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遥不可及
1536300000031

第31章 狂乱的男人

漩涡渐止,阿苏洛不顾被震飞的危险终于冲了进来:“快停下,你想魂飞魄散吗?”

原来尘用太玄之力唤出了并不常相聚首的三魂与七魄。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先出现的三人中,梳飞仙髻的是天魂主生命,梳盘龙髻的是地魂主主财禄,紫发曳地的是命魂主灾祸。后出的七人是七魄,黑发是天冲魄、灵慧魄;紫发是气魄、力魄;银发的是中枢魄、精魄、英魄。尘以手抵额,逼出了睛菱,旋即将睛菱植入天魂的额中。

“你疯了,快住手,我让你离开就是了。”阿苏洛口不择言的说道。

尘的紫发因失去了睛菱正一点一点地失去颜色变成银色,银肤呈现出白皙,绿眸变黑。她深情的凝视着眼前有些狂乱的男人,用手抚着他的脸颊:“难道你忘了吗,我爱你啊阿苏洛。”

“不要,不要。我不要你魂飞魄散。”绿眸中满是悲痛。

“不会的,我只是不想与你分开。”尘吻着他:“不要担心。我让天魂留下,我与其余二魂七魄同去四部洲的人界轮回,这样就不会有违指天立誓。”因果轮回,此刻尘才明白了自己激愤时的誓言,是需要自己生生世世在轮回中继续与雾纠缠不清。可是已明了爱的她却无法再作出对阿苏洛的背叛。天魂可使人益寿延年,它不去轮回,那么尘的二魂七魄在人界的寿命就不会长。

“如果不慎,你就会魂飞魄散的;即使成功你轮回在人界的肉身也会病痛不断活不过三十岁的。”

“这样不是更好,我就会早回佛国与你相见了。”

“不好,我又怎会看你受苦而置之不理呢。”

“怎么会呢,我不是在你身边吗,又怎会受苦。”尘指着天魂对阿苏洛说:“我已将睛菱留与天魂,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阿苏洛痛苦不语。尘挥手遣二魂七魄前往四大部洲,又郑重地执过他的双手:“阿苏洛,答应我,不管我在人界如何都不要去人界寻我。待到五百年后,一世期满天魂离开你时,你一定要去成佛。”

催行的雷鸣响彻奢靡,尘穿过天魂的躯体留下了对阿苏洛的深情眷恋,浓浓的爱。梦寐殿外众兽哀鸣,修罗们跪送尘夫人离去。

“娘娘……”玉兔匍匐在已然是银发天圣模样的尘脚下。

天圣伸出手,藏于琉璃镜中金莲现于手中:“玉兔,汝可想再回月天。”

玉兔怯怯地点了点头。

“汝执此金莲去见战达罗,他定会看在梵天的面上宽恕汝。”说罢将金莲交与玉兔。抱抱怀中的玉兔,又转身看身后的阿苏洛。痛苦不舍眷恋的眼神在四目中交会:“阿苏洛……”投进那温暖了她整个心的怀抱里,再留下这最后的温暖吧:“一定不要去人界寻我,切记……”银发白衣的尘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奢靡,离开了给她温暖,给她爱的世界。

阿苏洛不明白尘为什么不让他去寻她,她爱他不是吗?尘却知道原委,因为在睛菱植于天魂额中时,她看到了自己将金刚杵狠狠地刺进了阿苏洛的胸中……

“陛下,您真要这样做吗?”王母的脸上有着担忧。

“她是我最爱的女儿,朕又怎能看着她如此堕落下去。”玉帝慈祥的面容上有着庄重。

“还是由臣妾去吧。臣妾怕圣儿那刚烈的性子……”

