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古代迷信传说中,认为黑羊是魔鬼的化身,黑羊的颜色使其他羊害怕。而且在生活实际中,黑羊毛没有白羊毛值钱,常被视为“无用的次品”,所以自古以来,黑羊就被人们认为是给羊群添麻烦的东西,“黑羊”在英语中便有了“无用之人”、“败家子”“害群之马”的意思。1948年,一只小黑羊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一个华人学者家庭出生了。
小孩的祖父朱祝年是江苏太仓城厢镇的一位读书人,十分重视培养后代。小孩的大姑妈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二姑妈朱汝华留学美国并任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三姑妈朱汝蓉也在美国留学,后来也成了一名化学教授。他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先后任美国圣路易、纽约及新泽西的3所大学教授,历任美国和欧洲60多家石油 、化学、导弹、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顾问,亦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其母李静贞出生於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是2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生,1923年公费留美,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在这样的家庭里,教育不仅是被重视,而且是生存的理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小孩被理所应当地寄予厚望,父母对他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比上一代人更强。但他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突出,虽然他也很努力,但因为他喜欢把精力放在某种学科上,而不是各学科的均衡发展,所以总成绩并不好。而且,他还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幼儿园毕业后就开始和朋友们玩起了模型飞机和军舰,小学四年级便成了“DIY”一族,常常自己装配东西,并且花了大量时间用来构造无明确用途的器具。为此,他的卧室里常常乱得一团糟,地毯上到处摆放着数以百计的螺母、金属梁等工具,但父母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已经成了朱家的“小黑羊‘了。
的确,和他的兄弟比起来,他太不出色了。他的哥哥创造了学校最高积分的记录,并且顺利地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两个堂兄在哈佛大学,第三个堂兄在布林马尔大学,而他在高中毕业时,向好多着名大学提出了入学申请,却都因为成绩不好而被拒绝了。因此,他在朱家颇抬不起头,最终,他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大学,类似于我国的“二本院校”。
和拥有多个高级学位的兄弟们比起来,只有一个学位的他显得很逊色,他在家里戏称自己为“二等公民”,母亲却对他特别宽容,不管他想干什么,她都支持,包括容忍他杂乱的房间。他在上二本之前,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从这个卓越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大学里,他学习非常努力,对数学和物理研究精深,他的偶像是物理学泰斗牛顿、费曼以至于近代的杨振宁李政道。这只朱家的小黑羊奋发努力,成功“考研”,得以继续深造。1978年秋天,他和其他20多名青年科学家一起,被选入到贝尔实验室工作。在这里,除了研究工作之外,无需做任何事情,献身科学的高兴和兴奋气氛充满了大厅、实验室、办公室。他们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有生气的讨论随处可见,甚至吃午饭时间都在进行,并且延续到网球场和社交集会中。
这时,他逐渐显露头角,一年后,他受到领导批评,认为他总是想开创新领域,不能满足于一般研究。他很高兴,因为开创新领域是他喜欢做且最想做的。他对某种领域一旦感兴趣,就全身心地投入,这虽然导致他学习成绩不好,但却使他的科研工作出类拔萃。
他全副身心投入到“激光冷却原子”的实验中,敢于做别人做过但失败了的实验。最终,他成功了,并且成功地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那天,他任职的斯坦福学校校长杰哈德凯斯盛赞他,说:朱棣文教授不仅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个家里的“二等公民”,从此在学术上和大家平起平坐。
现在,这只“朱家小黑羊”已成为大师级人物,由于他突出的成就,甚至被美国总统******提名为新能源部长。朱棣文的神话,虽然是从一个优越的家世开始,但这只小黑羊的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以及他成长的宽松环境,都是成就他神话的保障。他曾语重心长地寄语中国学生,希望他们多一点创新精神。他还在老家太仓出资建立了朱棣文学校,希望我们也能培养出顶尖的科学家。也许,他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黑羊”神话,也能在中国的其他孩子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