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15084300000028

第28章 贺州的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5)

每3~5年一度的“打醮”是贺州汉族族群比较普通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醮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史书载“(黄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32],又有“醮诸神,礼太一。”[33]可见,其指道士设坛祈祷,由来已久。打醮的意义用贺州当地人的一句话说就是“劝人做善事”。而实际上也就是以民间信仰的方式,借神坛社庙,以祭奠先人、祖宗或后人按前辈向神灵许下的愿望行定期还愿仪式,借此机会规劝后人在生之年多做善事,积德行善,民间称“积阴功”。打醮在贺州一般都是三年举行一次,但若当地的神坛社庙,如土地庙是新建或重修的则当年要打醮一次。打醮一般以一个族群为主体,居住在同一村子或附近村子的其他族群可凑份子加入。贺州的打醮都在土地庙举行,并以同敬一位土地神的,即同一土地庙周围居住的人为一打醮团体。

据厦良寨人蒋水群报导,厦良寨每举行一次打醮都要进行周密的组织安排,首先要组织一个精练能干,并具经济承受能力的醮会,即打醮委员会。醮会由醮主一名,副醮主若干名,总理事一名,副总理事三到四名,十大员、结榜员二名和香公三至五人组成。各位委员各司其职。

一般而言,醮主并不要做什么,他是首领,只要坐镇统帅就行。

副醮主是协助醮主,主持醮期仪式,无须做体力事务。

总理事实际上就是总指挥,是整个打醮期的管事人,各种事务的安排,人员的分工,经费的筹集及开支等都得总理操持。所以总理事一定要是出干练、能干、处事得当,有能力及水平,令人可信的人来担任。

副总理事的任务是主要协助总理事打点醮期事宜,并在需要时与十大员一起跟随道公行拜礼。

十大员的主要责任是在整个打醮过程中跟随道公身后行礼跪拜,以代表所有参与打醮的村民向神灵祖宗行孝示敬,任务相当艰辛。责任也很大。

结榜员的任务是管钱理财,从筹资到打醮期间的所有资金支出以及结束后进行资金决算,出细账,交醮委会过目并公布让参加打醮的所有村民知晓。

香公则负责烧香。

打醮所需资金的筹集,除了醮委员成员出资外,主要来源于村民集资,民间称为“凑份子”。

需注意的是,整个醮期全体成员必须吃素,有违反者则被神灵视为心不诚而打醮对其不灵。

打醮的时间一般为两天三晚,长的三天三晚,其程序如下:

(1)请水。(2)请龙。(3)发文谍。(4)请神。(5)拜留。(6)闹堂。(7)请神洗脸。(8)起幡。(9)安灶君神位。(10)行朝。(11)上表。(12)施阳食。(13)道公念经。(14)拜神。(15)拜忏。(16)拜留。(17)闹堂。(18)行朝。(19)安大士。(20)道公念经。(21)拜忏。(22)行朝。(23)放生。(24)行朝。(25)煞邪。(26)放水灯。(27)蒙山。(28)行朝。(29)拜留。(30)妥土。(31)送神。(32)倒幡。(33)送灶君。(34)散醮。

三天三晚的醮程则只需在此基础上加上拜诸天和口口即可。

另外,打醮还分文坛、武坛两种形式。本地人一般只设文坛,而客家人则文、武兼备。

比较而言,武坛比文坛多了招兵招将、下油锅、吹油火、上刀山、过火炼等程序。

在贺州汉族族群中还流行拜大树、拜石头及拜观音。村中小孩大多都要当着这些神的面取个名,表示过继给它们,要其保佑,成年后,再拜一次,表示自动离职。若认为村中小孩有病痛,或是与父母命运相冲等,大人就拿着吃的东西在大路上拉一个人做干爹,名日“寄爷”,叫给安名,以消灾祈福。

此外,在贺州汉族族群中还流行求神问仙。人们认为巫公能沟通神人之间。八月十五那天,巫公开始作法,“扫地时、在梦中”,他都会唱会跳,伏在桌上后一小会,他就已下到阴间,并见到阴间要见亲人,若不叫他名,怎么对他推拉挡搡他都不会醒。其活动场所以木房为佳,最怕砖制楼房,无基脚,从而做法不灵。问仙则是让仙婆下神,叫她做法,用符及神水避邪后,下到阴间查明已故祖宗情况或预卜家里未来。所以贺州仙婆很多,据说有一百多名。

在贺州会使法术的人大多没有后代,故该法术又俗称为“绝代教”。会这一法术的人只要端一碗法水,用一张符,念动口诀,就会使得“别人一家人同时跑厕所”,“雨谷时青蛙自上笼”,“柴挑不起”[34]等等。

总之.贺州汉族族群的宗教认同以传统道、佛二教为主,与此同时,又夹有浓厚的原始色彩的民间仪式与信仰,这些民间信仰集各种仪式于一身,需费用也相当之高。灵凤村郑氏1998年为全族人打醮一次,总收入14,010.3元,支出12,904.6元[35]。厦良寨1998农历十二月的一次打醮则用了2万余元。