“圣儿佛根深重,不会不明白朕的苦心。”玉帝一摆手拒绝了王母的请求。

“这?如果被其他仙家得知,又如何是好?”王母的担忧不无道理。

“无妨。”玉帝身体微动,他体内的一元神便直奔下界而来。

忘川河奈何桥上,尘望着河下静止黑漆漆不见底的河水。

“姑娘,过桥吗?”奈何桥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喊她。

“婆婆有礼了。”尘来到老婆婆面前。

“姑娘喝碗汤再过桥吧。”老妇人捧过一腕香味四溢的汤。

尘接过汤碗,异常的平静打量着老妇人,她一头银丝梳理整齐的盘向脑后,上插一支钗。身上是干净的蓝色褂子,当胸围了一块暗色的围裙。尘微微一笑:“多谢孟婆婆。”

“原来天圣娘娘认识老身,娘娘请用汤吧。”

尘把碗中的汤一饮而尽,如酒一般的汤,初时甘转瞬是苦,接着是辛、酸,最后是咸五种口味。每一种滋味的变换,尘就似心中如刀绞一般。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无法放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都随着“孟婆汤”的缓缓入喉,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充盈泪水滑过双颊,黯然回眸间,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求不得的痛苦……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已淡然。此刻尘满是泪痕的面上只有安谧和详,银发随着前行的脚步慢慢变成了黑发……

“天圣娘娘好走,不久我们又会见面了。”孟婆婆本是老妇人的脸此刻就如同是十八/九岁的美丽少女般的明艳亮丽……

南瞻部洲陵阳山自上古时期天降宝瓶,任何人类不得进入山中。五百年后,宝瓶如云雾般随风化去。可是周围的猎户山民都说如果在像从前似的,入山无节制的采伐杀生,上天还会再次降罪的,会再一次封山。所以在陵阳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受伤、怀孕的动物不得猎杀;每日不得猎杀三只以上的动物;不到十年的树木不得砍伐;有五十年树龄的树木不得砍伐,伐下一棵树就需再种上三棵来填补。而且每月的初一、十五不得进山打猎、伐树。

自上古至唐玄宗开元末年间,山中的珍稀古木得以存留,动物们得以休养生息。陵阳山的九十九座山峰更是群峰争峙玲珑秀丽,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以至于一诗人游山访友人至此,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咏诗一首:

昔在九江上,

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

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

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

于此卧云松。

李大诗人的一首诗篇,令陵阳山名声大噪,自此此山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山间的断崖飞帘如卷雪浪,激流直下的瀑布,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清澈的溪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一名穿梭在山溪间的少年,透过那缭绕的香烟倾听着那山间古刹钟声,四周是那样的灵秀幽静,就连参天古木也透出道骨仙姿。

“师父,师父你看我采的蘑菇。”岩洞跑进刚刚在山间不停奔跑穿梭的少年。待他走进才发现少年大概有十六、七岁,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上衣和一条黑布散腿裤,头上分梳着两个羊角形状的抓髻。

洞内坐禅的老僧睁开双目满面笑意:“道明,辛苦了。”

老僧从草床上起身,为道明从一旧泥壶中到了一杯清水。道明接过清水一饮而尽,用衣袖擦擦嘴角。

“一点都不辛苦。”说罢就走出洞外:“师父我去抱柴把这些蘑菇煮了。”

洞内老僧清瘦的丑颜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你这童儿,真是难为你每日上山来看老衲。”

“师父,您怎么天天都来这里打坐啊?”

“哈哈,老衲刚刚到九华山时,就是在这洞里居住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老衲的朋友。如果一天不来见不到他们啊,老衲的心里就会空荡荡的。”

老僧随道明一起来到洞外,卷起灰色纳衣的袖子,将下摆掖进腰带,拿起斧头开始劈洞外的的那些枯木。

“道明哥哥,道明哥哥。”一清脆的女童声在半山腰响起。

“灵儿,我在这里。”道明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回应。

不一会儿,一个穿高腰襦裙的女孩子手拿着野花跑了上来。她头梳双环垂髻,髻的两侧各簪了一朵金丝编做的金花钗。身上穿浅绿短襦,下面是一条石榴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腋下,在阳光下甚是活泼艳丽。看到一身小厮打扮的道明,她不由地做了个鬼脸:“道明哥哥,你又假扮小厮偷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