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彩绘注音版)
15084700000010

第10章

yóu yuán bù zhí①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应②怜③屐齿④印苍苔⑤,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扣⑥柴扉⑦久不开。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ú zhù

春色满园关不住,

yì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的时候,前两句语调平缓、略带失落;后两句语调欢快,饱含惊喜。

①值:遇见。②应:应该。③怜:爱惜。④屐齿: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⑤苍苔:青绿色的苔藓。⑥小扣:轻轻地敲门。⑦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园主大概害怕客人的木屐踩伤青苔吧,敲了半天柴门也不见开。满园的春色又怎能关得住啊,一枝娇艳的红杏斜斜地探出墙来。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宋代文学家、诗人。光宗至宁宗期间,他曾在朝廷做小官。

前两句描写作者前去游园,而恰巧主人不在,诗人因此开始联想:可能是主人怕我踩坏园中的青苔,才不让进来吧。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从侧面表现了小园的静美。后两句特写小园一角,“关不住”“出墙来”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写出了春意的俏皮、可爱,又引人联想园中春光烂漫的美景,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一切美好的新鲜事物,外界是怎么挡也挡不住的!全诗抓住“一枝红杏”,以小见大,构思新巧,充满了诗情画意。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xiāng cūn sì yuè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

lǜ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

子规③声里雨如④烟。

xiāng cūn sì yuè xián rén shǎo,

乡 村四月闲人少,

cái liǎo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

才了⑤蚕桑⑥又插田⑦。

这首诗展示了乡村农忙时候的热闹景象,读的时候语气要轻快明朗。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②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③子规:杜鹃鸟。④如:好像。⑤才了:刚刚结束。⑥蚕桑:种桑养蚕。⑦插田:插秧。

山陵和原野一片绿油油的,河流里的水映着阳光,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声声婉转。乡村四月哪有闲人,刚采好桑叶养好蚕,又要急着去把秧苗插满稻田。

翁卷,字续古,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这首诗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景,赞美了勤劳的农民。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主要写人,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既要采桑养蚕,又要去田里插秧。诗人不正面直说村民忙碌,却说“闲人少”,是为了在一片繁忙中保持一点儿恬静的味道。这与前两句勾勒出的水彩画一般的农村风景,是和谐统一的。

全诗朴素清丽,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有色有声。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中叶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四人组成。他们志趣相投,诗风相似,又都生长在浙江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而且字号都带有“灵”字,故而被称为“永嘉四灵”。他们作诗精雕细琢,玲珑雅洁,不足之处是创作局限在书斋之中,格局较小,有些单薄。

四月是鸟语花香、充满希望的季节。作家林徽因曾写过一首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它与翁卷的《乡村四月》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mò méi①

墨梅(元·王冕)

wú jiā xǐ yàn chí tóu shù

吾家洗砚池②头③树,

gè gè huā kāi dàn mò hén

个个花开淡墨痕④。

bú yào rén kuā hǎo yán sè

不要人夸好颜色,

zhǐ liú qīng qì mǎn qián kūn

只留清气⑤满⑥乾坤⑦。

①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③头:边上。④淡墨痕: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痕,痕迹。⑤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⑥满:弥漫。⑦乾坤:天地间。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啊,朵朵开放的花儿都透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求清香的气味把世界充满。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元代着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本诗的作者王冕是一位大画家,他很擅长画梅花,这首诗就是写在画上的题画诗。前两句,诗人直接描写墨梅,突出墨梅都是用墨汁点染而成的特点。后两句,赞颂梅花的内在气质:端庄秀雅、清香四溢。其中,“清气”与“淡墨痕”互相照应,显示出梅花外表的朴素与内在的高洁。而一个“满”字说明梅花的香气可以传得很远、感染很多地方。诗人其实以梅花做比喻,表示自己就像墨梅一样,平实淡雅,却有着高洁。

shí huī yín①

石灰吟(明·于谦)

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烈火焚烧若③等闲④。

fěn gǔ suì shēn hún bú pà,

粉骨碎身浑⑤不怕,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要留清白⑥在人间。

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慷慨激昂、铿锵有力,表达出诗人清白磊落、坚韧不屈的好品质。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千锤万凿:指撞击次数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好像,好似。④等闲:平常,轻松。⑤浑:全,都。

⑥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经历了千锤万斧的开凿才走出深山,对烈火的焚烧也看得平平淡淡。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要把一身清白长留人间。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赞咏石灰表达自己坚守清白、为国奉献的情操。

前两句,用“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分别形容了石灰的开采和焚烧是多么不容易,要经历多么大的磨难。实际上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对多么严酷的考验,都坚定不移、从容不迫。

后两句,明写石灰的性格和追求。“粉骨碎身”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烧成石灰粉的过程,又暗示了仁人志士勇于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则直接表达出诗人高洁的人生观。

整首诗,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光明磊落、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两袖清风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地官员进京都要带上一些珠宝白银或者土特产品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而于谦每次进京,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就算不献金银珠宝,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比如线香、蘑菇、手帕等,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笑,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清风!”

为此,于谦还作过一首《入京诗》。从此,“两袖清风”就作为成语流传了下来,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入京诗(明·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