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084500000030

第30章 物流配送技术(4)

4.分拣功能

配送中心的客户之间彼此差别很大,不仅各自的性质不同,而且经营规模也大相径庭。因此,在订货或进货时,不同的用户对于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地进行配送,即为了同时向不同的用户配送多种货物,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拣选,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配送计划分装和配装货物。这样,在货物流通实践中,配送中心就又增加了分拣货物的功能,发挥分拣中心的作用。

5.分装功能

从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它往往希望采用大批量的进货来降低进货价格和进货费用。但是企业用户为了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往往采取小批量进货的方式。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即用户的小批量、多批次进货,配送中心就必须进行分装。

6.集散功能

在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各种先进的设备构成了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装配等环节向多家用户进行发送。同时,配送中心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装配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货物流通。另外,配送中心在建设选址时也充分考虑了其集散功能,一般选择货物流通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中心城市或地区,以便充分发挥配送中心作为货物集散地的功能。配送中心的集散功能。

7.加工功能

配送中心能够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和根据合理配送货物的原则,将组织购进的货物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尺寸和形状。这种加工功能是现代配送中心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货物加工是某些配送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配送中心具备加工功能,积极开展加工业务,既方便了用户,又有利于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和配送效率。此外,对于配送活动本身来说,客观上则起着强化其整体功能的作用。

配送中心应该添置必要的机器设备,以便满足用户特别是生产企业对物料的不同需求。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配送水平,目前,国内外许多配送中心都配备了各种加工设备,因此形成了-定的加工能力。

三、配送中心的类型

由于各自的服务对象、组织形式和服务功能不尽相同,数量众多的配送中心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一)按经济功能标准划分

1.供应配送中心

供应配送中心是专门为某些客户组织供应服务的,特别是为制造企业,属于为供应链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如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等。供应配送中心的设施和工艺结构需要根据其配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配置,可以进行远距离和多品种货物的配送。供应配送中心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以欧美汽车制造业的配送中心为例,英国斯温登HONDA汽车配件配送中心,其占地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万平方米,经营的配件有60000种。该中心存储货物的能力为:大型配件可达1560间格,小型配件为50000箱左右。

2.销售配送中心

以销售经营为主要目的,以开展配送为主要手段而组建起来的配送中心称为销售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和配送的货物是以零售店和零售商品为主,本质上,该配送中心的物流活动是服务于或从属于经营活动的。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把自己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和扩大市场份额而设立的配送中心,如美国加工业的KEEBLER芝加哥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是流通企业将其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为了扩大销售或合作而建立起来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类似于国外的“公用型”配送中心。

3.储存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是以传统的仓库为基础延伸至配送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储存功能的一种配送中心类型。它是利用仓库原有的设备和设施开展活动的,一般来讲,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的库存,在配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多为储存型配送中心。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储存型配送中心的典型,其食品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为7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有40000平方米的冷库和冷藏库,30000平方米的杂货仓库。它经营的商品品种有89000个,其中有1200个品种是配送业务委托方——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开发的。

4.代理型配送中心

代理制是在供货合同基础上,代理方按合同要求为需求方及时提供货源,代理方取得佣金的一种现代流行的物流配送方式。如美国的麦当劳、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均采用代理型配送方式,合作长达几十年。

(二)按物流机能划分

1.流通型配送中心

流通型配送中心是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运作方式是,大量货物整批购进,然后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拣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拣机传送带,分送到各客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仅做少许停滞。

2.加工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是能使货物在流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工的配送中心,可以达到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运输效率、方便用户等多重目的。这类配送中心可以在货物流通的同时实现商品品质和价值的增值。

(三)按服务地理范围划分

1.城市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是指只能向城市内的客户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由于在城市范围内,运距比较短,所以这类配送中心的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可以将货物直接送达最终用户,实现“门到门”运输。虽然城市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小,但是高度的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使得这类配送中心往往与零售经营相结合,在从事小批量、多品种和多客户的配送上占有优势。

2.区域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是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能力,向省(州)、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客户进行配送的配送中心。它在运输上多采用联运的模式,通过多种运输工具进行送货。这种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广、规模较大、客户也较多,因此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包括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它也从事小批量的配送,但不是其主体形式。这种配送中心在国外很常见,如前面介绍的沃尔玛的区域配送中心、荷兰Nedlloyd集团所属的“国际配送中心”、阪神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此外还有一种专业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基本上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综合性的配送中心。它可以集合这个专业领域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而且品种、规格和质量等要求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它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专业配送中心的第二个含义是,以配送作为其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四、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作用在于“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使产品能够快速流转。物流配送的作业流程是配送中心为完成配送任务所必须制定的配送组织程序。制定和选择科学的配送流程,对配送场所规划、配送设置与设备选择、配送线路确定、提高配送效率等起着重要作用。任何配送流程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1.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

