拧的瓜从来就不甜,唯有自愿才能达到自律。

游戏辅导与治疗

提示:游戏所展示的方法只是为父母提供一个窗口,用以了解当孩子出现较严重的情绪失控并导致行为失当时,究竟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矫治。

但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请父母不要按图索骥、照葫芦画瓢地自行实施,尤其在亲子关系已经沟通不良的情况下。

任何需要专业技能的操作都是非专业人士难以复制与模仿的,而治疗者的技能只有在完整、和谐的状态下才会有效,非专业人士在实施中无法就突发情境做出良好反应,并且也难以在一个互动的关系中做到最大限度的准确无误,其结果可能得非所愿,甚至造成儿童内心的二度伤害。

一个不会开车的木匠,哪怕做家具的手艺享有盛名,哪怕手里拿着最权威的《修车宝典》,你会放心去开由他修理的问题车辆吗?如果答案是“不”,就请在此继续说“不”吧。

游戏一:丢沙包

许多孩子在表达各种情绪,特别是表达愤怒时很困难。这不仅因为表达愤怒通常被视为敌意或攻击性行为,也因为愤怒是种涵盖较多的情绪,包含有不同的维度与差异,如苦恼、恼怒、气愤、愤怒。不同维度的愤怒反映的内心问题是不同的,如果无法区分和澄清这些差别,就难以使孩子正确地识别它们,从而无法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例丢沙包的游戏创造出一种衡量方法,帮助孩子度量他们心中失望和愤怒的感觉,借此达到对孩子愤怒程度的觉察,使得干预在儿童不可遏止的行为产生前就得以介入。

游戏用小沙包丢在对象上的力道强度,来当做一种愤怒的鉴别方式。

孩子从经验中学到最多,学习方式可以是讨论、示范和进行游戏。

这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的游戏。这个游戏并没有威胁性,因为治疗者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并且亲自示范在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又健康地表达愤怒方式。

规则说明

如果孩子有一些特定的事情困扰着他们,可以在白板上画一个靶标,也可以画在任何坚硬的平面上(墙壁、黑板等)。坚硬的表面会把沙包的力道弹回到沙包上。治疗者和孩子讨论了一下轻度的愤怒是如何的苦恼,接着治疗者轻轻地将沙包丢在靶标上,同时一起想一些自己感到困扰的事情,例如,“我感到很苦恼,当……”然后我们渐渐地把力道加大“我感到恼怒,当……”就这样持续进行,最后治疗者与儿童一起很用力地丢沙包并说:“我感到愤怒,当……”

如何发现之前的苦恼与感觉必须经过讨论(孩子开始有苦恼时,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僵硬程度),对抗苦恼、恼怒、气愤以及愤怒的放松方法必须讨论,主要的目的是要及早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个儿童最近将他的妹妹画在白板上,并且测试自己是苦恼、沮丧还是愤怒。他发现自己在初期时就感到胸腔的紧缩,因此他知道自己对妹妹的苦恼程度,然后找出了解决的方法。

实际运用

这个治疗技巧特别适用有攻击性、容易激动和冲动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拾回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自尊。

游戏二:气球里的愤怒

治疗师在对许多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治疗时,发现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将内心的愤怒适当地表达出来。治疗师在帮助孩子了解这些愤怒,并知道如果不将它们适当表达出来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时,曾面对了许多的困难。孩子们可以说出让他们感到愤怒的事情,但是却无法真正了解。他们将愤怒解释成攻击性行为,在试了许多让孩子了解愤怒的方法之后,治疗师想到了如何直接地告诉他们了解愤怒涵义的方法。

想要让孩子们懂得他们感到愤怒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愤怒而伤害到别人或对象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利用气球,治疗师有了个很好的解释:气球是人的身体,而里面的空气,则是愤怒。这让孩子有了一个可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