2.贺州汉族、壮族、瑶族民间信仰的认同

以都江和盘谷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信仰的认同程度也很高。

盘王节本是瑶族祭奠祖宗的节日,都江盘古王大庙亦是瑶族纪念和祭祀他们的始祖神盘古大王的场所。他们一般每三年左右在农历十至十二月间,道公择吉日举行“还盘王愿”。举行还盘王愿时,四面八方的信士都前来庆贺,捐钱捐物,载歌载舞,热闹异常。这本来是瑶族的宗教活动,都江的其他民族都积极参与。如壮族吴家瑾就曾收到2张参加“还愿”请柬。

1998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人们为都江盘古大王庙雕刻神像及迎神转座活动,壮族吴家谨也受邀参加了。

在都江大庙墙壁上公布的为盘古大王雕刻神像及迎神转座建醮捐资有瑶族、壮族以及汉族的本地人、湖南人、客家人等,总计22004.24元,总支出20,980.89元。其中捐款最多的是一位姓盘的瑶族和一位姓钟的本地人.都是311元,姓屈的一个湖南人捐资290元,捐款最多的壮族是一位姓莫的。为111元。

盘谷壮族有在春节里舞香龙祈丰年的习俗。舞香龙时,各家各户插香祈福.只要龙经过的地方,往上插香者必可得福。舞过香龙.来年整个盘谷即可风调雨顺。这一壮族人民的活动得到了盘谷汉族的大力支持。后来汉族人也积极地参与,解放后直到现在一直由汉族人主持领舞,壮汉两民族共同舞起了赐福各族的“香龙”。

此外,盘谷村还有个特殊的节日,即每年的二月二、八月二过“开学节”,祝贺学生上学堂。早时只有壮族才过,后来汉族也认可并积极参与,于是,这一节日就成了壮、汉各族共同的节日了。

最后,盘谷村壮、汉二族共同信仰供奉观音、土地、将军神、盘古大帝、五陵大仙等。

五、民居建筑的认同

贺州各族群民居建筑除新盖的楼房外,房屋式样基本雷同,以灵凤村为例,无论从外观上还是内部结构上看,其认同程度都很高。一般来说,灵凤村各族群多以四合水式民居建筑为特点。所谓“四合水”,即每一独立的单元有前后左右四屋顶,呈人字形叉开,人字一边的雨水流向前后左右四周,而另一边则两两相对流向屋中间的天井里,四而合一,故日“四合水”。其房子正面是一大门,左右两侧上方各有一尺见方的“虎眼”或“天窗”,中间挂一面镜再插一把叉,用以避邪。再往下是房窗,两侧为姑娘房,方便姑娘与小伙子幽会。走进大门,正中为天井,正对大门的则是设有神龛的厅堂。左则是年长者卧室,右侧则为成年人的住所。厅堂后也设有一房.用以堆放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厨房往往设在前后两间房中的狭窄弄道里。儿子长大成人分家后就向两侧以相同的式样发展。

都江壮、瑶、汉各民族房屋式样基本上与灵凤村一样。我们再从其盘古大王庙来看其认同。

首先,其建筑形式为一排三间,中厅全部敞开,这是客家人的建筑形式。其次,中厅正面内墙上画着一条黄色长龙,这是汉族各族群传统的崇拜对象,而非瑶族传统的崇拜对象。再次,庙内神像中,除盘古大王神像外,还有汉族各族群所敬奉的观音、八仙等23位神像。

贺州厦良村点灯寨各个族群对民居建筑的认同体现在房屋的朝向及请风水先生看宅地等习俗上,在点灯寨,客家人像插花似的居住在本地人中间,他们的房子分散落在各自选定的田边、山脚。但是当你踏上点灯寨,立在各家门口一眼便可看出这一家是客家人还是本地人。因为房子各有自己的特色也十分明显。

客家人不论住到哪,迁居何方都保留了家家特有的“回笼屋”的式样,屋前有了半圆池塘,屋后有一半园或是瓜果菜地。大门口上方左右两边各设圆形小窗像两只眼睛。下方左右各开二个方形小窗是出气孔。正厅左右,顺着子孙繁衍不断加建扩冲厢房、厨房往两边延伸。

而本地人的房子决没有客家的这种外在形式,一般大门前一大空地正中的主房。人口多了两边随地形不同加建平房。大门进去是正厅,立神的碑位之地,门口右墙边有一小狗小猫洞门。但是有一点却是一样的,即点灯寨的所有房子都坐东南向西北。

点灯寨建屋有一习俗,都得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按罗盘指向选地基,选家门的朝向,那么每一家每一户也不定都请同一位风水先生吧?再说每一次的罗盘指向怎么就会如此一致呢?原来村子男老人都说,实际上点灯寨的屋朝向都是朝着村头狮子山下的龙头庙了。

