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15617900000009

第9章 商旅如梦(3)

而我们其他人都犯懒了,不愿意去学习该国的语言。那些在布达佩斯闯荡的华人,一旦发现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学,有的自学,也有的特意去学校学。这不奇怪,无论在哪个国家经商,语言都是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因为,你在国外经商,光靠从国内发货与简单的练摊是远远不行的,随着业务经营的不断扩大,你必然要开始同该国的方方面面打交道,打开政界商界的种种渠道。不融入与深入当地社会,就会受到诸多限制。但当时我觉得:一来语言上这么一个会匈牙利语的内弟可以依仗,没必要自己再从头去学;二来匈牙利是就那么一点儿的小国家,出了匈牙利这国语言就不管用了,还费那么大劲儿学它干啥?于是我就没再学。之后必然的结果就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而且一旦跟内弟产生了矛盾,我就没办法继续在匈牙利开拓,只能选择离开。后来虽然我又去了机会更多的首都布达佩斯,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我很再难去做什么有突破性的事业了。

不管怎样,那个店面是一直在经营着的,我觉得开商店的过程怎样倒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一个时期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如果只是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收入已经很丰厚了。而且,有了稳定的阵地,我就又腾出手来,有时间与精力回国活动,不断连续地发来各种货物的集装箱,进行国际贸易的运作。这期间,从经营分工上来说,我是负责联系国内的朋友、商家发货,但是我发过去之后的货得销出去,而这些经销的业务就只能靠我那懂语言但其实并不懂经商的内弟去做……

靠着经商的丰厚收入,我们为自己盖起了一栋很大的别墅,整个院子有1000多平方米,建筑占地700多平方米,别墅是一座三层结构的小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我们还有一个大大的车库,足够把每家一辆的轿车和货运用的面包车全停进去。我让人在别墅的庭院培植了茂密的草坪,还种上了观赏用的果树与花卉。春天到来时,满院鸟语花香,置身其中,暖风拂面,其乐融融,让人仿佛感觉此时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在这里提前实现了。

车子、别墅都有之后,你就会发现,在国外这些东西就只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有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那时在国外买辆汽车,就跟在国内买辆自行车是一样的,非常容易。不过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这些收获还是让人感到很激动的。这是因为:首先,那时国内还是福利分房,不要说别墅,单位能给你一间小小的单身宿舍就不错了。然后,中国那时私人汽车还很少见,鲜有人能开着自己的车到处跑。所以,那时在国内谈起来,好像有房有车是件很不得了的事情,而在国外,这些却很平常。国外的住房与汽车消费不像国内那么昂贵,花销都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虽然有了如此富足的生活,但生意做成这样并不能让我满足,我一有机会就会酝酿更大的计划、寻找更多的商机,让自己、让这一家人、让国内的朋友们,都能在当年中匈间的国际贸易中获益更多。

5.当年的国际贸易

听早期来匈牙利的华人谈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整个布达佩斯的华人过春节时聚到一起,点着人头算算也就只有20人左右。当时中国人对匈牙利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前往匈牙利的华人除了外交人员就是少量留学生和劳务输出人员。到了1992年,尽管此时该国已经对中国封关了,在我抵达布达佩斯后的那个春节,走在城中的华人聚居区,仍然很容易感觉到那里浓浓的中国氛围。这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短短两年时间里,由于两国互免签证,整个匈牙利有三四万中国人蜂拥而至——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出国潮的焦点就是匈牙利。

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时间的改革开放,国内市场空前繁荣。很多个体户、小老板兜里一有了钱,发现机会就会出国发展。再加上东欧剧变之后,匈牙利的整个轻工业体系基本瘫痪,服装鞋帽、玩具饰品这类日用百货特别缺乏。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中国人在当地发现了无数千载难逢的商机。

所以那个时候,第一批走出去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肩扛手提、想方设法地捎货。大包小包、大小箱子,有时一个人都能带上一二十个,全部装的是服装鞋帽、手表项链之类的日用百货。他们乘上火车,踏上漫漫长路,途经莫斯科,再转乘列车前往布达佩斯。车厢中所有的过道、空隙,甚至每一寸可利用的空间里都堆满了装货物的包裹与箱子,场面颇为壮观,而乘客则是清一色的“国际倒爷”。

