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现金挤压术还挤压了银行的利润空间,截至2007年12月末,上海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银行信贷资源进一步向房地产业聚集,银行风险逐渐显露。截至2008年6月末,国内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1.39万亿元,个人贷款规模3.335万亿元,其中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是按揭贷款,两者加在一起,约占上市银行贷款总额16.23万亿元中的30%。但现在,银行最好的资产个人按揭贷款却是节节下滑,下降50%以上。
房地产占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与钢铁、建材等50多个行业直接相关,从2008年6月以来,国内钢材价格一路狂泻,龙头品种6.5高线在6月初创下每吨6 100元的历史最高价后,目前的最新价竟然是每吨3 300元,跌幅接近50%,回到了15年前的价格。我国钢材年产能5亿吨以上,每吨跌去2 000元,企业收入就减少1万亿元,企业亏损的幅度将是一个天文数字。2008年10月“国庆节”后一周,北京市场建材价格累计跌幅18%,建材商们叫苦不迭。
甚至连工程机械企业也为房地产打气,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为什么大声嚷嚷要“打消社会对房产不切实际的降价预期,重新启动房地产消费”,也是为了本企业生存。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用工程机械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有128.76%和145.23%的高速增长,前两年房地产业的“牛市”行情功不可没。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及出口构成了工程机械产品三大主要销售渠道,兴业证券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房地产行业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紧密度,指出房地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占到了工程机械下游行业的20%。
房地产市场回到了1998年的原点,必须为拉动投资与内需作贡献,即便贡献不那么大,也不应该拖经济复苏的后腿。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暖市”政策: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出台“国三条”,确定了包括二套房贷松绑、营业税扩大减免范围、提供房地产并购重组金融服务等内容;12月20日,出台“国十三条”;12月22日,央行百日内第5次宣布降息。
地方政府一步步地从土地款、税费、促进二手房交易等方面,刺激市场回暖。2008年一年,5月沈阳、7月长沙、8月福州和重庆、10月杭州和上海,各地方政府争相救市。政策概而言之,降税、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土地款项时间交付时间延长。鼓励外地与农村人口购房等。
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急剧下挫心急如焚,出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救市举措。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允许房地产商延迟缴纳土地款,对于房地产商的并不全部合规的预售收入眼开眼闭,河北省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发布豪言:“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的!”正因为如此,一些房地产商的现金流才得到支撑。
房地产市场刚刚形成降价预期,又成了被捅的马蜂窝,一轮新的政策与新的预期让市场莫衷一是,更让多数房地产理论家悲愤于政策的朝令夕改,使房地产开发商逃脱了严厉的惩罚。
面对纷纷扰扰的议论与数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年初派出规模庞大的调研组,历时一个月,效法“康熙微服私访记”,以普通购房者的身份对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实地踩盘和调查。结论是真实情况并不像房地产行业所说的那么悲观,2009年1月与2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这一数据与2009年前两个月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小阳春可以互相印证,在经历极度低迷之后,房地产成交有所回暖。
房地产政策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公正数据基础上,恰恰在这一点上成为房地产政策制定的短板,管理者常常盲人摸象。住建部、发改委、国家统计局都发布官方房地产市场统计数据,加上地方政府的研究机构、各市场化的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最后却不得不由主管部门以“微服私访”的形式最终确定,成本之高不问可知。难道以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都要靠“微服私访”完成?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微服私访”给这个畸形的市场画上了一个苍凉而古老的象征符号。
政府的救赎并非出于对市场的尊重,而是出于救经济的妥协,这样的救赎注定缺乏内在的精神与科学支撑。
市场规律无法战胜
市场化30年,却很少有人相信市场规律不可战胜,更没有人从投资品价格的角度出发,认真理解房地产市场的本质。
房地产市场发展到高危地步,我们必须要反省以往的房地产政策,必须尊重房地产市场的规律。我国房地产发展到现在,政策干预很少收到预期的好效果。房地产市场从2005年开始经过冷热两重调整周期,政策有互相抵消之处。从2005年开始的调整周期,政府意在抑制房价泡沫,却先以高地价助涨房价上升,而后以高税费抑制房价上升,这两个互相抵消的政策,让市场无所适从。从2008年10月以后开始的调整周期,意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放松地根、银根支撑房地产市场,却在房地产市场下跌之时集中推出保障性住房政策,这两个互相抵消的政策,再次让市场无所适从。按理应该在上个周期推出强制性保障性住房政策,而在后一个周期适度予以放松。但政策反其道而行之。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最后完成之前,房地产市场的土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必须通过政府的价格干预取得平衡,而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的效率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高涨的房价与中产阶层相形见绌的财富增长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房地产、股市、农产品市场,所有的市场都处于秩序重建时期,都处于有形之手深入干预的时期。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也许提供给我们最大的历史经验,就是政府管好保障性住房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形式的行政干预,在垄断的土地市场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和透明。
久在阴谋论的经济氛围之中,容易养成阴谋论的不良心态,这种心态与房价上涨的现实互相激荡,更加剧了房价的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以至于肆意滥言者无数,甚至专以预测博眼球或者当街骂仗为能事。以阴谋论的心态,加以现实约束条件,我们可以打赌在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与银行房贷风险没有解决之前,大开大阖的调控政策不会出台,否则就是作茧自缚,现在政府所做的是逐渐为中国经济从房地产这辆战车上松绑,尚无暇他顾,等到农村保障、银行风险两个约束条件解除后才能腾出手来大战楼市。
中国的经济现实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赌徒的困境。
房地产市场的救赎,就是中国经济的伟大救赎,主要包括建立商人的新教伦理、建立市场化的制度保障,建立公共财政与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而不是在政策松紧之间来回摇摆。