相传原先的龙头庙是一座非常灵验的神庙。龙头庙下游不到二百米处有一白鸽龙,早年凡经过龙头庙的龙船都得在龙头庙前停下,等朝拜了庙里的龙审计科顺顺利利行走。否则过了龙头庙定被即白鸽龙给吸沉下去。据说有一年从梧州下来的二条龙船,过龙头庙时不听劝说不停船拜龙神,结果就真被白鸽龙吸得沉了底,既无人浮上来也不见船的影子。但是从那天起,龙船锣鼓是七天七夜在龙头庙附近回荡,点灯寨是听得真真切切的。

当地还有一条规矩,凡穿白衣或白裤子的人经过龙头庙必须进庙跪拜龙神方可前行,否则不可朝前走,且要叫你跪着直到有人叫方可起身,否则跪上几天几夜也不得起来。

现在这些规矩也没有了,因为龙头庙已不存在了。民国时期国民党营团司令梁海蛟有心要发展贺县的教育事业,决定在贺县办一中学。他不知相中了这龙头庙的建材,还是怕龙头庙有碍新建的学校,硬是拆了龙头庙,建了如今的八步二中,倒是除了许多的隐患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点灯寨建屋习俗中动土之位置十分重要。动土前还得请来风水先生,一定要按罗盘指向的东南向之右角作为动土之位。其次是上大梁最讲究。是日特地为升大梁摆酒,准备好一些糍粑,请建筑师傅吃糍粑饮酒吃肉.为上大梁说好话,届时点香燃烛放炮,准备好许多的小红包,分发给村里男女老少。

屋建好后请来算命先生.按屋主的出生年月日,落地时辰,推算出进入新屋的日期及时辰,即定下搬新家的好日子。届时要在新屋门口摆一些粮食、油、蔬菜、锅头,表示日后丰衣足食,样样不缺,生活富足。

进门时要由户主带领全家人一同进入,届时每一家庭成员不得空手,必须手持物品,并由一人拿一盏灯,称“长寿灯”,一般以前用灯草灯,现都改用煤油灯。照亮全家进新屋,意即将光明带入新居,全家长寿幸福。进屋后.家人三天内不得到人家家里串门,走动,就是亲友家有婚丧大事发请有约也不可前往赴宴,只得打个封包表示祝贺。三天内不许家人拿任何东西到屋外。有客人来贺乔迁之喜的只许拿进来东西而不许从屋里往外拿走东西。意谓有进无出,风水不外流。

注释:

[1]此处湖南实为旧时湖广行省,与珠玑巷在今广东南雄相印证。

[2]据灵风村_碰塘67岁的八都报导人郑庚旺父亲报导。

[3]据灵凤村湴塘83岁的八都报导人郑水华报导。

[4]见贺州市灵风村松木岭吴氏长乐客家人族谱。

[5]据贺州市灵凤村松木岭67岁的河源客家人邹德彬报导。

[6]据贺州市灵风村松木岭83岁的河源客家人黄启华报导。

[7]据贺州市灵凤村松木岭73岁的连说话报导人蔡锡麟报导。

[8]据贺州市灵凤村松木岭27岁的德庆白话人刘运通报导。

[9]据贺州市灵风村松木岭45岁公会报导人吴启维报导。

[10]据贺州市灵凤村松木岭68岁的信都报导人黄柏水报导。

[11]据贺州市灵凤村松木岭68岁的信都报导人黄柏水报导。

[12]据贺州市灵风村小学党支部书记56岁的黄水金报导。

[13]据贺州市灵凤村凤鹅塘60岁的铺门报导人陈士连报导。

[14]据贺州市灵凤村风鹅塘57岁的铺门报导人梁先君报导。

[15]据贺州市灵凤村风鹅塘57岁的铺门报导人梁先君报导。

[16]据灵风村松木岭54岁的本地报导人何文山报导。

[17]据贺州灵凤村车田寨本地报导人梁裕仁、梁裕弟、梁晚光、梁木春、梁裕信等报导。

[18]据贺州灵风村车田寨74岁的车田寨本地报导人陈光保报导。

[19]据灵凤村车田寨64岁的本地报导人梁技美报导。

[20]《韦氏列宗谱录》(1995年6月修)。

[21]徐杰舜等:《春乡春色——一个壮族乡社会文化的变迁》,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页。

[22]圣庙巷,今贺街镇长利街北的黄家巷。

[23]据灵凤村松木岭73岁的莲滩报导人蔡锡麟报导。

[24]据灵风村松木岭50岁的桂柳报导人郭春之报导。

[25]据灵风村松木岭83岁的河源报导人黄启华报导。

[26]据灵凤村松木岭67岁的河源报导人邹德彬报导。

[27]据灵风村松木岭27岁的德庆报导人刘运通报导。

[28]据灵凤村松木岭27岁的德庆报导人刘运通报导。

[29]据灵凤村支部书记吴昌就妻湘人报导人欧氏报导。

[30]据灵凤村车田寨本地报导人梁裕仁等报导。

[31]据灵凤村60岁的铺门报导人陈士连报导。

[32]《竹书纪年》。

[33]宋玉《高唐赋》。

[34]据贺州市灵风村小学党支部书记甫门报导人黄水金报导。

[35]参见贺州市灵风村郑氏祖祠内1998年打醮收支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