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遥不可及
1536300000032

第32章 初遇九华

灵儿跑到老僧面前恭敬合掌行礼:“大和尚安好。”

“阿弥陀佛,小女施主安好。”老僧稽首回礼。

“你怎敢一人上山,不怕婶母的家法吗?”道明继续添柴煮蘑菇。

“老管家与轿夫正在山下。”灵儿看着木墩之上木碗内放着些白土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老僧笑道:“观音土。”

“为什么将土放在碗里啊?吃吗?”

“当然是吃了。”道明端过煮好的蘑菇白了一眼灵儿,这大小姐真是不知师父修行的辛苦。

“土怎能吃?”灵儿自语道。

老僧看着活泼的灵儿但笑不语,道明不再理她服侍师父进膳。

“道明哥哥,天色已晚,我们该回去了。”灵儿在一旁催促道。

道明收拾好和灵儿一起拜别地藏下山。灵儿像想起什么转身对老僧说:“大和尚的法号是哪两个字?”

“老衲俗家姓金。法号上地下藏。”

“原来大和尚的法号是地藏。可是取自《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地藏和尚仔细地打量了灵儿一下微微一笑,单手举至胸前施礼送别。

“想不到你也看得懂经书了。”

“怎么,只许你看……”二人的声音慢慢消失在山腰中。

陈府在九华山算是大户人家。陈府有二位老爷,道明是大老爷的独子,灵儿是二老爷的次女。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二老爷无子,灵儿常换上男孩子的衣服与道明一起去私塾听夫子授课。

府中正堂上大老爷唤来了道明:“道明,你今日可在府中温书?”

“孩儿……”不会撒谎的道明低下头不知如何作答。

“回伯父,今日侄女邀道明哥哥一起上山了。”灵儿机灵地端过丫鬟手中的茶盅,双手恭敬的呈与大老爷。

“你这丫头不好好的在府中学习女红,整日的拉着你表哥淘气,真是该打。”二老爷看着女儿宠溺的做了个打的姿势。

“爹教训的是,女儿再也不敢了。”灵儿爱娇地扯着爹的衣袖。

“罢了。”大老爷放下茶盅:“再过一个月就是秋闱,道明你也该收收心了,好好的钻研学问,为我陈家光耀门楣。”

“孩儿定会谨记爹的教诲。”

“好了大哥,道明是个懂事的孩子,此次一定会金榜得中的。您看天也不早了,就让他们歇息去吧。”二老爷起身打圆场。

大老爷一挥手,二人施礼退出正堂。道明行至后园,仰望着夜空。新月如钩,不由想起前几年地藏师父住在东崖岩洞时,自己与师傅同挖野菜,同去添瓶涧招月玩赏的情景:“哎。”

“道明哥哥,为何叹气。难道是怕此次不能高中?”

“不是。”道明心烦的扯着园中矮树丛的叶子。

“那一定是要在家温书不能上山,怕地藏大和尚挂念。”

“恩。”道明被说中心事,更加闷闷不乐了。

“那我们明天就上山告诉大和尚你要进京赶考,暂时不能和他见面了。可好?”

“可是我爹他……”道明有些犹豫。

“这有何难。”灵儿狡黠的一笑:“明日我就对伯父说,我们要上山进香祈福,祈求佛祖保佑你高中头名状头。”

“鬼丫头,就属你机灵。”道明听了灵儿的话高兴的捏了一下灵儿的脸颊,二人笑着走进内堂。

第二日,大老爷命管家陪同大夫人、二夫人、道明以及灵儿在道明的要求下去化城寺上香。灵儿嘱管家多备几石粟米与车上,她还记得大和尚所食的观音土。

一行人在家人的护卫下到达化城寺,进得山门,就看到地藏和尚站在大殿外。灵儿有些吃惊地看着地藏刚要开口,道明忙用手拉她的衣袖并使以眼色,让她住口。众人纷纷行礼,地藏将大家带到大雄宝殿。

“大和尚不住在山上吗?”灵儿小声的问走在后面的道明。

“原来是住山上。后来山下长老诸葛节与众长老上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却在东崖岩洞内见到孑然一身苦修的地藏师父,于是肃然起敬。就与众长老共同筹划兴建了化城寺,供养地藏师父。地藏师父还身体力行与弟子们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自给自足。”

“大和尚真是了不起。”灵儿也不由肃然起敬。

众人礼佛毕往禅堂去,几名家人抬着粟米问小和尚送至何处。小和尚过来请示师父。地藏看了一眼灵儿,了然于胸。就吩咐道:“让斋堂加黄精蒸煮成饭。请施主们午膳在斋堂用膳。”

斋堂内,每个座位前的桌面都是筷子是横在前面,代表横遍十方。两个碗,一个装菜、一个装饭。维那师父念“若饭食时,诸比丘闻罄声当正念。”众人齐念“阿弥陀佛”。过斋开始,左边一口,愿断一切恶。右边一口,愿修一切善。当中一口,誓度一切众生。默念三句话后,众人才正规进入过斋。过斋时斋堂内鸦雀无声。斋讫,把饭碗和菜碗轻轻地摞在一起,放在桌子的最前沿,双筷子理的整整齐齐的,推到桌子边缘。众人念“阿弥陀佛,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当愿众生。”

出斋堂,在禅房小憩,一小和尚手持一帖送与灵儿:“方丈说这是送与施主的回礼。”

“有劳小师父。”灵儿恭敬的回礼。

“阿弥陀佛。”小沙弥合十退出了禅房。

这时,道明也走了过来,灵儿将回帖打开观看,只见上写工工整整地写着着一首诗:

弃却金銮衲布衣,

浮海修身到华西。

原身乍是酋王子,

慕道相逢吴用之。

未敢叩门求他语,

昨叨送米续晨炊。

而今飨食黄精饭,

腹饱忘思前日饥。

看到这里灵儿不禁对大和尚肃然起敬。没想到大和尚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大德,更是出身王族世家,却能抛却富贵舍身求法,真是令人钦佩。她手里捏着回帖对一旁的道明使了个眼色,道明知道了灵儿的用意,他走到了大夫人的身旁低声耳语了一句:“母亲,孩儿内急。”

“去吧。”大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盅点头应允。

“是。”道明便借出恭离开了禅房。

方丈室内,忘年之交的二人对坐品茶。道明的心内全是不舍离去,也不知如何对大和尚开口,只是闷坐无语。地藏大和尚看着道明欲言又止的模样,早已知晓他的来意。

“少爷,夫人催行了。”方丈室外传来了陈家小厮的声音。

“知道了。”道明站起身走到了地藏大和尚的面前,恭恭敬敬的长揖:“师父,弟子辞行了。”

“道明,天下无不散筵席。有缘你我二人自会再见。”慈祥的脸上有一丝离愁。

午后阳光斜照在山门下的台阶上,将人的影子映照在台阶上。陈府的人们各怀心思的向山下走去,道明和灵儿却听到了身后响起有人在诵诗的声音:

“空门寂寞尔思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那是地藏大和尚的声音,那声犹如洪钟,只不过那钟声中带着一丝感伤。道明的不由抬头仰看着天上的浮云,泪水悄悄滑落由不自知。

九华山的秋天比别处的秋天似乎来得早,层林尽染,染遍漫山的枫树、红杉树叶子逐渐由绿变黄变红,蓝绿色的九华河静静的在龙溪峡谷中流淌,在大山的深处少有人烟涉足,依然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天然丽质。每当透凉的风拂面而来,不是从树上传来几声衰弱的蝉鸣。

天上还飘着雨丝,灵儿自道明进京后第一次一个人偷溜出府。她就这样撑着油布伞,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