不同功能的配送中心和不同商品的配送,其作业流程和作业环节会有所区别,但都是在配送中心一般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对相应作业环节进行扩展和调整。所以,一般作业流程也是配送中心典型的作业流程。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大的储存、分拣、配货场所和装备,理货、分类、配货的功能较强,但是流通加工功能相对较弱。

采用这种作业流程的配送中心主要以中、小件杂货配送为主,包括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配送中心。由于货物品种繁多,为保证客户生产的连续性,配送中心需要有一定的储存量,属于有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2.转运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转运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是不带存储库的流通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这种作业流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配送中心没有大量库存,专以配送为职能,只有为一时配送准备的暂时性库存。暂存地点设在配货场地中,在配送中心不单设存储区。实际上,在配送中心内部,货物暂存和配货作业是同时进行的。使用这种配送流程的配送中心的主要场所都用于理货和配货,例如配送生鲜食品的配送中心通常采取这种作业流程。

3.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加工配送作业流程以流通加工为主,因此,存储作业和加工作业居于主要地位。在这种流程中,一般按少品种或单一品种、大批量进货,品种很少或无需分类存放,通常也不单独设立拣货、配货等环节,而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后直接按客户要求配装,分放到为某个客户划定的分放区域。

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有多个模式,随加工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典型的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4.批量转换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批量转换型配送中心流程以中转货物为其主要职能,产品以单一品种、大批量方式进货,在配送中心转换成小批量,然后分别配送到不同的客户。这种作业流程非常简单,基本不存在分类、拣货、分货、配货、配装等工序。但是,大批量进货,使得配送中心的储存区域变大,储存能力较强,所以储存工序及装货工序最为重要。采用这种流程的配送中心包括不需再进行加工的煤炭、水泥、油料等货物的配送中心。

五、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一)配送中心的设计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是集约化、多功能的物流中枢,系统庞杂、投资巨大,因此,正确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配送中心的初期设计工作虽然所需要的费用不多,但是对整个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影响很大。如果初期的设计工作考虑不周,配送中心一旦建成就很难再改变。配送中心的初期设计工作不仅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合理性,甚至会影响到配送中心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切实掌握以下设计原则。

1.经济合理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设计应当从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益来考虑,经济合理性原则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各个商品流通参与方的利益,不仅要分析配送中心的建设对本企业的作用和效益,还要考虑配送中心的功能对其他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以求得多方共赢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户对货物配送的准点及时和缺货率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服务高质量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物流成本。特别是配送中心耗资巨大,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作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2.系统工程原则

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是一个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开放性的系统,受到环境、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设计时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周全考虑;同时还受其本身条件的限制。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验货、搬运、储存、装卸、分拣、配货、送货、信息处理以及生产商和连锁商场之间的链接,使它们之间十分均衡、协调地运转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要注意配送中心各层次和环境的协调,将系统内外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统一考虑,才能保证配送中心功能的有效实现。

3.软件先进、硬件适度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物流领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如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等,这些技术大大加速了货物的流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但在对配送中心进行设计时,是否采用某种先进技术,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对经济、技术、使用条件、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认真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切合实际,合理地选择、组织和使用各种先进物流设备,充分发挥配送中心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对于配送中心的建设,应贯彻软件先进、硬件适度的原则,即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软件的管理和研究开发,而物流设施和机械设备等硬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足以满足物流作业要求的设施设备即可。

4.柔性化原则

在对配送中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有柔性化的考虑,这主要是因为流通相对于生产而言有一定的被动性,由于市场变化、生产涨落,流通量也必然会有较大波动,这种波动往往高于企业生产的波动。在一般情况下配送中心对于这种波动应该有容纳能力。这就要求设计时对配送中心进出能力、储存能力、加工能力、转运能力等做出一定的柔性化的考虑,以适应配送中心在不同时期储存不同数量、不同品种的物资。

5.动态原则

规划配送中心时,无论是建筑物、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还是机械设备的选择,都要考虑到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物流量扩大、运作范围的拓展。在规划设计第一期工程时,应将第二期工程纳入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到扩建时的业务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