我曾跟一个这批“倒爷”中的回国进货的朋友聊过天,问他在匈牙利做生意是种什么感觉。他说:“匈牙利环境好呀!我背着一包货,找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在大树底下铺开条床单,把东西往上一甩,眨眼间就被买东西的人抢光了,蹦回来的全都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基本上从国内拿一块钱人民币进的货,到那儿就能卖上一个美元。而且什么中间环节也没有,运费没有,关税也没有,就剩下赚钱了!”最初的练摊就是这种概念,多数初期进入匈牙利的人都发了财,挣了非常多、非常多的钱,多到当时国内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当年,华人在匈牙利经商几年后就有了房子和汽车,过上了十分富裕的生活,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就是这样,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竟有近三四万中国人忽然出现在匈牙利,而且还有一列又一列满载中国人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来,他们一下子占据了大量市场与资源。加之,初期来匈的华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同胞之间为了利益,竟然会频繁发生相互伤害甚至残杀的恶性事件,确确实实给这个刚刚从华约阵营解脱出来,虽不富裕但却平稳的国家带来了不小的骚动。于是到了1990年底,匈牙利政府采取了决然的措施——为了不让中国人随意入境,干脆就把互免签证的对华政策给取消了。

当时,中国人大多都是途经前苏联,从莫斯科转车,经过乌克兰再进入匈牙利境内的。当匈牙利施行封关措施后,乘火车的那部分人就无法进入匈牙利了。于是,他们干脆留在了前苏联各地,开发那里的市场。所以,后来又有好多中国人开始往苏联或俄罗斯运货,中俄间民间生意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正因如此,不法分子也开始盯上了这条国际线路。1993年发生过一起北京至莫斯科的列车抢劫案,可以说是当时震惊世界的国际大案,六天中一列火车上的20多个中国商人先后三次遭到了歹徒抢劫,多人被刺伤甚至杀害,大量的现金与货物被劫走。后来案情查明,竟然是中国的不法之徒干的。中国警方的跨国缉捕行动持续了好多年,歹徒们被捕后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1992年,我首次赴匈的时候就已经联系了国内的集装箱,入境一个多月后这个“柜”(集装箱货柜的简称)也跟着到达了。匈牙利的亲戚事先告诉了我什么东西在那儿热销,我便积极地从国内发了一个柜过去。匈牙利并不濒海,完全是个内陆国家。集装箱进去要经过几个口岸,比如德国的汉堡、荷兰的鹿特丹,然后再由陆路进入匈牙利。尽管有这么多环节的运费与关税,但是利润仍然是十分优厚的。当初的生意比现在好做多了,那时匈牙利经济刚刚转型,在制度上还有很多方面不是那么严密,给做国际贸易华人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按照该国旧的贸易政策,他们允许国外进口的集装箱先行进关,待商家销售出货三个月之后再去收关税。要说商机那确实是非常好,可惜我当时没有做国际贸易的战略意识,不然的话,大批量的集装箱就源源不断地发过去了。然而,那段时期在匈牙利的很多华人,恰恰抓住了这些宝贵的机遇,雄起于匈牙利的商场。

当时,我发来的集装箱到了之后,我们都是靠自己零售去消化那些货物的,也就是带个塑料布往地下一铺,当街吆喝的那种卖法。我还记得我发来第一个集装箱装的是羽绒服以及一些挂扇之类的工艺品,在当地销路非常好,一摆摊不几天货物就出手了大半。买卖过程中,我感到自己逐渐找到了些在当地做生意的门道。比如,我发现匈牙利人的消费需求跟中国人并不完全一样,这表现在:东欧人人高马大,大码的衣服鞋子卖得更快;鲜红、翠绿等鲜艳颜色的衣服在那儿并不是很受欢迎,匈牙利人更倾向于灰色、墨绿等等不那么刺眼的过渡色。

于是,我变得非常乐观,不断跟国内的朋友联系当地热销的商品,用集装箱发来销售。国内有很多朋友给予了我极大支持,很多时候都跟我说货可以先发来,货款不用急着给,等东西卖掉了再说。那时我总觉得中匈贸易是一桩能让国内的朋友与国外的自己获益颇丰的好生意,可是几年下来,事情逐渐就变得不像我预想的那样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